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仿真考试语文试题 五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浙江省杭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仿真考试语文试题 五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仿真考试语文试题 五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荡气回肠D.传颂
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学生需要根据词义以及词语使用的语境进行判断。
D项“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一般用于对人或事迹,属于词语使用对象误用。
这里可使用“传诵”,指辗转传布诵读。
A项“温婉”指温和柔顺,婉约有度。
使用正确。
B项“风云驰骋”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能充分发挥才能。
C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3.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①B.②
C.③D.④
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①处为反问语气,句号应改为问号,其他三项无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分)
A.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不同走向,决定着世界经济、民生福祉、中国发展和13亿多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为确保春运期间乘客顺畅出行,杭州公交集团将于2019年1月21日起开展“春运暖巴”“返乡定制公交线”等59项服务举措。
C.杭黄高铁不仅是带动包括杭州、黄山市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路,而且是一条串联名城、名湖、名江和名山,方便人们出行的高速路。
D.面对新形势,如何在发展质量上更进一步,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健康持久的发展道路,是当下摆在民营企业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成分残缺、句式杂糅、语序颠倒、搭配不当和语意重复等。
A项两面对一面,“不同走向”和“决定……提高”不能对应;
B项搭配不当,将“开展”改为“推出”;
C项语序不当,“带动包括杭州、黄山市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一条串联名城、名湖、名江和名山,方便人们出行”互换。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号海澄,现代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天上的街市》等。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叫作阳。
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与辨析。
此题难度不大,依据日常的积累即可作答。
A项《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
B项刘义庆是南朝宋人;
D项山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叫作阳。
6.古诗文默写。
(6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塞上燕脂凝夜紫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馨香盈怀袖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自缘身在最高层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一九一一年的中国,当时的形势正是“__山雨欲来风满楼__”(许浑《咸阳城东楼》),辛亥革命像一道闪电划过,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5)入冬以来我省出现罕见阴雨寡照的天气,有如《岳阳楼记》中描写的那样
“__淫雨霏霏__,__连月不开(6分,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倒序不给分)__”。
气象部门温馨提醒要做好和阴雨天打持久战的准备。
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理解运用。
前三小题为记忆型默写,在书写过程中保持细心,避免写错别字即可。
(4)(5)小题为理解型默写,(4)小题所给语境指出一九一一年的中国形势危急,辛亥革命秉承时代任务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前夕的形势对应《咸阳城东楼》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
(5)小题所给语境有关键信息——“罕见阴雨寡照的天气”“做好和阴雨天打持久战的准备”,与《岳阳楼记》中“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相符合。
二(55分)
(一)名著阅读(5分)
7.根据阅读积累,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1)在横线上填写与名著内容概述相对应的书名(范围为指定的名著阅读书目)。
(2分)
①《红星照耀中国》:
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②《儒林外史》:
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注意审题“范围为指定的名著阅读书目”,即《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
爱》。
在这几本书中,写到作者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只有《红星照耀中国》,成书于清代的长篇讽刺小说只有《儒林外史》。
(2)分析经典名著中文学形象的性格缺点,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性的弱点,也能促进我们自我反思。
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中的缺点。
(3分)
A.孙悟空 B.林冲 C.祥子
答案:
示例一:
孙悟空,急躁、狂妄自大,比如说刚刚学艺归来为得到一件趁手的兵器大闹东海,带走定海神针导致洪水泛滥。
示例二:
林冲,逆来顺受,妻子遭高衙内调戏,紧接着他被高俅施计陷害,刺配沧州,途经野猪林又险些丧命,一连串的打击,他都选择忍让,助长了恶势力的气焰。
示例三:
祥子,自私狭隘,在他该负起与虎妞结婚的责任时,他选择的却是逃避,一种极尽懦弱连拒绝都不敢明说的逃避。
但是他又后悔了,因为他舍不得那点钱,忍不得穷苦的日子。
(人物性格1分,情节概括1分,语言连贯1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考查对名著中人物性格的理解。
从题干的问法“结合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中的缺点”中,可知基本的答题方向和答题方式,考生可根据自身的积累自主选择人物作答。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烈日下的清凉
葛 闪
①盛夏的阳光真像一盆燃旺的炭火,爆烤得沙粒砖块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②他驾着载有桶装水的小货车,在距离工地还有百十米时,隔空就听到工地上工人们发出的欢呼声,声浪甚至要把小货车的发动机轰鸣声给淹没。
③看他的车到了,工人们又爆出一浪欢呼的热潮。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上级领导今天莅临工地考察,考虑到高温酷暑的大热天,还给工人们带来了慰问品:
成箱的面包、火腿肠、膨化饼干,还给每人发了一百块钱慰问金。
④他把车停好,看到领导正跟工人们逐个握手,一直握了十分钟才结束。
领导走了之后,工人们一拥而上,喊着:
“小李,水送来得正好,俺们正渴着呢!
”
⑤他在上面将水一桶一桶地往下搬,下面的工人一桶一桶地伸手接。
上面的他一口一个:
“大哥,小心点,别砸着手!
”下面的工人们也应和着:
“谢谢小李兄弟!
⑥他把车上的水全部运下后,便高兴地接过工人递过来的一支烟,点着了,透过氤氲在眼前的蓝色,他看到工人们或站或躺,或靠或立,一个个狼吞虎咽的吃相,一点都不显得难看,反而像极了梁山上的好汉模样。
⑦给这个工地送水还没到一个月,但这群工人却好像和他非常投缘。
除了刚开始的那几天比较陌生,渐渐熟悉后,工人们就常常拉他坐下,天南海北地聊。
工人们给他说乡村的蛙鸣和蝉叫,鸡是怎么飞的,狗是怎么跳的,娘儿们是怎么洗澡的。
他呢?
他就给工人们讲麦当劳、肯德基,还有院线里正上映着的电影大片,游乐园里的冲天炮,偶尔也说几个荤段子,直逗得工人们前仰后合,或者目瞪口呆。
他常觉得,自己读了一辈子书,因为成绩差,没少被老师批评过。
可和这群工人在一起,他常有一种当老师的感觉,心里乐开了花。
⑧今天的日头比往日更要毒上三分,外面像是下了火。
工人们吃饱了,喝足了,聊也聊够了,便和衣席地而眠。
他们得好好利用这个难得的午休时间,好攒够了精力干下午的活。
他眼见正是大中午,便想,不妨躲躲当空的太阳,眯上一小会儿再走。
于是,他也瞅着一处阴凉地儿,往地上铺了几张报纸,躺上面了。
也许是天气太过闷热、人太乏累的原因,不到一分钟的工夫他便进入了梦乡。
⑨一时间,工棚下工人们的呼噜声,像是夏日里的闷雷,此起彼伏,滚滚而过。
自我感觉并没睡多久的他被呼噜声惊醒后,漫不经心地看了下手表,已是下午两点。
他慌忙起身,蹑手蹑脚地上了驾驶室。
但是,他刚上了车,却好像想起了什么,又立马下来了。
他轻轻走到卧倒的工人们中,瞅着几个平时比较熟络的,各自轻轻叫醒了他们。
看着睡眼惺忪的他们,他朝自己的车指了指,低声说:
“麻烦几位大哥,帮我推下车。
⑩工人们按照小李的指挥,一起把车推到了工地外面的马路上。
他向大家道谢后,跳上驾驶室启动了车。
听到马达声,才有工人反应过来,马上冲他直喊:
“小子,你这车不是没坏嘛!
那干吗扰了我们的清梦,大热天的叫我们帮你推车?
⑪他把头伸出窗外,狡黠一笑,冲工人们喊道:
“我这车发动起来马达声特吵,一地人全得醒,就只好让哥儿几个辛苦一下啦。
”说完,一脚油门踩下去,小货车很快绝尘而去。
⑫烟尘散尽,几个工人在马路上伫立了很久,眼眶里闪动着晶莹的泪光。
他们忽然觉得,今天其实根本没有出太阳,天与地间一片清凉。
(有改动)
8.小说中小李对工人们的关心体现在哪几件事上?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
烈日下准时为工人们送水;
休息时陪工人们聊天解闷;
临走时怕影响工人们休息而手动推车。
(每点1分)
考查对小说部分情节的梳理和概括。
依据情节发展的顺序,找到相应的语段内容概括即可。
根据①—⑥段内容可知讲的是“小李烈日下准时为工人们送水”;
第⑦段讲的是“小李休息时陪工人们聊天解闷”;
第⑨—⑪段讲的是“小李临走时怕影响工人们休息而手动推车”。
9.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4分)
(1)他慌忙起身,蹑手蹑脚地上了驾驶室。
(2)烟尘散尽,几个工人在马路上伫立了很久,眼眶里闪动着晶莹的泪光。
(1)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小李因担心弄出响声而影响工人们休息时轻手轻脚的样子,而后又怕发动车子打搅他人休息而另想办法的心理。
(2)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工人们为小李善良、体贴及尊重他人的美好品质所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心理。
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
做题时需把握文章背景和人物性格。
第
(1)句借助“蹑手蹑脚”“上了车”“好像想起了什么”“立马下来”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出小李关心工人,担心自己的脚步声和发动车子的声音影响到工人们休息时的小心翼翼。
第
(2)句借助“伫立了很久”“眼眶里闪动着晶莹的泪光”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出工人们被小李体贴入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质所感动。
10.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盛夏的阳光真像一盆燃旺的炭火,爆烤得沙粒砖块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盛夏的阳光”比作“一盆燃旺的炭火”,运用“狂跳”“吱吱的脆响”“凝住”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②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狂跳”是视觉,“吱吱”是听觉,“稠乎乎”是触觉,多角度写出天气的炎热。
③环境描写,渲染了天气的酷热氛围,为后文小李的送水、工人们的午睡等情节做铺垫。
(4分,答出一点给2分)
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做赏析题,首先就要找到句中所用的手法。
这个句子中,根据“像”可看出比喻的手法,根据“狂跳”可看出拟人手法,根据“吱吱的脆响”“凝住”可看出夸张手法,而这三种手法都是为了形象地表现天气的炎热;
“狂跳”“吱吱”“稠乎乎”分别又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个角度再次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另外,此题中还要注意环境描写,这里的一系列环境描写,营造了天气的酷热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11.小说题目以“烈日下的清凉”为题,有何妙处?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一语双关,点明了小说的主旨,耐人寻味。
“清凉”本意指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在这里既指小李体贴他人、尊重他人的举动像一股清凉之气,也指小李手动推车这一举动带给工人们内心的触动与感激,犹如一股清凉之气,缓解了他们因烈日暴晒而产生的燥热,起到了揭示主旨、突出主题的作用。
③表达了作者对拥有善良、充满同情心、能够体贴他人、尊重他人这类美好品质的人的崇高敬意。
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
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
标题通常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
②点明文章中心思想;
③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作为文章的线索等。
答题时可参考以下技巧:
首先,看标题的本义:
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其次,思考深层含义:
①结构(线索、悬念);
②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③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④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⑤表现手法(象征、反讽等)。
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激发阅读兴趣等。
本题中,从标题的本意和深层含义来看,首先,“烈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其次“清凉”一词在文中采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小李的美好品质像一股清凉之气,也指小李的举动带给工人们内心的触动与感激,犹如一股清凉之气,两者相得益彰。
从思想主旨来看,“烈日下的清凉”表达了作者对善良、富有同情心、体贴他人、尊重他人等人类美好品质的崇高敬意和赞美。
从读者感受来看,这样的标题也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5分)
诡异的索契“橘雪”
黄增强
①2018年3月26日,在俄罗斯索契市,有游客纷纷将他们到2014年举办过冬奥会的一个著名滑雪场拍摄到的“橘雪”照片张贴上网。
照片显示,滑雪场的山脉呈灰蒙蒙的“橘色”,原本白雪皑皑的斜坡变成了新月形沙丘,滑雪场被奇异的“橙色”降雪所覆盖。
因此,有的游客将索契比作火星,如临世界末日。
②什么是“橘雪”?
“橘雪”是沙尘暴的沙子与白雪、雨水混合而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沙尘暴有直接关系。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它是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
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索契所降的“橘雪”,正是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移动至俄罗斯索契与白雪混合形成的。
③雪,在人们印象中是洁白无瑕的,那俄罗斯索契为何会下“橘雪”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撒哈拉沙漠的沙子与白雪、雨水混合导致。
原来,从晚春到早秋季节,撒哈拉沙漠上空会形成富含沙尘的干燥气流,叫作“撒哈拉空气层”。
混合云中的冰晶与冷却过的水滴相互碰撞,会使冰晶不断增大,成为雪花。
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形成降雪。
由于雪中冰晶的全反射作用,雪在人的眼中一般是白色的。
一旦雪中掺杂了其他颜色的物质,如沙尘、煤屑、藻类等,雪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
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象辑科技气象技术专家孔莹曾介绍说:
“‘橘雪’这种现象约5年就会发生一次,只是索契的这场雪,沙子的密度高些,因此形成‘橘雪’。
”雪之所以会变成橙色,是因为撒哈拉沙漠的沙粒被风带进了大气中,经过“长途旅行”,最终随着雨雪落到地面上。
④近一个月来,不单是俄罗斯索契市下过“橘雪”,保加利亚、乌克兰、罗马尼亚,以及东欧内陆国摩尔多瓦等国都下过罕见的“橘雪”。
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表明,撒哈拉沙漠沙尘暴到达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频率高达一月一次,但并不是每一次沙尘暴都会产生“橘雪”,“橘雪”的出现跟沙尘的强度、密度有关。
只有沙尘暴强度较强且沙尘密度较大时,才可能到达降雪区域,并与雪混合显示出“橘色”。
索契这次的大雪因为沙子的密度高些,才形成了“橘雪”。
⑤在2007年,西伯利亚地区也下过一场“橘雪”,覆盖面积达15000平方千米。
对于此次天降“橘雪”,英国气象局的气象学家史蒂芬·
基特斯曾告诉《独立报》的记者:
“全球多个地方下过‘橘雪’,属于正常现象,对人畜无害,不必恐慌。
⑥索契所降的这场“橘雪”都是沙尘暴惹的祸,这也在提醒人们:
我们与自己所在的这颗星球的气候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有对沙尘暴进行有效的防治,我们才能看到白色的雪,千万不要让看一场白色的雪成为奢望。
(摘自2018年第6期《知识窗》)
12.文章开头写游客在索契发现“橘雪”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引出说明对象诡异的索契“橘雪”,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说明对象或引出说明内容2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考查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掌握。
文章开头写游客在索契发现“橘雪”的事件是引用了具体的事例,由此引出说明对象,对读者来说,也能起到引起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1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近一个月来,不单是俄罗斯索契市下过“橘雪”,保加利亚、乌克兰、罗马尼亚,以及东欧内陆国摩尔多瓦等国都下过罕见的“橘雪”。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橘雪”下的范围广,频率高。
(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考查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举近一个月之内多地都下过罕见的“橘雪”的事例,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橘雪”下的范围之广,频率之高。
(2)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表明,撒哈拉沙漠沙尘暴到达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频率高达一月一次,但并不是每一次沙尘暴都会产生“橘雪”,“橘雪”的出现跟沙尘的强度、密度有关。
(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不能删。
加点词语说明研究结果的来源是准确的,增强了可信度。
(不能删1分,理由1分)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中出现此类问题,一般都要回答“不能删”,解答时,首先要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该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意思的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4.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索契“橘雪”形成的原因。
当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强度较强且沙尘密度较大时,移动至俄罗斯索契降雪区域,并与雪混合显示出“橘色”,形成了索契的“橘雪”。
(回答“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强度较强且沙尘密度较大”2分,“移动至俄罗斯索契降雪区域,并与雪混合显示出‘橘色’”2分)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仔细审题可知,题目要求回答“索契‘橘雪’形成的原因”,这就需要先回归原文,找出原文中关于索契下“橘雪”原因的相关语段进行简洁概述即可。
本题的答案可从第②段“索契所降的‘橘雪’,正是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移动至俄罗斯索契与白雪混合形成的”这句话和第④段内容中概括得出。
15.英国气象局的气象学家史蒂芬·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英国气象学家是从“橘雪”的本身特点分析“橘雪”对人类没有危害,但从文章内容看“橘雪”的形成原因与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有关,这就要引起人们重视。
只有对沙尘暴进行有效的防治,我们才能看到白色的雪,提醒人们重视环保问题。
(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即可)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先要在原文中找到题干材料所出现的位置,通过对上下文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英国气象学家的话只是对2007年西伯利亚地区天降“橘雪”之后,从“橘雪”的本身特点分析得出的“‘橘雪’对人类没有危害”的结论。
然而,回顾整篇文章,可以看出有很多内容是在说明“橘雪”形成的原因,这样看来,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很明显不能单单从理解英国气象学家的话来着手,还应探究题目所潜藏的话外之音,即由“橘雪”所引出的对环境和环保问题的关注。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甲】
毛德昭,名文,江山人。
苦学,至忘寝食,经史多成诵。
喜大骂剧谈①。
绍兴初,招徕②,直谏无所忌讳。
德昭对客议时事,率不逊语,人莫敢与酬对,而德昭愈自若。
晚来临安赴省试,时秦会之③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
有唐锡永夫者,遇德昭于朝天门茶肆中,素恶其狂,乃与坐,附耳语曰:
“君素号敢言,不知秦太师如何?
”德昭大骇,亟起掩耳,曰:
“放气!
放气!
”遂疾走而去,追之不及。
(选自南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乙】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④。
北兵⑤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
“大宋忠臣蹇材望。
”且以银二笏⑥凿窍,并书其上曰:
“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
‘大宋忠臣蹇材望’。
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
”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⑦乡人及常所往来者。
人皆怜之。
丙子正月旦日,北军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
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⑧。
乡曲⑨人皆能言之。
周密《癸辛杂识》)
【注释】①剧谈:
畅谈,指说话无遮拦。
②招徕:
同“招揽”,指毛德昭干的是招揽顾客的事。
③秦会之:
即秦桧,字会之,性阴险,晚年更加残忍。
④湖州倅:
湖州副知州。
⑤北兵:
元军。
⑥笏:
片。
⑦祝:
告知。
⑧同知:
知府。
⑨乡曲:
地方上偏远之处。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数以言罪人(多次)
B.附耳语曰(靠近)
C.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浪费)
D.蹇已莫知所之(到)
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
C项“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中的“费”在句中是“费用”的意思。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每处1分,多划、少划或划错均扣分)
命题考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