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804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docx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档位样卷比较研究(上)——以2017年全国卷I为例(邓北平)

 2017年高考英语阅卷结束,按照惯例,各省高考英语阅卷现场一般都会提供rangefinder(评分档位样卷)以便培训阅卷教师,使之能成为教师评分参照的“标杆”,虽然是每5分一档,即使不能严格控制到具体小分的个人差异,但在档位控制的基本范围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笔者虽然每一年都有兴趣研究各地阅卷现场所提供的评分标准及rangefinder,但今年的兴趣发生了一点飘移,就是想通过比较各个档次的评分样卷实例在表述内容要点时的差异,顺而探讨考生在高考环境下的实际写作表现与一线英语教学关注点之间的切合程度。

一、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书面表达题的特点

    请读者君先参看高考原题: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正在教你的英国朋友Leslie学习汉语。

请你写封邮件告知下次上课的计划。

内容包括:

  

(1)时间和地点;

  

(2)内容:

学习唐诗;

  (3)课前准备:

简要了解唐朝的历史。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仔细研究真题,我们注意到从形式上来看,与既往的写作题并无不同,依然是某个主题性短文写作,且一如既往地与形式无关。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命题者并未如往年一样提供邮件写作的常识性与常规性首款与落款,但这并无妨碍,在实际阅卷中考生也并未因此失分。

说到底,首、尾款从邮件的角度来看只是必要的次要件。

而对于短文写作的实际要求而言,能否通过英语表达实现试题要求,完成试题任务才是关键。

    从内容上看,也并没有太大的新意,只不过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等写作主题上,3套国家卷似乎有点“蜂拥而上”的感觉。

很显然,不管有无政府提倡,表现中国主题的短文写作都应该纳入到正常的命题范围。

事实上,在过去分省命题的实践中,这类表现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等主题的短文写作早有试水,且不乏佳作。

这是从目的语文化的输入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借用目的语进行母语文化输出的一个必然过程。

下面笔者做一详尽列举,以便读者研究参考。

    分省命题以来各卷种短文写作涉及中国主题的历史回顾:

    1.中国观念文化:

“天生我材必有用”(2005年上海卷);对“虎妈”式教育方式的看法(2011陕西卷);中美教育方式的比较:

“虎妈”(2011广东卷);帮妈妈拿包的“孝道”文化(2011江苏卷);照顾生病的妈妈的“孝道”文化(2013北京卷);孩子的成长与教育(2013福建卷);小孩不与父母沟通的讨论(2013重庆卷);“凿壁偷光”发奋努力的故事及感想(2015福建卷);

    2. 中国节日文化:

“中秋节的等待”(2006江西卷);敬老节的活动(2007湖北卷);StudentVolunteersBroughtSunshinetotheElderly(2009浙江卷);邀请外国朋友在春节期间来中国感受中国文化(2009山东卷);介绍中秋节及这个节日里的主要活动(2013辽宁卷);邀外教同往敬老院陪老人过重阳节(2015全国卷II);

    3. 中国民俗文化:

介绍中国的社交习俗(2009四川卷);请美国朋友代卖自制的中国结(2013全国卷II);邀请外教参加龙舟训练营(2015北京卷书面表达第一节);向面人艺术家学习捏面人(2015北京卷书面表达第二节);邀请外教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2017全国卷II);

    4. 中国名胜文化:

四川风景名胜介绍(2006四川卷);介绍改建后前门大街(2009全国卷II);建议英国朋友在中国旅行的线路(2017北京卷);

    5. 中国语言文化:

汉语成语的得体使用(2009湖北卷);中美学生互教语言(2015四川卷);教英国朋友学汉语、唐诗等(2017全国卷I);

    6. 中国综合文化:

接待美国中学生访问团(2011天津卷);邀请外国友人观看越剧《梁祝》(2012天津卷);给外国笔友带中国画(2013全国卷I);邀请外国朋友加入校乒乓球队(2017全国卷III)等。

    仔细参看以上输出性中国文化类写作试题,应该说,很多地方卷种确实做了大量的尝试。

尽管命题者未必先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话题类别概念,但从实操来看,历年所涉话题已然非常丰富。

这六大类只是笔者对既往实践的慨而言之的分类,毕竟高考英语的短文写作不同于汉语作文,它只是一种具体话题浅层次的书面表达而已。

因此,囿于语言障碍及词数限制,考生不可能就话题有太深入的讨论。

但是,这种尝试正是一种姿态,这种姿态无疑已显露出高考英语写作命题由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转而经由目的语输出母语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或者,正从这里开始。

    2017全国卷I的书面表达题由语言学习而唐诗学习,复由唐诗学习而历史学习。

这一过程实际上昭示世人去了解一个富强文明又历史悠久的大国的基本路径:

语言——文化——历史。

 

二、对高考试题评分原则、内容要点及各档次给分范围和要求的评析

     高考阅卷现场所提供的评分原则历年来几无改变。

总的来看,1-6条都可以由语言问题造成,可见语言障碍本身对高考英语写作的影响。

文章的思想性、修辞性、逻辑性、形式等等与语言问题本身相比就变得非常次要。

如果有了语言的基础,以书面表达这种浅层次的短文写作对于中国高中毕业生写文章(汉语)的综合能力而言,实在是不在话下。

所以说,高考英语短文写作的核心是语言问题,而对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考生而言,更可能表现在语言转换上,大致相当于汉译英这个层面。

如果追问一下,语言问题究竟又是什么问题呢?

按第4条的说法就是:

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

而“上下文的连贯性”的要求对于有较高汉语写作能力的高中生而言,本质上还是语言问题。

语法、结构、形式、词汇、表达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讲,几乎就是翻译(汉译英)。

所以说,高考英语写作的问题,归根结蒂是语言问题,也就是目的语掌握的熟练程度问题。

    尽管专家们要求很多,什么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但是笔者认为一线师生不要想得太多,也不要想什么“立德树人”,不过就是一次考试,基本的语言问题没有解决一切都是白说。

再说,一门外语一次考试就要背起“立德树人”的大任,那语文考试干什么呢?

其他学科考试干什么呢?

那学科教育又干什么呢?

咱们整点实的。

扎扎实实搞好语言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素质才是最最紧要的。

注意,我说的是语言能力,语言素质!

而语言问题的根本就是在教学中对语言基础的憨实。

不打好语言基础,不憨实语言基础,其他的口号、提法都是扯淡。

语言基础搞好了,根本就牢了。

能听,会说;能阅读,会表达;德自然就立了,人也就树了。

《论语》有言:

“本立而道生”。

    以下笔者对阅卷现场所提供的评分原则、内容要点、各档次给分范围和要求等逐一评析(原文用楷体,正文用宋体,以示区别,请读者君明察),以飨读者。

一、评分原则

1.本题满分为25分,按5个档次给分。

    看似5个档次,实则6个,包含一个0分档。

但根据高考英语阅卷组所给的评分样卷的实际给分来看,实际上都是以传统文化“中庸之道”来对付的。

阅卷档位样卷打的都是每档的中位分数:

3分,8分,13分,18分,23分。

所有分数都是中位分,无一例外。

如果是一档(1-5分),那么就给3分。

如果是第四档(16-20分),那么就给18分。

这么看来,似乎阅卷教师只有给了这样的分数才是最“安全”的。

既然给阅卷教师的参照样卷都是中位分,那么,教师实际判分时也会因循之。

    这么做的好处是:

阅卷教师们“没有什么烦恼,没有什么忧虑(邓丽君:

《别把眉儿皱》)”。

一句话,没有风险,怎么都说得过去。

至少,“这一次我的心情不高不低,不好不坏(李宗盛:

《寂寞难耐》)”。

但它的坏处是:

低分下不去,高分上不来。

看来,“以人民的名义托付你”,不知是否还记得笔头的重量,选材的意义?

2.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正确的语言未必能表达正确的内容,但正确的内容必定是正确的语言才能实现。

所以,语言的正确必以能正确地表达正确的内容才能成其为正确(有话好好说,绕口不饶舌)。

正确内容的正确语言表述是问题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中等及中等以下(3档及以下)的考生而言,语言水平决定其内容的呈现。

或者换一句话说(不那么恰切地),语言在这里等于内容!

或者简直就是内容!

而另一方面,从母语角度看,几乎所有考生都能就该主题组成连贯思想的文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由于现在要用另一种语言来包裹内容,而且恰好考生的目的语又不能与母语进行有效对接(包括对应词的翻译或表述),更谈不上语言思维之间的有效转换。

所以,由此形成了语言的技术难度,阻止或妨碍了内容的表达,遑论正确地表达。

3.词数少于80和多于12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如果表达得体,倒不建议优秀学生的作文因为词数多而被减去(“减去”一词,可谓委婉的凶残,其实是扣掉,“多么痛的领悟”)2分,那可是宝贵的2分!

4.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

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

    第4条其实是第2条的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的细化。

有时候内容要点是与应用词汇相关的,所以说内容也是语言的一部分。

内容要点总的说来是基于应用词汇来呈现或表达的。

就丰富性与准确性而言,对于语法结构的实现首先是准确性,然后再考虑丰富性。

丰富性是特点,准确性是保障。

至于上下文的连贯性则是语篇逻辑范畴。

总的来说,词汇、语法、逻辑共同实现内容表达的任务。

内容要点单列并与词汇、语法、逻辑对等,只可能是从是否围绕主题或内容要点展开,而不至于过度发散所做的限制。

5. 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

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

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似乎应该说拼写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

平常训练中师生就应该认真严肃对待。

文字的拼写固然是表意的,而标点符号其实也是表意的,甚至还能表情。

随意乱点乱涂的“标点”,未必是可以接受的“符号”。

一旦影响交际,也就是让阅卷教师看不明白,或者看着不爽,降一个档次实在稀松平常。

6. 如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可将其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书写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暗藏玄机。

书写既要工整,又要规范,而工整需要认真,规范需要讲究。

所以,工整地书写,规范地书写,字距、行距、缩进、分段等形式与格式之类的问题还是要精心加用心。

虽然阅卷教师大抵宅心仁厚,但保不齐偶遇“讲究者”,大事就不妙,还不如老老实实养成好习惯,以策万全。

 

二、内容要点

   1. 时间和地点;

   2. 内容:

学习唐诗;

  3. 课前准备:

简要了解唐朝的历史。

    构成一篇能被阅卷教师认可的好文章,一般基于四大要素:

内容、语言、逻辑及形式等。

构成一篇文章的要素从其必要性而论皆为必要:

内容的覆盖、语言的驾驭、逻辑的自洽与形式的完整等。

所谓必要,就是该说的该有的,都要说,都要有,但必要不代表均齐,而是要均衡。

而从其重要性而论,则可分为主要点和次要点(尤其从阅卷者角度来看)。

所谓重要,也就是布局上有主有次,叙述上有详有略,顺序上有先有后。

为了让读者有一个清晰的观感,笔者做了一个细化归类,其中第3、第4条最为要紧。

一言以蔽之,就是把一桩事情说清楚全在这两个核心要点:

内容都说到了没有?

内容都说对了没有?

说到了,代表内容都有,都覆盖了。

说对了,代表语言表述(表达)正确。

而且,如果在此基础上,“应用词汇与语法结构的丰富性和准确性”都很高的话,那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