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148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学案文档格式.docx

2.科技制的文化影响:

问题研讨

1.有人认为:

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

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2.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跨越障碍

1.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①经历了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

②土地兼并、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强盛的西汉需要有一种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

(2)核心: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新儒学的思想核心。

“天人感应”即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最高主宰者,而皇帝是“天子”,他代表天意,君临天下,同时也必须顺从天意。

与天同则大治,与天异则大乱。

“君权神授”,即“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3)特点: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4)目的:

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政治上的封建专制。

(5)影响:

①对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具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

②他提出的封建伦理纲常,被后人奉为道德规范。

③把儒家思想神圣化,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特别提醒】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其自身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因此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的官方学说。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特别提醒】由于社会需求不同,统治者服务政治需要所用的思想不同。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受该时期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思想文化必须为政治服务,才能生存发展。

典例赏析

例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融合了黄老之学、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试解:

(先做再看答案,能力自然提高)

【解析】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它是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答案】C

【方法规律】重视历史概念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理解历史概念必须弄清其内涵,并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

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过程及结果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例2.(09安徽文综)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C项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主张适应了西汉时期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A、B是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当时尚未被统治者采纳。

D项是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他的早期的民主主张。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B,B项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主张,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错因在于对材料中的信息把握不准确,或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欠缺。

例3.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

抓住“根本着眼点”一词,思想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的统一,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同时明确,古代统治者不论怎样调整统治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专制统治。

【答案】D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分析问题,即没有看到两个朝代思想控制的实质。

学习过程中要分清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其实质。

【知识梳理答案】一、思想文化成就儒学二、汉武帝儒学文化的“一统”儒学地位学术思想平等竞争思想文化和教育三、太学官方化和制度化积极向学地方教育系统太学清议

课堂练习

1.一位高二学生要写一篇关于汉武帝的历史小论文,他可以引用的材料有()①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②创建太学③创立科举制度④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010·

吉水高三模拟)

王充认为,“天道,自然也,无为;

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这主要是批驳

A.佛教的“因果报应”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C.道教的“长生不老”D.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3.董仲舒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主张

4.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善,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作业夯实基础

1.汉武帝问策贤良,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种主张()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2.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

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朱熹等对儒家学说的发扬继承

B.儒家思想是历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历代帝王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4.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上书说,火灾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

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

这个故事说明()

A.董仲舒借题发挥,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机行事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火灾天意说

5.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文学儒者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提高能力

6.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

7.(2010泉州高三模拟)孟子说: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

8.(09·

南京质检)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9.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

A.推行仁政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D.儒法合一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

桓公六年》

材料二 丞相李斯曰: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同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

董仲舒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董仲舒的思想形成的背景。

(2)概括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两种言论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简要分析董仲舒思想的作用。

探究升级

11.下列是史学界对董仲舒的几种不同评价:

第一种观点: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他与汉武帝一起作为西汉鼎盛时代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田昌五、安作樟主编《秦汉史》

第二种观点: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

群儒之首"

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

你比较同意上述哪一种看法?

为什么?

第2课儒学的兴起

1.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2.积极: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②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③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极:

①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②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③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课堂练习1.B2.B3.C4.D5.A

课后作业1.D2.B3.D4.B5.C

6.D解析:

汉武帝的时候,经济实力大增,这时候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

7.B解析:

“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8.D解析:

“天人感应”中的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否则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9.D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霸王道杂之”,说明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结合,即“外儒内法”。

1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思想的有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比较、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结合材料内容和出处回答,

(2)问需要在综合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3)问需要一分为二的分析其作用。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作用和地位提高。

董仲舒:

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理论依据。

(2)共同处:

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处:

李斯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思想,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

李斯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董仲舒强调教化和灌输;

李斯主张以法治国,董仲舒主张以德治国。

(3)董仲舒的思想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使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

同时也要求君主实行仁政,具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但是董仲舒思想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钳制了文化。

11.答案:

同意材料一:

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加强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社会进步。

同意材料二: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抑制了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他所倡导的学说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唯心主义的局限,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