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361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Word下载.docx

  动力臂: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找准支点;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

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o点是不动的,所以o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A点起沿F1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从支点o向阻力F2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了。

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oA和oB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

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

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

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三、课堂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四、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五、板书:

  杠杆:

1、杠杆:

  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节杠杆

  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2、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

杆秤

  分组实验器材:

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一、杠杆的原理

  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使用杆秤称水果,要求称不等量的水果,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示。

  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画力臂的步骤为:

在杠杆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

第二:

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第三:

要用虚线画力臂,支点到垂足用字母表示出来。

  二、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确定的关系。

  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步骤如下:

  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所有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课堂练习】

  .画出下图中F'和F"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F'

  与F"的大小.

  .下图所示杠杆,oA长20c,AB长60c,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

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三、杠杆的分类

  由杠杆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当力不等时,对应的力臂也不等。

可将杠杆分为三类:

  杠杆类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力臂的大小关系L1>

L2L1

  力的大小关系F1F2F1=F2

  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s1>

s2

  费距离s1s2,因此使用撬棒撬石头省力而费距离。

  要求学生举例,并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五、实践活动

  通过探究,你能理解阿基米德的名言吗?

请就此写一篇短文。

  用杠杆知识分析、理解天平的原理和调整过程。

  六、板书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F1L1=F2L2

  第二节滑轮

  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

理解滑轮的原理,知道滑轮的作用。

  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实验器具:

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一、复习提问

  .杠杆有哪三种?

各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

  .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

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新课引入

  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

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定滑轮

  观察定滑轮。

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

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提问:

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演示实验:

  ①称量钩码的重力;

  ②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G=F。

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

能否省功?

  按照下图进行演示。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动滑轮

  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此时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实验使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

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情况怎样?

  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实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实验。

  由于研究定滑轮时教师已演示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实验步骤。

  说明:

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

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

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总结:

  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

  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四、实践活动建议:

“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五、板书

  一、定滑轮

  .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定滑轮不省功。

  二、动滑轮

  .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动滑轮工作,不省功。

  第三节功和功率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及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一、复习,知识准备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

“工”和“功”的例子。

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没受力。

  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式:

=FS

  功的单位:

焦耳,1焦=1牛•米。

  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1焦耳的物理含义:

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的定义式:

P=/t

  功率的单位:

瓦特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

  物理意义:

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

1马力=0.735千瓦=735瓦。

  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

  例题,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t而=Gh、G=g、=ρv

  介绍额定功率。

  四、例题与练习。

  五、小结及作业。

  第四节机械效率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

通过讨论,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观察教材图11-5-1或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机械做功,如起重机将砖块提升到楼顶,除了克服砖块重力做功外,也一定同时需要克服装砖的筐子、滑轮和钩子等辅助措施的重力做功;

此外,由于物体之间总存在摩擦,所以起重机对砖块做功的同时,或多或少要克服摩擦做功。

新课标网

  起重机提升砖块做的功是有用功,提升筐子、滑轮、钩子以及克服摩擦做的功是额外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用表示总功,表示有用功,表示额外功,它们的关系是

  举例提问加深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提问,人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各是什么?

  视学生理解程度可再举几个例子。

  二、机械效率举例引出机械效率

  学校二楼的墙坏了一个洞,修补的话需要40g的水泥。

如果你是建筑工人,你需要将40g的水泥从一楼搬到二楼。

现在你手上有重5g的铁桶,重2g的塑料桶,都能装下40g水泥,你可以叫楼上的同事用铁桶或者塑料桶把水泥提上去,当然也可以自己提上去。

你愿意采取哪种方法?

为什么?

提问:

“做的功少”指的是什么功少?

有用功、额外功、还是总功?

三个方法做的总功不同,有用功相同吗?

  逐步引导。

  任何机械所做的有用功只是总功的一部分。

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说明机械的效率越高。

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符号是η,读作:

yita,常用百分数表示。

η为一比值,没有单位。

总功又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则η又可以表示为什么?

在实际机械中,由于机械重力、摩擦力等等因素的存在,额外功是一定存在的,即>

0,可见η<

100%;

只有在理想机械中,机械重力、摩擦力等等因素可以忽略,这时=0,

  η=100%。

  三、例题

  如图利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4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所用的拉力F是250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教师板演。

  解:

人做的总功等于人拉绳子的力F乘以在拉力作用下绳子的自由端被拉上去的距离s。

人拉绳子的力F=250N,s=2×

h=2×

2=4,h为货物提升的高度。

  =Fs=250N×

4=1000j

  有用功只是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

货物所受重力G=400N,提升高度h=2。

  =Gh=400N×

2=800j

  =-=1000j-800j=200j

  η=×

100%=×

100%=80%

由例题得知,只要我们知道了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算出用机械做功过程中的机械效率。

  四、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

  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机械效率越大,做相同的有用功,需要的总功越少,机械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

η的高低是机械性能优劣、质量好差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呢?

例题中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减少?

  当机械一定时,在可能情况下,增加,也可以提高η。

例题中怎样增加?

  五、与功的原理对比

一般来说,用机械对物体做功,有用功是固定的,这时候,机械效率越高,机械需要做的总功就越少,可见,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

这和功的原理中说的“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矛盾吗?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机械做功过程中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学习了判断机械性能优劣、质量好差的重要标志之一:

机械效率η。

通过η的计算公式:

100%

  =[/]×

  讨论了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七、课后作业:

学生训练手册相关内容。

  八、板书:

  一、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二、机械效率:

η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100%=[/]×

  η无单位

  实际机械η<100%;

理想机械η=100%

  三、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在一定时,减少额外功;

  在一定时,增加。

  第五节改变世界的机械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机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机械的发展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斜槽、小钢球、弹簧

  一、新课引入

  提问:

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

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

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

  二、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边演示边说明

  说明:

小球在斜槽最上端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到斜槽最下端时,速度最大,高度最小,也就是说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所以说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演示:

小球从斜槽最下端向上滚。

注意不让小球滚出斜槽。

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又怎样变化。

在从斜槽最下端向上滚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总结: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举出在现实生活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三、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弹簧水平放置,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

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举出在现实生活中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四、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弹起,上升到最高处后,又落到地面。

这个过程中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怎么转化的?

总结: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举出在现实生活中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五、机械能同其它能之间的转化

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是机械能的一种。

能量除了可以在机械能内部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转化外,还可以在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间转化。

  列举教材上几个图中的例子。

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分析一下教科书图12-6-4中拉弓射箭过程中的能量。

  六、改变世界的机械

  凡能使我们省力或得到方便的工具,都可以称为机械。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机械的发展史,机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我们来看看人类已经发展了多少先进的机械。

  具体详细列举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机械。

  如:

神舟5号,机器人,等等。

  可采取多媒体辅助。

  七、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现代化机械正实现着各种各样的能量转化,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八、作业

  学生训练手册相关内容。

  九、实践活动:

  制作麦克斯韦摆,并通过它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神舟五号、机器人等有关资料。

  十、板书:

  机械能的转化

  一、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改变世界的机械

  机械时刻改变着人类社会。

  第十二章机械能

  节机械能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结合定义,寻找日常生活的各种形式能量的例子,初步具备从能量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起科学的能量的观念。

  教学仪器:

铅球,乒乓球,橡皮筋,纸弹,弹簧,小钢球

  引入能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量,也简称为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

“能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并且,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大,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能量的单位和功是一样的,也是焦耳。

  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量的形式——动能和势能。

  二、动能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动能的物体。

  有条件时可以幻灯片演示:

失控的汽车常常容易撞倒路旁的柱子、广告牌;

呼啸的海浪有时会冲坏海堤,推倒房子;

弹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静止的球弹得远远的,跑动的人能撞倒别人…

  这些现象说明了失控的汽车、呼啸的海浪、弹出去的玻璃球、跑动的人能够对其他的物体做功,可见它们都有能量。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都能够做功的?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能量是因为它们运动才具有的。

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提问:

举例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那么物体的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汽车速度越快出事故就越严重,对别的物体做的功越多,这说明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