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性修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加强党性修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党性修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的过程;
是党员自强和自律的统一。
作风建设的内涵
党的作风是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外在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
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
党的作风是党的建设成功的保证,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的关系
党的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
党风根源于党性,由党性所决定并体现和制约着党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属性,是党的阶级属性的集中表现。
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根据,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
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
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有密切关系,领导干部的党性强与弱,直接关系党的形象。
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只有党性强、作风正,才有民心顺、社会稳、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1、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是源与流的统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党性修养是作风建设之源,作风建设是党性修养之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源远流长。
我们经常讲,要从源头来惩治预防腐败。
源头在哪里?
就在于党性。
胡锦涛总书记从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角度提出构筑拒腐防变的能力,这是思想上的升华和认识上的深化,抓住了根本,溯及了源头。
毛泽东同志是最善于从哲学高度总结经验教训、抓住问题根源的。
在总结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时,他指出,固然有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革命党自身的原因。
2、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是内与外的统一。
孟子说: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我们一些优秀干部,面对诱惑不为所动,根本是源于党性的坚定;
然而一些腐败分子,在诱惑面前趋之若鹜,根子是由于党性的丧失。
3、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是知与行的统一。
毛主席曾经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党性与作风是一个知与行的统一体。
党性修养是认知的过程,作风建设是行为的表现。
知与行的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无疑作风也是检验党性的标准。
我们有个别党员干部口号叫得响当当,内心却是脏兮兮,这种虚假的忠诚即使能够蒙蔽于一时,最终也会被党和人民所唾弃。
二、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胜利的宝贵经验,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始终把党性党风问题作为党的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来抓。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战争年代紧紧抓住“革命”的时代脉搏,加强以“奋斗”为主题的党性修养,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开创了我党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新途径,达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保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和发扬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中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当时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活动,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成就。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重申“两个务必”,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民”要求,先后在全党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XX年1月1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指出了作风建设“根”的问题。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党性修养和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强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问题,关键是党的问题,党的问题关键是党员干部的问题,党员干部的问题关键是党性问题。
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共产党的人品修养、党性修养,取决于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负重前行。
周恩来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后人把他的人品修养总结为“六无”:
即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恕、死不留言。
但大家一定要端正态度,根据现象找问题,对照问题找差距,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这些倾向和苗头,看自己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每个单位、每名干部都要认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特有的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
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是领导干部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根本途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环节,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同时,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民间反腐已蔚然成风,比如媒体反腐就是民间反腐的一种形式。
媒体既可以把领导者声音放大到老百姓中去,也可以把老百姓的声音通过媒体放大,让当权者知道,因此媒体既可以成为稳定的因素、积极的因素,帮助我们反腐,但掌控不好,也可能酿成大事。
所以,针对当前新任务、实现新目标,针对统一思想和意志,针对继承传统,针对解决新问题,都要求重提党性修养。
三、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途径与方法
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领头雁”,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十分重大。
特别是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上,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好头,起着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党员领导干部应如何才能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
我认为应该做到“端正四种观念、克服四种心理、处理好四个关系”。
端正四种观念,即端正义利观、苦乐观、财产观和是非荣辱观。
一要端正“义利观”。
具体一点讲,要处理好“名”和“利”的关系。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我们要十分珍惜名声,对有损个人形象和单位形象的事绝不能干。
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即有名有利的事积极干,有名无利的事认真干,有利损名的事坚决不能干。
要处理好“公”和“私”的关系。
应当坚持公私分明,界线清楚。
二要端正“苦乐观”。
西方哲学家博洛尔说:
“简朴和适度的饮食,一种正常的生活和庄重节制,这是防止政治腐败最好的防腐剂。
”我们的确清苦、辛苦、艰苦一点,但与普通民众比,与同龄人中的下岗职工、打工者、农民比,我们的日子比他们要好过得多。
因此,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少索取、多奉献,少攀比、多节约,少比待遇、多比工作,靠我们的双手创造更大的幸福。
三要端正“财产观”。
我们现在都不是无产阶级了,都成了有产者了。
我们的合法收入和财产虽然不多,但维持我们过一个体面的日子还是够的。
比利时有本叫《老人》的杂志,对60岁以上老人开展了一次“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结果是70%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至事业无成;
67%的老人后悔年轻时选择了错误的职业;
63%的老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只有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
可见,钱的多少并不是决定一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四要端正“是非荣辱观”。
受法制完备程度、执法到位情况、核心价值健全状况等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荣辱错位的现象。
比如说,把闯红灯、踩红线看成是思想解放,敢闯敢冒;
把学雷锋、做好事说成是傻冒;
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成是不合时宜的土气、小气,等等。
但我们要坚信这不是社会的主旋律。
我们对此应保持一份清醒,总之,结论是两条:
一条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另一条是“知足常乐,知止不耻”。
止就是不走邪线、不踩底线、不触红线。
克服四种心理,即克服满足心理、攀比心理、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
一要克服满足心理。
目前有些党员干部存在满足心理,主要表现为工作标准不高,自以为是,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
在世界观改造上不求进取,固步自封,自己觉得先进,其实所作所为比群众先进不了多少,甚至落后于一般群众。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要自觉克服满足心理,始终以昂扬的斗志,永不懈怠的作风,拼搏进取的精神投身工作,改造自我,与时俱进,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先人一步,工作上身体力行,作风上率先垂范。
二要克服攀比心理。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不能和社会上的有钱人比有多少钱、多少房产、多少积蓄,也不比奢侈的生活,而是比谁更有文化知识,谁的子女更发奋,谁的日子过得更轻松自在,谁的社会舆论、公众形象更好些。
因为这样的攀比出贪欲、出腐败。
因为攀比就会心理失衡,引起观念的变化,造成思想大堤的溃决,我们应引以为戒。
三要克服贪占心理。
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凡人都有七情六欲。
我们有的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落马,究其根源,就是在欲望面前把握不住自己,为欲所困、为欲所害。
所以说,贪欲是一切腐败之源,追求私欲的满足是腐败行为的原动力。
因此,我们要坚持为政清廉,就必须从主观上克服贪欲。
四要克服侥幸心理。
所谓侥幸心理,就是面对一件恶事丑事,相信由于种种偶然的原因而得以蒙混过关或免去灾害的一种心理活动。
侥幸心理虽然能够使人在某一件事情上蒙混过关,带来一时的“心满意足”,但决不可能给人带来永久的安宁和幸福。
因此,我们要努力在“自觉”、“慎独”上下功夫,在可能出现的“红包”等诱惑面前,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耍小聪明。
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权力与责任、做官与做事、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革,新事物不断涌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涉及各种利益调整、利益分化以及利益分配等诸多矛盾,也同时会影响到我们当中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利益。
马克思曾经说过: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只有更注重集体利益,人们的个人利益才能最好的得到实现;
没有集体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只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比其他社会成员更加自觉地顾全大局,带头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集体利益的实现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是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中国古代官员是皇帝任命的,只对“万岁爷”负责。
但《中庸》也说:
地位在上,不凌辱下。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地位和职务只是我们脚下的台阶,并非自己的高度,因此我们必须对人民负责。
权力就是责任,有一份权力就有一份责任;
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责任就越大,任何一名党员干部都不能只看到权力,而轻视或忘掉责任。
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
三是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
能不能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领导就是服务,做官必须做事。
做官的人做事,要求真务实,要想事、干事、懂事。
要着眼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优势与劣势,做到经验早总结、问题早发现、措施早落实,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闪光的业绩。
要识大体、顾大局,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知人之明。
互相团结是最好体现。
大家在一起共事,是一种缘分。
要珍惜这种共事的缘分,多一点谦让,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沟通,做一个受人尊重、受人欢迎的人。
四是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这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自律是内因的结果,主要靠道德约束和个人修养;
他律是靠外力约束,主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和各种形式的监督。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使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自律和他律都很重要,但首先应该主动地严格自律,始终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把握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到领导在场与不在场一个样,八小时以外与八小时以内一个样,没有监督与有监督一个样。
再次,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选良交友,择廉交友。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昂扬锐气,站得住、立得牢、行得正。
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进一步拉高人生标杆,争当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