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297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课题研究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

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本课题于2011年6月申报批准,被列为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

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大会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老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已经推开,新课改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在这种新形式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新模式与新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我们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创设物理教学情景,如何调控物理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达成物理教学目标,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国内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各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始了研究,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采取何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少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探索并总结出了如“支架式教学”、“探索式学习”、“项目研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但这些研究主要应用于课前及课后,而较少在课堂上(即课堂教学的几十分钟内)去进行认真的研究,纵观国际国内尤其是我省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缺少有效的、可操作性的适合我省学生的教学理论和范例。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目标

1、探索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影响,促进学科教学信息化发展。

2、探索并总结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并与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操作性强,便于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范例。

(二)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硬件和软件的要求。

2、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的要求和影响。

3、信息技术环境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

4、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5、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创新研究。

6、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方法的创新研究。

7、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创新研究。

四、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将可以通过“资源库”和“Internet”网络,教师在知识的拥有上已没有优势。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转变课堂教学中的“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将成为可能。

(三)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获得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

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

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有关。

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个体与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

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已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已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摩合才可能达成共识。

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法。

它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它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先是从物理学科开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一定成功经验后再向其它学科推广。

(二)方法

对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1、学校领导负责,做好统筹管理工作,比如每学期总计划、总目标。

2、课题组在学期总计划下规划好每个课题组成员所承担的子课题任务,限定完成时间;

做好课题常规管理工作,定期汇报交流。

3、加强硬件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物质保障。

4、加强软件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5、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6年6月-2006年10月):

确立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确定方案,组织论证。

第二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10月):

理论设计和实践探索,从“教”和“学”

两方面展开研究,并展示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八、预期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06年10月至12月

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硬件和软件的要求

论文

刘峰

2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

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的要求和影响

李峰

3

2007年1月至2月

信息技术环境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

盛煜辉

4

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

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文、课件

邱国民

5

2007年4月至2007年8月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创新研究

陈向华

6

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方法的创新研究

张亦明

7

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

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创新研究

张毅

8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

结题报告

最终研究成果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研究总结报告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

信息技术环境创新教学课件集

光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论文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评价”开题报告

安庆市教研室孙彦安庆市第二中学余永安

问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研究刚刚起步,多数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论研讨或经验试行的层面上。

适合地方特色或对本地有指导经验的理论、实践模式尚未形成。

十几年来的中学改革没有注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问题,就其原因是以前停滞在向前苏联和美国学习,后又在精讲多练、巩固双基、迎高考上下功夫。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数学教师普遍感到机遇和压力同在,探索与收获并存,怎样与新课程一道成长,成为智慧型的老师,是每个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个优秀的老师需具备什么素质,怎样才能更合理地促进教师的专业的发展,以及如何评价教师专业化发展,都极待研究解决。

其次,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常常面临着尴尬,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常常相反,教师认为是优秀的学生,在社会上不一定得到认同;

相反,有时教师不认可的学生,在社会上能力很强,并得到广泛的认可。

这至少说明教师观念要与时俱进地更新,适应时代要求和变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

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

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简而言之,所谓教师专业化,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专业化”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新。

它的三个基本范畴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和专业情境的健全。

问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已经启动,课程改革正步入实质性阶段,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摆脱学生抱怨学业负担过重,变苦教书为快乐教书,而且教书有趣,教师只有改变自身的观念和教学行为,加强自身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迅速提高专业化能力,以顺应新课程改革,为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契机。

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对课程改革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

它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

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数学教师如何形成对数学和数学教学的认识,如何发展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可以为改进教师专业培训和专业成长提供有用和可靠的信息。

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的现状:

2003年1月,全国校本骨干研修班在北京举行,教师在教育研究中成长的研究成果在班上汇报。

2003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上海市教委在上海共同举办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该项目正式起动,顾泠沅为项目专家组组长。

上海市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革新》由王洁、周卫、顾泠沅负责,目前已进行了校本形态和功能的研究,并进行了阶段性成果和评价,上海跨区联合行动,行动教育理念在上海推广。

重庆市朝阳中学研究课题《构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评价机制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课题《关于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的子课题。

重庆市朝阳中学按《构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评价机制研究》实施方案,从2002年12月起开始进行此研究课题,拟于2004年9月结题。

就建立新课程中教师课堂自主评价、学校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作以下探索。

英国教育部门在对传统的教师评价类型、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方法上作了发展性教师评价与传统型教师评价的比较,总结吸取了传统教师评价的合理成分,参照了成功的教师评价方法,构建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框架。

该框架由13个部分组成:

实施范围、评价周期、评价标准、确定评价者、前期准备、评价过程环节、学校董事会作用、资金和时间、教师评价的预期效果、教师评价与学校发展计划、教师评价过程的监控、协调、评估(即对评价实施全过程的评估)。

据介绍,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教师尊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课题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其一:

探寻在新课改环境下,一名优秀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及要素(包括教学知识,学科知识,交流沟通能力);

其二:

探究评价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标准。

旨在归纳、总结优秀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成功经验;

其三:

寻找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鼓励鞭策中青年教师进入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问题是“教师是如何发展他们的数学知识的?

”,能否从以下两方面来回答问题:

(a)教师的教学知识是否存在不同的来源?

(b)不同的来源对教师的教学知识发展有怎样的贡献?

人们习惯上认为“教师按照以前他们被教的习惯和方式进行教学”,这一观点已被证明不正确。

如果有不同的来源,列出这些来源,分析这些来源对教师成长作用的重要性如何,这些因子的挖掘是本课题的关键所在。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研究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即教师掌握学科知识的多少与学生成绩的关联度如何。

数学教师具有什么知识,研究中学各年级教师以及未来的数学教师所拥有的不同的内容的知识,如概念性的和过程性的,它对教学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这种调查研究需详实资料,需要课题组成员很长时间的观察、收集整理和资料的分析。

数学教师是怎样发展他们的知识,教师如何在他们整个职业生涯中发展专业知识,整个如何,不是很清晰,青年教师师范专业教育能否改变未来教师观念,或是给予他们有关的教学新知识,需跟踪调查,这些都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理论框架构想:

来源一:

作为学习者经验(教师的教学知识(PCRK))

在正规教育环境的经验,在非正规教育环境的经验。

来源二:

培训经验(教师的课程知识(PCNK))

一般教育教学过程,数学教育课程,数学教学实习。

来源三:

教学的方法知识(PIK)

在职培训

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全国或区域性专业活动,地方级活动,市教研活动,学校教研活动。

非组织的专业活动

课堂听课、和同事间的交流,阅读专业期刊

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

预计突破点:

借助本地市、县的教科研精英集体智慧,针对本地情况,以教学案例为载体进行行动教育研究,面对青年教师真实的课堂,考量新课程教学的规范、深度和宽度、以及所面临的教学实际问题,指导青年教师向自己能力极限挑战,迅速成长,寻求处方式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有效的指导模式。

访谈学有所成教师、专家的成长经历,研究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如何形成,对提升理论水平,提出科学、有效的提高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做法,形成数学和数学教学的认识,为改进教师专业培训和培训方式提供有用信息。

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

孙彦、吴晨生、余永安负责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并形成阶段性总结,确定每阶段研究方向。

孙彦、吴晨生、余永安负责《课题立项启动方案》设计。

孙彦、吴晨生、陈琦、余永安负责撰写《关于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评价的开题报告》。

孙彦、吴晨生、丁宪锋、张辉勤、李昭平、陈琦负责协调会务及会议地点安排工作。

孙彦、吴晨生、丁宪锋、张辉勤、李昭平、陈琦负责设计优秀教师访谈内容、青年教师学习、工作培养、成长调查表的设计。

孙彦负责组织、协调课题组成员工作活动召集,并对整个课题研究进展、设想构建提出合理建议,形成课题组总结、结题报告。

课题组各成员做好辅导青年教师计划,通过辅导青年教师,访谈青年教师课余学习生活的安排,取得的教学成绩,对新课改的理念的理解及做法等,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表。

殷祝杰、李昭平、汪浩海、刘四平、欧亚、余永安负责设计问卷调查表设计。

?

殷祝杰、李昭平、汪浩海、刘四平、欧亚负责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优秀教师自身的学习经验,教师的教学知识,数学的内容知识,教学方法知识的来源和对数学教学作用。

并做好辅导青年教师工作,形成案例和成果。

孙彦、吴晨生、丁宪锋、李昭平、张辉勤负责设计、制订评价标准。

吴晨生、张辉勤、丁宪锋、李昭平、储炳南、琚国起、殷祝杰、汪信海、陈琦、余永安负责各实验区工作,相互对比研究,找出共性特征,形成模型,并实验形成成果。

孙彦、余永安、李昭平、储炳南、琚国起、刘四平等处理数据并分析形成文字总结。

组内成员做好典型案例研究、研讨、寻找相关理论根据,找出适合本地特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特征,形成阶段性成果,做好辅导年青教师成长计划。

回顾与总结,资料整理和准备结题,写出个人总结和形成相关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苏政方

你们好!

本课题于2006年6月申报批准被列为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并于2006年9月由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准立项。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的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本着发展性评价观原则,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服务,旨在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在实践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和学业成绩评价的建立,是当前新课改中生物教师所急需的具体指导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并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对评价系统研究较完善是美国。

美国有许多种全国性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这些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都对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进行项目性研究,并实施对教师教学的具体评价,各州也有自己的相关研究机构,对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专门性研究与实施。

在全国和各州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评价共同标准基础之上,各地还分别规定了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评价要求。

在国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进行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同时,国外的一些评价做法也在向我国引进,但因国情的不同而受到质疑和挑战(如档案袋评定)。

而且,在生物学科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国内目前还没有典型报道。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

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内部表述。

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

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

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

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

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针对两类群体(教师和学生)开展本学科(生物学)评价研究。

针对教师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包括优质课评价、常规课评价、实验课评价)。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评价体系的实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样研究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2006年9月—2009年12月

1、准备阶段:

2006年9月—2006年12月

成立课题组,准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软硬件设备,收集相应资料,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进行课堂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完成评价体系框架草图。

预期成果:

收集相应资料,开展交流讨论。

完成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各种框架草图。

2、实验阶段:

2007年3月—2009年4月

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07年3月—2008年3月

我们准备在起始年级高一进行试验、研究,结合新课改,将全年级分成试验班和对照班,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加以比较,进行分析研究。

期末根据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