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921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docx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PC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介绍: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巨人IBM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

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与IBM对外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

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一夜之间,中关村土生土长的联想集团成功登陆美利坚,拥有了庞大的国际采购、运营和销售平台。

或许这种反差过于夺目,业界立刻出现了基调完全相反的激烈评论。

誉之者称其雄才大略,毁之者则谓之啼笑姻缘。

“这是中国企业难以拒绝的机会,但同时风险巨大。

”相较之下,联想掌门人柳传志的表态则道出了这一交易的实质:

一场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豪赌。

二、并购双方的背景

(一)IBM公司背景:

IBM(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

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最大信息工业跨国公司。

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IBM公司全球营业收入达到880多亿美元。

在全球超级计算机五百强最新派民众位居榜首。

2006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914亿美元。

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关的服务。

1、IBMPCD(个人电脑事业部)背景简介

主要从事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生产和销售,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

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和日本大和设有研发中心,约9,500名员工

2、财务表现

2003财年收入为96亿美元

2004年第三季度概况:

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在世界各地的销量和收入均有所增长;IBM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最高季度;IBM笔记本电脑销出货量连续第二个季度创历史新高;IBM笔记本电脑销量出货量持续8个季度增长

3、市场地位

根据IDC调查报告:

商用笔记本市场:

110亿美元(IBM份额:

14%)

商用台式机市场:

168亿美元(IBM份额:

8%)

商用客户市场:

278亿美元(IBM份额:

11%)

在中国和亚太市场商用笔记本收入第一,中国同比增长29%,亚太同比增长19%。

自2000年以来,在中国市场的商用笔记本收入持续高居首位。

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PC商,商用PC出货量同比增长45%。

商用PC出货量世界第三位(同比增长19%;整个行业增长16%);面向大企业的商用PC出货量世界第三位(同比增长20%;整个行业增长19%);面向中小企业的商用PC出货量世界第三位(同比增长18%;整个行业增长16%);1994年以来,IBM一直在中国市场上占有领先地位,年复合增长率33%

4、IBM大事记

1981:

推出首款个人电脑

1986:

推出首款笔记本电脑

1992:

推出ThinkPad,ThinkPad是市场首款拥有10.4英寸彩色屏的笔记本产品

1999:

宣布退出零售业

2000:

ThinkPad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1,000万台

2001:

推出市场首款拥有安全芯片的笔记本电脑,是行业首款获得可信赖运算平台联盟(一个制定数据安全标准的行业组织)认证的笔记本电脑。

2003:

ThinkPad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2,000万台

2004:

PC出货量达到1亿台(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

5、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IBM就进行了战略转型,为集团客户提供IT服务业务成了IBM新的利润增长点。

鉴于戴尔、惠普在商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积极的价格策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IBM个人电脑的销售。

2002年,IBM公司将硬盘业务卖给了日立公司,将PC制造业务卖给了Sanmina-SCI公司,个人电脑逐渐退出IBM的生产领域。

前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占其总销售额的10%,但利润非常低,对公司每股赢利贡献率不到1%。

放弃低利润的硬件业务,走出无利可图的PC市场,在利润颇丰的服务器、软件和服务业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联想集团背景介绍

联想集团(lenovo)成立于1984年。

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电子产品。

公司介绍:

全球PC领军企业,与神州数码、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融科智地共同组成联想控股。

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

1、企业发展历程与重大事项

1)1984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

2)1985公司成立后推出第一款具有联想功能的汉卡产品

3)1988 香港联想成立,吹响了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号角

4)1989联想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5)1990联想开始生产及供应联想品牌个人电脑

6)1994 联想在香港成功上市,联想品牌亮相海外财经市场

7)1996年,联想电脑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第一。

8)2002年,联想成功推出万亿次计算机,技术创新大会展现关联应用技术战略。

9)2003年4月,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对外宣布启用集团新标识“lenovo联想”

10)2004年3月,联想集团作为第一家中国企业签约成为国际奥委会(IOC)的全球合作伙伴。

11)2004年12月8日,联想签约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

12)联想集团2010/1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显示:

联想全球市场份额首达双位数(10.2%)。

13)2011年1月联想与日本NEC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组建日本电脑市场上最大的个人电脑集团。

2、在国外市场进展缓慢,而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这是联想以及很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联想在创新方面乏善可陈,该公司此前的主要战略就是跟随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芯片巨头英特尔以及软件霸主微软。

前不久,联想开始面向收入较低的中国农村地区销售采用AMD处理器的低价电脑.在成本结构方面,联想距离戴尔等国际巨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联想最新一个季度的库存周期为22.7天,而戴尔中国部门的库存周期仅为4天。

由于PC组件的价格下调速度很快,因此对于PC厂商而言缩短库存周期至关重要.此外,联想的领导者在国际经验方面仍然有一定欠缺。

目前联想只有3%的营收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东南亚地区。

因此,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后无论是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是在欧美市场的后勤保障和供应链都将大大提升。

三、动因分析

(一)IBM出售PCD动因分析

1981年,是IBM开创了个人电脑市场,并成为行业领头羊。

但随着戴尔和惠普的崛起,IBM电脑PC销售额不断下滑,连年亏损,在1998年PC部门的亏损额就已达到了9.92亿美元。

以前赖以成名的旗帜性业务如今已日薄西山,成了阻碍公司发展的包袱。

而对于IBM的管理层而言,竞争激烈、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PC业务早已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他们所着眼的是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器与存储以及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含量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高端市场,就像他们若干年前为天下先,开发出多款经典个人电脑,从而成为行业巨擘一样。

这从他们收购普华咨询,因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IT咨询服务部门的举措上就可清晰看出IBM正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PC制造销售厂家向高端IT咨询服务提供商蝶变的轨迹。

所以,卖掉PC业务,卸下包袱,获得现金,轻装上阵,集中资源发展服务器及IT服务等高利润业务,重新在另外一个高端领域抢占制高点,正是IBM蓄谋已久的。

刚好碰上了多元未果、重拾PC业务的联想。

1.发展过程中PC业务在总收入和利润比例逐年下降

 

图表1

 

2.业务对该公司利润贡献率低:

摩根斯丹利调查,IBM的PC业务对该公司的每股盈利贡献率不足1%。

3.PC业务成本过高

图表二展示了2003年IBMPC部门的盈利情况,因此我们从表中可见PCD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为一个成本巨大,利润不高的部门,并且已经逐渐转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转战中国,利用中国劳动报酬较低,成本较低的优势,能降低成本,更适合IBM的PC业务发展。

IBMpc部门总收入和亏损单位:

百万美元

表2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总收入

100778

9237

9556

亏损净额

-397

-171

-258

4、IBM、联想整合方向差异

IBM:

大量投资进行研究、发展、开发,再透过用服务的手段来帮助客户追求更高的附加价值,为股东产生价值。

联想:

用经济规模,用量,用更有效率的经营模式来帮助股东产生价值

5、塑造第二品牌

PC业务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由于IBM定位以商务为主,所以虽为PC鼻祖,但市场份额大不如DELL、惠普这种定位较低的生产商,如图表3所示,IBM在1999年以后,销量一直位于全球第三,并且从1999-2004差距逐年拉大,如2004年,其市场份额与DELL、HP差距高达10%。

面对此种市场份额的巨大差异,我们并不认为IBM出售其PC业务是想急于甩掉PC这个大包袱,PC市场仍然具有良好前景。

媒体报道上充斥着的“联想收购”也好,“IBM出售”也罢,实际上这种用词掩盖了IBM并没有彻底甩手的真相,恰恰相反,联想和IBM都强调双方成为了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

虽然IBM卖出了PCD事业部,但却因此握有联想18.9%的股份。

此外联想CFO马雪征承认,联想所以能以如此低廉价格拿到IBMPC业务,实际上是附加了很多条件,由此可见IBM对PC的控制力不是减弱了而是大大的加强了。

(二)联想收购IBM动因分析

联想的发展轨迹同IBM有些相似之处,同样是以PC制造起家,在20世纪90年代,联想在中国PC市场独领风骚。

但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同样是戴尔等PC国际厂商的进入使得联想的PC业务盛极而衰,风光不再,如今2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近极致,同IBM一样,联想的PC业务也到了瓶颈阶段。

联想也曾尝试过在PC以外另觅天地,2002年12月,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大会上,联想首次面向世界IT业同行全面展现了自己的技术规划与风貌——关联应用技术战略,这个宏伟规划使联想的战略走向了产业链多元化,前端、后台、社会信息服务无所不包。

但是,表面上风光一时的多元化战略并未能为联想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联想的转型也虎头蛇尾地于无奈中悻悻收场,而重新审时度势,来到原点,回归PC业务。

对于联想而言,国内的市场已无太大的发展空间,连续恶性的价格战已经将PC行业的利润率压榨得越来越薄,如果想在PC业务上获得更大的空间,攫取新的利润增长点,走出国门势在必行。

在收购IBMPC业务之前,联想只有大约3%的收入来自于国外,而且主要是东南亚国家。

如果想充分打入欧美市场,仅靠一己之力,树立品牌,打通渠道,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而借并购IBM之机,首先可以借助IBM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其次可以获得IBM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再次渠道和销售体系也将为联想的国际化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铺设好道路;第四,可以更好地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这对于一心想走国际化路线的联想而言,的确是无出其右的选择。

扩展海外业务,获取世界一流品牌,借助IBM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获取IBM一流的国际化管理团队;获取IBM独特的领先技术;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后,能得到更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获得IBM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并获得IBM遍布全球的渠道和销售体系和国际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

 

四、收购的过程、类型及股权变化:

(一)收购过程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