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425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C在科技使用上:

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D在分布上看:

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讲授新课】

  一、经典力学

  1、产生的背景

  A14世纪以后,伴随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产生了迫切的需要。

  B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研究。

  C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有天然运动和受迫运动。

他认为物体的受迫运动是推动者加于被推动者的,推动者一旦停止推动,运动就会立即停止。

  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和人的思想解放,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认为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他将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并强调追究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

  1590年的一天,26岁的伽利略为了证实自己论断的正确,他来到比萨斜塔的七层阳台上,将一个约4.5千克重的石块和约0.45千克重的小石块同时放下,结果两石块同时落地。

1604年,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

物体下落时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而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这就是著名的落体定律。

他还通过实验证实了匀速运动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定律。

  伽利略的研究表明,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这是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观念的重大变革,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

他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历史纵横】简要介绍天文学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地心说”。

中世纪流行的天文学观点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它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央,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行。

这些恰好迎合了基督教义,便被基督教用来维护圣经学说。

《圣经》宣扬,宇宙和地球都是上帝耶和华创造的,地球不动位居宇宙中心,圣地耶路撒冷位居大地中央,人类是神的骄子,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神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于是,托勒密的“地心说”成了圣经,天文学成了宗教的奴婢,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哥白尼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并写成《天体运行论》。

他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行并能自转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已。

这就揭穿了所谓“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的说法,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

引起了中世纪宇宙观的彻底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

1569年伽利略用自创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有高山深谷,并不是以前人们所说的月球表面是光滑的;

木星有四颗卫星,很相似于行星绕着太阳转,他看到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的,还观察到哥白尼曾推论的金星有盈亏现象。

1632年伽利略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情感培养】投影教材中的图片《伽利略面对教会的审判》

  伽利略在科学领域里的重大成就,激怒了罗马教皇及其信徒们,当伽利略写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这篇科学巨著后,教会终于露出了狰狞面目,把伽利略投入了监狱。

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御用工具——宗教裁判所在1633年6月21日宣布对伽利略的判决:

“我们判决你在宗教法庭监狱内服刑,刑期由我们掌握,为了有益于补赎,命令你在今后3年内,每周背诵7篇赎罪诗篇……”这一纸胡言,竟使伽利略蒙冤300多年,至死都没有撤销判决,甚至死后还被禁止举行殡礼,不准葬入圣太克罗斯墓地。

  2、牛顿力学体系的产生

  【史海荡舟】牛顿生平介绍

  牛顿(1642—1727)是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许多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牛顿出生于英国的林肯郡,1665年(23岁)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三年后(26岁)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669年(27岁),开始担任三一学院的教授。

牛顿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力学方面,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光学方面,牛顿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1666年用三棱镜分析日光时,发现了日光是由不同的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奠定了光谱分析的基础,制作了牛顿色盘。

他在1704年出版了《光学》一书,创立了光的“微粒说”。

同时,他在热学方面也有研究成果,确定了冷却定律,这一定律表明:

当物体表面与周围存在温度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度差成正比。

在数学方面,他与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同时,他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二项式定理。

在天文学领域,他在1671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他还解释了潮汐现象,并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并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

1687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一书,用数学方式解释了哥白尼的学说和天体运动的现象,阐明了机械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在哲学思想上,牛顿认为时间、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的物质是脱离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进而提出了所谓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

牛顿曾经长期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还担任过英国议会议员,被授予爵士称号。

1727年病逝,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标志: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比例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特点: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经典力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实验,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数学化,这种数学化的根源是自然内在的数学关系。

自然的数学结构是近代科学的先驱们深信不疑的真理。

  意义:

  A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

牛顿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B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之中,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次大飞跃。

  C局限性:

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之上,认为存在绝对静止和绝对时间,然而,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物理学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解释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这使其陷入危机,面临着挑战。

  D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古代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科学的主要区别。

  提示:

主要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进行比较。

  二、相对论的创立

  1、历史背景:

19世纪末出现了“物理学危机”

  19世纪末,物理学界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这三大发现以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不可分、不变化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

物理学家们曾认为的似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从根本上出现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

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表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深入了一个层次。

物理学的“危机”没有吓倒大多数物理学家,他们继续向前探索,于是产生了以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建立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物理学从此开辟了新的天地。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开阔视野】相对论与我们的生活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

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我们日常接触的都是远远小于光速的运动,根本无法察觉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描述的相对论效应:

长度变短、时钟变慢。

但如果接近光速的运动能变成现实的话,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一个人坐上接近光速的火箭高去作星际航行。

一年后他回来了,发现儿子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自己还是那样年轻。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天上方一日,人间已一年”就可用相对论得到解释。

  3、意义

  A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

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探究学习】阅读P56【学思之窗】,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贡献?

并进一步说明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贡献:

牛顿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之后光学、电磁学等与力学进一步统一,大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研究的是宏观世界。

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系: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史海荡舟】爱因斯坦生平介绍

  艾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诞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中。

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

1901年入瑞士国籍。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移居美国。

1940年入美国国籍。

1955年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

遵照他的遗嘱,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

火化时按照他的书面遗嘱:

免除所有花卉布置以及所有音乐典礼。

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他的主治医生贺维博士认为如此伟大的大脑,应该进行研究,所以他便把爱因斯坦的大脑保留了下来,并切成200片带走。

但至今没有结论……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诞生的历史背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B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通常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

  2、诞生与发展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普朗克并由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创立了原子结构的理论。

20世纪30年代,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

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从电脑,电视,手机到核能,航天,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于量子论。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

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影响

  A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B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并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C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本课小结】经典力学、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关系

  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量子论则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

  【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规划】

文艺复兴以来,由于人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众多领域,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

指出了人类历史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包括四个方面:

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三次科技革命。

在学习本单元过程中要突出了解这一时期科学家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这些科学巨匠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

单元

课题

课时

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蒸汽和点的革命

互联网和信息社会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从容说课】

本课介绍物理学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大成就:

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建立、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目“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教材主要介绍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情况。

介绍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和伽利略对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的重大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目“经典力学的建立”,介绍了17~18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情况,即经典力学的建立。

主要掌握

(1)经典力学建立的背景及概况。

(2)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

(3)经典力学的显著特征

(4)经典力学的影响

第三目“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即物理学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理论──相对论。

从三方面把握教材:

(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3)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

第四目“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主要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另一个重大成就──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量子论诞生的背景

(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

1916年他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普朗克量子论的诞生;

爱因斯坦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2、技能:

理解:

16世纪末17世纪初物理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历史条件;

相对论和量子论诞生的原因、意义;

运用:

思考“日心说”与“地心说”相比的进步性;

探究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影响;

归纳量子论的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2、科学理论在不断完善、创新;

3、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经典力学的建立;

相对论的提出;

量子论的诞生。

【教学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

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文艺复兴运动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正是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科学家们开始用实践和实验的方式来研究自然科学,人类开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验科学的时代,从而为使得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推进新课】【合作探究】近代自然科学是以什么学科为开端?

主要为之作出贡献的是哪些科学家?

天文学、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

伽利略除了在天文学方面之外还有哪些成就?

物理学。

【合作探究】为什么16世纪中期以后科学会出现新时期?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1、背景: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人类进入到科学实验时代。

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和人的思想的解放,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认为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实验。

2、伽利略对物理学重大贡献及意义

在160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有天然运动和受迫运动。

伽利略的研究表明,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及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并写成《天体运行论》。

这就揭穿了所谓“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的说法,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哥白尼学说的传播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自创了用以观察天体的第一架望远镜,从望远镜里他发现月球表面有高山深谷,并不是以前人们所说的月球表面是光滑的;

他的这些发现和观点,摧毁了教会的信条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合作探究】你认为伽利略能够确定加速运动定律的关键途径是什么?

你有何启示?

实验;

计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是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所以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资料补充】  

地心说  

中世纪时,基督教会宣扬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一个封闭的大盒子或大帐篷,天是盒(篷)盖,地是盒(篷)底,圣地耶路撒冷居盒(篷)底的中央,日月星辰悬挂在盖上,此即所谓的“宇宙帐篷说”。

后来,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所提出的希腊宇宙体系逐渐深入人心,托马斯·

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理论融入基督教神学之后,地心理论即获得了正统地位。

地球居宇宙中心的思想被赋予了宗教意义,人类及其居住的地球被置于上帝的怀抱之中,沐浴着上帝的光辉,并被圣恩所笼罩。

上帝位处宇宙的最外层,推动着宇宙的运行,注视着人类的一举一动。

【合作探究】阅读P106页【学思之窗】比较“日心说”比“地心说”进步在哪儿?

今天人们还主张“日心说”吗?

“地心说”反映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观,而“日心说”客观地揭示了地球、行星和太阳的关系,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也开始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今天人们已不主张“日心说”,因为宇宙是无限的,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

二、经典力学的建立:

1、经典力学建立的背景及概况。

17~18世纪,近代自然科学中突出发展起来的是经典力学,又称牛顿力学。

在经典力学的建立中,曾有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心血,牛顿则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故经典力学又称牛顿力学。

在经典力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这些成就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内容。

2、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

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是牛顿确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

牛顿在数学、光学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

他在力学方面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定律说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

这个引力与彼此吸引的物体的质量体积成正比,而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此前一个半世纪的科学发明并用精确的数学术语把它们连结起来了。

此外,牛顿还确立了著名的运动三定律,即惯性定律、比例定律(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作用和反作用相等定律。

运动三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1687年,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该书中他首先给力学的基本要领如质量、动量、惯性、力及向心力下了定义,对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光的微粒的一切物体在真空中或在有阻力的介质中的运动,全部应用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给予了说明,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学现象都囊括在他的力学体系之中。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

牛顿力学在科学史上的意义表现在它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有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综合。

3、经典力学的显著特征

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实验,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4、经典力学的影响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