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
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课后反思
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学科:
二年级数学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
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认识米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理解1米=100厘米。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生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
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引入。
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
(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
(不合适。
教师指出:
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
(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
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
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
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
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
(10个10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
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
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
(注意:
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
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
)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
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
(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
跳绳,小猫,长椅。
)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
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
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
(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
教室地面的长、宽;
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
它有多长?
为什么?
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认识线段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线段表象的建立
一.情境引入
(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
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比较快。
)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
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
(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
(一下子看不出长短。
)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
(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
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
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
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
(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
(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
是线段吗?
怎么判断?
小结: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
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
(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
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
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
(学生演示。
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
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
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
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
(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
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
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
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
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
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
(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
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巩固应用。
(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
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
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
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对边相等。
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四条边相等。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
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确定长度单位
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
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
(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
)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
(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
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
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
方法一:
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
推算法。
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
类比法。
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
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
(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讨论:
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60米是多大?
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
(不会。
)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
操场的长是28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三.练习拓展
1.辨析题。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
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
(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
(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
(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乌龟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