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6630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备战中考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山东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提醒他:

我的话你要不进脑子,纯粹找打。

说完便伸过手来。

春生侧过脸,把耳朵对准了母亲。

母亲叹了口气,手缩了回去。

儿啊,咱娶了媳妇是用来疼的,不是用来气的,明白吗?

母亲说。

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嗓子已经沙哑,才把他推出了门。

妈,我还没吃饭呢。

春生委屈地说。

回你媳妇那里去吧,她也肯定饿着呢,给她做顿好吃的吧。

我在您这儿住不成吗?

你想让我唠叨一宿啊。

春生赶忙逃了。

母亲在后面大声喊道:

儿啊,慢点走。

春生听着这话,眼里湿润了。

若干年后,春生当上了镇中的校长。

他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挨唠叨的机会更多了。

一天,有个家长因为孩子转的事,到他家串了趟门,留下一件精装的白酒。

客人走后,母亲阴着脸站在了春生面前。

春生拿起车钥匙想走,却被母亲拽住了。

妈,我还有事呢。

春生满脸不自在地说。

母亲平静地望着他,不紧不慢地说:

你长本事了,不想听我唠叨了,是不?

妈,我真有事。

春生的声音越来越低。

今天不是星期天吗?

你糊弄谁呀?

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

春生放下钥匙,让母亲坐在对面,还给她倒了一杯茶水。

母亲指着那一件酒开始A(数落责骂)起来,从山南讲到海北,从古讲到今。

春生耐心地听着,胸中潮起潮落。

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唠叨结束了。

春生说:

这是名牌酒,我还想让您尝尝呢。

母亲拉着他的手说:

你要那样,妈喝了它心里也不舒服啊。

春生点点头,把酒送回去了。

很多年过去,春生顺顺利利地当上了教育局副局长。

只要有空,春生就会坐在母亲的对面,默默地望着她,眼神里充满期待。

妈,您能再唠叨我一回不?

春生不住地呼唤着。

母亲被镶在镜框里,一言不发。

(选自《漫·

阅读》)

15.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到A处,并简述理由。

(2分)

最恰当的词语是,理由:

16.如何理解文中母亲的“唠叨”?

(4分)

17.文章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

18.梁晓声在《慈母情深》中通过“要回小人书”“给钱买书”两件事,也刻画了一位可敬的母亲形象。

请分析两位母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答案】

15.数落“数落”有列举过去的过失、加以指责的意思,符合后文母亲“从山南讲到海北,从古讲到今”的意思,同时语气不如“责骂”那样重,用在此处更合适。

16.母亲的“唠叨”伴随着春生成长:

刚开始工作时,母亲唠叨春生让他做一个好教师;

结婚后,母亲唠叨春生要疼爱妻子;

当上校长后,母亲唠叨春生要清廉为官。

母亲的唠叨是母爱的表现,是对春生的谆谆教诲。

17.文章最后两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了文章题目“母亲的唠叨”;

从内容上来讲,揭示了母亲离世的现实,表现出春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8.相同点:

两位母亲都对孩子充满慈爱,朴素而崇高。

不同点:

本文中的母亲更善于沟通,而梁晓声笔下的母亲则是瘦弱而不善言辞的,她的爱是无声的。

【解析】

1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选取的词语意义要与文章内容、情感相符合。

本题中“数落”更符合唠叨的意思,“责骂”语气过重,用在此处并不合适。

#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唠叨”这个词反复出现在文章中,文章中的情节都围绕母亲的“唠叨”展开,这种唠叨是母爱的体现,饱含了母亲的谆谆教诲。

【考点定位】理解或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1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两篇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

梁晓声《慈母情深》中刻画的母亲是内敛的,她的爱是无言的,而本文中的母亲则更为亲切,懂得沟通交流,两位母亲都善良质朴,对孩子充满慈爱。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7年中考山东东营卷】

(8分)

“我也知道。

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

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居然有人养这种狗!

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

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

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

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

是时候了。

……“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

”人群里有人说。

“哦!

……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

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

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

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

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

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

怪你自己不

好!

……”

14.小说通过多次描写“军大衣”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变化轨迹?

①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

②巡警说在将军家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哦!

……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③收场:

……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①→②→③

15.探究选文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3分)

16.警官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判断顷刻逆转,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4.答案示例:

①惊慌失措(或吃惊胆怯);

②心惊胆颤(或懊悔恐惧);

③狼狈不堪(或尴尬难堪)。

评分: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5.答案:

①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闻其声则见其人”,使人物形象变得立体可感;

②通过语言描写,让人物进行自我刻画,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以语言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

16.答案示例:

①从情节设置看,这样写使情节发展难以猜测而形成悬念,引人入胜;

②从人物性格塑造看,这样写能突出表现人物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和唯权唯上的思想本质;

③从表现主题看,这样写反映了法律被践踏、专制盛行的社会现实;

④从讽刺艺术的运用看,写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判断多次逆转,以漫画式的夸张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或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对狗的态度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物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增强了讽刺力量。

)评分:

答对其中一种得1分,答对2种得3分,共3分。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描写的作用,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获得深刻的印象。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物变化作用。

警官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判断变来变去,依据就是狗的主人,文章不厌其烦地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六次变化的过程,每次变化都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无一不例外,都是随着小狗主人的身份地位而变的。

奥楚蔑洛夫的善变,体现其见风使舵、谄上欺下、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的典型性格。

小说的讽刺艺术的力量在人物的自我表演、自我暴露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

此题可以从情节和人物形象、主题上分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三、【2017年中考山东临沂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15分)老柿树

陈敏

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

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

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

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④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

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④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

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

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

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⑤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

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

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

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

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

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

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

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

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

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

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⑥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

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

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⑦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⑧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

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

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

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⑨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

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是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

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

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给为树祈祷了一番。

  ⑩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

  ⑾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

我顿时乐坏了。

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

它还在。

我像拥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

  ⑿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⒀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⒁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⒂他在里面吓坏了。

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⒃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

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

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

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

此时,梦醒了。

  ⒄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⒅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⒆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

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7期,有改动)

20.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段落

内容

①-⑤

(1)

⑥-⑦

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⑧-⑩

(2)

⑾-⒆

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

21.文章⒀-⒃自然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2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叶子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籍。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3.认为内涵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

(1)老柿树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让人爱怜又烦恼

(2)老柿树欲被砍伐,“我”哀伤、忐忑。

21.①交代了老柿树得以留存的原因,丰富故事内容②整增添故事的神秘色彩,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③隐喻小说主旨:

传统根基不能丢。

22.

(1)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写出老柿树受冷落的现状,含蓄的表达出“我”对乡村萧条景象的感慨。

(2)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富有美感;

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意境,真切细腻地写出了柿花带给“我”的甜美感受。

23.小说通过对老柿树及其命运的描写,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①有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②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③还有对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冲击乡村的隐忧。

④对继承传统、保留生命根基的呼唤。

21.试题分析:

本题插叙的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这里插叙舅舅的梦境,解答了老柿树没被砍倒的原因,丰富故事内容②整增添故事的神秘色彩,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③隐喻小说主旨:

&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对词语的赏析能力。

(1)要求是从描写角度,从“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叶子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籍”看出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2)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这里“小小,轻轻,凉凉”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富有美感;

【考点定位】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2017届中考山东泰安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

“你桶里是甚么东西?

”那汉子应道:

“是白酒。

”众军道:

“挑往哪里去?

”那汉子道:

“挑出村里卖。

“多少钱一桶?

“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

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

“你们又做甚么?

“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

“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

“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也来打人!

”杨志道:

“你理会得什么?

到来只顾吃嘴!

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

“你这客官好不晓事!

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

“你们做甚么闹?

”那挑酒的汉子道:

“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

说出这般话来!

”那七个客人说道:

“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

“不卖!

不卖!

”这七个客人道:

“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

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

“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

“你这汉子忒认真!

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

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

”那汉道:

“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

“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饶不的,做定的价钱。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

“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

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

“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

其实热渴了,没奈何。

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

“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

”杨志寻思道:

“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

那卖酒的汉子道:

“不卖了!

不卖了!

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

”众军陪着笑说道:

“大哥直得便还言语!

休缠!

”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

“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

“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

”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

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

众客人道:

“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

”众军谢道:

“甚么道理。

”客人道:

“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

”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

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

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那卖酒的汉子说道:

“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

”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11.选文中最先出场的买酒人的名字是()

A.白胜B.吴用C.刘唐D.公孙胜

12.选文中最终打消了杨志的疑虑,让他同意军汉们买酒的一处情节是()

A.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B.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C.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D.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

13.对下列人物的语言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

”(卖酒人听杨志说自己酒里有蒙汗药,内心惊诧,但还是故意表现出、委屈和不满的情绪。

B.那卖酒的汉子道:

”(卖酒人赌气说酒中有蒙汗药,拒绝卖酒,实际是欲擒故纵,让杨志彻底消除疑虑。

C.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

”(贩枣的客人看似从中说和,实际是借机推波助澜,扰乱杨志判断。

D.那汉道:

”(卖酒人因为先前受到杨志怀疑心存不满,虽经贩枣人从中说和有所消减,但仍耿耿于怀。

11.A

12.B

13.D

11.

【考点定位】识记文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

试题分析: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那汉指:

白胜。

这客人指:

吴用。

一个客人:

刘唐。

白胜是卖酒的,七人先吃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兜了半瓢,引开白胜,给吴用机会,而吃酒是为了让杨志一伙看着,叫他们死心塌地。

次后,吴用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装作要喝白胜的酒,却被白胜打翻在桶里,下了药。

这一情节最终打消了杨志的疑虑,让他同意军汉们买酒。

选B。

*

13.

五、【2017年中考山东威海卷】阅读下文,完成14至18题。

(17分)

我说我

迟子建

①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

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的打。

挨打时,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