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542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x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姚安县农业局

二OO五年九月

 

规划编制负责人:

庄勇(姚安县农业局局长)

李得安(姚安县农业局副局长)

杨家俊(姚安县农业局副局长)

规划主编:

曹家明(姚安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

资料数据提供:

周家武(姚安县农业局农机股股长)

罗芳(姚安县农业局农经站)

任兆丽(姚安县农业局农经站)

注:

1、2005年数据为预计数

2、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表中数据为县农经站统计数

 

附:

1、姚安县农业生产“十五”完成情况

2、姚安县农业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表

 

开拓创新的“十五”计划即将过去,改革创新的“十一五”即将到来。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州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努力,农业生产已完成或即将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指标。

并确立了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大产业,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以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继续成为“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的新形势下,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合理地做好农业发展规划,对我县在新世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五”农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将农业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

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农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到2004年,全县实现现价生产总值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业总产值5.90亿元,比上年增长5%,财政自收收入3277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元,比上年增长9.9%。

预计2005年可实现现价生产总值10.21亿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62%,农业总产值6.13亿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36%,财政自收收入将达到3004万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69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37%。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2004年,在粮食种植进一步调减4220亩的基础上,粮食总产仍达到7326.5万千克。

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87千克,预计2005年,粮食衷情产量可达7195万千克,同时,优质稻等一批优质品种比例逐步增加,品质进一步得到改善。

——烤烟生产继续执行“双控”政策。

种植面积4.7万亩,单产达139千克,总产658.3万千克,总产值达到7570万元。

2005年种植面积预计将达5万亩,单产进一步稳定,质量大幅度提高,均价提高,总产值预计可达成1亿元以上。

——油料生产取得重大突破。

2004年种植面积达到2.83万亩,优质油菜达2.78万亩,总产470.7万千克。

预计2005年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3.27万亩,总产可达600万千克以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吃油水平。

——蚕桑作为重点产业。

建成了800绪缫丝生产线,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通过县委、政府和全县人均的共识——进一步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2004年桑园面积达1.66万亩,投产0.9197万亩,蚕茧产量328.7吨,农民售茧收入493.05万元,生产生丝32吨,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

通过加大新栽桑工作力度,2005年桑园面积达到2.2万亩,预计产茧450吨,农民售茧收入达675万元。

——蔬菜生产全面发展。

2004年种植面积达4.56万亩,其中外销蔬菜达2.5万亩,实现产值8400万元。

在传统产品莲藕、山药、百合面积稳定增长的同时,面向市场培植了大蒜产业,年种植达到6700亩,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各级干部群众树立品牌意识,加大无公害生产力度,同时积极寻找市场,蔬菜“订单”生产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供、销的局面逐渐形成。

预计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品种进一步精细化、优化,种植面积可达4.6万元,产值可达8800万元,同时以烟田套种为主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将向精细品种,特菜品种发展,产值、效益进一步提高。

——农机事业进一步发展。

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05年,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788万瓦特,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31万瓦特,增0.54%;农机拥有量达到5774台,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576台,增11.1%;农业机械总产值达到3484万元,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378万元,增12.2%。

机耕面积9.4万亩,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0.31万亩,增3.4%;机耙面积6.1万亩,较“九五”末减少2.9万亩,减31.8%;机械收割农作物面积0.45万亩,较“九五”末的2000年减少0.17万亩,减27.4%;农机排灌5.5万亩,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2.9万亩,增111.5%;农机运输量1975.2万吨/公里,较“九五”末的2000年减少87.8万吨/公里,减4.2%。

在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农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04年粮经比例达64:

36,预计2005年可达63:

37,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回顾农业发展,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县委总结多年经济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将大农业的发展置于全县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将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置于全县实现富民强县的根本途径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业,加强农业。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千方百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税费改革,对农村实行多给、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农民休养生息,增加农业投入,全县相继建成了红梅水库水利工程,完善了以洋派水库为中心的引蓄排灌网络以及完成了下口坝水库、洋派水库的除险加固,彻底解决了姚安地处滇中干旱区农业生产长期受干旱制约和姚安坝子夏秋水患的局面。

二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始终将科技兴农作为“十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主线贯穿始终。

一大批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技队伍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三是不失时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

全县各级干部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认识高度一致,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面对烤烟“双控”政策不是坐等观望,而是及时围绕农业确立了五大产业,建基地,牵龙头的发展战略,顺应市场走势变化,着力发展“订单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

广大干部、群众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效益意识进一步增强,确保了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的实现。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县农业生产前进和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粮食单产连年提高,但农民增收缓慢,县、乡财政困难;二是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农产品卖难突出;三是农业产业群单一,规模小,龙头脆弱,产业链短,档次不高,市场不宽;四是解放思想力度不够。

这些困难和问题,务必要引起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农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

1、机遇与挑战

规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二十一世纪又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和生物科学的世纪;中国已加入WTO;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的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些都将给我们实施规划提供难得的机遇。

但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而这一轮结构调整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施的“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调整不同,已不单纯是多种、养点什么和少种、养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着结构调整在全国的蓬勃展开,农产品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市场将成为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宰力量。

这些又将给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2、结构调整将培植的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1)、蚕桑产业:

我国是世界茧丝绸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原料茧和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我国加入WTO后丝绸出口的能力大增。

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国内市场对丝织品的消费量将逐年增加,目前发展蚕桑生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同时蚕桑生产又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从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已成趋势。

(2)、蔬菜产业:

蔬菜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消费品,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我省由于其独特的气候优势,外销和出口蔬菜占有较大优势,外销量居全国第五位,而且我省蔬菜具有较好的价格竞争优势。

尤其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及华南地区受高温和台风影响,蔬菜生产受到制约,大部分需依赖外省调入。

(3)、莲藕、山药、百合(包括中药材)传统特色产品:

莲藕、山药、百合、大蒜一直是我县传统特色品种,市场一直较好,到“十一五”末规划发展2.0万亩的规模较为适应,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山药、百合两个品种,同时依托彝药业适度发展中药材的可能性也很大。

莲藕生产应控制在0.8万亩以内,立足点要放在提高单产和质量,优良品种的搭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延长销售时间。

(4)、优质稻产业:

随着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相对过剩的转变,劣质粮滞销,优质水稻则供不应求,我省也是优质稻米大量从省外、国外涌入。

我县推广的优质稻“滇粳优5号”等一批优质稻米已达到优质米标准,而且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

到规划期末发展到8.0万亩,龙头企业姚安信达米业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的“姚州”牌优质米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3、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

历届县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深化对县情和时代发展潮流的认识和正确分析,始终把大农业的发展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希望来认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4、勤劳的姚安农民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高。

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高,投入意识强,力度大,使我县农业生产能顺利发展。

(二)、不利因素和发展困难

我县的农业生产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发展困难。

1、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缓慢,档次不高,产品市场竟争力不强;

2、农产品(特别是劣质的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的约束力较大,农产品卖难,价格不高仍然较突出;

3、农业产业群单一,规模小,市场不宽;

4、缺乏强有力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效益低下。

三、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着力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为实现我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特色产业培植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整合要素达均衡,统筹城乡共发展”。

始终坚持“四条基本方针”。

一是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始终坚持把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三是始终坚持把科技和教育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来抓;四是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的对外开放摆在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三)发展战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方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科教兴农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集约农业等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进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