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945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docx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民生问题

2007年高考文综——政治“民生问题”参考资料

背景材料:

执政为民,以民生为本;改善民生,以惠民为重。

民生问题涉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养老保险等诸多方面,要抓住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三就一保”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广开就业门路,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充分就业,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大学毕业生就业。

  就学是民生之基。

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都上得起学。

  就医是民生之急。

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解决好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生活无着人员的救助工作。

  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重于一切,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改善民生更是政绩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过程成为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成为实现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延续其风格,继续送出“民生大礼包”,民生仍是“两会”的重头戏。

民生是贯穿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

这份朴实的报告为群众送上了4778亿元的民生“大礼包”。

报告把发展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中央财政对这一块的投入至少就达2630亿元;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的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

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在卫生事业方面,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用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增加财政支出28亿元,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在社会保障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

  这些惠及民生的措施,令百姓欢欣鼓舞。

当然,百姓在期待得到“民生大礼包”的同时,不会遇到地方“截礼”,中央的惠民政策,不再碰到“打折”或者落实难。

理论点拨:

就业、社会保障问题:

1、经济常识角度:

(1)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增长较快。

增加劳动就业岗位的主要是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2)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就是在就业领域中将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3)劳动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

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安排劳动者就业,同时充分发挥职业培训的重要作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4)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增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援助。

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

(5)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银行的作用。

2、哲学常识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做好就业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政府制定科学的就业指导政策,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主观能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5)整体和部分是有机统一的。

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方面的问题。

(6)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回避和掩盖矛盾。

对待民生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3、政治常识角度: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这些都决定了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政府有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履行文化职能,大力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

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3)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生问题。

(4)解决民生问题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基本人权。

解决民生问题有助于维护公民的个人利益,做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实战演练:

1、2006年11月22日,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对外公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这标志着中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正式开始实施。

中国政府实行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的决定

①对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②有助于培养全社会尤其是生产企业的环境意识,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③是国家在运用行政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④说明政府高度关注百姓生命安全,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药品价格近年来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解决药品价格虚高导致的百姓看病难、

看不起病的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2006年8月28日是国家发

改委近年来第十九道药品“降价令”生效的日子,当天,青霉素、头孢拉定等99种抗微生物药品大幅降价。

国家对药品价格的控制:

A、发挥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B、是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行为

C、是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的行为D、是依据消费者的购买力来确定的

3、党和政府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

①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②党和国

家的权力源于人民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公共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运行发展,关

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这说明

A、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5、2006年我国食品市场问题不断,“福寿螺风波”、“多宝鱼事件”、“红心鸭蛋”等等让广大消费者“食面埋伏”。

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

①加强立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④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6、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个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成为威胁

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

序的政策。

这体现了党

A、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思想领导B、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C、坚持依法行政D、坚持依法治国

7、材料一、2006年5月17日国家有关部委出台关于控制房价、规范房地产的“国六条”。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

某市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长在会上通报了本市“房价上涨比较快,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屋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

接着,市长承诺市政府在本年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本市住房问题:

◆努力提高低收入人群购房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

◆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土地审批、税收征管中的官员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严厉打击“炒房”行为;对囤积开发用地,加收土地闲置费。

材料二、2006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第三季度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情况。

今年第三季度,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了5.5%,涨幅比上季度低0.2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则大幅回落1.8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认为,全国房价涨幅总体放缓。

(1)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2)请运用政治常识知识,结合市长承诺说说市长为什么要特别关注房价问题?

(3)请指出,某市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是如何体现的?

8、“十一五”期间,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之一。

阅读表格和材料,回答问题。

表1:

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情况

内容

目标

年份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下岗失业就业人员

4050人员

城镇登记

2003年完成情况

859万人

440万人

100万人

4.3%

2004年

预期目标

900万人

500万人

100万人

4.3%

完成情况

980万人

510万人

140万人

5.2%

2005年

预期目标

900万人

500万人

100万人

4.6%

完成情况

970万人

510万人

130万人

4.2%

2006年预期目标

900万人

500万人

100万人

4.6%

注:

“4050”人员是指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下岗人员

表2:

我国近年城镇就业形势

内容

年份

新增劳动力

上年结转的下岗失人员

城镇就业劳动力总量

全年新增劳动力就业

年度就业岗位缺口

2004年

1000万人

1400万人

2400万人

980万人

1420万个

2005年

1000万人

1420万人

2420万人

970万人

450万个

注:

我国在2020年前仍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就业难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

2005年大学毕业生307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

⑴.表1、表2反映什么经济现象?

结合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⑵.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扩大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坦言:

“中国在未来几年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同时他也提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目标,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6%,今年要创造1200万个就业机会。

他还提出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积极发挥作用。

当然,还需要靠转变观念、提高能力,脚下就业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⑶.用矛盾的观点对表1、表2和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9、材料一:

2006年11月25日,云南省富源县后所镇昌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遇难、28人受伤。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有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