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269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

《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笔记现代管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

C行使委托权力D以市场为导向E追求利益最大化

4、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活动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二、管理学与现代管理学

1、管理学的含义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把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原因:

①管理本身就是软件②管理本身不能直接创造价值③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3、现代管理学的含义

现代管理学正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现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新的特点:

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5、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三、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1、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2)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

3)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即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1、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内容有:

按人的自然属性和各成员的特殊兴趣与能力进行分工,即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想;

在采集食物、狩猎、防御敌害等活动中互相协作,即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

为了更好地在原始氏族成员间进行收获物的分配而建立起原始氏族组织,即原始的组织思想。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工程、《孙子兵法》中的《计篇》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两种对立思想:

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二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西汉司马迁在荀子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上下俱富”的方略------------善因论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有名的汉穆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政事论》成为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

2生产管理思想

3教会管理思想

2、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

瓦特和马修·

鲁滨逊·

博尔顿

贡献:

在于发展了以下管理技术,即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

生产计划技术;

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

依据工作流程有顺序地安装机器;

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按机床、部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

培训工人与管理人员;

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

工人福利由工人自己管理,等等。

2)亚当·

斯密

1776年出版《国富论》,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如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

3)罗伯特·

欧文

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

巴贝奇

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5)安德鲁·

尤尔

尤尔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强调三项原则:

机械原则,即协调生产的技术和过程;

道德原则,即协调工人的认识和行为;

商业原则,即协调销售和筹措资金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6)丹尼尔·

麦卡勒姆和亨利·

普尔

前者制度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措施;

后者主张建立一种管理体系,归纳出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其主要内容包括: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1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2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3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4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2)如何客观评价泰勒制?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一,开创了管理实际研究的先河。

其二,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

其三,科学管理是发展的。

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泰勒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其次,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因素。

最后,泰勒制解决了基层管理、车间管理中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与管理的问题。

2、一般管理理论

1)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约尔,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企业经营六个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

2)如何评价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贡献主要有:

其一,为管理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

其二,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其三,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

但由于过于追求管理理论的一般性,因而忽视了对具体管理过程的分析,忽视了技术层面的研究,以至于缺乏可操作性,这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不足之处。

三、行为科学理论

1、行为科学理论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2、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1)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主要内容有: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提出的工业行为的新观点,为现代管理工作和管理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管理科学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气象。

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是:

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

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

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

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

3、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弗鲁姆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和波特—劳勒模式。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斯金纳强化理论和凯利、韦纳等人提出的归因理论。

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沙因的人性假设理论等。

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影响较大的理论有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斯托格弟和沙特尔的“四分图”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坦南鲍姆和施米特的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菲德勒的权变模型、埃文斯等人的途径—目标理论、科曼等人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

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

1、理论代表人物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申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

2、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试述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

2)经验主义学派

它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德·

德鲁克。

3)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该学派的贡献在于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做出了全面分析。

4)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西蒙和马奇。

5)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侧重以系统的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该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对管理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的基本思想是:

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相反,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景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复杂关系,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灵活变通。

五、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Z理论:

是美藉日裔管理学家威廉·

大内提出的。

1)Z理论的前提问题是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2)概括了A型管理模式即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即短期雇佣制、迅速地评价和升级、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明确且形式化的控制方式、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

3)归纳了J型管理模式即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即终身雇佣制、缓慢地评价与提升、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含蓄与内在的控制方式、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

4)提出了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即长期雇佣制、缓慢地评价与提升制度、拓宽职业发展的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集体决策与个人负责、建立整体关系等。

5)分析了建立Z型管理模式的方法。

大内认为,美国企业实现由A型到Z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

2、企业再造理论

1)企业再造的内涵:

“企业再造”即“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指企业为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2)企业再造的特点

1企业再造的目标:

是要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故企业再造被称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

2企业再造的任务:

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

3企业再造的动力:

市场或顾客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

4企业再造的条件:

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是企业再造的条件,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是顺利实现企业再造的关键所在。

5企业再造的对象:

企业过程

3)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

1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

2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

3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

4制定企业再造方案

5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

3、竞争战略理论-----代表人物:

波特,经典著作:

《竞争战略》《竞争优势》

1)假设条件。

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市场结构即外部环境是竞争战略的基础,决定了企业的竞争战略。

企业要想获得高于资本成本的平均投资收益率,需要解决两个中心问题:

一是所选行业要有吸引力,即产业结构问题;

二是在该行业中占据有利地位,即产业定位问题。

其核心就是竞争优势。

2)竞争力的分析模型。

潜在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方、供应方、现有竞争者等五种力量共同构成了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3)企业的基本战略。

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

4、蓝海战略理论---------------是韩国的W·

钱·

金和美国的勒妮·

莫博涅创立的

1)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

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

红海战略使企业被动地适应环境,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生产商、销售商的利益同样受到损害。

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与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获得了利润调整增长的机会。

蓝海战略是新型的战略,使企业有可能重构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潜在的市场需求,从而摆脱红海。

2)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包括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超越现在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寓执行于战略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制定与实施系统。

第三章决策

一、决策概述

1、决策的含义与类型

1)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类型

1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2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决策可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决策可以分为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

4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可以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5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2、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1)预测的含义:

所谓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2)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3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二、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

1、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是西蒙和马奇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3阐述了决策过程

4提出了决策的决则------令人满意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

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2、决策模式

1)理性决策模式(科学决策模式),主要内容有:

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

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

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

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2)渐进决策模式(美国 

查尔斯·

林德布洛姆),主要内容有:

1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和的修改

3)集团决策模式(美国 

戴维·

杜鲁门和厄尔·

莱瑟姆),主要内容有:

1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2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3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

4)精英决策模式(最早 

法国 

圣西门),主要内容有:

1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2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

3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公众的要要求,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

6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产将是渐进性的直接影响。

三、决策程序与规则

1、决策程序

1)发现问题 

(察觉问题 

界定问题 

陈述问题)

2)确立目标(决策目标要有针对性、明确性、时效性、可行性、规范性)

3)拟定方案(提供多种备择方案 

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性)

4)选择方案

2、决策规则

1)所谓决策规则,是指决策者在选择决策方案时遵循的决策程序和方法。

2)决策规则有:

1全体一致规则(一票否决制)特征-----------成员在形式上有决策的平等权,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

2多数裁定规则(简单多数规则 

绝对多数规则)

四、决策体制

1、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2、决策体制按其功能区分,可分为:

1)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

主要任务:

①确认决策问题②明确决策目标③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④选择决策方案

2)决策咨询系统-----------“思想库”“智囊团”

决策咨询系统是由公共决策研究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组成,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决策研究、决策方案设计和公共决策咨询的组织体系。

①发现决策问题②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③提供决策预测研究

3)决策信息系统

决策信息系统是指由专业信息的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信息的组织体系。

主要任务有:

1收集信息(注意:

范围尽可能广泛历史的待续性信息收集要有预测性)

2加工信息(要求:

及时准确)

3传递信息(类型:

纵向传递横向传递综合传递)

第四章组织

一、组织概述

1、组织的构成要素

1)管理学中的“组织”有两种含义:

一是作为名词,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依据一定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按照分工与合作规则而构成的人的群体—机构体系。

二是作为动词,也是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组织是指设计、构建上述机构体系的活动。

2)组织的构成要素:

1目标----------第一要素

2人员----------唯一的主观能动要素

3财物----------物质基础

4信息

5机构----------组织的实体和组织目标的载体

6职位---------根据组织目标设定的具体工作岗位

7权责

8程序---------反映了组织活动展开的动态过程

9规制---------组织的规章制度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1)含义:

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2)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①协助工作②分担领导③增加稳定④发泄感情⑤制约领导

消极作用:

①保守倾向②角色冲突③滋生谣言④不良压力

3)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

1一分为二。

对非正式组织要一分为二,认清其消极作用,肯定其积极作用,关键是如何引导以及怎样处理领导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处理得当它将是正式组织的必要补充和支持。

2无害支持。

只要不妨碍组织目标,不仅允许存在,而且一般不要伤害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坚持无视支持原则。

3目标结合。

领导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正式组织上,但要使正式组织的利益尽量和非正式组织的利益结合起来。

4为我所用。

对非正式组织要加以疏导利用,使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服务。

二、组织理论

1、组织理论概述

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梅奥(人际关系组织理论)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西蒙(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缺陷是忽视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的作用。

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劳伦斯、伍德沃德(系统权变组织理论)

4)创新发展阶段

2、科层组织理论(代表人物:

马克斯·

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1)组织权威类型:

传统权威、超凡权威、合理—合法权威

所谓传统权威是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所谓超凡权威,是对领袖人物的相貌、品格、信仰或者超人智慧等人格特征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所谓合理—合法权威,是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2)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1法定权力为基础

2严格的等级制度

3职业化原则

4专业化原则

5任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

6照章办事原则

7公私分明原则

3)如何评价科层组织理论?

科层组织理论适应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而提出,具有里程碑性质,影响深远。

科层组织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

过分强调职权划分的作用,忽视协调、配合以及克服本位主义的问题;

过分强调层级节制关系,忽视下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过分强调组织的规章制度、静态结构,使组织陷于僵化,丧失弹性和应变能力;

科层组织理论过于理性化,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种种困难。

3、组织平衡理论(斯特·

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