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6645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一模古诗文新增部编版汇编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解析】这两题是在考学生对诗歌的主旨把握,要求学生比较两首诗歌内容,平常要求学生对诗歌主旨和内容把握明确,对相近或者相反的进行联系、比较。

2020年上海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2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6.诗中“云帆”的意思是(2分)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修爭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悲愤。

B.诗歌中的“冰”、“雪”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D.诗歌表达情感激荡起伏,有苦闷迷惘,有积极乐观。

6.高高的帆(2分)

7.C(2分)

【解析】

6.本题考查的是古诗的词语解释,属于基础题,平时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关注课下的注释,需要背诵。

7.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并没有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所以C选项错误。

2020年上海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对文人雅士而言,饮酒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人生,或借酒浇愁,或抒怀自遣、或娱乐宴饮……文字一旦与酒结合,似乎更有了酵厚悠长的韵味。

请阅读词人“大醉”后所作的《水调歌头》以及作者“饮少辄醉”写下的《醉翁亭记》节选,体会其文字的深意。

选文一: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文二: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人名),都是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还有_________(人名,一位即可)(4分)

7.读选文一《水调歌头》,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前的小序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以及写作的缘由,并且领起了全篇。

B.词人“把酒问青天”,既写出对人生的疑惑,也表达出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的情感波动起伏中,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埋怨明月,实则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8.读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用现代汉语翻单文中画线句。

9.根据选文二可以知道作者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

“__________”,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已成为成语,现在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6.(4分,每空1分)苏轼欧阳修北宋柳宗元(韩愈、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7.(2分)C

8.(3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而寄托在酒上。

(关键字“得”“寓”)

9.(3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分)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1分)

6.是文学常识的考查,作者的名字、朝代,以及唐宋八大家的常识积累。

7.要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诗人苏轼是豪迈豁达的思想感谢,所以C项中“表达对人间生活的厌弃”是不正确的。

8.注意关键词“得”“寓”的翻译,“得”是“领会”,“寓”是“寄托”,翻译后使得语序流畅即可,难度不大。

9.醉翁亭也是因为诗人号“醉翁”得名,在文中可以找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号“醉翁”。

对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延伸义拓展可知“本意”和“另有之意”,即可作答。

2020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甲】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乙】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

郑燮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6.甲词中“水调歌头”是,“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1分)

7.下列对甲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欲”一“恐”显露了诗人千丝万缕的思想矛盾。

B.“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C.“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失望。

D.“何事长向别时圆”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于子由的思念。

8.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9.甲词中展现一个浪漫、旷达的苏轼,乙文中展现出一个、的苏轼。

6.词牌名

7.C

8.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草草结束学习呢!

9.天资聪颖、读书用功

6.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7.作者在词作中表现出是豁达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句亦是对于悲欢离合的开阔理解。

8.重点字词“岂”、“以”、“一过”、“了其事”的具体代指内容。

9.东坡读书不用两遍——天资聪颖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读书用功/孜孜不倦

2020年上海浦东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6—9题(12分)

【甲】

【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上述语段的作者同属于(朝代),语段甲的体裁是,语段乙节选自课文《》。

7.上述语段都写到了“月”,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语段甲两次“问月”,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

B.语段乙写明月千里,表达了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

C.语段具体写“婵娟”“沉璧”,以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D.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

8.语段乙中“迁客骚人”在“登斯楼”时的心境是。

9.说说你对语段甲中画线句的理解。

6.(3分)宋(北宋)词岳阳楼记

7.(3分)DC(1分)

8.(2分)轻松酒脱(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气洋洋)

9.(4分)说明:

下列内容,答任意两点即可,如将意思拆成两点,当一点来算。

(1)亲人间的欢聚不必强求,离散也不必伤感。

(2)人世间不可避免“悲欢离合”。

(3)反映了作者向世人发出美好的愿望。

(4)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旷达)的思想感情。

(5)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慨叹。

1.本题考查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首先明确甲乙两文分别是《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和《岳阳楼记》,作者分别是苏轼和范仲淹,他们都是宋朝人;

语段甲《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体裁是词。

2.本题考查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A选项中“语段甲两‘问月’”,第一次“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充分显露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悲伤,第二次“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含蓄地表达了对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并非是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A错误。

B选项“语段乙写明月千里”是写“迁客骚人”登楼的“览物之情”,并不是“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B错误。

C选项甲语段具体写“婵娟”,可以说是抒发作者对“出世”“入世”的复杂情感,乙语段写月亮照映在平静的湖面像“沉璧”,以此写出了“迁客骚人”喜气洋洋的心情,C选项“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不恰当。

D选项“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

”正确。

3.“迁客骚人”“登斯楼”时的心境原文中“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表达了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得失全部忘却,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总结概括轻松酒脱(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气洋洋)皆可。

4.首先对句子内容进行翻译,在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前一句写出了人世间不可避免“悲欢离合”,亲人间的欢聚不必强求,离散也不必伤感。

流露出了诗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豁达,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

后一句写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是一种祝福,反映了作者向世人发出美好的愿望。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6.词中“婵娟”是指。

7.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小序交待了写词时间和缘由。

B.全词围绕一个“月”字展开。

C.表达了渴望留在天宫的心愿。

D.词中的情感由惆怅转向豁达。

鱼我所欲也(节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8.本文作者是。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钟于我何加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段批评了“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B.选段认为人不应该为了利益而放弃道义

C.选段认为见利忘义是迷失本心的表现。

D.选段运用对比和排比,态度鲜明,语势强烈。

6.(2分)月亮

7.(2分)C

8.(2分)孟子(孟轲)

9.(3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万钟、于、何加)

10.(3分)A

6.关于月亮的别称,学生可以多进行积累。

本题中“千里共婵娟”,由诗句的含义不难知道“婵娟”指月亮。

本题需要学生理解这首词的的内容,准确把握词的情感思想。

小序里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和缘由,全词围绕“月”字展开,上阙写出了政治的失意惆怅,下阙写出了对弟弟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所以C项错误。

7.本题需要孩子熟练掌握课内的文学文化常识,并且只问到作者,题目比较简单。

8.翻译课内的文言文语句,要注意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做到字字落实,留心特殊句式。

本句除了反问句式,“万钟”、“于”、“何加”关键词语的含义也需要注意。

9.这一段孟子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文章中心论点。

用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在孟子看来,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该舍生取义。

但是,有的人在穷因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会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

文章接着分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

所以B、C不选,文段运用排比和对比,态度十分明确,所以D不选,因此选择A项。

2020年上海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郑燮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6.这两篇文章都与手足之情相关。

《水调歌头》是宋代的_____(姓名)在_____(节日)思念弟弟子由时所作。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则是_______(朝代)的郑燮和弟弟谈论读书的书信。

7.以下对《水调歌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中“欲”“恐”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

B.上片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人间的眷恋之情。

C.下片描绘了作者深夜无眠、思念亲人的画面。

D.下片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人间多些团圆的祝福。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中,郑燮否定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主张。

6.苏轼(1分)中秋(1分)清代(1分)

8.老吏史觉得这样/他很辛苦,苏东坡(却读得)畅快,毫无倦意。

9.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2分)读书要深入研读(2分)

6.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学生复习时候需要多注意课下注释,积累文学常识。

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抓住各项中关键信息点,与文中相关内容比照。

A项“欲”“恐”句,以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A项正确。

B项上片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诗人在月下翩翩起舞,影子也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起伏跌宕,写得出神入化。

C项“无眠”泛指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所以C错误,D项正确。

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词有“之”,代词。

“苦”形容词作动词,翻译为认为……辛苦,另外省略部分要加上。

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一段中的“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可知,作者否定的是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观点,根据第二段中“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可知作者的观点是读书应深入钻研。

2020年上海长宁区和金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12分)

6.“直万钱”中“直”的意思是 

 

“济沧海”中“济”的意思是 

7.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了高扬豪迈的气概。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自己增加了信心。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回到现实中来,诗人再一次感到前路崎岖、歧途甚多,因而发出慨叹。

①忽一人大呼:

“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的林嗣环。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了人们深夜救火前后的情形。

B.第②段表达了作者对艺人表演的赞美。

C.第③段写了宾客的肖像、心理和动作。

D.选文表现了艺人表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6.同“值”,价值渡

7.B

8.口技清

9.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失火的一个地方来。

10.A

6.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结合点击,即可知道直是同“值”,价值,济是渡的意思。

7.B项对“冰塞川”“雪满山”的情感理解错误,情感不是高扬豪迈,应是苦闷抑郁。

8.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结合点击,即可知道本篇文章是《口技》,为清代的林嗣环所写。

9.该篇文言文是课内文言文,翻译难度较低,翻译的时候把内容补充完整,注意“其”的翻译: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失火的一个地方来。

10.根据文章内容,比较选项可知A选项中第①段只讲了失火救火的情形,没有救火后的内容的描写。

2020年上海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甲)(乙)诗文。

完成6-9题(12分)

(甲)行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行舟梦日边。

(乙)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行路难》的作者是唐朝的;

《为学》的“吾一瓶一钵足矣”与诗歌中的“”所表达的情感相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8.下列对诗文中的“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中借路途之难喻指人生仕途艰难。

B.乙文中强调为学的难易可以相互转化。

C.一诗一文都表现出面对困难时积极的态度。

D.一诗一文都表明知难而进就能够战胜困难。

9.上面诗文都有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甲诗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从“”到自信乐观的心理转变;

乙文通过人物描写出了富者从最初的、嘲讽到惭愧的心理变化。

6.李白(1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分)

7.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3分)

8.D(3分)

9.茫然(2分)疑感(2分)

6.根据点击文学常识即可知道本篇文章是《行路难》,为唐李白所写,根据《为学》内容的“吾一瓶一钵足矣”的理解可知表达的情感相似的一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根据《点击》翻译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

8.对诗文中的“难”理解不正确D.一诗一文都表明知难而进就能够战胜困难,《行路难》中并未有此表达。

9.甲诗由“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从茫然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