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反思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数反思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数反思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有的预习了,会写;
有的“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
于是我先让孩子自己试着编写除法竖式,发现全班没有一个人写对,大多数都写成了加减乘的竖式模式。
即使有的学生知道除法竖式和别的不一样,也没能完整的写出。
这时我故意神秘地说:
“小朋友敢于利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尝试,很好!
但是,很可惜,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几种竖式写法都不一样,想学法吗?
”此时学生充满了疑问,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都被充分激起,也有了自主探索的要求。
我出示了除法的竖式格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除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以及这些数是怎么来的,并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提出了好多问题,又刚好是竖式要学的重难点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比单纯的“告诉”效果要好的多。
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
如在教学中“生2:
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
6是商2和除数3相乘得到的”。
同学们互相影响,最后能把话说得既完整又正确。
又如在讨论“0”是怎么来的时,同学们的兴趣就很高,说得很好,最后一个同学说得非常完整,(由于学生受了分棒棒糖这一情景的影响,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根棒棒糖,是2×
3的积,0是原来的6根棒棒糖减掉分掉的6根棒棒糖,老师手里一根棒棒糖也没有了,就是0)。
从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我体会到孩子们对算理理解的非常透彻,从练习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正确率达到95%。
通过这节课教学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分析教材,活用教材,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动手拨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我是这样想的,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
首先复习表内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接着创设一幅贴近儿童生活情境的画面,有很多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在玩游戏。
还有一些游乐项目,如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坐踫踫车每人3元,坐登月火箭每人8元……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
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
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为。
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我又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培养。
最后归纳概括,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
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
一、
设计思想:
"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分析、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上述基本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中,注重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设计一些趣味题型,让学生在一种愉悦欢畅的氛围中展开学习。
其次,充分创设学生自主和小组合作探索的情景空间,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真正乐趣。
二、教材分析:
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下装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
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穿衣服,数字的排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有大量的操作时间,但他们对于衣服搭配中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还是第一次。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六、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衣服卡片、学生反馈单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极书.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
这个周末小红班上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她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你们愿意吗?
(愿意)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师:
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得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
①师:
谁来介绍一下小红衣柜里有哪些上装和下装
那么你会建议小红穿什么去参加秋游呢?
为什么?
你们提到了那么多不同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人,如果一件上衣只能搭配一件下装的话,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6种)
②a师:
不少同学心里已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是怎样的六种搭配方法,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四人小组活动,师深入小组指导)
展示成果并交流:
b.反馈
生:
我们是先确定上衣的,第一件上衣可以搭配3件不同的下装,第二件上衣也可以搭配三件不同的下装,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3+3=6(种)
我们是先确定下装的,第一件下装可以和两件不同的上衣搭配,第二件下装可以和两件不同的上衣搭配,第三件下装也可以和两件不同的上衣搭配,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2+2=6(种)
每件上衣都可以和三件不同的下装搭配,就有3种穿法,那么两件上衣就有2个3,就是6种穿法。
我可以用算式表示:
2×
3=6(种)
刚才我们通过用学具摆一摆,得出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如果没有学具,只有一张图,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不同的搭配呢?
A:
连线
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有顺序的连一连,完成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样连的(巡视)汇报。
B:
字母表示
师:
连线是帮助我们思考的一种方法,如果两图也没有,你能想办法在白纸上把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简单而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吗?
太棒了。
不仅能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能用算式表示过程。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展示一种有漏掉了连线的结果,并提问:
他为什么会漏掉?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如果没有学生漏掉的,此环节省略)
照这样的推理如果4件上装和4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呢?
学生进行猜测后,同桌同学相互交流验证。
我们刚才解决的是服装搭配的问题,有什么好的想法想跟大家说吗?
师小结:
解决问题要按一定的顺序思考,这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三)选路问题,加强思考
我们帮小红解决了衣服的搭配问题,接下来小红开始准备吃早餐,奶奶为小红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你们都做对了吗?
你是怎样数完整的呢?
师再次提示解决问题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思考。
(四)、排列问题,顺序思考。
1.小红选了一条近的路,然后顺利的来到了少年宫。
在少年宫玩得可开心了,最后是过一个幸运大碰撞密码是由□□两位数组成,十位上是2、4、9这三个数中的任意一个,个位上是3、6、8三个数中的任意一个,小红最少几次,最多几次可以打开。
动手摆一摆,并记下来。
并思考:
怎样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汇报交流:
(学生边说师边板书。
)
①、数字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也可按数位顺序来摆:
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然后个位数字;
等等
②、两点连线(穿插组合)
你们帮小红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五)、反思总结,收获提高
今天我们跟小明和小红去了少年宫,解决了生活中许多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建议?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学习的知识,都是生活中的一些搭配问题,在搭配中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就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操作。
八、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九、
作业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研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广角
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
2013年11月
三年级数学教研课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2013年10月
三年级数学教研学习材料
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每一堂课
三年级数学组
积极应对学科知识新挑战
仅让学生学会解题是不够的
2013年12月
三年级数学教研课说课稿
《除法竖式》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问题》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搭配中的学问》。
这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内容。
。
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以及解决生活中类似搭配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有关搭配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较简单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无法进行有序的搭配。
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为问题情境,以贝贝一天的生活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将选择衣服—吃早餐—帮贝贝组数—文字游戏等素材巧妙的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搭配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更深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活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现了搭配的全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更直观地理解新知,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
谈话交流、拉近距离。
新课一开始,我先向大家介绍了一个新朋友—贝贝,通过谈话的形式,拉近了小主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
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这一环节,围绕服装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讨论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在汇报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找不全或是重复的情况,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那种答案对,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找出搭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正确答案。
为了让学生能归纳出搭配的方法,我利用课件演示,先用T恤分别与三件下装搭配,再用夹克分别与三件下装搭配,让学生看出来搭配时有先有后,适时引导,让学生归纳出搭配的方法:
也就是要做到有序搭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三部分:
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进行搭配后,我又出示了早餐搭配的图片,学生掌握了搭配的方法就不难说出早餐搭配的方法,但是我并没有停留在模仿的知识层面,而是进行了拓展、提升,通过不断增加饮料的数量,让学生找出规律,即:
多一种饮料就会多三种搭配方法,饮料的数量乘以点心的数量就是搭配方法的数量。
第四部分:
通过活动,激发兴趣
通过贝贝的抽奖活动,让学生帮助她解决数字搭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记录这些数字的过程中可能有遗漏或重复的时候,或者是数字写全了但没有规律。
这时,可以用大屏幕展示几种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比较找出记录的最清楚明了答案,最后得出数字搭配的方法:
也是按一定的顺序记录,才能既清楚明了又不重复遗漏。
最后一个环节是文字搭配,我选择了“读、好、书”三个文字,让学生进行有趣的搭配,因为在前面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会了数字搭配的方法,所以,为了考验学生的反应速度,在进行这个游戏时我要求学生口头说出这三个字能组成的六个不同的词语,然后通过有趣的填词活动,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简单口算数除法的基础上一步探讨的。
基教学重点是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而了解竖式中各部分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幅学生布置会场摆花盆的情境图。
在校园的一角摆放着一些盆花,一个小朋友说先搬15盆花,另一个小朋友问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安排这幅情境图的目的;
一、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欲望;
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摆花盆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二、说教法
本节课课首先引导学生从情境图这样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画面的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列出一道除法算式。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竖式去计算。
并让他们掌握除号的书写,除数和被除数的书写位置,以及计算过程的每一部分的书写格式和所表示的含义。
通过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以观察画面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去解决现在将要解决的新问题,体会实践的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现在,说说我省这节课的教学程序。
《一》主题图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请大家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
2、提问:
在篮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几个同学为一组?
在跑道上一共多少位同学,参加跳绳的每组多少人?
黑板报下的花盆几盆摆一组?
3、谁能根据这个画面,编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教材第50页例1
1、用多媒体展示例1的画面
引导学会观察并提问:
(1)谁来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2)大家用口头编一道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3)你能说出刚才编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吗?
(学生回答后并独立列式:
15÷
5)
三、教学除法竖式的书写及各部分的含义。
教师:
像15÷
5这个算式,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可是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不一样,那么哪些不一样呢?
<1>先写“ㄏ”表示是除法计算,也可以理解为除号。
被除法数(15)写在“”里,(即),除数(5)另在“”的左边(即)。
(要求学生咋本子上练习)
<2>15除以5的商是3,把3写在“”上面,要与被除数15的5对齐(即),每5个乘3的积15写在被除数15的下面,表示原来的15里分掉15个,15-15=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
竖式中这样写,在5*3=15,即分掉的15下面用直尺画一橫,用被除数15减去5*3的积15。
等于0,写在横线的下面,写时注意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本写)如:
(3)引导学生总结除数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步骤。
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的乘积的写法。
可能性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的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学生特别感受兴趣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红球比摸出的白球次数多,对抽奖箱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
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
第一个摸球实验是让学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3个白球,2个黄球。
学生操作后发现两种球个数不同时,哪种球多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我就更加大胆,整个实验过程都是通过学生自定标准,自行操作一步步完成的。
学生在操作后进一步发现,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运用数据分析,比较鉴别、汇总统计,设想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体会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预测的。
其次,我设计了一个圆盘,颜色区域不同,获奖的情况也不同。
让学生说出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说出原因,这样设计对消费者公平吗,为下年级学习可能性有个简单的铺垫。
每个环节学生的参于度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应用意识。
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推理,培养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基本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