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960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

《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二单元卷2精讲精练Word格式.docx

答案 3.B 4.D

解析 商业中心处地价最高。

平原地区地势较高的位置环境条件往往较好,地价较高。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

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B.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C.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6.TOD开发模式可以(  )

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B.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C.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答案 5.A 6.D

解析 根据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和功能区的付租能力确定A为居住区、B为核心商业区、C为办公区;

故第5题应选A项。

第6题,TOD开发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故A、B项错误;

降低了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

该模式可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故D项正确。

(2019·

浙江)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区、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

%)。

完成7、8题。

土地利

用类型

省(区、市) 

农业用地

建设

用地

未利用土

地及其他

耕地

林地

草地

其他农

3.1

6.5

21.4

1.0

68.0

18.8

62.7

12.5

6.0

19.4

59.7

10.5

0.6

4.7

5.1

23.3

9.4

5.3

37.5

24.5

7.甲是(  )

A.新疆         B.上海

C.浙江D.陕西

8.乙、丙两省(区、市)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

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7.A 8.B

解析 第7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戈壁、沙漠(属于未利用土地)面积广阔,占比应远高于上海、浙江和陕西等省(区、市),甲的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及其他的比重最高,符合新疆的土地构成特点,A项正确。

第8题,上海城市化水平是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最高的,因而其建设用地占比最高,丁为上海;

乙建设用地的比重明显高于丙,说明其城市化水平高于丙,故乙为浙江,丙为陕西。

与陕西相比,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建设用地比重高,①③正确;

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并不是影响乙、丙两省建设用地面积的主要因素,②④错误。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

右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区域城市等级体系的级数是(  )

A.2级B.3级

C.4级D.5级

10.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城市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数量多B.城市分布均匀

C.城市化水平高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答案 9.D 10.B

解析 根据图例信息,城市人口规模可分为5个等级,所以区域城市等级体系的级数也是5级。

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

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所以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分布是不均匀的。

浙江)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完成11、12题。

1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2.图中折线反映了(  )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11题,浙江省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其城镇人口比重在近几年应呈上升趋势,故可排除③④两折线,C、D两项错误;

结合同一年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的规律可判断②折线应为三次产业之一,故①折线应为城镇人口比重,A项正确。

第12题,根据上题分析,①折线为城镇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A项错误;

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第一产业比重应该比较低,所以图中④折线应该表示第一产业比重,虽然比重略有下降,但由于近年来技术的提高,产值会增长,B项错误;

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迈进,因而其第二产业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应呈增长趋势,故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

2010~2018年,浙江省三次产业中只有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同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项正确;

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与城市化增长趋势呈负相关,D项错误。

太湖平原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桑蚕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继而出现了“东桑西移”现象,即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而丝绸纺织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仍保留在东部地区。

据此完成13~15题。

13.太湖平原桑蚕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B.气温变率增大

C.近地面风速增大D.大气降水增多

14.“东桑西移”的原因是西部地区(  )

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水热条件好

③劳动力成本较低④光照条件好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5.城市街道两旁的楼房普遍限高为四层(20米以下),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

①合理用地②美化环境

③交通视线④公共空间资源

答案 13.B 14.C 15.B

解析 该地桑蚕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人口多,劳动力成本较低,适宜发展桑蚕生产。

街道两侧的楼房限高,是为了减小对太阳光照的遮挡时间,提高道路的明亮程度,同时也有合理利用城市公共资源的原因。

北京)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17.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答案 16.A 17.C

解析 第16题,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和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且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多,农田盐渍化现象较少;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17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加,各个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使得各地的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

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走廊,如绿地、道路等,以保持空气流通。

2016年北京市规划委发布消息,将构建多条通风廊道。

下图为北京市风向频率玫瑰图。

据此完成18、19题。

18.推测北京市规划建设的多数通风廊道的大致走向应当是(  )

A.南北走向B.西北—东南走向

C.东西走向D.环形走向

19.北京市区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  )

①提高城市绿化比率,美化市区环境

②缓解市区的雾霾严重问题

③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

④减轻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答案 18.A 19.B

解析 读图可知北京市1月、7月和全年的平均风向大致都是偏南风或偏北风,故其通风廊道的大致走向应该为南北走向。

通风廊道的建设可以将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和热量吹走,故其可以缓解市区的雾霾严重问题和减轻市中心的热岛效应。

下图是我国某沿海省级行政区2002~2011年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2005年前城镇、乡村人口数据暂缺)。

读图回答20~22题。

20.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北京市B.江苏省

C.上海市D.广东省

21.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很高,可能达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B.城市化水平虽然高,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

C.因城市化进程过快,农业发展缓慢,水平低

D.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进程缓慢

22.据图判断,下列关于该地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近似同步变化,判断该地人口变化几乎不受人口迁移影响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主要是由人口大量迁出导致的

C.人口死亡率稍有下降,是因为人口由老年型变为壮年型

D.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上升可能与大量人口迁入有关

答案 20.C 21.A 22.D

解析 由沿海省级行政区、人口总量、人口自然增长率曾为负值,再结合选项,可确定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为上海市。

北京市不沿海,2011年江苏、广东人口总数一定大于2500万。

城市化水平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根据图中信息可估算出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大于80%,因而其城市化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般70%以上)。

结合上题判断,该地为上海市,2002~2011年有大量的劳动力迁入,必然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

受人口年龄结构(育龄妇女比例)、人们生育意愿、经济水平、政策等因素影响,上海市人口出生率降低,又因上海市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死亡率偏高,故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上海没有大量的人口迁出;

虽然人口死亡率的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上海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没有变化;

2003~2007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有所上升,这可能与大量人口迁入上海且迁入人群以中青年为主有关,使得人口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有所变化。

二、综合题(共56分)

23.(14分)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甲和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以及花卉与乳牛区的是(  )

A.a和eB.a和d

C.b和dD.b和c

(2)乙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处选建一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区位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建一高级住宅区,最好的区位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乙图信息分析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________。

答案 

(1)B

(2)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处向郊区凸出,地租较高。

其原因是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干道两旁,通达度相对较高。

(3)③ 位于城市两中心之间,可兼顾市场分布,同时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低 ④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

(4)团块状

解析 第

(1)题,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故商业区地租水平最高,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应是a;

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住宅区、工业区,到郊外,应该发展农业,由于城市的大量需求,一般最接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发展蔬菜、乳产品、花卉等易腐或不宜长途运输的高产值产品,更远的地方才发展粮食种植业。

(2)题,市中心处交通通达度最好,地价最高,离开市中心地价降低,但在距离市中心同等距离的条件下,交通便捷程度越高,地价越高。

第(3)题,大型仓储式超市集仓储、批发、零售于一体,占地面积大,服务范围广,一般要布局在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而③正好位于城市两中心之间位置,便于货物集散,且地租较低。

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质量好,④处附近有风景区且交通便利,是其最好选择。

第(4)题,据图中地租等值线分布及功能区布局分析,该城市地域形态为团块状。

24.(14分)图1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在图2中补绘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折线图,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

答案 

(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递减;

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

(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

(3)画图如下;

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缩小。

解析 

(1)根据图中的曲线变化分析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

(2)根据图中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曲线的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

(3)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所以画图时要画上升的斜线,且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要缩小。

25.(14分)下图中Ⅰ—Ⅱ—Ⅲ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形成于________阶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业用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阶段Ⅲ中甲、乙是住宅区分化的结果,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用地在Ⅱ→Ⅲ阶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Ⅱ 在Ⅱ阶段有了商业用地、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

(2)早期(Ⅱ阶段)只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晚期(Ⅲ阶段)不仅城市几何中心有,在交通干线交会处也有了新的商业中心。

(3)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甲与工业区相邻,乙位于高地且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空气质量较好

(4)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变化。

城市形成的标志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形成,一般来讲,商业区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和交通便利处,住宅区在城市中占地最广,随城市的发展会分化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经常和高地、文化区相邻,低级住宅区和低地及工业区相邻;

工业区随城市的发展会逐步向城市边缘并沿交通干线分布,目的是保护城市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26.(14分)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处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区位较好的是________。

(2)该市拟规划建设化工工业园,应选择在甲、乙两处中的哪一处?

试分析说明原因。

(3)简述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城区外围的近郊,地价较低;

交通干线(铁路或高速公路)附近,交通便利 ①

(2)甲处。

位于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河流下游,对城市空气和水源污染小;

水陆交通便利。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或合理进行城市规划);

公交优先,重点发展轨道运输;

发展立体交通;

加强交通管理。

解析 

(1)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处保障性住房位于近郊,靠近铁路线或高速公路,其中①地既靠近铁路线又靠近高速公路,区位条件较好。

(2)化工厂既会造成大气污染,又会造成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下游且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减少对城区的污染。

(3)解决交通拥堵的出路在于加强城市的管理和规划,以及发展公共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