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29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气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煤气柜危险源本体,包括柜底板、侧壁板、柜顶板、活塞、T型挡板、调平装置和密封装置等;

1.2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煤气储存区内的主要危险物质为转炉煤气和高炉煤气,属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中毒窒息等危害,其中火灾、爆炸是本区域中最大的危险有害因素,次要危险为高处坠落、砸伤、电梯失灵及电气火灾及雷电灾害等。

高度风险:

煤气泄漏(中毒)、火灾、爆炸

中度风险:

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

低度风险:

窒息、车辆伤害、起重伤害

1.3煤气物质危险特性参见各物质的危险特性表

一氧化碳的危险特性

物质名称一氧化碳CO

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

物化特性

沸点(℃)

-191.4

比重(水=1)

0.79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熔点(℃)

-199.1

蒸气密度(空气=1)

0.97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外观与气味

无色无臭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资料

闪点(℃)

<

-50

爆炸极限

12.5~74.2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危险特性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反应活性资料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不存在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资料

侵入途径

吸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LC50

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OELs(mg/m3)TWA20STEL30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身体

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防护

一般不需要,高浓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避免高浓度吸人。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煤气的危险特性

物质名称

煤气

危规分类及编号

有毒气体。

GB2.3类

危货号:

23030

指标名称

高炉煤气

转炉煤气

发热量kJ/m3

3558-3977

7536-9211

燃点温度℃

700

650-700

燃烧温度℃

1400

1750

重度Kg/m3

1.295

1.368

爆炸极限(%)

40-70

20-70

一氧化碳

CO

27-30

60-70

氢气

H2

1.5-1.8

1.5以下

CO2

8-12

15-20

氮气

N2

55-57

10-20

无色有特殊臭味的剧毒易燃易爆气体。

无色无味有剧毒易燃易爆气体。

煤气主要由烃类、氢气和一氧化碳等组成,有毒易燃易爆,这些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果易燃气体混合物扩散到火源处,就会立即回燃。

遇火源,高热有着火、爆炸危险。

遇氧化剂激烈反应。

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芳烃等,前者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

在低浓度下停留,也能产生头晕、心跳、恶心以及虚脱等。

消防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护面具。

关闭阀门,切断气源,消杀火势。

急救

应使吸入气体的患者立即脱离污染区,如果发生昏迷等症状,须速送医院诊治。

如果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急救。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副标志:

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

一般均以管道输送,气柜存放,也可用钢瓶装。

储运条件:

一般用管道煤气方式储运。

钢瓶煤气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仓间。

远离热源、火源,防止阳光直射。

与氧化剂、氧气、压缩空气隔离储运。

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钢瓶是否漏气,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撞击受损。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在泄漏处周围设置雾状水幕。

1.4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1.4.1火灾爆炸

1.4.1.1煤气柜、煤气管道、阀门、法兰等因材质制造安装的缺陷或腐蚀的原因造成煤气泄漏,而报警装置有失灵,遇到明火时会燃烧起火,若扑救不及时会酿成火灾。

若在一定的空间内泄漏如风机房管道以及风机房加压站内的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的范围内时,再遇到有明火源时会引发煤气的爆炸。

1.4.2在生产、输送和检修过程中,煤气如发生泄漏,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或静电打火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1.4.2中毒窒息

1.4.2.1煤气中含有CO气,在气柜出现故障等情况下,存在意外泄漏的可能,如发生泄漏可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检修时未彻底置换而使有毒气体残留在设备内。

人员进入其中,接触高浓度上述气体可造成中毒窒息,严重者造成死亡。

由于阀门关闭不严、置换不彻底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案例比较常见。

因操作现场通风不良会造成有毒气体成分在空气中的浓度升高,若操作人员安全防护也不到位,就会发生操作人员中毒窒息事故。

1.4.3灼烫伤害

1.4.3.1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在除尘器以前的管道阀门等温度可达100℃以上,转炉煤气在风机房以前的管道、阀门等温度也将近80℃,若操作人员不慎误触及即可能造成灼烫伤害。

1.4.4触电伤害

1.4.4.1触电事故是指人员触及带电体而放电引起电击伤害。

煤气在储存过程中有很多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开关柜、防爆电机、电缆及照明灯具等。

如果出现人员违章操作、电气设备、设施绝缘损坏等情况时,作业人员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如果电气作业人员未办理操作证,检修中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未按电气作业规程进行操作,随便接临时电源,不办理危险作业手续或不执行监护制度、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和电气工具、无证操作或违章作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人员触电事故。

1.4.4.2电气设备、设施、线路、开关等,若产品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好、运行不当、机械损伤、绝缘老化导致漏电;

违章操作、安全措施不完备、保护失灵时,人体不慎接近或触及正常带电体和意外带电部位都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气柜附近等处属于爆炸危险环境,若上述场所的电力设计考虑不周全、不规范,防爆电器选择和使用不当,则可能引起火灾爆炸触电等事故。

1.4.4.2.1电气火灾、爆炸危险

1.4.4.2.1.1因电气设备绝缘不良、静电导除装置接地不良,在储存程中,煤气如发生泄漏,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电器漏电产生火花或静电打火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1.4.4.2.2在生产的过程中伴随有爆炸性的粉尘产生,如有静电、明火、雷电、电气火花等火灾、爆炸的诱因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1.4.4.2.3在煤气储存过程中涉及了很多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泵、配电柜等),如长时间过负荷运转,容易烧毁设备或使电缆过负荷发热,引发电气火灾;

若电气设备平时维修欠缺,出现电气线路绝缘损害、开关及电气插座插头损坏、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未接地(接零)等情况,除容易导致触电事故外,还容易引发火灾。

1.4.4.2.4在煤气储存和输送作业过程中,可能会以烟雾、气体等形式泄露、散发出来,其气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为其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范围,形成爆炸危险区域,在此区域如未按相关规定使用安装防爆电机、开关、照明灯具和防爆接线盒,工作中产生火花,将可引起火灾爆炸,如果在存储输送过程中的任何一方出现泄漏,就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发生爆炸将是严重事故。

1.4.4.2.2触电危险

1.4.4.2.2.1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开关柜、防爆电机、电缆及照明灯具等,如果出现人员违章操作、电气设备、设施绝缘损坏等情况时,作业人员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如果电气作业人员未办理操作票,检修中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未按电气作业规程进行操作,随便接临时电源,不办理危险作业手续或不执行监护制度、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和电气工具、无证操作或违章作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人员触电事故。

1.4.4.2.3雷电危险

1.4.4.2.3.1当建筑物防雷设施未能定期检测和安全检查,或防雷设施损坏、失效时,这时如雷电侵入供电系统或电气设备,可能带来多方面危害,如毁坏变压器、开关、绝缘子等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高电压会窜入低压线路和设备,可能导致人身触电情况的发生。

1.4.4.2.3.2雷电产生的冲击波,电压幅值高达上亿伏,电流幅值高达几十万安培,从而对被雷击物体产生破坏力极大的热效应、机械效应。

当遭受雷击时,如工程中的防雷设施不规范或检测不合格及失效时,雷电会造成设备、设施、建筑物破坏,大范围停电,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或人员伤亡。

雷电产生的高电压还会使人体遭受跨步电压的触电危险。

1.4.4.2.3.3空旷场地、露天布置的金属生产设备、平台、金属楼梯及其附近金属管线由于雷击形成的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及雷电电磁、静电感应而产生的高电势,可能使现场人员触电。

1.4.5高处坠落伤害

1.4.5.1高处坠落是指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中登高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高处作业平台不加装必要的防护栏;

上下梯子没设置扶手及护栏而发生坠落伤亡事故。

如从气柜顶作业等。

作业人员在工作现场进行巡检及检修等,如果出现设备防护缺陷或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情况时,作业人员就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4.6机械伤害

1.4.6.1机械伤害事故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一般表现为人身伤亡或机器损坏。

在作业过程中使用电动机械设备,如加压风机、各类泵、传输机械等转动机械设备。

如果该类设备的转动部位与电动机的传动联结等部位未设置有效防护或防护装置破损,作业人员误接触运动物体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1.4.7起重伤害

1.4.7.1煤气储存过程使用起重机和电动葫芦进行吊装作业。

如果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地面监护人员违章指挥,钢丝绳断裂,起重物突然落下以及其它人员进入警戒区等均可发生起重伤害。

1.4.8车辆伤害

1.4.8.1检修或巡检过程中,若道路狭窄,路面不平整、不畅通且无交通标志;

或因车辆刹车、音响、灯光出现问题;

或因回车场地狭小或违章驾驶可引发撞、碾、压等车辆伤害。

1.4.9噪声伤害

1.4.9.1与煤气柜配套的加压机房、高炉区干除尘及各种泵房等机械设备的运转、蒸气管路等产生的噪声对人体可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伤害。

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作业,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不可逆的噪声性耳聋,给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噪声对人们心脏、消化系统及心情均有一定影响。

噪声干扰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或声音信号,造成岗位人员之间的沟通困难,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1.5危害程度分析

按照事故后果危害程度,分为三级:

一级事故:

因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等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下重伤,或者严重中毒,或者5百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级事故:

因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造成1人重伤,或者1人严重中毒,或者3人轻微中毒,或者1百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三级事故:

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财产损失很小,但威胁周围人员生命和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必须组织人力物力处理的事故。

1.6煤气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

煤气泄漏对周边空气环境产生污染,煤气火灾、爆炸可能波及周边公司区域,造成人员中毒,必要时要进行人员预警和紧急疏散。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煤气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工协作、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公司各单位生产工艺特点,合理采用救援策略,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公司生产设备的安全,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见图1)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煤气储存系统(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

负责生产安全的副总经理

副指挥:

负责能源、设备、保卫、生活的副总经理

成员:

动力厂、安全部、动力部、保卫部、生产计划部、能环部、经理办公室、综合部、工会及有关单位领导。

图1、煤气储存系统(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应急组织机构图

3.2.2煤气储存系统(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3.2.2.1组建公司事故救援、医疗救护、车辆运输、治安执勤等救援队伍,组织队伍和职工定期进行演练,并督促检查各项救援和救援物资的准备工作。

3.2.2.2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险,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2.2.3在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迅速撤离和疏散周围人员。

设置警示标志,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防止事故引发次生事故。

3.2.2.4立即调集煤气防护站救护员和临时医务人员,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调集车辆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3.2.2.5随时掌握事故的发展情况,及时修订现场救援方案,补充救援力量。

3.2.2.6组织或协助开展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

3.2.3职责分工

3.2.3.1指挥:

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3.2.3.2副指挥:

分别负责各自分管工作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相关部室的工作。

3.2.3.3动力厂:

3.2.3.3.1协助公司领导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并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拿出处置措施或方案。

3.2.3.3.2负责救援队伍(煤气防护站)的组织、训练,救援和救援器材的维护、保养。

3.2.3.3.3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方案的实施或指导实施。

3.2.3.3.4指导消防队灭火。

3.2.3.4安全部:

负责事故处置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并及时向上级通报事故的情况。

组织人员中毒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3.2.3.5动力部:

负责提出事故点相邻装置和设备的保护措施,组织被损坏的设备、设施的抢修。

组织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3.2.3.6保卫部:

负责消防扑救和确定警戒区域,做好职工疏散,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及时处置可能出现的治安事件。

组织着火、爆炸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3.2.3.7生产计划部:

负责通知应急救援指挥和相关单位,组织好事故处置时其他生产系统的生产调度工作和煤气平衡。

3.2.3.8能环部:

环保事件的预防与评估。

3.2.3.9经理办公室:

负责调度公司的车辆。

3.2.3.9综合部:

负责运送抢险人员的食品、饮料。

3.2.3.10工会:

负责参与事故救援处置和事故调查分析,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2.3.11煤气柜事故相关单位:

成立现场指挥部。

遵照指令止火或停炉,划定危险区域,组织职工疏散,积极配合事故应急救援,负责事故善后和协助事故调查分析。

3.2.3.12专家组:

对煤气事故应急救援制定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指导,参加事故原因分析、调查总结等。

3.2.4总调度室和各单位调度室:

煤气事故的两级响应中心,上传下达(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各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示和报告。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由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动力厂负责进行,监控方式要坚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

动力厂运行班组随时观察煤气柜摄像仪监控和煤气显示仪的运行情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重大危险源运行参数,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稳定运行,定期组织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4.1.220万m3高炉煤气储柜和8万m3转炉煤气储柜,操作室内设有煤气压力计、流量计、高度指示计,容积上、下限声光讯号装置和联系电话;

设有微氧量的连续测定装置,与气柜入口阀,事故放散塔的入口阀,炼钢系统的三通切换阀开启装置联锁。

4.2监控方法和管理措施

4.2.1动力厂煤气柜主要设备设施均设有工作记录、巡检记录、维修检修记录、开停车记录等自动记录和人工记录两种方式。

4.2.2动力厂煤气柜主要工艺设备设施均制定有定修、大中修计划,定期检修、维护;

所有特种设备设施均定期检验合格、建档;

所有煤气设备设施均建档;

强制监督检验设备设施(煤气监测仪、氧含量检测仪)均定期检验合格、建档;

安全救护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补充。

以上各项内容所需资金在公司“安全投入台帐”上设有专项投入资金。

4.3预警行动

4.3.1预警的条件

一旦发生煤气储存系统(重大危险源)事故,有关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人员实施抢险、救援。

4.3.2预警的方式

通过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进行预警,如:

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等。

任何人员接到可能发生的事故信息后,应立即报告本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并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应对方案,同时通知有关单位、部室采取相应行动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扩大。

5信息报告程序

5.1报告程序

5.1.1发现煤气中毒、煤气装置发生爆炸的人员,应立即向动力厂应急响应中心或公司应急响应中心报告事故的部位、事故的性质、事故的原因等情况,同时向相关岗位通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在人身安全无法保证的前提下,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5.1.2应急值守岗位接到报警电话后,要详细询问发生事故的部位、性质、原因及危害情况,做好记录向上级汇报,并按照上级领导发出的指令,立即通知成员单位及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处置、救援。

5.1.3各有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迅速通知本单位在此区域作业的职工发出警报,必要时进行撤离或疏散。

同时,煤气防护站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携带应急装备赶赴事发现场,查明原因采取果断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并做好受伤人员的抢救和救护工作。

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公司值班电话:

68730999

生产计划部总调度室(响应中心)外线:

68586260内线:

动力厂调度室外线:

内线:

煤气防护站外线:

68584718内线:

保卫部:

68584861

5.2信息上报

5.2.1事故信息上报采取分级上报原则,逐级上报,最终由公司有关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

5.2.2信息上报内容: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的简要经过;

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目前已采取的措施等。

5.2.3信息传递(如图2所示)

图2、应急报告程序图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6.1.1发生1级事故时迅速上报公司,请求公司启动《生产安全综合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1.2发生2级、3级事故时启动本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1.3当发生2级、3级事故时需要启动公司《生产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时,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

6.3.1.1煤气储存系统的事故将威胁到其它单位人员的生命安全;

6.3.1.2煤气储存系统的事故将影响其它单位的生产运行或设备维修;

6.3.1.3不停止运行其它单位的设备不足以消除事故。

注:

一级(公司级)

煤气柜发生大量煤气泄漏,动力厂无法控制可能造成群死群伤、重大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险情,为一级。

二级(分厂级)

煤气柜发生煤气泄漏,动力厂运行班组不能立即控制的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较大财产损失和厂区周围的险情,为二级预警。

4.2.2.3三级预警(作业区级)

煤气柜现场发生一般煤气泄漏事故,可能出现中毒事故等情况,为三级。

6.2响应程序

6.2.1应急指挥

在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向事故现场以及周围人员发出事故警报或信号,并向动力厂厂级应急响应中心报告事故基本情况,动力厂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

6.2.2应急行动

应急预案启动后,动力厂要对事故现场进一步采取控防措施,组织和指挥救助队伍实施救助,并按程序报告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事故进行抢险救援。

6.2.3资源调配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各单位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6.2.4扩大应急

公司在事故发生时,已采取了疏散周边人员,封锁道路,控制流动人员进出等应急救援措施,但事故状态仍不能得到控制,而且极有可能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时,要及时启动综合应急预案并与上一级有关部门沟通。

6.3现场处置措施

6.3.1监测、救护人员的保护措施

6.3.1.1监测、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须与现场救援总指挥取得联系,得到许可后方可在佩带监护、防护设备或在监护人员的监护下进入事故现场。

6.3.2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保护措施

6.3.2.1煤气储存系统发生泄漏时,岗位人员在立即通知本部门领导同时,要尽快通知厂煤气设备设施作业人员救援。

现场人员进入煤气泄漏区域时应注意防爆电器和防静电工具的选择;

煤气管道阀门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