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讨论正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讨论正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讨论正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的热议话题之一。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休学退学,更甚者会危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人们不禁对此产生了无数疑问:
当代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这一切,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莫大的关系。
那么,做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否曾注意过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们该如何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
是什么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
当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心理不健康时,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心理恢复到健康、积极、向上的状态?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解决找到切实途径。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在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是网络还是书籍,都是百家齐鸣,各树一帜。
可当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判断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无非是以下几点:
1.智力属于正常范围;
2.情绪相对健康,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相对适度;
3.具有健全完整的意志;
4.协调的行为活动与足够的学习能力;
5.对外界事物保持接触,具有相对良好的人际关系;
6.心理特点符合自己的实际年龄。
以此为标准,那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又是怎样的一个现状呢?
第二节·
从目前的社会来看,在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拥有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或是只有一点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只要稍加注意调节,很容易就可以摆脱。
然而,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因种种心理原因而放弃学业走向社会,更甚者会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性命,这类恶性事件的报道却从未中断,从2002年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到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再到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
这一个个报道从未离开我们的身边。
教育部曾有一份调查,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大学生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
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也有不少暗流在汹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状况呢?
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
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障碍的原因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障碍与身体障碍不同,极少存在有类似遗传或是传染的现象发生。
大多数都是因为长期的生活问题堆积或是在某一特殊时期收到极大的刺激而造成的。
心理障碍的出现是与多种因素离不开的,如:
个人精神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与校园环境因素等。
而其中个人精神因素是最为主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并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大学生一般都处于17岁至23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正值青年中期。
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仍不成熟,情绪也处于不稳定阶段,因此心理矛盾时有发生,诸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若置之不管,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个人精神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而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而言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越来越紧张的生活节奏,越来越深奥的学术问题,越来越多的独立发展空间,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重的责任……这一切的改变都会在无意间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甚至是埋下一颗心理障碍的种子。
大学生五大主要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往往是因为对自己能力的低估,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而产生了过多的自我否定与消极的自我暗示而产生的。
这种心理往往会使我们对自己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失去信心和勇气。
自卑心理的详细表现基本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
敏感。
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期望得到别人的重视,甚至过分的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时甚至会扭曲他人的评价。
比如当别人表扬他时,他会敏感的以为这是挖苦。
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在其内心留下波澜。
失衡。
因为自卑,导致了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处处体会不到他们的自身价值,甚至还会遭到强势群体的厌弃。
在他们看来,别人欺负自己,是一种正常的行为。
这种失衡,往往会有自杀行为伴随。
情绪化。
自卑的人,表面上逆来顺受,可是内心里却过分压抑了可能会随时爆发的能量。
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当无力应对危机时,往往会自残,甚至自杀。
2.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孤独二字。
许多大学生在校园里往往是独自一人,就像是被隔绝了一样,对于老师或其他同学来说,几乎没有他的存在感。
这种心理并不是所谓的特例独行、洁身自好,而是无法接受他人、无法融入身边的环境的一种表现,孤独心理如果不加以遏制,往往会产生孤独症甚至自闭症。
孤独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感情的缺乏、家人的溺爱、没有足够的自信或是过度自恋。
3.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与羡慕不同,嫉妒之中包含有一种对他人的破坏,对自己所谓的不幸深感无奈的一种心态。
这种心态往往会导致自身把精力放在如何去破坏他人而不是发展自身,有极大可能会产生掣肘、造谣中伤、孤立他人等种种行为。
4.报复心理
报复心理是人本能的一种应对、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御保护机制。
这种心理容易使人在其驱使下无法控制自身而对他人产生伤害。
也就是通俗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报复心理与嫉妒心理其实在社会上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而因此类心理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因为无休止的使这种心理发展而不加以遏制。
5.交往困惑
交往困惑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属于青春期的正常反应,但是这种心理如果不加调整,就会导致孤独心理和报复心理的加剧,影响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第三章·
健康的心理
正确的认识自己
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大学生保证自身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全面、客观的去认识自我。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通过他人来了解自我。
自我观察,即观察自身的状况(自身外貌、身体素质等),观察自己的社交形象(自己在所生活的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与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
他人的评价,往往能比自我观察更加客观、直白、全面。
在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时,应当多选择不同身份、不同亲密度的人来了解,如:
导员、舍友、同班同学、社团组织成员等等。
当我们面对他人的评价时,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态度评价,冷静分析。
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健康心理的保证
预防心理问题,保证心理健康,这是每一个家长、老师和大学生都关心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去做呢?
作为大学生,必然要保证自我的心理调适来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
不光是需要课堂内容的学习,课外的学习也时刻不能放松;
2.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开朗的心境面对所有的逆境。
3.当遇到问题时,及时向老师、专家解惑。
作为学校,也必然需要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2.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结语
一个成功的大学生,不仅仅只有才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德的陪伴。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结构越来越多样,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
只有保证大学生有更强的适应力、意志力,才能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保证大学生在这片天地有更大的作为。
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
注:
本论文参考文献皆选自XX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