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379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根本保证,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有了希望。

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第八章重点知识点

1、我国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P78-P79

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P79,P81最上面(个人整理部分)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P79

4、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P180

5、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6、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P182-183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基本内容P183

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特征的主要表现方面P18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

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P185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P186(个人整理)

10、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P157

11、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P187

1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实质核心p188

13、怎样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过去把公有制经济局限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方式

2、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坚持公有制性质的根本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14、公有制的经济的范围以及作用P189

1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P189

16、国有制经济主要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其控制的领域有P189

1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

P191

18、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P191

19、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作用P191

20、怎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P192

2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P193

1、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

2、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非配原则。

22、坚持按劳非配主体地位的意义(好处)P194

23、社会生产要素的分类:

各种物质生产条件、人的劳动

2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分配方式P195

25、实行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好处,意义P195

26、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鼓励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允许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收入差距的原因P196-197

✓党在防止收入两极分化所作的措施P199

27、社会保障体系的范围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P200-201

28、党在提出“又好又快”发展上过程P202

29、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原因?

P202

30、党的十七大提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31、发达国家的科技竞争P204

32、我国在面对世界科技竞争时该怎么做。

P204

33、为什么要建立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原因P204

34、怎样建立创新型国家P205

35、我国在建立创新型国家时,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及具体的说明。

P205

原则: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36、集成能力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37、我国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P206

38、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3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含义P207

40、对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的含义P208

41、怎样发展现代产业体系P208

42、转变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实现三个转变。

43、怎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P208-209

4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过程P210

4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P211

46、统筹区域发展的意义(作用)P212

47、我们党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做的努力P212-213

48、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途径P213

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49、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区域差异P213-214共7点

50、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以及特点和内在要求P215

51、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的四个方面的工作P216

52、怎样发展循环经济P216

 

第九章重点知识点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三者关系P220-221

注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政治建设和政体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革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国体与政体的含义P222

4、对于人民民主政体的认识P222人民民主政体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P223

6、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P223

7、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224

8、我们为什幺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224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P225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区别P225-226

10、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重要性P227

11、我国大陆的民主党派P228

12、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3、人民政协的主题:

团结和民主以及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P229

14、党十七大提出的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P230

15、我国政党制度的具体特征P230

16、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P231

17、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P231

18、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民族区域自治P231-232

19、我国各民族自治地享有的权利。

P232

20、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取得的成就P232

21、基层民主的含义及特点P233

22、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民主政治制度范围的原因P233

23、什么是当代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P233

24、村民自治主要内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5、依法治国确立的过程P235-236

26、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P236

主体、客体、最重要

27、依法治国的作用和意义P236-237

28、社会主义法制的地位P237

29、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16字):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括号内为四者之间关系,详细叙述见P237-238

30、加强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的内容P239

31、政治体制含义:

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

主要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32、我国应该怎样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应该坚持什么)P240

3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P241

34、民主、自由、人权的含义及内容P242各自解释P244-245三者关系P245

民主是核心

35、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6、我国民主制度不够健全的表现P243

第十章知识点重点

1、文化的含义(广义、狭义)p248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进程P249-250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意义P250-251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P251

5、郑小平四有新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四有”之间的相互关系P252

6、为什么要培育“四有”新人(意义)P252-253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P253-254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p255-2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P256

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心P257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题。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P259-260

11、民族精神的含义及地位P260,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12、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

P261

13、举例说明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P261

1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及地位P261八荣八耻的内容P262

15、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作用和意义P262

16、怎样疏离社会主义荣辱观P263

17、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

P263

18、迫切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原因P263

19、怎样才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0、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P263-264

21、教育和科学的地位P265-266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

22、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迫切性P267

23、怎样才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P267-268

24、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地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3、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的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25、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6、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必须高度重视科学事业的发展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小结: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十一章重点、知识点

知识体系:

•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及其含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P273(自我小结)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P274

3、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的现实依据P274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以及注意点P276-277(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P278-280(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4个关系到)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P280

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内容P281

8、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281-282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有利条件:

P282

10、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P283

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对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的概括P283

11、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时有以下基本要求:

P284-290

12、我党怎样发展教育P284

13、怎样处理就业问题P285-286

14、怎样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P286

15、怎样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总要求)P287-288

16、怎样建立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素质P288-289

17、怎样维护社会安定P289

第十二章重点知识点

•重点、难点: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内容和实践;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对维护祖国稳定统一的重大意义;

3、对台方针政策的转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5、台湾问题的实质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Ø

思想来源: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论述。

1955年4月,万隆会议:

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愿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956年10月,毛泽东:

如果台湾和平统一,一切可以照旧;

1963年,周恩来进一步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详见书本P299-302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

《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

只要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将尊重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1981年,叶剑英: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九条方针);

•1982年,邓小平:

阐明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

•1987年,十三大:

确认“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1995年,江泽民: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八项主张);

•2000年,国务院: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二)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三)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

●1642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1895年清政府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

●1937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政府在

《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布:

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

东北四省土地”。

●中国人民于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

1、爱国主义的含义与地位P293

2、识记:

香港问题----中英澳门问题------中葡

3、民族复兴的定义P294

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P294

5、台湾问题的产生:

P296

6、台湾问题的实质:

中国的内政问题

7、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P297-298

8、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

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过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周恩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

“一纲四目”P299

9、邓六条P301

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内容P302-303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P303-305

1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13、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的解决过程P306

14、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P307

15、对于“一国两制”的丰富及发展P308-311

16、新时期对台的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P312

第十三章重点知识点

1、时代主题的定义P316科学认识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前提。

2、毛泽东—“两个世界、三个世界”P317

第一个中间地带: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第二个中间地带:

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日本

第一世界:

美国、苏联

第二个世界:

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

第三个世界:

整个非洲、拉丁美洲、亚洲(除日本)

3、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P318

4、现代制约战争、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P319

5、发展问题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表现P319

6、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总态势P320

7、时代主题的变换带给中国的影响p320

8、识记:

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

9、世界多极化的定义P320

10、识记: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11、世界力量多极化(对于世界)的好处,作用P321

12、实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因素P322

取决于:

1、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实现腾飞

13、经济全球化:

P322-333

根本动力:

科技革命(推动力)和生产力的发展

作用:

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本质:

资本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

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14、新科技革命的意义与作用P323

15、各国(中国)应当怎样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P323

16、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2、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把中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3、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4、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怎样在发展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P324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抉择。

6、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7、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P324-326

17、识记: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

18、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P326-327

19、“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具体内涵及意义P327

20、“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内涵P330

2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实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严格按照这一准则办事,可以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P330

2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4原则)具体内容和解释P330-331

23、怎样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P332-333

24、识记: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25、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应当怎么做P332-334

26、我国应该怎样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P333-334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安全上;

环保上;

关键;

首要;

基础(我国外交工作布局);

5个继续

第十四章重点知识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P336

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我国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我国的领导地位。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出现的新特点P337

4、识记:

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5、识记:

我国的国情决定广大农民不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6、识记:

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经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