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999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docx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

一、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文解释】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词语解释】言:

说。

  处:

去处。

【赏析】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

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

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二、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意:

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⑴蓬头:

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

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

钓鱼。

纶:

钓鱼用的丝线。

⑵莓:

一种野草。

苔:

苔藓植物。

三、清 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介绍】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又称杜樊川。

大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

历参沈傅师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及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

入为监察御史。

武宗时,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

宣宗时,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

世称杜司勋。

工诗、赋、古文。

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诗文今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沉,面带忧愁之色。

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四、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及注释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译文二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词语注释

1.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

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

一年已尽。

4.除:

逝去。

5.屠苏:

“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

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6.曈曈:

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8.千门万户:

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五、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zhài):

“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

只。

闻:

听见。

  (3)返景:

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4)照:

照耀(着)。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六、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

捕鱼的人。

2.但:

只。

爱:

喜欢。

  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4.君:

你。

一叶舟:

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5.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6.风波:

波浪。

  7.一叶舟:

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解释】: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啊,你们只是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可以一饱口福,请你们也注意一下那出没在惊涛骇浪中的捕鱼人吧!

这里虽然没有直言打渔人的艰险,但情溢言外,读者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这里隐喻比直言更为可取,更具有艺术魅力。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七、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

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

除草。

3.绩麻:

把麻搓成线。

注释: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八、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

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21岁中进士,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42),任右拾遗等职。

安史叛军攻陷长安时曾授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此称王右丞。

晚年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上。

他融合并发展了陶潜、大小谢田园山水诗的特点,清新自然,词秀调雅,独树一帜。

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他的诗佳句颇多,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苏轼曾赞美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释]

    元二:

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

出使。

    安西:

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

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

早晨下的雨。

    浥(yì):

湿。

    客舍:

旅店。

    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诗、诗意]

   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

   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绿清新。

   劝您再喝完一杯酒,

   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九、村居(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①陂田:

水田。

 ②榆钱:

即榆荚,形如铜钱,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③槿花:

即木槿花,乡村中多以之为篱,花早开晚落。

④两两:

成双成对。

 

原文解释: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木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人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十、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中文学名:

粟(su,第四声)

别称:

谷子、小米、狗尾粟

【简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

一个“犹”字,发人深思:

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十一、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1.艇:

船。

2.不解:

不知道;不懂得。

3.一道:

一路。

4.撑:

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5.小娃:

小女孩儿。

浮萍:

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7.开:

分开。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十二、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

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

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十三、兰溪棹(zhào)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作品注释

(1)兰溪:

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棹(zhào)歌:

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凉月:

新月。

(3)越:

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4)桃花雨:

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5)棹歌:

渔民的船歌。

(6)三日:

三天。

作品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

 

十四、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词语注释

⑴尽:

没有了。

⑵孤云:

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

“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

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

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

“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

“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

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3]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十五、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词注释

1.新年:

指农历正月初一。

2.芳华:

泛指芬芳的花朵。

3.初:

刚刚。

4.惊:

新奇,惊讶。

5.嫌:

嫌怨;怨恨。

6.故:

故意。

诗句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十六、花影

北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

注释

1.重重迭迭:

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2.瑶台:

华贵的亭台。

3.几度:

几次。

4.童:

男仆。

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5.收拾去:

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