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193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犯罪学自考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A.阶级性B.相对性

C.社会性D.政治性

14.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是指(B)

A.1950~1955年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D.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

15.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

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

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

1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C)

A.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

1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犯罪现象为中心,与一切犯罪现象都发生联系的因素组类是(D)

A.犯罪情境B.犯罪的一般原因

C.犯罪的具体原因D.犯罪根源

18.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C)

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

19.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之间(C)

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D.没有任何关系

20.家庭对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B)

A.体质发育的影响B.人格形成的影响

C.生理异常的影响D.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21.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D)

A.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

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

22.世界各国衡量犯罪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

A.被害数量B.被害率

C.被害风险率D.被害死亡率

23.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是(B)

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

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

24.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

A.暴露理论B.幸福A计算理论

C.社会控制论D.社会防卫论

25.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C)

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

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

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

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

27.在犯罪预测的定量分析中,依据连续性原理与数理逻辑进行推断的方法是(D)

A.特尔菲法B.对比类推法

C.相关推断法D.比例推断法

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

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

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C)

A.首要环节B.积极措施

C.战略性措施D.重要措施

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D)

A.预防重新犯罪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抑制犯罪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BE)

A.康德B.贝卡利亚

C.加罗法洛D.李斯特

E.边沁

32.犯罪现象的属性有(ABDE)

A.政治性B.历史性

C.恒长性D.社会性

E.文化性

33.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BCD)

A.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

C.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D.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上犯罪产生的原因

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

34.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是(AB)

A.互相对立的B.互相依存的

C.互相包容的D.互相认同的

E.互为主从的

35.影响个体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ABCDE)

A.不良的认识观念B.畸形的需要

C.不良的动机倾向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

E.消极的心理状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的起伏律:

是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的发展变化。

37.犯罪组织形式:

是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38.犯罪原因等级:

是指由于构成犯罪原因系统的各种因素在对犯罪结果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力度和范围不同,从而形成的组类层次的差别

39.职业型被害人:

是指由于其职业特征,容易成为犯罪行为的侵害目标的被害人。

40.因果分析预测法:

是从分析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入手,通过统计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揭示预测目标与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来进行定量预测的方法。

41.疏导性预防:

是对有犯罪倾向的风险偏好者,通过教育、劝导和帮助,疏缓和排解他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帮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进他们消除犯罪意念,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社会学在现代犯罪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其体现。

(1)在现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社会学居于主导地位。

(2)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②社会原因被视为犯罪的主要原因;

③犯罪的社会预防成为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

43.简述犯罪行为与犯罪动机之间的关系。

犯罪行为与犯罪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犯罪动机是内在的心理倾向性;

犯罪行为是外在的活动表现。

(2)犯罪动机支配犯罪行为,是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

犯罪行为是犯罪动机的外在表现,是犯罪动机实践的承担者。

44.简述差异交往论。

(1)差异交往论亦称不同接触论,是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提出来的。

(2)这种观点认为,人的犯罪行为,包括方法、动机、冲动、态度和合理化解释的特定倾向等,是在交往的互动中习得的。

(3)这种习得主要发生在与犯罪者关系密切的群体中。

在这种群体中,群体成员频繁接触,其中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都会在互动中学到,这种接触是不同接触,故称为差异交往。

45.简述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1)犯罪预防可避免和减少犯罪对社会造成的损害。

(2)犯罪预防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根本性措施。

(3)犯罪预防是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述情境犯罪预防理论。

(1)情境犯罪预防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形式,它通过管理、设计等形式,建立一种特定46、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机会而预防犯罪。

(2)情境犯罪预防最初来源于环境预防犯罪观,其理论基础是理性选择理论和日常行为理论。

(3)情境犯罪预防的关键是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抑制潜在犯罪人的犯罪决断,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4)通过采取情境犯罪预防的各种措施,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

①增大犯罪的代价;

②增加犯罪的风险;

③减少犯罪的收益。

47.试论述人格障碍的特征及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关系。

(1)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是受个体内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偏离正常状态的人格畸

(2)人格障碍的特征是:

①自童年或少年期开始,人格偏离后相对稳定,甚至持续终生;

②心里紊乱不定,但无智能缺陷;

③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

④意志失控,自制力差,易盲动;

⑤药物治疗、教育和惩罚措施等都难以矫正。

(3)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关系:

人格障碍的人,易发生暴力行为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其违法犯罪行为具有偶然性,较少预谋,手法不隐蔽,动机目的短浅,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造成对自己的不利和伤害。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犯罪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是(B)

A.犯罪统计学B.犯罪社会学

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

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A.惩罚罪犯B.预防犯罪

C.矫正罪犯D.分析罪因

3.指导我国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实用主义哲学

C.经验主义哲学D.功利主义哲学

4.在欧洲犯罪研究史中未能形成系统的犯罪研究理论和较完整的犯罪学科体系的历史阶段是(A)

A.18世纪以前的封建神学时期B.18世纪中叶的古典犯罪学时期

C.19世纪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D.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犯罪学时期

5.功利主义的犯罪原因理论,也称“幸福计算”理论的是(B)

C.康德学说的核心D.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

6.在古希腊学者的眼中,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B)

A.原罪的表现B.恶性的表现

C.无知的表现D.无礼的表现

7.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让被试进行规定的角色扮演,并观察其互动活动,以分析他们所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被称为(A)

A.模拟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D.回归实验法

8.典型调查区别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之一是(B)

A.强调配额B.强调推论

C.强调分类D.强调观察

9.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中心及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发案多的犯罪类型是(D)

A.性犯罪B.经济犯罪

C.暴力犯罪D.财产犯罪

10.在下列犯罪的诸属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的是(B)

A.阶级性B.社会性

C.历史性D.政治性

11.在各国的犯罪统计中,侵犯人身犯罪的多发季节是(B)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犯罪高峰的主要因素是(D)

A.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B.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佳

C.犯罪控制的弱化D.敌对势力的破坏

13.中共中央《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针对的是(D)

A.建国初期的犯罪形势B.“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犯罪形势

C.“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形势D.改革开放初期的犯罪形势

14.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的是(D)

A.为朋友两肋插刀B.不自由勿宁死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唯利是图

15.将犯罪人划分为报复型犯罪人、贪利型犯罪人、淫欲型犯罪人、游戏型犯罪人的依据是(B)

A.社会学标准B.心理学标准

C.人类学标准D.生物学标准

16.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C)

A.犯罪行为B.犯罪现象

C.犯罪原因D.犯罪对策

17.犯罪学认为,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B)

A.第一位原因B.第二位原因

C.第三位原因D.第四位原因

18.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条件的是(C)

A.有杀伤力的工具B.被害人的疏忽大意

C.犯罪人的贪欲D.无监控的车站码头

19.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宏观社会环境范围的是(A)

A.学校环境B.市场经济环境

C.司法环境D.阶级斗争环境

20.下列诸项中,易发生扒窃案的场所是(B)

A.公寓的卧室B.集贸市场

C.办公室D.学校教室

21.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均为(C)

A.生理的需要B.物质的需要

C.精神的需要D.繁衍的需要

22.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女性犯罪中多见的犯罪类型是(B)

A.扒窃B.抢劫

C.投毒D.伪证

23.遭受了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又会受到侵害,这种侵害及过程被称为(B)

A.初次被害B.再次被害

C.重复被害D.多次被害

24.犯罪预测的特点包括现实性、主导性和(D)

A.逻辑性B.前瞻性

C.结构性D.结果可变性

25.将犯罪预测分为宏观犯罪预测和微观犯罪预测的依据是(A)

A.预测的空间范围B.预测的时间范围

C.预测的手段D.预测的内容

26.狭义的犯罪预防专指(A)

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D.全面预防

27.通过加强特种物品和危险物品管理抑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方法属(C)

A.保护性预防B.疏导性预防

C.堵塞性预防D.控制性预防

28.古典犯罪学派主张(D)

A.通过心理疏导预防犯罪B.通过隔离潜在犯罪人预防犯罪

C.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预防犯罪D.通过刑罚预防犯罪

29.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的倡导者是(B)

A.加罗法洛B.克利福德·

肖和亨利·

麦凯

C.萨瑟兰D.史蒂文·

拉布

30.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诸手段中,最具强制性的是(B)

A.政治手段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包括(ABD)

A.访谈法B.问卷法

C.现场调查法D.文献法

E.实验法

32.下列诸项中,关于我国犯罪现象表述正确的有(BC)

A.1981年,党中央做出了《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

B.1956—1965年是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发案率低,群众安全感高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侵犯财产犯罪是我国最主要的犯罪类型

D.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黑社会犯罪问题突出

E.卖淫、嫖娼、吸毒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33.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DE)

A.根据体格性格分型说,肥胖型人犯诈骗罪的较多,而犯暴力罪的较少

B.英国犯罪学家格林和美国犯罪学家胡顿继承了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研究

C.根据性染色体畸变说,XYY染色体结构的人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D.龙勃罗梭认为,天生犯罪人是隔代遗传导致的

E.测量是犯罪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34.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写道:

“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的暴行,刑罚应当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的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这段话包含的刑罚的原则和理论有(ABCDE)

A.罪刑相适应B.罪刑法定

C.刑罚人道化D.刑罚的公开性

E.刑罚的及时性

35.下列关于社会解组理论的观点正确的是(ABDE)

A.它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成果

B.它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犯罪问题

C.它是对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现象的一种解释

D.它揭示了不同社会生态区域的犯罪现象不同的规律

E.它开启了用社会生态学理论研究犯罪的先河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l8分)

36.菲利:

菲力是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和犯罪学家,也是实证派犯罪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著名的“犯罪三原因论”和犯罪饱和法则,对犯罪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7.文献法:

也称历史法,是指通关过查阅档案、书籍、报刊、文件、统计等既成材料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

38.犯罪暗数;

又称黑数、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一般分为绝对暗数和相对暗数。

39.犯罪的辐射律:

是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等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逐步扩散的现象。

40.特尔菲法:

是指以匿名方式轮番咨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一种经验判断方法。

41.犯罪预防:

是指综合发挥各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又发犯罪的因素,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42.简述自然犯罪的概念及其提出的意义。

犯罪是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提出来的。

加罗法洛认为凡是违反了同情和正直这两种道德情操的行为就是自然犯罪。

“自然犯罪”是超越时空的概念,有利于刑法的统一或指定国际法。

43.简述犯罪人的文化特征及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犯罪人的文化水平对其是否犯罪没有直接影响,但对其实施何种犯罪和选择什么手段犯罪,却有着直接影响。

犯罪人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文化素质高的人多实施智能犯罪,而文化素质低的人多实施传统犯罪。

一种是收不良文化影响的人,具有强烈的反社会倾向,易实施多种犯罪行为。

44.简述刑罚的个别化理论。

刑罚的个别化理论是实证学派犯罪预防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只有针对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刑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作用。

因此主张首先对犯罪人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型的犯罪人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刑罚的,也包括保安处分的,还包括其他社会性措施。

45.简述社区预防的具体措施。

1、发展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

2、增进邻里亲和性,减少矛盾冲突。

3、指导友伴交往,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友伴关系

4、积极开展创业指导

5、对违法劣迹的青年进行特殊教育

46.论年龄与犯罪的关系。

1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人犯罪行为特征不同。

2犯罪的高峰年龄

47.运用日常活动理论解释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日趋增长的现象。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

(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A 

) 

A.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 

C.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D 

A.汉斯•冯•亨蒂 

B.施奈德 

C.艾连•伯修 

D.门德尔松 

3.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C 

A.社会性 

B.稳定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4.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C) 

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 

C.反革命犯罪减少 

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5.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B 

A.正常性反应 

B.侵犯性反映 

C.异常性反应 

D.变态性反应 

6.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A 

A.呈正相关关系 

B.无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B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C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 

9.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D 

A.既然被害人 

B.潜在被害人 

C.复合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D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重点预防 

1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A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 

D.系统实施 

12.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主张是(A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 

D.罪中和罪后预防 

13.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D 

A.塞林 

B.萨瑟兰 

C.塔尔德 

D.坦嫩鲍姆 

14.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B 

A.研究各种社会动态 

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 

C.侧重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 

15.被尊为犯罪学鼻祖的是(A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费尔巴哈 

16.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B 

A.消长律 

B.犯罪饱和律 

C.辐射律 

D.起伏律 

17.一定时间和地区的犯罪总和,被称为(C 

A.犯罪率 

B.发案率 

C.犯罪数量 

D.定罪率 

18.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B 

A.犯罪原因 

B.犯罪条件 

C.犯罪根据 

D.犯罪的相关因素 

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A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 

B.生活提供出路 

C.生产提供条件 

D.安全提供保障 

20.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B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自然犯罪概念 

C.天生犯罪人论 

D.犯罪饱和律 

21.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C 

A.性别 

B.犯罪类型 

C.再犯的可能性 

D.文化程度 

22.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 

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男性犯罪的成因 

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23.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有(C 

A.直接关系的因素 

B.排他关系原因素 

C.间接关系的因素 

D.必然关系的因素 

24.自身已经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处于被害临界状态的人被称为(A 

A.潜在性被害人 

B.疏忽型被害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