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178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

“墨子以为天下的大害,莫如大国之侵略小国,大家族之欺凌小家族,强者智者之压迫弱者愚者,以及一切伦常间的失欢失德,总而言之,即人与人的冲突。

”为了消除“天下之大害”,墨子提倡

A.仁爱B.仁政C.尚贤D.兼爱

5.央视播出的成语大会中出现了成语“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

这三个成语都与我国古代思想流派有关,分别是

A.道家、儒家、法家B.墨家、儒家、法家

C.兵家、墨家、道家D.儒家、道家、墨家

6.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汉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7.“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

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②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④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8.南宋时期,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

葛兆光先生也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礼》。

”这最能反映

A.理学的核心是礼教B.“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C.理学思想的生活化D.“知行合一”的必要性

9.李贽坦言“人皆有私”;

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可以出来讲学,应该允许婚姻自主;

认为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

上述言论说明李贽

A.反传统反教条B.主张民主法治C.批判君主专制D.倡导经世致用

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11.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

①词的繁荣 ②程朱理学兴盛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毕升发明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

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13.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

“(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上述材料体现出宋代书法

A.开始成为自觉的艺术B.书风抱残守缺

C.强调我书意造本无法D.注重规范法度

14.宋代以后的观世音菩萨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烧的性感。

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乏仁慈,有丰满妇女的皮肤和体型,而观世音菩萨的身体被深深埋藏在衣服里。

材料主要反映了

A.艺术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之中B.中西方宗教信仰体系的差异性

C.中国绘画内敛含蓄,凸显人性D.西方绘画自由洒脱,强调意境

15.苏轼说: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反映了

A.唐代文化多元繁荣B.宋代文化继承创新

C.文化发展的差异性D.艺术内涵的相通性

16.元代一度取消科举制,读书人流落为“九儒十丐”(地位仅高于乞丐)的地步。

于是,儒生与戏子结合,成为创作戏曲的主力,以此维持生存。

这反映了元代

A.文化政策促进社会阶层趋同B.商品经济推动市民文化兴起

C.国家政策影响文化事业发展D.等级制度造成文化传承断层

17.“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

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

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18.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 

B.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19.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

“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普罗塔格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 

B.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C.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 

D.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格拉底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这说明苏格拉底

A.开创了一套辩证科学 

B.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C.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D.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21.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

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

这一思想

A.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

22.15世纪学者曼内蒂说:

“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有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

然后人们接受了它并使之更美丽、更荣华与更典雅。

”据此可知,曼内蒂

A.倡导宗教信仰自主性 

B.表达了新兴阶层的价值取向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潮最高峰

23.“人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进和谐生活的主人翁”。

与此主旨相似的是

A.“主啊,我的肉体靠灵魂活着,而灵魂依靠你生活”

B.“人是上帝创造的许许多多的奇妙东西中最最奇妙的”

C.“有信仰的人可得到赐福,没信仰的人会受到诅咒”

D.“知识分子是敢于在一切公共场合运用理性的人”

24.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

马尔西略(约1275—1342)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

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25.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贽与德意志马丁·

路德主张共同之处是

A.否定神权 

B.崇尚自由 

C.挑战权威 

D.倡导民主

2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2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8.“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

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材料论述的这场运动

A.标志着西欧人文主义的复苏 

B.提倡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理念

C.设计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29.伏尔泰盛赞牛顿是真正伟大的人物。

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

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这表明他

A.反对专制提倡民主B.尊重科学反对迷信

C.主张共和倡导自由D.崇尚理性否定专制

30.下表可以看出,中西方科技相同之处是

中国

四大发明: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九章算术》《算法统筹》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西方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注重实验B.以应用为主

C.实践经验的积累D.理性思考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明和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是一个民族应当具备的博大胸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和奴性。

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

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

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6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32.(16分)蔡元培先生称黄宗羲为“东方的卢梭”,其思想充满浓厚的民本色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二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来分别概括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或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

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这尤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材料二 各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给他们提供了支持和合法性。

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的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

而在经济生活中,这是一个自由放任经营和粗俗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

上、中层阶级生活舒适、心满意足,强烈反对国家为促进更大的社会公平而作任何干预。

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19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

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

还有人则争辩说,按照现实成就判断,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哲人”借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和达尔文科学成果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1、选择

1-5:

ACCDA6-10:

CBCAD11-15:

DDCAA16-20:

CABBD21-25:

ABBDC26-30:

BACDD

2、综合题

31题(12分)

(1)物质文明:

铁犁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政治文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精神文明:

百家争鸣,私学出现,《诗经》、楚辞的出现及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建立。

(6分)(必须从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三个角度作答。

(2)观点:

秦汉士人在面对政治权势时,虽然流露出一定的怯懦和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

评析:

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汉武帝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并主张以文化的“一统”巩固政治的“一统”。

这些思想和主张,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其限制君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主观努力。

这一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把历史事件和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是合理的。

32题(16分)

(1)内容:

孟子:

民贵君轻;

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或批判君主专制)。

(4分)

地位或作用: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或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批判)。

(2)区别:

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

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或封建传统民本思想)。

(4分)

原因:

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及缓慢发展;

文化思想专制;

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或理学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4分。

任答两点即可。

33题(12分)

 

(1)原因:

万有引力定律具有理性的自然法则;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自然科学成果为启蒙思想家反对旧制度提供依据。

①合理性不同: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其他领域具有合理性;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被异化为“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

②目的不同: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为了反对封建旧制度;

异化达尔文学说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列强对外扩张寻求合法性。

③作用不同:

启蒙运动兴起;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加剧列强对外扩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