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3461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docx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考纲] 1.明治维新。

2.戊戌变法。

[课标] 1.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2.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明治维新

1.背景

(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①政治:

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②经济:

幕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③外交:

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下级武士萌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幕府高压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3)条件:

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

2.目的

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内容

(1)政治上破旧立新:

①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废除等级制度,实现四民平等;③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2)经济上殖产兴业:

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②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政府扶植私人企业,将大批国营工厂出售给民间大资本家,推动民间企业兴起。

(3)文化上文明开化:

①开办学校,确立“国民皆学”的方针,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②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派遣人员出国留学;③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④生活习俗西方化。

4.评价

(1)性质:

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二、戊戌变法

1.变法背景

(1)民族危机: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

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2.变法过程

(1)开始: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发展:

①创办报刊,传播维新:

《中外纪闻》与《时务报》。

②成立团体,组织力量:

强学会和保国会。

③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3)高潮:

百日维新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颁布新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旧制:

①改订律例②裁撤冗员③澄清吏治

颁布新法:

①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②举办商会、农

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改革旧制: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颁布新法:

①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②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③准许设立馆、学会④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

旧制: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颁布新法:

①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②添置船舰,扩建海军团改革旧制:

裁汰旧军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增强国防力量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局限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4)结果

3.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和历史教训

(1)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力量的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力量对比悬殊。

②具体原因

(2)历史意义

①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③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3)历史教训:

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变法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明治维新

主题1 明治维新的背景

史料一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新兴商人集团出现,政治地位提高,成为改革的推动力量。

史料二 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入困境。

因此,中下级武士对社会现实相当不满。

中下级武士地位下降,后成为倒幕主力。

史料三 德川幕府后期农民起义统计表

由史料可看出农民生活困苦,起义不断,幕府统治危机严重。

史料四 ①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两处港口。

②美国可在下田设立领事馆。

③今后日本给予他国的一切权益无条件地适用于美国。

——摘自《日美亲善条约》

史料反映出美国打开了日本门户,欧美列强势力渗入,日本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主题2 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有选择、有侧重的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

(2)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

(3)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人才。

(4)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武士道精神(神道)定为国教,以确立对天皇的崇拜地位。

(5)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史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内容涉及工业、市政、交通、军事、文教各方面,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全面性、有选择性、主动性、与国情相结合吸收工业革命的成果等特点。

史料二 “文明开化”

图一 银座景象       图二 吃西餐

  图三 剪发      图四 穿西服的政府官员

史料反映出社会习俗变革全面彻底,西方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

主题3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

(1)政治上: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

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

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

(2)经济上:

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渗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3)对外关系上:

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戊戌变法

主题1 百日维新的背景

(1)图示

(2)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目的及根源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目的:

减少改革变法的阻力。

根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主题2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上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主题3 从多角度分析戊戌变法的积极意义

(1)从背景和目的上看:

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展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其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运动是爱国、进步的。

(2)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从影响上看:

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

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如主张男子剪辫子、妇女不缠足)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综合比较

主题1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相同: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②形式、性质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结果相同:

都成功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④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

①原因不同:

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日本是在内外交困,尤其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掀起倒幕运动并取得胜利后才进行改革的。

②内容不同:

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是在国内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学习西方,在国内进行改革。

③意义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具有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这一特征;而俄国1861年改革则没有这一特征。

主题2 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1)国际环境:

①日本:

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

②中国:

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

(2)国内环境:

①日本: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

②中国:

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3)思想文化:

①日本:

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②中国:

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4)领导力量:

①日本: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

②中国: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力量弱小。

(5)改革途径:

①日本:

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

②中国:

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

(6)改革措施:

①日本:

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

②中国:

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嘉永年间(1848~1854)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

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