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606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

《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地图等值线.docx

专题一地图等值线

地理专题一地图

一、等高线的判读

等高线(英语:

Contourline)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

除地形图之外,等高线也见于俯视图、阴影图等形式。

用于海、湖泊的等高线,称为等深线。

等高线图示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

除地形图之外,等高线也见于俯视图、阴影图等形式。

特征:

(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

(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越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结构的特征。

2起源等高线状态  以等高线法显示地貌,启迪于等深线。

1728年荷兰工程师克鲁基最先用等深线法来表示河流的深度和河床状况,后来又把它应用到表示海洋的深度。

1729年库尔格斯首次制作等深线海图,再后来才应用到陆地上表示地貌的高低起伏形态。

1791年法国都朋特里尔绘制了第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裘品-特里列姆用等高线表示了法兰西领域的地貌。

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初,等高线逐渐开始用于测绘地形图中。

19世纪后半叶,等高线法冲破不易识别的阻碍,取得公认。

此后,等高线法才成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显示地貌的基本方法。

4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5)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6)水流方向垂直于等高线。

坡形判断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2)等高线为闭合曲线,不在图内闭合就在图外闭合,因此在图内,除遇房屋、道路、河流等地物符号而外,不能中断;

  3)除遇悬崖等特殊地貌,等高线不能相交;

  4)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越密,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线越稀,即等高线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缓;

  5)等高线遇山脊线或山谷线应垂直相交,并改变方向。

5相关例题

读下面的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第1-3题:

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①同为洼地②同为小丘③同为缓坡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解题】由于a>b,故M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大,N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小,按照“大的更大,小的更小”的理解:

  1、M处中间高四周低,故为小丘,N处中间低,四周高,故为洼地。

选C。

  2、同样的理解得到300

  3、如果两闭合等值线同为a或同为b,意即同时符合“大的更大”或同时符合“小的更小”,故同为小丘或同为洼地。

选A。

6线图判读

  1、数值大小: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和;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非常陡;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2、疏密程度:

  密集:

坡度陡;

  稀疏:

坡度缓。

  3、形状特征:

  ①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盆地或洼地: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

(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③山脊:

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

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

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

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

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

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

反之,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⑦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

由于构造的间歇性抬升,使其多分布于山地边缘或山间。

有人认为台地是高原的一种。

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台地、剥蚀台地、冻融台地等。

根据物质组成又可分为基岩台地、黄土台地、红土台地等。

  4、等高线与温度:

  等高线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

(即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只作为参考,并无决定性)

7表示方法

  在表示小山顶、小洼地、小鞍部等地貌形态时,可缩短其实部和虚部的尺寸。

在等高线比较密的等倾斜地段,当两计曲线间的空白小于2mm时,首曲线可省略不表示。

等高线遇到房屋、窑洞、公路、双线表示的河渠、冲沟、陡崖、路堤、路堑等符号时,应表示至符号边线。

  在等高线比较密的等倾斜地段,当两计曲线间的空白小于2mm时,首曲线可省略不表示。

  等高线遇到房屋、窑洞、公路、双线表示的河渠、冲沟、陡崖、路堤、路堑等符号时,应表示至符号

等潜水位线:

类似于等高线,它是潜水位相等的点连成线,线数值反映地势高低,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等高线地形图中,等潜水位线密处流速快,反之则慢;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高度。

1基本内容

[1]将潜水位线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

随地形起伏而起伏。

1、判断地势的高低

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等潜水位线2、判断潜水的流向

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

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

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

某地的潜水埋藏深度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值(或范围)减去等潜水位线值(或范围)。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方法1:

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

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

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

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河流补给潜水)(潜水补给河流)

方法2:

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

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流补给潜水

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流

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

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8、闭合状况,判断人类对等潜水位线的影响

(1)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多

(2)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2相关知识

1.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水。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

对潜水补给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地表植被良好。

②河、湖水补给:

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

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黄河下游为单向补给(因为是地上悬河,故河水补给地下水)。

3.潜水特点:

有自由水面;在重力作用下潜水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渗流;埋藏较浅,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

4.潜水涉及的相关概念:

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地某时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潜水的自由表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位;潜水面距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

等潜水位线5.等潜水位线:

①等潜水位线类似于等高线,它是潜水位相等的点连成线;

②等潜水位线数值反映地势高低,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③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形成于山谷处并由地势高出流向地势低处,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密处流速快,反之则慢;

④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高度;

一、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地面到潜水面的垂直距离。

因为等高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等潜水位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下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因此,任一地点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是当地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

二、潜水的流向

潜水是一种重力水,它的流动性主要是因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其在流动时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且沿最大坡度方向流动。

因此有:

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三、潜水的流速

因为潜水是一种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所以潜水的流速取决于潜水面坡度的陡缓。

在同一幅等潜水位线图中,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四、河流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对于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有如图三种基本关系。

根据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

在A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流向河流,因此河流两侧的潜水补给河水;在B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流向潜水,因此河水补给两侧的潜水;在C图中,河流右岸潜水面高于河面,左岸潜水面低于河面,因此河流右岸潜水补给河水,左岸河水补给潜水。

五、取水点(即水井)位置的选择

选择水井位置时,要依据以下三条:

①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②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③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在解决此问题时,首先要判断潜水的埋藏深度,其次标出潜水的流向,以确定潜水的汇集区和各地点汇水面积的大小,最终确定取水点(即水井)的最佳位置。

六、人类活动对潜水的影响

潜水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

人们只要合理开采就可保证永续利用。

但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采,则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如过度开采地下潜水、开采速度超过潜水的自然补给和恢复速度,就会引起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地下水漏斗区即是指地下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潜水面呈现漏斗状曲面的地区,如图。

更为严重的是,超采地下水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如果在沿海地区,还会引发海水倒灌、地下水变咸等。

等温线:

(isotherm)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

1799~1804年,德国洪堡在广泛考察南北美洲和亚洲内陆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出借助气象要素平均值可阐明气候规律性,创造了用等温线表示平均气温的制图方法。

1817年绘制了世界是第一幅等温线图。

1判读方法

等温线的判读有以下几个方法:

作图法

在等温线分布图上任意画一条直线(代表一条纬线),与其中任何一条等温线相交,满足“在同一纬度上”这一条件。

然后,在纬线上任取两点,比较出这两点的温度高低,

再结合题干条件,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