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463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Word文件下载.docx

小结:

由于人类活动的排放,大气中的含量增多;

氟氯烃化合物等含量的增多,使含量减少。

这些活动造成了大气组成成分比例的变化,甚至导致大气污染。

③思考:

我们应怎样对待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这一问题?

运用知识

1.干洁空气中占其容积99%的是()

A.氧和氮B.氮和二氧化碳

C.氧和臭氧D.臭氧和二氧化碳

2.下列哪两种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汽D.固体杂质

自主探究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讨论: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着装很厚,说明什么?

是否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会不断降低下去?

当气温垂直分布出现不同变化时,大气的运动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大气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由此说明大气垂直分布的依据。

2.阅读教材P37-38第一目内容和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

(1)填写坐标轴的名称,在方框中填写大气层的名称。

(2)填写适当的数字,表示大气层分界高度。

(3)读图分析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垂直变化情况。

(4)完善下面的表格。

大气

分层

划分

范围

主要特征

温度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对流

平流

高层

(5)思考:

对流层厚度是如何随纬度变化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对流层的厚度会发生季节变化吗?

对流层空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影响着其厚度。

一般情况下,地面温度越高,空气对流运动越显著,对流层上界越高,否则越低。

因此,对流层厚度由高纬到低纬的变化是

夏季要比冬季。

(6)讨论分析:

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可以说是“人类之家”。

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云、雨、雾、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7)思考:

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天然屏障?

因为平流层中的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所以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8)高层大气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太阳活动为什么会影响地面的无线电通信?

在80-500千米的高空,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又叫电离层。

电离层能反射,我们能听到很远地方电台的广播,就是电离层的作用。

1.大气中随高度的增加而气温递减的层次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以上都不对

2.有关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存在于平流层B.主要存在于暖层

C.能反射无线电波D.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我的收获:

1.知识联网:

 

2.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

1.对流层中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

A.0.6度B.7度C.3度D.6度

2.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电离层

4.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热层中的氧原子,全部吸收了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D.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5.大气圈由高到低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温逐渐升高B.气温逐渐降低

C.密度逐渐增大D.密度逐渐减小

二、读图题:

读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

(1)图中A层是层,

其气温变化特点,

因为:

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

因为①;

②。

(2)B层是,适合于高空飞行,因为、。

(3)C层是,该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第2课时课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

1.了解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的性质和特点。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学会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析一些现象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方面各有哪些?

简述大气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氮气、二氧化碳、水汽、尘埃。

太阳对地球有何影响?

你了解太阳辐射的光谱组成吗?

1.回忆完成: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阅读图2-2-3“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了解太阳辐射的光谱组成。

太阳辐射光谱包括γ射线、x射线、、可见光、、电波,它们的波长依次。

其中可见光又可以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波长依次渐短。

3.读下图“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

”,完成: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所以人们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其中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集中

在区。

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部分集中在()

A.紫外线B.红外线C.χ光线D.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何影响?

这种影响是如何进行的?

读教材P37第二目第一自然段内容,结合以下题目完成本部分知识学习: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思考: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哪部分?

同时参看教材完成:

平流层中的臭氧和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对流层大气中的和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可见,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讨论: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为什么阳光未直接进教室,教室却是明亮的?

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大气的作用造成的。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思考:

为什么阴天白天的气温比晴天的气温低?

这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造成的。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愈。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综上所述,太阳辐射通过地球大气层时,大气通过、、等方式对太阳辐射起到了削弱作用。

1.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何种作用造成的:

()

A、折射作用B、吸引作用C、散射作用D、反射作用

2.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

A.白天多云散射作用最强B.夜间多云反射作用最强

C.秋季晴朗的白天散射作用最强D.秋季晴朗的夜间反射作用最强

◆自主探究三:

什么是大气的保温效应?

其原理何在?

读课本P38第二自然段内容,结合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分析

1.相对来讲,太阳辐射为辐射,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辐射。

2.通过探究一分析可知:

大部分太阳辐射都可以到达地面,使地面受热,所以地面的直接热源来自于。

3.分析思考:

为什么说地球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分析:

对流层大气中的和等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因此,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极少一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都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

4.为什么说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小部分射向宇宙,大部分返回地面正好相反,称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作用。

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辐射、辐射和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简图掌握:

美国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实现之后,人类发现月球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00℃以上,夜晚则降至-183℃。

昼夜温差达300摄氏度,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2.自测自评:

1.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

A.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

B.大气毫无阻挡地使太阳辐射至地面,使地面温度增高

C.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紫外线

D.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几乎吸收了全部的地面辐射,使热量散失很少

2.下列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3.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比晴天高,原因是:

A、白天多云,云层反射作用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

B、白天多云,云层吸收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C、夜间多云,云层反射地面辐射强,所以夜间气温高

D、白天多云,折射强,到达地面辐射少,所以气温高

4.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

(1)标出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的名称:

①;

②;

③。

(2)对于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三种辐射来说,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应是。

(3)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是平流层的和对流层中的

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光。

(4)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的缘故。

(5)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气,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气。

(6)大气的直接热源是,根本热源是。

第3课时课题:

●目标导航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

地球表面各纬度获太阳辐射多少有何不同?

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于哪里,根本热源呢?

自主探究

热力环流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1.阅读P39第一自然段,完成:

大气的运动分和。

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和;

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2.讨论:

烧一锅开水,注意观察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的水与锅边的水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

思路:

中间的水向上冒,锅边的水往下沉。

因为中间的水加热后密度变小,水汽上升而锅边水温较低,密度较大水便往下沉。

这样形成一个热力循环,最后水便烧开了。

3.实验: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点燃一小堆纸,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是怎样的?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进入火堆。

因为火堆中间空气受热密度减小气流上升,纸片就会上升。

而在上空温度稍低,空气密度较大于是气流下沉,这样也形成了一个热力循环。

4.根据以上思考:

如果地面大气冷热不均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地面受热空气将,地面冷却空气将。

5.阅读教材内容及“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思考分析:

空气上升与下沉后,高空与地面空气密度与气压将发生什么变化?

空气上升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形成气压,高空空气密度变形成气压。

空气下沉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形成气压,高空空气密度变形成气压。

6.分析: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气压流向气压。

这样就形成了大气的水平运动,最简单的大气环流——热力环流形成了。

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由于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

B、近地面大气受热,其上空形成低压。

C、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引起大气水平运动。

D、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2.完成P39活动题。

◆自主探究二:

探讨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如何?

1.看书思考:

什么叫气压梯度与气压梯度力?

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得气压差叫。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叫。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看图2-2-8“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

若没有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怎样?

风向应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于等压线。

4.看图2-2-9分析高空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原因: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

5.看图2-2-10分析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原因: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

6.归纳促使风形成三种力的具体影响:

该力愈大,空气向低气压区运动速度愈快,风力越大。

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近地面风的流动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的方向与风的方向,可以减小风速,同时影响风向。

1.有关风向、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由于摩擦力比较大,风与等压线平行

B.高空由于摩擦力可忽略不计,风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

C.同一幅图上,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

D.两幅图上,甲图的等压线密集而乙图的等压线稀疏,则甲图中各点的风力大于乙图

2.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摩擦力只改变风向。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向。

D、地偏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

1.知识联网:

2.自测自评:

1.南半球的人背风而立,高气压在他的()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

2.有关风向、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由于摩擦力比较大,风与等压线平行

B.高空由于摩擦力可忽略不计,风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C.同一幅图上,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

D.两幅图上,甲图的等压线密集而乙图的等压线稀疏,则甲图中各点的风力大于乙图

3.读下图,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4点气压:

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等压线图中A点处,绘出近地面的形成风向和受力情况(北半球)。

(2)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风向等压线。

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

(3)越往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

(4)风速随高度增加而。

第4课时课题: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理解“单圈环流”“三圈环流”的成因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成因

3.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及其移动规律

绘出热力环流图与风的形成图。

[创设情景]: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

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什么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1.看书明确大气环流的概念。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假设:

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第一步

(思考)

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

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带和极地带,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第二步假设:

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阅读教材P41内容,结合图2-2-11思考:

1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变化?

2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3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难点分析:

结合下图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这是理解单圈环流演变为三圈环流的关键。

副热带气压带和副极地气压带在地球自转的条件下产生,故为动力因素所致。

[合作探究]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又有何不同?

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

高压控制下由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

低压控制下由于气流上升,降水往往较多。

[独立探究]:

理解气压带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前面所学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独立分析近地面6个风带的形成过程。

填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①地表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圈环流

②地表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圈环流。

③近地面出现个气压带个风带。

受哪些风带的影响易产生降水?

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共同点是从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这样会使气流的温度升高,不易产生降水;

相反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易产生降水。

1、在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升起的旗子向(方向)飘扬?

2、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飞行时间需要3.5个小时,但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到北京,只要3小时,原因是什么?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后就静止的分布在相应的位置吗?

1.假设地表均匀,一年内最热的地方是否都在赤道?

2.地表气流上升区位于什么地方?

下沉区位于什么地方?

热力上升的赤道地区,该地区的受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而是移动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读图2-2-12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并以赤道低压带为例,说明其移动情况。

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移、冬季移;

4.讨论思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某地常年受一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如

某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如

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不论南半球或北半球夏季都是():

A.向北移B.向南移

C.从高纬向低纬移动D.从低纬向高纬移动

2.一年中,能够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的气压带是(  )

A.副极地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赤道低压带

我的收获:

一.选择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B.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

附近相遇

C.赤道地区上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3.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高气压带和四个低气压带

B.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C.北半球1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D.大气环流分为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

4.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应出现在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

附近

C.极地附近D.南北纬60°

5.有关地球上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压带均盛行下降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

C.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

D.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6.有关副热带高气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于南北纬30°

附近 B.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D.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

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______;

图中气压带A、B之间的风带是__________带,并在图中画出风向。

(2暑假,气压带A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半球。

(3A、B、C三个气压带中降水较多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

(4)上各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第5课时课题: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理解季风的成因

绘图说出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

简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有何差异?

▲实验:

用两个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射一杯水与一杯沙子(杯子体积、型号相同),感受它们受热与放热的速度有何不同。

▲结论:

通过实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应该能认识到:

同等条件下,受热快,放热快。

这是由于它们的热力性质不同造成的。

▲推导: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不考虑其他条件下,相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在同一季节(以北半球为例):

夏季,受热快,温度高,温度低。

冬季,放热快,温度低,温度高。

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B.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C.1月份北半球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

D. 7月份北半球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产生怎样的影响?

回忆明确:

上节课所学的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前提是:

地表性质。

▲读图2-2-13“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分析(以北半球为例):

1.该图所示为月份,北半球为季,陆地温度海洋温度。

2.据前面所学完成如下分析:

比较同一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与气压差异,并完成热力环流分析。

3.思考:

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要怎么移动,那在北纬20-300之间是什么气压带?

读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