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510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商贸、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物流、房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日益壮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9%以上。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

——城镇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两个文明现场会加快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步伐。

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城镇辐射和带动能力不断提升。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率提高到38%。

——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效改善。

“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40亿元。

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500多万亩,新增公路通车里程5000公里,公路密度增加了8.88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22.48公里/百平方公里。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市“两基”达标全面完成,农村牧区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高等教育实现了师专升本、卫校升专。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常住农牧业人口全覆盖。

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41%和91.43%。

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推进,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00元,年均递增13.6%;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年均递增8.9%。

民生逐步改善,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低保初步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市25.7万特困农牧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

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

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

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五年累计引进到位资金75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6%。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显著、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十二五”时期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既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从国际国内环境看,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工业和城镇化仍是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发展主题。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移步伐加快,京津冀晋地区产业投资集中向中西部转移,为我们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国家呼包银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出台《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将为我市加快产业发展、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差距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从全区形势看,自治区提出打造蒙西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布局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丰镇氟化工业园区、兴和工业园区三个自治区级重点园区,打造集宁——前旗——丰镇——大同——张家口——兴和经济圈,这些都有利于我市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发挥优势,尽快实现经济崛起。

自治区加快京蒙合作步伐,集中实施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扶贫开发,将乌兰察布列入集中连片贫困区予以重点支持,有利于我市借助外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我市发展优势和条件看,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能源充足的优势即将显现,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的后发优势将充分发挥,资源勘探、资源有效开发将全面推进,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加之全市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人心思进、人心思干氛围正浓、势头正猛、劲头正足,创业热情高涨,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注:

2010年指标为初步预计数。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期,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是最突出的矛盾,工业化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条件差,招商引资面临较大困难。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偏低,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

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结构单一,受市场的冲击和影响较大。

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总之,“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乌兰察布放在国际国内发展的大环境中,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实现新跨越。

第二章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富民强市、富民优先之路,继续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兴市和依法治市方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

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科学发展、经济崛起、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战略重点

立足我市比较优势,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十二五”期间我市产业布局定位是:

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

三个基地。

一是构筑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马铃薯之都”;

二是构筑化工原材料工业基地,打造化工原材料基地;

三是构筑自治区重要的碳汇基地,打造“风电之都”。

三个中心。

打造蒙西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草原文化旅游中心。

“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区域中的空间定位是:

把我市建设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融入首都北京和自治区首府经济圈重要的产业基地。

第三节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推进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

跨越发展原则。

立足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实现经济崛起目标。

集聚发展原则。

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和养殖园区建设,搭建产业发展载体,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环境。

以现有产业布局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统筹发展原则。

统筹城镇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三级城镇体系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和谐发展原则。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强市、富民优先,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城乡群众,建设和谐乌兰察布。

第四节发展目标

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跨越发展目标。

条件大为改善,差距明显缩小,经济总量翻番,位次逐步前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经济快速崛起。

主要指标增速略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

财政总收入必保实现翻番,力争突破百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300亿元,年均递增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次产业比重预期为9:

55:

36。

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精种精养、高产高效农牧业得到大面积推广;

工业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初步形成;

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民生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力争达到或接近全区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必保26000元,年均递增13%;

力争达到31900元,年均递增17.6%。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必保8000元,年均递增13%;

力争达到9900元,年均递增17.6%。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

沿交通干线“十字轴线型”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牧区村镇面貌较大改观。

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完善覆盖城乡的公路网络,铁路运营水平与能力显著提高,争取建成乌兰察布支线机场,健全公路、铁路、航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管道运输、电网通道、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态逐步恢复并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达到26.2%以上。

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控制在自治区预期目标之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年平均大于340天,逐步构建绿色GDP考核体系。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力争达到全区平均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全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文化繁荣发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升。

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制度更趋完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进一步扩大,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质性进展。

招商引资总额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

到2015年,直接利用外资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3.7亿美元,年均递增30%。

第三章坚持投入为主战略不动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立足欠发达的实际,确保投资对经济拉动的主导地位,切实做大投资总量;

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消费增长、消费升级,保持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大力实施开放战略,扩大出口规模,推动对外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节确保投资主体地位

坚定不移地贯彻三大动力以投资为主、三大产业以工业为主、抓工业以大项目为主的思想不动摇,把投资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保持足够的投入强度,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长21%。

拓展投资领域。

按照国家宏观投资政策,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项目投资,逐步确立企业和社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多渠道增加投入。

改善金融生态,加强银企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步扭转资本净流出的被动局面。

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以搭建合作平台、构筑信息互通机制为基础,建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以开发区和园区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驻外商会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桥梁。

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强化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增强投资吸引力。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主动承接京津冀晋产业转移。

紧紧抓住京蒙对口帮扶的有利时机,深入研究与北京协作互通机制,建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辐射地。

与呼包鄂实行无缝对接、错位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努力实现与呼包鄂一体化发展。

建成服务首都和参与首府产业分工的重要基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业为主的战略方针,实施更加开放的战略,以开放促发展,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0亿元,占投资总量的65%以上。

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工业重大项目,[BF]到2015年,力争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的项目突破315项,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5项,30—50亿元的项目20项,10—30亿元的项目30项,5—10亿元的项目50项,1—5亿元的项目200项。

第二节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提高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展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消费市场空间。

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拓展服务消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不断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第三节积极推进对外贸易

积极争取建设四子王旗善丹呼日勒口岸,恢复集宁海关,再现集宁商贸重地的活力。

加强与俄蒙资源开发的合作,加快建设面向俄蒙市场的资源深加工体系,加强对俄蒙石材和矿产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鼓励进口高新技术、资源性产品和先进发达技术。

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

巩固扩大马铃薯、蔬菜、建材、化工产品出口,拓展机电产品、碳素、新型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不断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四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合理地搞好行政区划调整,引导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均衡分布,逐步实现不同区域的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

努力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逐步成为全国生态前沿屏障和重点自然文化保护区域。

提升重点开发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加强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集宁、丰镇的开发力度,加快自治区级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丰镇工业园区、兴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引导人口和产业向重点开发区集中,引导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向重点开发区集聚,建设面向京津冀晋、背靠呼包鄂的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

加快自治区级重点乡镇开发力度,将旗县所在地建成县域人口和经济的集聚中心。

强化限制开发区生态安全建设和产业发展。

限制开发区要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促进县域经济产业和人口重点发展、集约发展、集聚发展。

在城镇、产业功能集聚区重点发展资源和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加强国家、自治区重点区域的保护与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成阴山北麓重要的生态防线。

保护禁止开发区域生态功能。

强化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发功能,鼓励和疏导区域内人口逐步有序转移,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

凉城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兴和苏木山森林公园禁止其它任何生产建设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征用和转让林地。

辉腾锡勒等自然保护区要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保护区内自然景物和生态环境,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域内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

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

支持重点开发区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五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区。

按照“三三制”战略,即三分之一农村牧区人口经过培训,转移进城就业;

三分之一农村牧区人口经过撤村并镇,在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建设新农村新牧区,集约发展农牧业;

三分之一的农村牧区弱势群体通过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妥善安置,老有所养。

促进区域中心城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第一节城镇体系

以扩容提质、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培育壮大中心城区,促进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旗县市政府所在地为支撑,以重点建制镇为补充的三级城镇体系,形成多极发展、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建设格局。

突出发展中心城区。

顺应我市进入首都高铁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趋势,主动对接首都和首府经济圈,集中力量加快市府所在地中心城区建设,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加快土贵乌拉镇8平方公里新区开发建设,与集宁新区、察哈尔开发区形成相互联动的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市府经济,扩大城市规模,加强与周边城镇一体化建设。

强化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依托园区发展工业,围绕工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面向民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人口集聚、市场活跃和产业兴旺。

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

加快发展沿交通干线城镇。

围绕公路、铁路交通干线,形成南北向丰镇、前旗、集宁、后旗,东西向兴和、集宁、卓资“十字型”城镇发展格局。

丰镇市建成适宜人居的市级次中心城市,城镇人口达到15万人。

商都七台镇、兴和城关镇、凉城岱海镇、卓资卓资山镇、化德长顺镇、前旗土贵乌拉镇、中旗科布尔镇、后旗白音察干镇、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建成县域中心城市。

积极培育小城镇。

依托资源优势,各旗县市和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着力培育一两个有条件、有潜力,竞争力较强、人口具有一定规模的县域重点建制镇,大力发展集镇经济。

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

把农牧业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农牧民进城务工的土地草牧场流转、就业失业、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保障农牧民权益,解除农牧民后顾之忧。

推进更加灵活的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牧民落户的各项条件。

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生态移民、失地农牧民逐步转化为城镇居民,力争三分之一的农村牧区常住人口转为市民。

第二节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

超前搞好城市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乌兰察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纲要的修编和《乌兰察布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提高详细规划编制的质量,实现详细规划全覆盖。

全面完成建制镇规划、重点村庄整治规划和县域村镇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

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推进城镇建设,打造宜居城镇景观。

加大城中村拆迁和危旧平房改造力度,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和各旗县市区所在地城镇的危旧平房改造,基本完成城中村拆迁改造任务,城镇面貌实现根本改观。

优化城市道路系统,完善进出城道路建设,加快城区道路建设,人均道路铺装面积达到14平方米。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增加公交线路,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城市实现分质供水,供水普及率和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

鼓励热电联产,加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城镇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

突出山、水、绿的城市特色,加大生态文明景区、山体绿化、水体景观、城市景观等项目建设力度,组团建设生态公园和综合公园,创建宜居城市。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大力实施“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深入开展城市治安、市容卫生、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管理,巩固和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努力创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第三节建设新农村新牧区

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统筹城乡规划。

搞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

合理调整村镇布局,相对集中布局农村牧区居民点。

将自然条件恶化、水源缺乏、交通不便的自然村逐步整合,使后山地区的自然村总数缩减一半左右,前山地区的自然村总数缩减三分之一左右,全市行政村总数缩减三分之一左右。

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

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区延伸,全面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进农(牧)家”工程。

大力开展村容村貌和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解决农村牧区人畜安全饮水,实施集中式供水及配套排水工程。

引导散居农户集中建房,搞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游牧民定居工程。

以户用沼气建设带动农村牧区改圈、改厕、改厨,搞好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加快改善农村牧区道路、饮水安全、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

完善农村牧区电网,实现户户通电。

加强农村牧区信息网络和邮政设施建设,实现村村能上网、户户通电话。

建设农牧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提高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保障农村牧区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加强乡镇苏木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建设,全面配备合格的全科医生,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牧区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实行城乡统一就业管理服务,农村牧区劳动力全部纳入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扩大农牧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村牧区低保标准与城镇接轨。

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靠增量优化结构,着力构建能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构建新型工业经济体系

进一步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千方百计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依靠工业总量的扩大来优化结构,提升地区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到201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800户以上。

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50户,其中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5户以上。

(一)巩固提升传统化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

化工产业。

要逐步适应节能减排硬性约束强化的新形势,积极引进先进工业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和科技创新,大力开发高中端低碳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力争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下游及终端产品上取得新突破。

重点发展煤化工、氟化工、硅化工、电石化工的精深加工,构筑电力——化工——下游及终端产品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全区重要的化工产业集群。

煤化工——加快推进煤气化和煤焦化。

煤气化重点抓好新奥集团的气化采煤、煤制天然气及大型煤化工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煤焦化重点在四子王旗、后旗、中旗、商都等地区加快低温热解干馏及各类焦化产品开发,褐煤化工重点抓好前旗马莲滩煤矿30万吨褐煤蜡等产品开发。

到2015年,形成100万吨煤制化工产品、300万吨焦化产品、30亿立方米合成气天然气的综合生产能力。

氟化工——加快开发利用四子王旗、中旗、商都、化德等地丰富的萤石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