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987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

《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docx

整理看懂化验单的基本功

一.痰液检验

1.一般性状检查正常人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

化脓性感染时呈黄色;绿脓杆菌感染时呈黄绿色;大叶性肺炎时呈铁锈色;急性左心衰时呈粉红色泡沫样痰;阿米巴肺脓疡时呈咖啡色。

呼吸系统有病变时痰可呈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

2.显微镜检查

(1)不染色涂片①红细胞:

正常痰液无红细胞,脓性痰可见少量红细胞;②白细胞:

正常痰液可有少量白细胞,呼吸道感染时可见大量白(脓)细胞;③肺泡巨噬细胞,见于肺淤血、肺栓塞和慢性肺出血患者;④寄生虫及卵:

如肺吸虫卵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⑤夏科-莱登结晶:

见于支气管哮喘和肺吸虫患者痰液;⑥柯什曼螺旋体:

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

(2)染色涂片①脱落细胞检查:

巴氏染色查肺癌细胞;②细菌检查:

革兰染色可见许多致病菌;③分枝杆菌检查:

抗酸染色及金胺O荧光染色。

3.病原体培养根据可能的疾病进行不同病原体培养,如一般细菌、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真菌及厌氧菌等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厌氧菌培养需环甲膜穿刺取痰,由于存在口咽污染的可能性,痰液培养结果不一定反应下呼吸道感染情况。

二、血清钾

【参考值】3.5~5.3mmol.L。

需要注意的是如血清标本溶血可造成血钾假性升高。

【临床意义】

1.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①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钾含量不足;

②丢失过多,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③胰岛素和葡萄糖同时使用造成血清钾进入细胞内。

2.高钾血症(血清钾>5.3mmol/L)

①摄入过多,如补钾时过多过快;

②排泄困难,如肾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大量使用潴留钾的利尿剂、长期低钠饮食;

③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如溶血、大面积烧伤和组织挤

三、血清钠

【参考值】目前广泛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参考值为135~145mmol/L。

【临床意义】

1.低钠血症(血清钠<135mmol/L)

(1)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钠含量不足。

(2)丢失过多

①消化道失钠,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腹泻或因手术消化液的丢失;

②肾性失钠,如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③体表失钠,烧伤、大量出汗后仅补水未补钠。

2.高钠血症(血清钠>145mmol/L)

(1)摄入水分不足造成血液浓缩。

(2)肾性失水如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和山梨醇脱水)、肾小管尿液浓缩功能障碍。

(3)体表失水如大量出汗。

(4)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如长期使用ACTH和糖皮质激素。

四、血清氯

【参考值】目前广泛采用电极法,参考值为96~108mmol/L。

【临床意义】

1.低氯血症(血清氯<96mmol/L):

(1)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NaCl盐含量不足。

(2)丢失过多

①消化道失钠长期频繁的呕吐、腹泻或因手术消化液的丢失;

②肾性失氯,如利尿剂使用抑制肾小管对氯的重吸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肾小管对氯的重吸收不良。

③摄入水分过多,如尿崩症。

④呼吸性酸中毒。

2.高氯血症(血清氯>108mmol/L)

临床意义较小,除高钠血症原因外,还见于低蛋白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

五、血清总钙

【参考值】2.25~2.58mmol/L(9~11mg/dl)。

【临床意义】

1.低钙血症(血清钙<2.25mmol/L或<9mg/dl)

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②需要增加,如孕妇;

③肾脏疾病;

④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2.高钙血症(血清钙>2.58mmol/L或>11mg/dl)

①摄入过多;

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③服用维生素D过多;

④骨病及某些肿瘤。

六、血清无机磷

【参考值】0.97~1.61mmol/L(3~5mg/dl)。

血清无机磷的含量与血清钙含量的乘积为一常数(40,当两者单位均为mg/dl时)。

【临床意义】

1.低磷血症(血清磷<0.97mmol/L或3mg/dl)

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②磷转移至细胞内,如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

③磷丢失过多,如血透、肾小管酸中毒、利尿剂使用;

④其他,如甲旁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酒精中毒等。

2.高磷血症(血清磷>1.61mmol/L或5mg/dl)

①甲旁减;②肾衰酸中毒;

③维生素D过多;

④多发性骨髓瘤和骨折愈合期。

七、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

(一)血清铁测定

【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

男性11~30μmol/L,女性9~27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铁增高

①肝细胞损害;

②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③血液病,包括非缺铁性贫血、再障及白血病。

2.血清铁降低:

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

【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

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新生儿降低,女青年和孕妇增高。

2.病理性变化

①降低:

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

②增高:

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

八、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

(一)血清铁测定

【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

男性11~30μmol/L,女性9~27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铁增高

①肝细胞损害;

②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③血液病,包括非缺铁性贫血、再障及白血病。

2.血清铁降低:

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

【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

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新生儿降低,女青年和孕妇增高。

2.病理性变化

①降低:

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

②增高:

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

九、血清甘油三酯(TG)

【参考值】0.56~1.7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

①原发性的高脂血症;

②继发性的:

甲减;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妊娠和酗酒等。

2.降低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

②肾上腺功能减退;

③甲亢。

十、血清脂蛋白

(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0.94~2.0mmol/L

【临床意义】降低具有临床意义。

HDL-C与TG呈负相关系,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脏损害、肾病综合征。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沉淀法:

2.07~3.12mmol/L,3.15~3.61mmol/L为边缘升高,≥3.64mmol/L为升高。

【临床意义】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LDL-C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系。

(三)脂蛋白(a),LP(a)

【参考值】<300mg/L

【临床意义】脂蛋白(a)升高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十一、血糖

(一)空腹血糖

【参考值】3.9~6.4mmol/L(70~120mg/dl)

【临床意义】

1.增高

①糖尿病;

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

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等;

④药物性,如噻嗪类利尿药。

2.降低

①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细胞瘤;

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

③严重的肝脏疾病;

④生理性血糖降低,如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

【参考值】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0.5~1h血糖水平达到峰值,位于7.8~8.9mmol/L(140~160mg/dl)。

2h不超过7.8mmol/L(140mg/dl),3h恢复至空腹血糖值。

每次尿糖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其意义是:

①糖尿病的诊断;

②糖耐量减低:

多见2型糖尿病、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病;

③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

指空腹血糖低,口服葡萄糖后钟点血糖上升不明显,主要见胰岛β细胞瘤。

十二、血、尿淀粉酶(AMS)

【参考值】血淀粉酶总活性为80~180U/dl,尿淀粉酶84~624U/dl

【临床意义】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AMS均显著升高。

急性胰腺炎时,血AMS在发病8~12h开始升高,12~24h达到高峰,2~5天恢复正常。

血AMS超过500U时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诊断意义,其他急腹症时通常低于该值。

尿AMS在发病12~24h开始升高,下降速度也比血AMS慢(3~10天恢复正常),故急性胰腺炎后期,尿AMS更具有诊断价值。

十三、肝功能

(一)血清总胆红素(STB)和结合胆红素(CB)

【参考值】血清总胆红素5.1~17.1μmol.L(0.3~1.1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1.7~6.8μmol/L(0.1~0.4mg/dl)。

【临床意义】1.STB在17.1~34.2μ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溶血性黄疸通常<85.5μmol/L,肝细胞黄疸通常<171μmol/L,阻塞性黄疸>171μmol/L。

2.CB.STB<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阻塞性黄疸。

(二)血清氨基转移酶即转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参考值】ALT:

5~25卡门单位(比色法),5~40U/L(连续监测法)AST:

8~28卡门单位(比色法),8~40U/L(连续监测法)

【临床意义】ALT和AST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

①肝胆疾病: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管炎;

②心肌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

③骨骼肌损伤:

多发性肌炎;

④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

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后者AST升高更明显)。

(三)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连续监测法成人:

40~110U/L,儿童:

<250U/L比色法成人:

3~13金氏单位,儿童:

5~28金氏单位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

①肝胆疾病,主要为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

②骨骼疾病。

2.生理性升高见于生长期儿童和妊娠中晚期。

(四)γ-谷氨酰转移酶(GGT)

【参考值】连续监测法(37℃)男性:

11~50U/L,女性:

7~32U/L比色法男性:

3~17U/L,女性:

2~13U/L。

【临床意义】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

①胆道阻塞性疾病,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

②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变

;③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

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

(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为:

1.5~2.5∶1。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低

①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

②营养不良;

③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④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及晚期肿瘤等。

3.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升高主要为M蛋白血症。

4.血清球蛋白减低

①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

③先天性的低γ球蛋白血症。

十四、肾功能

(一)血清肌酐(Cr)测定

【参考值】男性44~133μmol.L(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