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649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0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梳理9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

而不是“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

2.[2018年毕节12

(2)题3分]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__示例一:

写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号角声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

“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示例二:

边声、号角、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3.(2018年十堰24题2分)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__“一杯”和“万里”巧妙地连在一起形成强烈对比,鲜活地勾画出边塞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本诗主旨】本词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渴望身临战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写作特点】善于用典,含蓄精练地表情达意,风格粗犷、豪放。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片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词人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词人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解析】C.“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说法有误。

 

2.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__“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3.苏轼的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

为什么?

__不一致。

《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达了词人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本诗主旨】这首词通过对沙场场景的回忆,抒发了词人杀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和慰勉之情。

【写作特点】1.抒情、描写、记叙与议论融为一体。

2.语言生动而夸张,想象丰富。

A.上片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片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词人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解析】C.没有“亲自领兵上阵杀敌”,只是梦境。

2.从全词来看,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全词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对照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结合全词,说说你对“可怜白发生”一句的理解。

__“可怜”一词用得极妙。

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却成为泡影。

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心中的悲哀和无奈油然而生。

这一句揭露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写出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江红

[清]秋瑾

【本诗主旨】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以及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写作特点】1.语言刚健清新。

2.善于用典。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战国策》中的故事。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C.结尾“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运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因无人同情和支持她献身救国事情的苦闷彷徨和担心忧虑。

D.反映了秋瑾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束缚中的苦闷彷徨,折射出她参加革命前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解析】A.“四面歌残中破楚”引用了《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写京城的天气特点,在菊花的映衬下,京城秋天的景色更加爽朗洁净。

秋天毕竟是让文人感伤悲秋的时节,这里用“秋容如拭”反衬词人内心的苦闷。

3.“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这句引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牢笼,表达了词人重获自由的喜悦心情。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本诗主旨】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位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及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写作特点】1.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

2.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井上”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家的荒凉破败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波澜起伏,且引人深思。

【解析】B.“侧面写出”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

2.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运用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__描写了松柏、冢累累、兔、稚、旅谷、旅葵等景物,渲染凄凉、悲伤的气氛,从侧面反映了严苛的兵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本诗主旨】全诗以白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风雪送友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写作特点】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丰富,气势豪迈。

3.色彩鲜明,变化多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诗描写了塞外的苦寒,抒写了边关雪中送客之情,全诗充满了伤感的意味。

B.诗前四句把八月飞雪想象成盛开的梨花,“即”与“忽如”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惊喜,接下来的四句则从侧面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C.“百丈冰”“万里凝”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瑰奇壮丽的雪景,以此衬托出宴会的欢乐景象。

D.最后六句写送战友踏上归途,依然不忘渲染大雪与寒风,但战友离去后,诗人在雪地徘徊不已的身影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解析】C.衬托出送别凄凉的氛围。

2.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上和写法上的妙处。

__结构上: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写法上:

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本诗主旨】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写作特点】1.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

2.活用典故成语。

3.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

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解析】A.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

2.简要分析本词与词人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__本词借古讽今,《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直接抒情。

本词借对古代英雄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追忆当年军中战斗生活,直接抒发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本诗主旨】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

【写作特点】1.叙事、抒情、言志有机融合。

2.直抒胸臆。

3.运用比喻、对偶、双关的修辞手法。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诗人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他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诗人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解析】D.运用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手法。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__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本诗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表达了自己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1.写景境界壮阔,气势宏伟。

2.议论深刻,颇具特色。

1.(2018年哈尔滨4题3分)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的意思是:

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解析】D.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连,“兴,百姓苦;

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2.曲中的“踌躇”一词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作者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

“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出心中情绪的激动。

请完成“精练本”P37~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