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417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

二、垃圾特性

城市垃圾的构成特性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城市居民燃气化率等因素有关。

我国城市的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的构成及特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总量的60%,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

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

如图3所示。

垃圾中的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因此随着今后我国大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随着城市燃气化率的不断普及,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及垃圾的热值将进一步增加。

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不仅影响城市垃圾的产量,也影响着城市垃圾的成分。

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居民收人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包装产品的消费,以及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的消费不断增加。

包装废物的快速增长,是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垃圾中的废纸、金属、玻璃、塑料等绝大部分是使用后废弃的包装物。

随着包装业的快速发展,商品包装形式越来越繁多,包装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很快,过分包装和豪华包装的产品比比皆是,这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一次性的商品被广泛用于宾馆和餐饮业。

一次性的商品完成消费后就作为废弃物,成为垃圾,大大增加了垃圾的产量。

目前我国包装品废弃物约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10%以上,而其体积要构成家庭垃圾的30%以上。

三、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一)生活垃圾收集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基本为混合收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容器式

所谓容器式指的是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的地点,服务时间为一天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

常见的收集容器有桶式和厢式两种。

主要街道的两侧和公共场所设置果皮箱也属于容器式收集方式。

目前使用的收集容器材料多为钢或塑料制品。

钢制容器结构强度大,可制成较大的容积,但也有易腐蚀,洗刷不便的缺点。

塑料垃圾筒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易于保洁等优点,正在获得较多的应用。

2、构筑物式

垃圾定点构筑物式收集方式,是以固定构筑物作为其收集容器的。

构筑物一般为砖、水泥结构,样式各异,容器约5~10m3,不密封。

这种收集方式的特点是收集容器为半永久型,故此容器使用寿命长,费用较低,但它具有容积固定,高峰季节会发生垃圾漫溢的情况,易造成周围卫生状况的恶化,保洁困难。

3、垃圾道收集

在已建成的多层和高层住宅楼中,通过垃圾道收集居民生活垃圾是最常见的收集方式。

在居民生活垃圾产量高峰时如夏季,由于底层垃圾间贮料间容积有限,常会出现垃圾将门挤开使垃圾暴露;

垃圾投放口密闭性差造成垃圾和臭味逸出,污染环境;

特别是垃圾道收集方式不便于对垃圾收集的管理和控制以及推行分类收集等缺点,这一收集方式将逐步被淘汰。

目前,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城市相继规定新建住宅楼不设垃圾道,许多城市还将已建住宅楼的垃圾道封闭停用。

(二)生活垃圾运输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运输方式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模式。

固定式收运的容器则始终在原地不动,收集车把垃圾装入车中运走。

空的垃圾容器留在原地。

移动式收运是把装满垃圾容器整个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卸空后在把容器拉回原处或其他地点。

(三)转运站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是为了使小型垃圾收集车从居民、商业和其它单位等各收集点清除的垃圾在这里合并,并将其投入大型车辆或其它运输成本较低的运载工具继续运往处理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的设施。

垃圾转运站和转运方式选择应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中,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是耗费人力和物力最大的一个环节,采用垃圾中转的目的,就是提高垃圾收集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四)处理设施

我国大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以郊外堆放、简易填埋、卫生填埋为主,很少一部分采用焚烧处理,一些高温堆肥常基本处于半运转状态。

四、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

同市场脱节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严重制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事业发展,主要表现在:

l)在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基本上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缺乏自身活力。

2)由于政府投入不力,城市垃圾处理缺乏资金来源,处理率低,处理效果差;

城市垃圾收运机械及辅助生产设备陈旧,机械化作业水平低,设备不足,工人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

3)城市垃圾收运处理技术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由于缺乏资金投入,限制了垃圾收运、处理技术的发展。

分析其原因,其根本在于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体制和政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经济的需要,具体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l)在管理机制上,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卫生体制完全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的,是在垃圾粪便清扫清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管理职能和环卫作业为一体,政企不分,具有国有企业共有的缺点。

随着环卫工作内涵的深入和外延的扩大,显得效率低、负担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2)在经费来源上,长期以来,城市环境卫生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完全由国家负担,成为政府部门的沉重包袱,缺少资金来源,完全依赖于市长是否重视,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和资源化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不利于城市环境卫生产业的发展。

3)由于环境卫生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体制和政策使相关行业互相分割,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影响了管理力度。

由于没有有利的政策,废旧物资回收行业正处于萎缩状态,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

由于不能有效的保障全社会采取洁净生产工艺,不利于垃圾的减量化。

(二)处理技术

1、分类收集与回收利用

分类收集的目的在于提高废品回收率和便于分类处理。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才刚开始,分类收集的效果还不是很大,还无法有效的将占垃圾50%以上的厨除物分开。

目前大城市普遍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在主要的街道,居民小区都设立了分类

收集的垃圾筒,但到目前为止,垃圾的混合收集仍是大城市普遍采用的垃圾收运方式。

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推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公众的环境意识不高,为方便起见,随手乱仍的现象比较普遍;

第二,分类收集设施不足,在设计上缺乏分类引导;

第三,分类运输的设施不足,致使本已分类收集的垃圾,又混合运输;

第四,缺乏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

第五,缺乏优惠的废品回收政策。

2、堆肥处理

(1)堆肥技术与设备

以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主要为煤灰和厨徐类有机物,而包装物如塑料、废纸等含量较低,适宜于堆肥处理。

1987年颁布的《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8172——1987)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是指导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技术标准,也是我国最先制订的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标准。

到目前为止,堆肥处理主要采用低成本堆肥系统,大部分垃圾堆肥处理场采用敞开式静态堆肥。

但限于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机械化高温堆肥由于处理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用。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些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通风好氧发酵技术。

其特点是工艺简单,使用机械设备少,投资少,操作简单。

运行费用低,但同时也存在堆肥质量不高、堆肥筛上物未得到处理和气味及污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如臭味、蚊蝇难以控制等因素,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2)堆肥原料

目前由于城市垃圾缺乏有效的分类收集,不能有效的将厨余物等有机质分离出来,用于堆肥的垃圾原料含有玻璃、塑料、甚至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

(3)堆肥产品

堆肥产品质量不高,肥效低,销路不畅,严重制约着垃圾堆肥处理的发展。

目前许多堆肥场都面临着关、停的困境。

解决堆肥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实现有机垃圾的分类收集。

3、焚烧处理

焚烧在我国发展较慢,目前,制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展主要因素是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可靠、实用的国产化焚烧处理技术以及垃圾特性。

其中资金短缺是关键因素。

(1)资金短缺

制约垃圾垃圾焚烧发展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焚烧厂的建设一次性投资太大,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成本太高,这些都是制约焚烧在大城市发展的瓶颈。

如目前我国引进焚烧设备(关键部分引进)单位处理投资为40~70万元(吨日),如果按综合折旧 

年限15年计算,其折旧成本就达88.9-155.6元吨,可见垃圾处理建设投资成本需求 

缺口很大。

(2)缺乏可靠、实用的国产化焚烧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引进焚烧处理设备投资约为40~70万元/吨/日,由于投资大,超过大 

多数城市的经济承受力,只能借助利用国外优惠贷款来建设。

垃圾焚烧处理要进一 

步发展,需要立足于国内,开发利用国内的技术和设备,降低单位处理投资。

首先 

需要重点开发单台处理能力在100吨l日以下的垃圾焚烧系统,配套简单、实用的余 

热利用和烟气处理设备,使得单位处理投资降到10~25万元吨/日,将适应我国目

前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能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市场的发育与发展。

目前我国只有深圳1985年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两台日处理能力为 

150吨/日的垃圾焚烧炉,且运转正常,该厂在1994年底开始扩建三号炉,并完成了 

3#炉国产化工程,设备国产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在技术性能方面达到或超过了原 

引进设备的水平,为我国大型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打下了基础。

尽管垃圾焚烧设备的国产化进展缓慢,但目前垃圾焚烧技术设备的开发正成为 

热点,国内正在形成以企业实体为主的垃圾焚烧设备开发群体。

但参与垃圾焚烧处理的科研、设计和有关的企业部门都处于十分分散的状态,所开发的技术类型既有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淘汰的落后焚烧技术,也有直接还应用较少的不成熟的焚烧技术。

由于规模小且实力弱,既无力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也难以开发和生产适合国内市场需要的技术和产品。

在北京等大城市的已有的一些小型焚烧炉,基本上是国产开发的,大部分处于试运行阶段,烟气排放无法达标,甚至没有有效的烟气处理系统,余热基本未有效利用。

(3)垃圾的特性

由于城市中大部分垃圾还是混合收集,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达60%,且含水率较高,导致垃圾热值降低,不利于焚烧。

可强化生活垃圾分区、分类收集。

首先通过分区收集选择对非燃煤区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进一步通过分类收集提高垃圾可燃物含量,改善垃圾焚烧效率,从而降低焚烧厂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4、填埋处理

垃圾填埋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并且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占垃圾处理的主导地位。

近几年来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或已建成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这些填埋场在技术水平上总体而言采用了和发达国家接轨的技术要求,例如场地防渗采用了水平铺设HDPE膜和粘土矿物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进行防渗,填埋场的运营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北京的阿苏卫填埋场等。

另外在我国大城市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的垃圾堆放场或填埋场,这些填埋场还未达到使用年限,由于最初的选址、设计等因历史原因未按照卫生填埋场的要求,这类填埋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1)填埋场的技术规范高发达国家的技术规范要求还有差距,导致设计的填埋场先天不足,在场底防渗、修滤波处理、以及填埋气体的回收利用方面存在问题。

*填埋场防渗与渗滤液收集

我国还存在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的争论,现存的填埋技术规范中也没有作出明确的技术说明,而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其技术规范对防渗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填埋场必须采用水平防渗,并且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采用HDPE膜和粘土矿物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进行防渗。

填埋场的渗滤液收集系统往往在若干年后失去收集作用,场底导渗管发生堵塞,渗滤液无法正常排走,整个填埋场形成形成了高含水的渗滤液库,垃圾填埋一定年限后,渗滤液往往从侧面覆盖体渗出,严重影响堆体的稳定性和环境。

*渗滤液处理

处理的渗滤液无法达到正常的排放标准,在暴雨的时候因渗滤液超出处理能力而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填埋气体

垃圾场产生的填埋气体直接排人大气,缺乏回收利用,这种自然排放的方式对大气以及周边的环境都造成了危害。

发达国家禁止填埋气体直接排入大气,规定填埋气体必须进行回收利用,无回收利用价值的则需集中收集燃烧排放。

目前国内只

有广州李坑垃圾填埋场和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对填埋气体进行了回收发电利用。

(2)填埋场缺乏规范的运营管理,缺乏监督。

垃圾填埋场的运营需要综合的管理技术。

尤其是大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水平的好坏。

对填埋场的运营管理要形成完整的体现。

不仅要对填埋作业区的垃圾进行规范的作业,逐步实现对垃圾种类、数量垃圾,对地表水、地下水、渗滤液的数量、位置、对噪声、飘尘,对填埋气体的数量、特性等项目实现计算机的辅助管理。

五、我国大城市垃圾处理对策

(一)目标与原则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应从过去的那种垃圾处理处置的比重大,回收利用,减量和避免垃圾产生的比重小(图4所示)转变到新的垃圾管理目标(如图5所示),”形成倒金字塔的管理体系,应从单纯的收运、处置转向垃圾避免和回收循环利用,直到最后和环境相协调的处理。

新的垃圾管理目标如图5所示,首先是尽可能避免垃圾产生,如果垃圾必须产生,产出量要最小;

其次是对产生的垃圾要尽可能进行回收利用;

最后的处理目标是进行有利于环境的处理。

(二)对策

1、法规体系

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管理法规体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对生活垃圾的倾倒、清扫、收集、回收利用和处置的基本要求。

应尽快完善执法的保证和监督体系,根据固废法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2、城市垃圾管理体系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

我国现行的政企合一垃圾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管理业的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专业经营性公司处理垃圾的费用是市政机构的一半。

因此,要改变在管理体制上政企合一的僵化格局,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

这是解决我国城市垃圾的根本途径之一。

要将垃圾清运处置单位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去,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变为企业管理体制,并采取入股、兼并、合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垃圾处理公司,形成垃圾处理产业化。

要逐步建立城市垃圾经营许可证制度,鼓励各类公司参与城市垃圾治理,由具有垃圾经营资格的单位负责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许多城市如深圳、上海等,正在尝试进行行政、企业分开的环卫体制的改革,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职能,将环卫服务企业化、社会化。

深圳市环卫体制改革的经验值得借鉴,深圳市于1984年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清洁公司,对社会进行全方位有偿服务。

而后,随着清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深圳市先后有40家国营、集体、合资、个体清洁公司应运而生。

他们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运作灵活,不断拓展新的项目,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通过竞争促进环卫的发展,打破过去由政府统包统揽的“单打一”格局,大大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环卫管理部门通过推行劳动合同制,减少固定工比例,将逐年增加的垃圾清扫、清运任务发包给清洁公司,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开支。

深圳市的实践充分证明,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环卫工作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在管理机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逐步转向由政府将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垃圾处理厂发包给管理公司、单位承包。

政府重点抓好宏观管理,在政策法规上扶持,质量标准上指导,检查考核上把关,奖励惩罚上制约。

各清洁服务单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增加自我能力,完善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范围,满足社会对不同服务深度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行政法规,规范市场行为,顺应优胜劣汰,防止恶性竞争,通过抓好环卫企业的资质审查,维护环卫市场正常秩序。

3、经济政策

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垃圾管理的经济政策,利用合理的经济手段来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城市垃圾的污染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

现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城市的维护建设和税收收入,而政府分配给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数量有限,缺口很大。

只有多渠道筹资金,才能加快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

(1)征收垃圾处理费

向居民征收一定的城市垃圾费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它体现了“污染者负费原则”。

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征收一定的垃圾费,以补充垃圾清运、处理处置费用的短缺,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目前已有一些大城市开始了垃圾的收费工作,如北京规定,每户每月支付3.00元的垃圾清运费,重庆每人每月支付3.00元的垃圾处理费。

(2)征收填埋处理费

对进入填埋场的垃圾征收一定的费用,它是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的一种限制,可以客观实行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鼓励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减少浪费。

垃圾填埋费是针对不属于城市环卫部门收集的居民生活垃圾而征收的,其征收对象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厂和公司所产生的垃圾。

如在深圳下坪垃圾卫生填埋场就征收了填埋处理费,对那些要进入填埋场填埋的非环卫部门收集的垃圾进行收费。

(3)对包装产品生产者收费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德国的《包装条例》、《循环经济法-废物避免、回收利用与处置法》实施的经验,制定包装产品生产者责任管理政策,提出产品生产者保证一定包装材料回收率的义务及违法的处罚条例,相应的对包装产品生产者征收一定的包装垃圾处理费。

(4)制定优惠的废旧物质回收利用政策

我国自93年税制改革,对再生利用行业实行17%的企业增值税,严重的税负使多年来靠国家优惠政策维生的废品再生行业连年亏损,废品回收呈萎缩状态。

国家应对物质再生行业减免增值税,以优惠政策进行扶持。

鼓励企业参与废品的回收利用、垃圾的资源化、垃圾的清运处置等工作。

4、垃圾减量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尽可能避免垃圾的产生,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解决我国的城市垃圾问题的关键是要控制垃圾增长,实现减量化。

垃圾的减量化不仅与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关,而且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

垃圾的减量化可以通过立法、政策、规划、监督以及宣传沟通等来实现。

垃圾减量可通过清洁生产、改变城市燃料结构、改变生活服务方式等途径实现。

5、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

分类收集是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将厨余物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分类后的垃圾不仅热值得到极大提高,利于进行热处理,而且对其中有机垃圾能很容易进行堆肥处理。

6、处理技术

国内垃圾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

堆肥,焚烧,卫生填埋,热解,生物处理和生化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处理。

近年来综合处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前三种方法。

卫生填埋处理是垃圾的最终稳定处置方法,卫生填埋费用低廉,即使按照国外标准建设和营运管理,其费用也比焚烧等其它处理方法低,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是符合我们国情的。

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的。

(1)堆肥处理

1)技术类型

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堆肥物主要是厨徐垃圾以及落叶等植物类垃圾。

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系统有许多种。

按生物发酵的方式可分为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

按垃圾所处的状态可分为静态堆肥和动态堆肥;

按发酵设备形式可分为封闭式堆肥和敞开式堆肥;

按垃圾物料流动形式可分为间歇式堆肥和连续式堆肥。

目前,国内常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主要为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和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动态堆肥系统由于运行成本高等因素应用较少,典型工程如常州市环境卫生综合厂采用筒仓式发酵仓。

2)堆肥处理的应用前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燃料结构的改变,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煤灰含量逐步降低,而包装物如塑料、废纸等含量逐步增多,这些混合收集生活垃圾就难以用堆肥特别是无预处理的静态堆肥来处理。

分析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变化趋势,特别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居民气化率的提高(北方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