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6430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档格式.docx

仆人

[汤]:

热水

[沃灌h浇洗

[衾]:

被子

[寓h名作动,住在旅店

[被]:

穿着

[腰]:

名作动,腰挂

[容臭]:

香袋

[烽然]:

光彩照耀

[袍]:

[敝衣]:

破旧的衣服

因为

[足乐者h指读书

[县官]:

官府

[廩稍米粮

[供]:

供给

[裘]:

冬衣

[葛h夏衣

[遗]:

[大厦]:

宽大的书房

[劳]:

辛苦

[宜]:

应该

[假]:

[后]:

然后

[精]:

精通

[天质]:

天资

[卑]:

低下

[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流辈h同辈的人

[谒]:

拜见

[贽]:

(表示)敬意的礼物

[论辩h讨论辨析

[色夷h态度和悦

[是]:

这样的人

[归]:

回乡

[故]:

特意

2词性活用

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县官日有廩稍之供(每天名词作状语)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名词作状语)

3通假字

四支僵劲(“支”通“肢”)

论辨(“辨”通“辩”)

4小结“以”字句

以衾拥覆(介词,用)

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身份)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相当于“来”)

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

因此;

以:

把)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屮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

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

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2)探寻背景

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赠序”和“书序”。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3)特殊句式梳理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

“之”代笔录的事。

“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

事”O)

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岂他人之过哉(岂……哉?

哪里是……呢?

固定句式。

四、课文内容分析

1题目解说

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

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卬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

“序”。

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东阳马生:

东阳的马君则。

2结构分析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

虽难而心中快乐。

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

第2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

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

”这段是发议论。

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岀批评。

第3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翻译及分析

(1)难句解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

时常。

假借:

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O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2.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

没有办法。

致:

取得,这时指买到。

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3.益慕圣贤之道。

道:

学说。

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

弗:

副词,不。

之:

代词,指学习。

“弗之怠”即

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

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

大。

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

游;

交往。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等待。

欣悦:

高兴。

请:

请教。

焉:

兼词,

“于之”的合音,向他。

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箧:

箱子,这里指书箱。

曳:

拖。

屣:

鞋子。

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

通“肢”O僵劲:

僵硬。

媵人:

服役的人。

汤:

热水。

沃灌:

浇洗。

衾:

被子。

拥覆:

围盖。

久而:

时间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

和:

暖和。

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通“披”,穿。

绮绣:

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

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10.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

借。

诸:

兼词,“之于”的合音。

从别人那里借来后才能看到。

11.其①将归见其②亲也,余故道为学之①难以告之②。

其①:

代词,指马生。

其②:

代词,作定语,他的。

亲:

父母。

也:

句中停顿中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之①:

结构助词,的。

之②:

代词,代马生。

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情况的艰难来勉励他。

(2)全文翻译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

(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

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

而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

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

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

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

(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己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

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

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

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

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

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3)重点问题解析

1、概括作者求学条件的特点?

作者如何表现这一点的?

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求学条件艰苦:

为了表现艰苦,作者先总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一一“家贫”。

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2、分别概括两个阶段的艰苦条件

①幼时求学的艰难:

致书之难借书抄录;

(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其艰难可见。

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o)②成年后求师的艰难:

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

8、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皴裂而不知”;

C、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组袍敝衣”。

3、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

他为什么这样说?

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

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相照应

5、作者“編袍敝衣”处在“披绮绣……悴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6、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

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

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4主题

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

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力学,以期有成。

5写作特点

这篇赠序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

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

例如吃的方面,“廩稍之共”与“日再食(每天只吃两顿),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穿的方面,“葛裘之遗”与

“绵袍敝衣”对比;

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为求学)行深山巨谷”对比;

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而且“未有问而不告”的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

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

这些对比之后,结论使自然得岀了:

在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

本文立意深远,结构谨严。

文章中心是“劝学”,通篇围绕这一重点来写,开头提出“嗜学”,接着叙述

“力学”,然后说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学生“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有力表现了激励太学生学习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

比如,写到右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

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

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

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6体验拓展延伸

说说一些励志名言:

提示:

1、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一一鲁迅。

2、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一雪莱。

3、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

一一司马光。

4、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一一格言。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一韩愈。

7课后习题答案

(1)敞开心扉,自由漫谈

(2)1走:

跑。

2汤:

热水3再:

两次

4腰:

挂在腰间5诸:

之于

(3)1连词,表承接2用3因为4把

(4)略

同步练习(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3分)

1.选出下面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嗜学(shi)砚冰(yan)逾约(yu)

B.既加冠(guan)硕师(shud)叱咄(chidud)

C.俟其欣悦(si)负箧曳屣(qiexi)皴裂(jun)

D.媵人(ylng)以衾拥覆(qln)容臭(chou)

2•下面加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既加冠(帽子)执经叩问(磕头)

B.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负箧曳屣(书箱,鞋子)

C.持汤沃灌(热水)烽然若神人(光彩照人)

D.录毕,走送之(跑)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3.选出加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5.选出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在两边站着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去邀请人家。

B.余则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略微有一点羡慕的意思。

C.侯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因此我即使天资愚钝,

也最

终获得了学识。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3

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2)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3)四支僵劲不能动。

7.《送东阳马生序》选自《》,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他与、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写此文的目的是。

(6分)

8.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

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4分)

二、课内语段阅读(16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①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②是人多以③书假余,余因得遍观全书。

1.在上文括号内填入省略的内容。

(2分)

2.解释下列词语。

(3分)

o

走:

O

逾约:

3.解释“以”o(3分)

①,②,

(3)o

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个文段写了什么?

(2分)

6.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

7.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此句

中“稍”的深刻含义。

三、课外拓展阅读(19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己,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朿焉,皮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注音。

惴()皮()

2.解释。

强假:

咼束:

3•解释句中“然”字。

(1)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

(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翻译下列短语及句子。

(4分)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译:

(2)汗牛塞屋。

(3)书非借不能读也。

(4)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5.指出本段中判断句、设问句、反问句各一例。

6.分辨“祖父”、“子孙”的古今义。

7.概括本语段大意。

8.本段运用了手法,写出了读书人

的两种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2

四、中考题(2007江苏泰州)(1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菌茗成花,娇姿欲滴;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

①荷钱:

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

情趣。

③迨:

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

(2)日上日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

句子:

启迪:

五、作文(30分)

以“我的读书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别人讲述你的读书故事,不少于400字。

—1.D2.A3・A4.C5.C6.

(1)被披,穿戴。

(2)

灌,罐,罐子。

(3)支,肢,腿和胳膊。

7.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刘基高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8・略。

二1・余余2・买到跑超过约定的期限3・①用来②因此③把4.手指冻得不能够伸开、弯曲,也不敢放松。

5.叙述幼时求学情形,写得书之难和读书刻苦。

6.手

自笔录。

7・“稍”有稍稍之意,这里强调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三1・zhuiguI2.勉强借来搁起来放在高处3・

(1)然而

(2)这样4・

(1)七略四库是皇帝的书。

(2)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就把屋子堆得满满的。

(3)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读。

(4)暂且等到将来看吧。

5.判断句:

反问句: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设问句:

子不闻藏书者乎……无论焉。

6.祖父:

古义一一祖父和父亲;

今义一一爷爷。

子孙:

古义一一儿子和孙子;

今义一一孩子。

7.指出中心论点,列举并分析藏书者不读书的情形。

8.对比书非借不能读也

四1

(1)洗,洗涤。

(2)—天天(一天比一天)。

2

(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o启辿:

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菌蓉成花,娇姿欲滴;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

五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