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 甩掉多余的顾虑(挑秧苗)
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 船主与油漆
北京高考作文 庄重的巡礼(巡道工)
天津高考作文 简单引起思考(老鱼和小鱼)
2013年高考作文题材料分类
1。
(7题)(比2012年减少4题)
北京高考作文 爱迪生怎么看手机
上海高考作文 更重要的事
浙江高考作文 三句话看青春
安徽高考作文 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
福建高考作文 根据《忧天》写作文(诗歌材料)
湖北高考作文 上善若水任方圆
四川高考作文 手握一滴水(诗)
(5题)(比2012年增加3题)
全国新课标(甲卷)高考作文 同学关系调查
广东高考作文 富翁捐助
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 归还手机
江西高考作文 学生有三怕
山东高考作文 咬文嚼字(莫言)
3。
故事型(寓意型)材料:
(6题)(比2012年增加4题)
全国新课标(乙卷)高考作文 钻石切割
辽宁高考作文 沙子和珍珠
江苏高考作文 探险者与蝴蝶
湖南高考作文 我愿意
重庆高考作文 根据大豆写作文
天津高考作文 ___而知之(半命题)
要求要点
年份
命题省市
所占比例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012年
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甲卷、全国新课标乙卷、辽宁卷、安徽卷、浙江卷、天津卷(根据材料)、上海卷(根据材料)北京卷(在材料范围内)、重庆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10题,55.56%
2013年
全国新课标甲卷、全国新课标乙卷、全国大纲卷、广东卷、辽宁卷、安徽卷、山东卷、重庆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8题,44.44%
“你有什么所思所感所悟”
2012年
广东卷、江西卷、山东卷、江西湖北(对材料的理解)、福建卷(阅读下面材料)、四川卷(诗歌材料)
6题,33。
33%
2013年
北京卷、浙江卷、福建卷、江西卷、湖南卷、四川卷
6题,33.33%
其他
2012年
江苏卷(标题)、湖南卷(读图)
2题,11.11%
2013年
天津卷(半命题)、上海(现象思考)、江苏卷(事件叙述)、湖北卷(对材料的理解)
4题,22.22%
所谓对材料的解读,就是要读懂材料。
与现代文阅读题一致,读懂材料应包含着对表层义和深层义的理解,所谓的表层义,就是整个材料客观、整体的意思(即“材料的内容”);
所谓的深层义,就是在理解表层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验挖掘材料中所暗含的话题(即“材料的含意”。
我们应关注“命题力求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上取得平衡,既保证了对材料的多元理解,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切入角度的任意扩散。
引导学生整体阅读,综合理解,精选角度,深层立意,在比较明确的写作范围内,积极向材料的纵深思考,努力向思维的纵深发掘。
"
【对题干“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的理解】
材料的内容:
材料的表层含义
材料的含义:
材料的深层内涵
材料的范围:
中心话题、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三读”—“二找"
—“一定”)
三读:
即每则材料必须经过“初读、再读、三读"
来读懂材料的“范围”、“内容”及“含意”。
二找:
即从“内容”和“含意”两个方面找角度。
一定:
即确定既符合材料范围,又适合自己下笔的立意(作文的中心论点)。
第一课时 观点型材料的审题立意
【观点型材料的基本特征】
一是材料中没有集中的事件,只有相对明确的话题;
二是围绕话题,材料提出几种观点供考生参考(观点直接阐述在材料中)。
这种材料常常围绕某一话题,谈出几种看法。
【例题导引】
(2014汕头高三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有少数选手跑在了最前面的第一方阵中,同时也有另一小拨选手跑在了最后面的方阵中.在沿途中,有观众认为跑在最前面的最痛苦,有观众认为跑在最后面的最痛苦,有的观众则认为自己最痛苦。
人生道路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看待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一、初读材料:
找范围
思考:
这则材料围绕一个什么事件展开表述的?
对此命题者提出了哪些观点?
它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明确】事件:
马拉松比赛--人生道路
观点:
①跑在前面的最痛苦;
②跑在最后的最痛苦;
③观众最痛苦
中心话题(关键词):
痛苦
二、再读材料:
找角度
从“为什么"
入手-—(分析“痛苦”的原因)
1、跑在前面的最痛苦——为什么?
【明确】领先者为了保持领先优势,必须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立意1)
2、跑在后面的最痛苦—-为什么?
【明确】落后者要面对自己落后的事实,要面对别人对自己能力质疑甚至轻视的目光。
(立意2)
3、观众最痛苦--为什么?
【明确】观众最痛苦,他们要为领先者喝彩加油、高兴和快乐,也要为落后者焦急紧张、呐喊助威。
(立意3)
三、三读材料:
定立意
【明确】在上面的三个立意中选取一个最有话可写的立意来作为作文的观点。
【注意】作文观点必须立场鲜明,简明扼要,不能是否定句、比喻句、疑问句。
也不能使一个词组。
【课堂检测】
(2013汕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学时我能哼唱《西游记》中片尾曲的歌词: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初中时我读到但丁说的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最近,我读到现任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面对媒体说的话,他深有感触地说:
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初读材料:
【明确】几个观点都围绕着“路”这一范围展开。
1、小学的我:
不要迷惘,路在自己的脚下。
(看清方向,不走弯路)
2、初中的我:
不管别人怎么说,要坚定自己正确的道路。
3、现在的我:
我们应该在别人走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
【课后自检1】
(2014韶关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
“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
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说明】
1、关键词是“欣赏”。
“欣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1)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2)认为好,喜欢。
2、材料的意思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仅在毕业学校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关键还在于个人的态度,即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作文材料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马云的身份“成功人士”;
二、三是他说的两句话,一句是自身条件优越者,要放低姿态,学会欣赏他人特别是那些不如自己之人的优点;
一句是自我条件不突出或不如人者,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找到自己的优点。
成功,就是自己在高处时,要看到低处之人的优点;
自己在低处时,多找自己的优点,要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4、可就其中一句立意,也可两句都写。
但要注意欣赏者与欣赏对象的对应关系,即欣赏者为条件优越者,其欣赏对象应为他人;
而欣赏者为条件较次者,其欣赏对象则应为自己。
5、自身条件,除毕业学校、文凭学历外,还可以是身份、地位、声望、财富、能力以及身材、相貌等方面.
6、抛开原材料,单纯谈论“成功”、“欣赏”(欣赏美景、欣赏大自然等)、“名校"、“教育"
、“高考"
、“自卑”、“自信”、“文凭与水平”、“学历与能力”等,应属偏题或离题。
【课后自检2】
(2013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美国有句谚语: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多样,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的挑战和变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1)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关于“数据”的材料,由两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两个句子,第—句是美国谚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用数据说话,即必须用数据说明事实,证明观点。
第二个句子有两重意思,①人不能漠视数据,即不可忽视数据的存在、作用和意义;
②指出数据在科学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作用和意义:
是度量,是标准.第二段由两个句子组成。
第一句借学者的观点,说明当代数据的作用被发挥到淋漓尽致:
是一个“数据时代”。
第二句表达由于数据的不断运用和创新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出现了社交网络、移动带宽、云计算、物联网等,在不断变化的数据时代里,公民、政府、社会等都要面对由此带来的变革,并要接受各种的挑战。
文章立意的角度落在“数据”或“数据时代”的范围内,都属“符合题意”。
题目中四句话的材料可分别作为“引发"
的“思考点",从思考点中展开写作.写作时可以将材料引入文中,也可以不引入,内容只要是从材料含意里引发出来的,都属“符合题意”.
例如:
1.推崇数据,彰显理性.(立意角度落在“数据”)
2.文明社会,讲真求实。
(立意角度落在“数据",第一段第—句)
3.漠视数据,灾难无穷.(立意角度落在“数据”、第一段的第二句)
4.时代,不能忽视数据.(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句)
5.世界变了。
(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6.官员应如何面对网民的声音。
7.网络信息靠谱吗?
8.从银行卡“被盗”说起.(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第二课时 事实型材料
事实型材料作文题主要是对现实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必要整合和润饰,形成作文试题的材料,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使考生受到触动和启发。
这一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
1,材料有一中心事件或某一现象;
2,材料中针对这个事件或现象做出了了几个角度的认知。
(2014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在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
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
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
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
洗不干净的!
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找范围(中心话题)-—中学生涂画校服现象
方法1-—找提示语(如:
就……提出建议、就……展开讨论、对此(就此)展开讨论)
方法2——找材料中的相同点
二、再读材料:
1、从不同对象入手:
画机器猫、明星签名、试笔——支持——校服可以涂画(立意1)
老师:
洗掉、洗不掉涂——反对——校服不应涂画/尊重校服(立意2)
2、从分析原因入手:
即中学生为什么要在校服上涂画?
原因1-—彰显个性--涂画校服是彰显个性,理性追求的表现(立意3)
原因2——校服便宜——爱惜校服(立意4)
——价值取向的问题——校服,学校的一张名片(立意5)
原因3——好看—-审美问题——整齐划一的校服最美(立意6)
3、从怎么看待(解决)问题入手:
即怎么看待(解决)学生校服涂画的行为.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
(立意7)
学校(班主任)尊重并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立意8)
(2014侨中四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近年来,一些中小型实体书店纷纷倒闭。
据统计,伦敦、纽约、东京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实体书店数分别为1.08、9.30、2.16个,北京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实体书店数仅为0.11个。
就此,某网站聊天室展开讨论:
甲:
都是网络书店惹的祸!
低价折扣对实体书店冲击太大.
乙:
不能责怪网络书店,存在即合理。
再说了,现在都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了,还有多少人看纸质书啊。
丙:
对好东西,政府得大力扶持。
丁:
关键还是书店自己。
我家对面的那个中国第一家本土绘本书店就很火啊,每天大人小孩人来人往的。
……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范围:
实体书店纷纷倒闭
1、从分析原因入手;
(实体书店为什么纷纷倒闭?
)
原因1(甲):
网络书店的冲击——实体书店不可被网络书店所替代.(立意1)
原因2(乙):
数字(网络)阅读时代的影响——回归纸质阅读是守住实体书店的前提。
原因2(丙):
缺少政府的扶持——政府扶持是守住实体书店的关键。
(立意3)
3、从如何看待(解决)问题入手.
如何看待—-实体书店不可替代.(立意4)(原因:
实体书店,突显城市的人文气息/实体书店,我们的精神家园。
如何解决
解决办法1(乙):
实体书店面对数字化时代,应该勇于迎接挑战、面对挑战。
(立意5)
解决办法2(丁):
实体书店应该依靠自己,办出实体书店的特色。
(立意6)
实体书店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立意7)
三、三读材料:
立意参考:
1、守住实体书店
2、守住实体书店,营造读书氛围
3、实体书店,突显城市的人文气息
4、全民读书,支持实体书店
5、完善自己,迎接挑战
6、办出特色,经营好实体书店
7、实体书店应以创新迎接挑战
8、实体书店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2014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因此也到处响起了各自有异的乡音。
粤语作为本土方言,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对此,有人认为,广东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
有人认为,当然是粤语好。
也有人认为,粤语与普通话可以并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一、命题解读
本次作文题为“材料引……”题型,在命题形式上与2013年广东高考题保持一致。
材料展示的是由“粤语作为本土方言,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引出的三种看法,选材极具广东特色而又充分体现时代价值。
广东作为外来人口大省,外乡人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
南腔北调,五音杂陈,背后更深层次的是文化的差异。
作为广东本土居民,无一不在经历着与外乡人在各个层面上交流的尴尬。
学生也不例外。
作为学生,每天都在使用着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所以这个话题,不生僻,反映的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广东是开放政策的先行者、成功者,也是受益者。
开放本身意谓着包容和接纳,自然也就包含对普通话的认可。
而方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粤语,在各地方言中,属于独立性较强,内涵较为丰富的方言,有着非同一般的特质.保护这种文化的纯粹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保护,往往又意味着隔离,甚至排斥。
于是包容与固守就构成似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是世界总是发展的,任何一种客观存在也必然需要发展。
而发展就预示着丰富和提高,所以作为地方文化载体的粤语,能够也必须兼收其他文化的精华,才能流传久远。
可以说,对“如何看待粤语受影响"
这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有效区分不同学生的思维层次,侧重考查学生对某一个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说理的能力,这与目前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是一致的。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
(文字的表层信息)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粤语作为本土方言,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的现象,具体有:
1、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地区,吸引了各地的人才,因此也到处响起了各地的方言。
2、粤语作为本土方言,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有人认为,广东应大力推广普通话,粤语受影响不足为虑。
4、有人认为,当然是粤语好,面对外来语言的冲击,要保护粤语。
5、有人认为,粤语与普通话可以并存,两者并不冲突.
三、关于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
围绕“粤语作为本土方言,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内容进行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语言和生活的关系
1、人口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本土方言,粤语必然会受影响;
2、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有利于不同地域的人生活沟通的需要,粤语的受影响在所难免;
3、作为本土方言,粤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极高,粤语有利于日常生活的沟通;
4、多元的人口构成,开放的社会环境,粤语与普通话在生活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二)语言的地域性和包容性
1、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方言,而人口的流动必然会产生不同方言的碰撞,粤语自然也不例外;
2、普通话的推行能解决不同地域的人的交流障碍,有利于不同地域的人的沟通与融合;
3、粤语有着浓厚的广东特色,是千百年来广东人生活沟通的重要工具,理应传承并发展;
4、随着地域观念的改变,地域交流的频繁,在日益强调包容的今天,不同的语言都应得到尊重与发展。
(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外来人口的涌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碰撞与融合在所难免;
2、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文化核心,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形成统一的语言至关重要;
3、粤语是广东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价值,理应得到重视;
4、在日益强调文化多元的今天,普通话也好,粤语也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四)方言的保护与发展
1、人口的迁徙的频繁,地域观念的减弱,方言的继承与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2、方言需要保护与发展,但有利于不同地域人口沟通的普通话更需要重视;
3、粤语作为本土方言,其发展与保护己受到很大的影响,作为反映广东风土人情、文化存在的重要载体,需要保护并发展:
4、方言的保护发展与普通话的推广并不冲突,因为不同的文化需要发展更需要交流。
本题兼具限制性与开放性,材料只是围绕“粤语作为本土方言,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个限制范围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看法,考生可同意,也可不同意,甚至围绕“粤语作为本土方言,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个限制范围展开思考,发表看法,言之有理,均视为符合题意。
(2014佛山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4月,郑州将全市街头巷尾的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
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
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
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
他们如何生活?
还有人说:
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
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本题兼具现实性及思辨性,引导考生对当下复杂的社会进行多元的思考,能有效地区分考生的写作能力及思维水平。
本次作文题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及含意分别为:
【材料的范围】郑州拆除报刊亭
【材料的内容】
1、郑州拆除全市的报刊亭;
2、拆除报刊亭,有利于城市管理;
3、拆除了报刊亭,原来的经营者生活难以为继;
4、拆除了报刊亭,破坏了城市的文化生态.
【材料的含意】
1、拆除报刊亭,是否恰当?
2、报刊亭的存在是否影响了城市的管理?
3、报刊亭存在的现实需要;
4、要给弱势群体生存的空间;
5、个人利益和城市发展的冲突;
6、报刊亭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材料的立意】
1、报刊亭占道经营,影响了市容市貌,不利于城市的管理;
2、拆除报刊亭,有利于城市管理;
3、报刊亭的存在和城市管理之间并不冲突;
4、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
5、关心弱势群体,提供生存空间;
6、小报亭,大情怀;
7、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