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759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0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

《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2 地下室人防施工方案1修Word下载.docx

本工程附建式人防地下室,集中设在本地块西北侧地下二层,即由8#、10#、11#、13#和15#楼之间对应地下室范围。

地下室及以上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构造措施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防火分类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附建式人防地下室平时为汽车库,人防工程类别为甲类,战时为5个二等人员掩蔽所(核六级、常六级),1个人防移动电站。

本工程人防建筑面积为9253.55平方米,战时掩蔽人数为4710人。

本工程为附建式人防地下室,抗力级别分别为防常规武器为6级,防核武器为6级防化学武器级别为丙级。

本工程分为5个防护单元,1个移动电站。

每个防护单元设一个主要出入口和至少一个次要出入口。

防护单元的详细技术指标详见施工图纸。

本工程按清洁、隔绝和滤毒三种通风方式设计,战时使用的风机及设备等平时应预留位置。

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竣工前必须安装完毕,上述门前的普通门或其他装饰物临战前拆除。

平时通道上使用的防护密闭门及密闭门均采用活门槛,门槛待战前安装。

人防门、防护密闭门、活门均采用国家定点防护设备厂产品。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一、施工准备

1、场地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钢筋制作棚和木工加工棚按照分段分期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硬化并搭设钢筋原材堆料场、半成品加工堆料场、废钢筋堆料场,现场四周设置排水沟。

2、技术准备

认真仔细熟悉图纸,学习掌握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确定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措施;

掌握工程结构特点,把握施工要点重点;

学习掌握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经公司总工审批和监理工程师批准;

要进行安全、技术、质量交底,使每一个施工人员对工作心中有正确的认识。

3、材料计划

材料部门必须确保钢筋、模板、钢管(扣件)、混凝土原材料及其他施工必备用料的及时供应。

4、实验(取样)准备

材料进场、钢筋焊接、混凝土浇注时由实验员负责取样、实验委托、填写委托单,准备测试仪器、试块模具以及其它工具,完成实验准备工作。

5、管理人员及劳务人员培训

项目技术部除按规定对项目有关部门及作业队伍进行方案、措施交底(包括书面和口头)外,在工程正式施工之前组织合理时间,由作业队伍管理层向操作层进交底(包括书面和口头,项目部相关人员参加),确实做好钢筋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及安排落实好各工作人员,使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心中有数。

二、施工流水段划分

1、施工流水段划分

本工程底板设计为筏板承台基础,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地下室按照后浇带位置划分施工流水段进行分区施工。

2、施工顺序

地下室钢筋工程按筏板基础承台、墙体与顶板分三次进行钢筋绑扎;

模板工程按基础筏板、梁、承台一次支设,地下剪力墙、顶板分层一次支设完成;

基础筏板采用整体推进式的顺序浇注,地下剪力墙、顶板分层整体浇注。

三、施工顺序

100mm厚C15砼垫层→底板防水→50mm厚C20细石砼防水保护层→底板放线→500mm厚基础筏板绑扎筋、柱(墙)插筋→模板支设→混凝土浇注→剪力墙、柱钢筋→剪力墙模板、顶板模板支设→顶板钢筋扎筋钢筋、模板→砼浇筑(下道工序)

第四章施工方法

一、钢筋工程

设计要求:

(1)钢筋及钢材强度等级:

钢筋:

HPB300(),HRB400(),HRB500();

钢筋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

 

(2)钢筋及钢材要求:

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400E、HRB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一)钢筋的进场验收和检验

进场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必须有标识,标识上必须写明此部分钢筋所用工程部位、对应配筋单号及其上的钢筋号。

进场钢筋由材料设备部牵头组织验收。

验收时要严格按相关规范、配筋单及方案执行,不合格的钢筋坚决组织退场,并作好相关物资管理记录和重新进场计划。

原材料检验

对进场钢筋必须认真检验,在保证设计规格及力学性能的情况下,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和漆污等,钢筋端头保证平直、无弯曲。

原材试验报告单的分批必须正确,同炉号、同牌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同冶炼方法的钢筋≤60T作为一批;

同牌号、同规格、同冶炼方法而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的钢筋≤30T可作为一批,但每批应≤6个炉号、每炉号含碳量之差应≤0.02%、含锰量之差应≤0.15%。

原材料复试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且见证取样数必须大于等于总试验数的30%。

钢筋进场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部门标准的规定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如下: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低碳钢丝热轧圆盘条》(GB/T701-2008);

《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8);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2013)。

不合格品钢筋,禁止使用到工程上。

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应进行检验,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当按一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25,当按二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4。

现场验收与储存

半成品钢筋出厂合格证明上填写的内容(工程名称、部位、试验编号、钢材规格等)必须与所附原材质量证明书、原材试验报告单相对应。

进场部分焊接头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要求进行的对焊接进行检验。

对经调直处理钢筋如箍筋等,应搭设棚架,集中码放,防雨淋锈蚀。

其它钢筋应架空分规格码放,其架空高度不应小于100mm。

钢筋码放场地应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码放钢筋应做好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规格、产地、日期、使用部位等。

(二)钢筋搬运和堆放

1、用人工搬运时,需轻拿轻放,放置钢筋时,端头不要先触地。

严禁抛扔钢筋。

2、用塔吊搬运时,每次起吊重应不大于塔吊最远端起重量。

待钢筋平稳,再运至指定地点,并注意在吊运钢筋时施工人员的安全。

3、运到施工现场的成型钢筋应按部位,按规格摆放整齐,并标识。

4、钢筋要堆放到现场指定的场所内,钢筋堆放要进行挂牌标识,标识要注明使用的部位、规格、数量、尺寸等内容。

钢筋标识牌规格应严格按ISO9001要求进行统一。

5、加工好的钢筋要分类进行堆放,挂好标牌标识,如直条钢筋堆放在一起,箍筋堆放在一起。

钢筋下面一定要垫木架空,防止钢筋浸在水中生锈。

生锈的钢筋一定要除锈后由现场钢筋质检员批准后使用。

(三)钢筋加工

1、备料

钢筋在加工前应洁净、无操作、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理干净。

调直钢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钢筋代换应遵循规范要求并征得设计同意。

2、钢筋加工

钢筋采用机械调直,螺纹钢筋除锈可采用手工钢丝刷除锈,一级钢采用调直机调直,钢筋调直后应平直,且无局部曲折。

调直后的钢筋不得雨淋,存放期一般不宜超过二个月。

钢筋切断时,应根据不同长度搭配,统筹安排,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耗损,切断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

因此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在切割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钢筋弯曲前,应计算好起弯点的位置,在钢筋上划好线,进行准确的弯曲成型,钢筋弯曲成型后,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三级钢不得反复弯折,钢筋成型后的允许偏差全长为±

10mm。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0弯钩,其弯弧以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要作1350弯钩时,HRB400级HRB5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弯作不大于90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检查要求每工班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要求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没有设计要求,箍筋弯钩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0,对有抗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抗震的要求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检查数每班同设备不应小于3件。

3、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调直后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偏差为+10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mm,箍筋内净尺寸+5mm。

(四)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准备

钢筋绑扎和安装前,应先熟悉图纸,核对钢筋配料单和料牌,协调与有关工种的配合。

钢筋绑扎前要放线、顶板钢筋绑扎前在顶板模上弹线、拉通线控制。

钢筋绑扎接头规定

部   位

技  术  规  定

搭接长度末端距弯折处

不小于直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最大弯折处

受拉区

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弯钩;

HRB400、HRB500级钢筋末端可不做弯钩

受压区

>φ12的I级钢筋末端可不做弯钩,搭接长度为直径的35倍。

搭接处

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绑扎规定

节点部位

技术规定

交叉点

均应采用铁丝扎牢

板、墙网

单向板外围两行筋的相交点全绑扎,中间部位相交点可间接绑扎,双向受力筋的相交点全绑扎;

梁板钢筋先弹好线后绑扎,上层钢筋弯钩朝下,下层钢筋弯钩朝上,扎丝尾部与弯钩一致,保护层垫块到位。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在中间,主梁在下。

相同箍筋接头交错布置在两根纵向架立钢筋上。

纵向受力钢筋为多层时,层间采用短钢筋保证其间距。

挑板的上部负筋及构造筋不能漏放。

双向板弯矩较大方向钢筋摆在弯矩较小方向钢筋外层。

梁、柱箍筋

应与受力筋垂直,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筋方向错开设置绑扎,箍筋要平直,开口对角错开,规格间距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扎丝尾部朝梁、柱心,同时梁箍筋伸入柱中不少于一个,梁两端箍筋距柱外皮5cm;

顶层梁筋锚固部分全长加设箍筋,柱子箍筋开口呈螺旋绑扎;

墙体水平筋与柱子箍筋间距错

开20mm。

柱箍筋

角部箍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形成45度角。

施工工艺流

墙体中有框架柱时先绑框架柱筋及连梁。

(1)框架柱钢筋的绑扎

柱子绑扎箍筋前应先在柱的对角线钢筋上用石笔自混凝土面上50mm处起划线,保证在离地50内必须设置一个箍筋。

划好箍筋间距,然后按箍筋用量将箍筋套于主筋上,随后进行绑扎。

箍筋与主筋必须垂直,柱子钢筋必须全部满扎,箍筋接头(作弯钩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

(2)平板钢筋绑扎

、绑扎顺序:

清理模板→模板上弹线→绑扎下层受力筋→专业预埋→绑扎上层受力筋和马凳→成品保护。

清理模板上的杂物和油污,用粉笔在安装好的模板上标明钢筋的规格、形状、数量、间距以及预留洞口的位置,并弹线定位。

、按画好的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洞等应及时配合安装。

、钢筋搭接长度、位置的规定详见钢筋的连接。

第一道钢筋距墙边或梁边的距离为1/2间距。

、板筋绑扎先铺短方向筋,后铺长方向筋,全部采用搭接绑扎,下筋进支座伸过梁墙中心线且不小于5d。

双向板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单向板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种点可以梅花丁绑扎,绑扎时用顺扣或八字扣。

下层钢筋绑扎完后放垫块,间距600-800mm,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下层钢筋180度弯钩的钢筋应向上,不能倒一边;

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向下。

、绑扎负弯矩钢筋时,每个扣均要绑扎,最后在主筋下垫好垫块。

(3)梁钢筋绑扎

、绑扎时,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图纸设计要求划好箍筋的间距。

、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立筋,次梁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架立筋与箍筋用套扣法绑扎见图),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数值中应交错绑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为1350。

弯起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要准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要求。

主次梁钢筋,要在主筋下垫好垫块,以保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梁的受拉钢筋直径≥18时,采用直螺纹连接头;

当钢筋直径≤16时,采用绑扎接头。

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钩(

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为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梁主筋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每排两层钢筋之间,每根梁设三处,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梁箍筋四周与主筋交点均应绑扎,箍筋距柱5cm起线,主次梁交接处应按图纸要求加设吊筋和加密箍图中未说明的仍应加密抗剪箍筋每边3个。

主梁钢筋也可先在楼板模板上绑扎,然后入填,或者是将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稍稍抬高,再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把次梁的长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并按线摆开,抽换横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可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力钢筋的顺序和箍筋绑扎,将骨架稍抬起抽出横杆,将梁骨架落入模内(注意:

绑扎箍筋时应按设计要求的部位进行加密)。

(4)剪力墙钢筋绑扎

、墙筋施工顺序:

①修整预留插筋;

②立梯形支撑筋;

③绑竖向筋;

④绑横向筋;

⑤挂保护层。

绑扎时,先立2~4根梯形支撑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钢筋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出,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

竖筋、横筋在里面或在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竖向筋在外侧,水平钢筋在内侧,双向双排钢筋,每个交点处均需绑扎,墙筋与梁柱主筋交点也都绑扎,两片钢筋网之间的拉接筋梅花形布置。

连梁、暗梁拉钩规格同梁箍,间距为梁箍筋间距的两倍,沿水平筋的方向隔一根拉一根。

为保证门窗洞口位置正确,在洞口的框架柱筋上画好标高线,严格控制保护层的厚度,及时焊好上中下三道限位,防止门窗口在打混凝土时移位。

、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转加固钢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墙筋保护层采用塑料卡保护层,间距800~1000呈梅花形布置。

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正,宜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横筋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看管。

钢筋绑扎质量要求详见《钢筋绑扎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5)楼梯钢筋绑扎

、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根据设计图纸主筋、分布筋的布局,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绑扎,如果有楼梯时,先绑梁后绑板筋,且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6)筏板、承台钢筋

绑扎顺序:

集水坑钢筋→底板下层筋→基础梁、承台→钢筋马凳、筏板面筋→上层柱、墙插筋

筏板为双层双向布筋,筏板厚度500㎜。

筏板面层钢筋用几形钢筋马凳支撑,马凳排距为1.0m,用14钢筋加工,集水坑面层筋采用几形马凳支撑,马凳间距为1.0m。

筏板遇集水坑斜面处,根据斜面斜向布置,水平投影长度满足其设计长度。

根据已放好的基础线,用红粉弹线包弹出底板钢筋位置线,包括集水坑钢筋的位置线。

筏板钢筋必须每个交点全部绑扎牢固,上层钢筋与马凳交接处也应绑扎部分接点,用于固定上层钢筋。

最下层钢筋绑扎完后,绑其余钢筋,均应先按间距用白粉笔划分好间距线位置,并拉通长线绑扎。

端部钢筋上下层钢筋绑扎完后进行墙柱插筋,墙柱竖向筋均带弯脚插在板底。

即:

外墙及墙插筋的长度=基础底板面向上的长度+弯折长度。

插筋前,根据墙、柱插筋位置,柱子先绑一根定位箍于上层钢筋上,剪力墙先绑两道水平筋,此定位钢筋必须与上层钢筋绑扎牢固。

在柱墙插筋距板面40cm处,设一道定位钢筋,以保证竖向主筋间距位置。

框架柱及框架柱主筋在底板范围内设上中下三道定位箍筋,所有插筋间距至底板处弯脚均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

(7)绑扎接头位置

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1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规定:

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S不应小于直径d且不应小于25mm。

(五)、钢筋连接

筏板钢筋≥18时,采用直螺纹连接头;

当钢筋直径14≤d≤16时,采用单面焊连接,有效焊接长度不小于10d;

当钢筋直径d≤12时,采用绑扎搭接连接。

其他部位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根据图纸要求梁板墙通长钢筋的接头板和次梁中可采用搭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LL或1.3LL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拉钢筋总面积的25%,有接头的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压钢筋总面积的50%,受力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下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接头,上部钢筋在距支座1/4范围内接头,次梁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且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

连梁中钢筋采用焊接接头并相互错开,有接头的受力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接头的总面积的50%,上部钢筋在跨中附近,下部钢筋在支座处接头。

在基础筏板上部筋应在支座接头,下部筋应跨中1/3范围内搭接,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电弧焊接时,两钢筋的端部应做30角,且搭接长度必须满足10d(单面焊)。

当受力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区段为钢筋的35倍d且不小于500mm,机械连接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对机械接头的质量检查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数量按有关规程确定,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的检验报告。

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要检查接头外观质量,包括焊突出表面高度,弯折角度(不大于4°

或70/1000)和轴线偏移等内容,钢筋接头一定要离开拐点≥10d,不准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施工中先焊高位筋,后焊低位筋。

焊接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的百分率

项  目

技术规定

非预应力筋

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和装配构件连接处不限

预应力筋

受拉区不宜超过25%-50%,受压区和螺丝端杆不限

二、模板工程

(一)筏板基础模板施工

基础筏板外侧四周砌筑240厚砖墙(15厚1:

2水泥砂浆抹灰层)作外侧模板。

基础底板上电梯基坑、积水坑部位均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的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模板下端采用焊接支架固定在筏板钢筋上,全部采用吊模支设。

(1)主楼在钢筋工程完成后,筏板表面焊接Φ12@5000的定位钢筋,控制标高;

(2)筏板面以上上下口均采用Φ48钢管固定,下口进行点焊,防止位移;

(3)筏板面以上侧面水平方向檩条,间距不大于300mm。

梁上口采用Φ48钢管对模板进行加固,并连成整体,使模板有足够的稳定性。

(二)、剪力墙模板施工

地下结构剪力墙截面为300mm、250mm、200mm,剪力墙模板采用15厚多层胶合木模板,外侧竖向采用40mm×

80mm方木和□40×

40方钢管做檩条,每边不少于2根;

水平方向采用Φ48钢管做主龙骨加固。

并采用对拉螺栓,借以“山”型卡固定,纵横间距不大于450mm。

柱模板的支撑系统应与搂面模板支撑系统连成整体。

模板安装完毕后,由专业人员进行轴线、截面尺寸、支模情况、支撑系统等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1)在钢筋验收完成后,在剪力墙的底部30~50mm处加焊@1000的限位钢筋,防止位移;

(2)模板竖向采用□40×

40方钢管作为檩条,间距不大于200mm,横向采用Φ48双钢管固定;

(3)模板横向固定均采用Φ14的对拉螺杆,间距不大于500mm,内墙螺栓中间采用

PVC管限定墙体厚度。

地下室外墙螺栓中间采用一道焊接止水片。

(4)剪力墙采用Φ48钢管与模板支撑系统连成整体;

(5)剪力墙预留洞口必须安装正确,并进行焊接限位筋;

支模时,支撑用□40×

40方钢管及方木固定,坚固整齐,外墙内模及剪力墙两侧模,采用Φ14螺杆固定墙厚度,每隔500mm设置一道,纵横间距≤450mm,地下室外墙螺杆中间焊3mm厚钢板止水片一道。

(6)剪力外墙与筏板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基础梁上500cm处。

(三)、电梯井模板施工

电梯井模板采用15厚多层胶合木模板封闭施工。

(四)、洞口模板施工

为保证门洞口的位置、尺寸正确,洞口采用便于拆装的15厚多层胶合木模板。

模板两侧设定位钢支撑。

(五)、梁模板施工

为了保证梁底面的平整、光洁度,梁模板采用15厚多层胶合木模板及□40×

40方钢管及方木龙骨,扣件式脚手架早拆支撑体系。

梁侧模包底模、楼板模压梁侧模法施工。

(1)当梁截面宽大于300mm时,梁底下应有不少于3根40mm×

80mm方木,方木间距不大于200,小于300mm时截面不少于2根;

(2)当梁高度超过600mm时,梁截面中部加设一排对拉螺栓Φ12@450,超过1200mm时,梁截面中部加设两排Φ12@450;

钢筋螺栓梁侧模采用间距Ф48双钢管@不大于450mm作背楞。

(3)梁侧面采用40mm×

80mm方木固定,间距不大于250mm,防止胀模。

(4)当梁、板的跨度大于4000mm时,梁、板底模起3/1000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