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570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七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所以你不信、你不能理解,你怎么修行?

修行修什么?

那经典的用意我们就清楚、就明白了。

没有经典,我们永远迷惑,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经典是为我们说明真相的。

宇宙从哪里来的?

佛法里面讲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经上常常提到的,这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会有十法界?

今天科学、哲学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不但是现前,古今中外多少人在探讨、在研究、在摸索。

谁搞清楚、谁搞明白了?

释迦牟尼佛明白了,他真明白了。

今天科学家、哲学家他们所讨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大乘经里面全有,这说明释迦牟尼佛真搞明白了。

  在中国,我们古圣先贤那些老祖宗也明白了。

怎么明白的?

一句话,放下就明白了。

明白是我们的本能,每个人都明白,没有例外的。

所以佛常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佛的意思前面我们讲得很详细,用了两个小时介绍释迦牟尼佛,“佛”这个字的意思是觉悟,中国“圣人”的意思是明了,意思相同,明了就是觉悟,觉悟就是明了。

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中国人称为圣人,古印度称为佛陀。

佛告诉我们,我们的本能完全都通达明了,没有高下,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现在为什么变成凡夫?

迷了,迷失了自性。

自性的本能《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我们不在外,都有跟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德能、同样的相好,没有差别。

世尊末后讲了一句话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把我们的底牌掀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跟他一样?

我们有了妄想、有了分别、有了执着,这就迷了。

妄想是什么?

起心动念是妄想。

从妄想起分别,从分别起执着,愈迷愈深。

妄想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说的无明烦恼,分别是大乘教上讲的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三大类烦恼。

我们的自性迷失了,并不是真的失掉,迷失了,什么时候你不迷,它就现前、就起作用。

所以,佛教我们没有教别的,教我们放下,你把这三类烦恼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了,你本来是佛。

  凡夫成佛需要多久?

从理上讲,一念之间,一念放下,你就成佛了。

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看,一念,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也示现给我们看,也是一念,这是经上常说的上上根人,超于九十六种外道之上。

你要晓得,释迦跟能大师所表演的、所示现的,何止九十六种外道,圆满的超越了,贵在你能够放下。

我们不是上上根人,没有办法顿舍,一念之间完全放下我们做不到,我们对这桩事在大乘教里面看得很多、很清楚、很明白,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做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告诉我们,不能够顿舍,你慢慢的舍,总而言之一句话,天天都要舍;

不舍,你永远没有进步。

告诉诸位,这一门学问不进则退,你没有进步你肯定就退步,退步很可怕。

我们现在得的是人身,六道,咱们下面是阿修罗道、罗刹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你说能退吗?

所以,不向前进就不得了,不能不向上提升。

要想向上提升,秘诀就是放下,从哪里放下?

在这几十年当中我常常勉励同学,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贪恋、放下贪瞋痴慢,我讲十六个字。

我没有一丝毫夸张,老老实实的奉劝同学们,这十六个字都做到,自私自利没有了、名闻利养没有了、五欲六尘也放下、贪瞋痴慢淡薄了,有没有入佛门?

给诸位说,没入,我带你到门口,没入门,你要知道、要清楚。

入门,入门一定要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标准,我的标准比他低,带你到门口。

释迦牟尼佛的标准,这不能改变的,得要放下八十八品见惑,你才能入门,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见惑。

  世尊在教学当中为了方便起见,八十八太多了,繁琐,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这就好说了。

五大类第一个,身见,我们都执着这个身是我,这个东西很讨厌。

你执着有我,你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是为这个我来服务,错了。

佛告诉你,没有我,真的没有我,你认这个东西有我就坏了,这一迷一切都迷了,就迷到底了。

所以首先要晓得身不是我,身是什么?

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穿在我身上,我所有的,这个观念要清楚。

我尚且要放下,何况我所有的?

这个东西一放下,后面五种就很容易了。

第二种是边见,边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对立。

我都没有了,跟谁对立?

对立当然没有了。

我没有了,你还会有成见吗?

成见也没有了。

所以实在讲,八十八品见惑关键就是我,我破了之后,真正放下,知道无我。

就像禅宗二祖慧可见达摩祖师,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

他去找达摩,达摩说,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我心不安,求大师给我安心。

”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

这一句话提醒他,回去找,找不到,找了半天说了一句话,“我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

在这一句话里面大彻大悟。

你看人家妄想分别执着统放下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达摩把衣钵就传给他,这禅宗第二代祖。

这都是上上根性的人,一时顿舍;

能顿舍,他就顿悟,一丝毫弯路都没有。

关键就是有我,所有一切的罪恶、业障都从这里生的,你说这个多可怕。

如果真的有我,身真的是我,那还情有可原,你为它造的这些业障,没有,根本不存在!

佛说这些话,我们一般人很难接受、很难理解,可是在今天,科学确实对佛法帮了个很大的忙。

在现在最尖端的科学,量子物理学家他们发现了,发现什么?

跟释迦牟尼佛讲的话一样,无我,根本没有我的存在。

讲这个肉身,他们知道肉身不是我,肉身是个幻相,不是真的。

可是得能舍才行,不能舍,你天天造业。

  佛法里有没有真我?

给诸位说,有,明心见性,真我就现前。

你看,自性里有“常乐我净”四净德,我是什么意思?

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

你把这两个意思,想想看这个身上有没有,有没有主宰?

如果真的有主宰,那年年十八多好,人为什么有老、有病、有死?

能做得了主,那年年十八。

中国民间赞叹菩萨,菩萨菩萨年年十八,不老!

我们有没有办法做到?

你要是见性,确实一点都没有问题,真的是如此。

这个道理很深,要讲那就不是两个小时,二十个小时也讲不完,真的一点不假。

所以自性里头有我、有主宰,真的自在,得大自在,这个定义在我们身上找不到。

有真乐、有常,常是永恒不变,乐就是永远没有苦,离苦就叫乐,净是永远没有染污。

惠能大师见性,给五祖忍和尚提出的报告简单扼要,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看里头有个净,四净德里的净;

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无生灭”,那就是常,不生不灭,那就是常;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我,末后讲“能生万法”,本自具足、能生万法,这自在!

所以常乐我净,见性就找到了,它真有。

但是在凡夫身上完全没有,有名无实,这四个字都找不到,都是假的。

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然后晓得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

我们希望得什么?

应该怎么个学法?

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再者,《佛地论》另有三义”。

也是讲这个胜,殊胜,《佛地论》上就讲了三个意思。

第一是“最极利根”,根性的猛利达到最高峰,“波罗密多种性”,这是我们中国人讲上上根人,就这个意思。

上上根人一闻千悟,一接触他就明了,他需不需要学?

不需要。

为什么不需要?

上上根人是见性的人,因为一切法是心想识变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

这个心是真心,就是自性,是自性生的、自性现的,唯识变的,你对于性识完全通达明了,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自然就通达,不要学的。

阿难结集经藏,真的需要听释迦牟尼佛复讲吗?

不是。

他怎样复讲出来?

他见性了,你只要提释迦牟尼佛讲过的哪部经,他全都知道,不听也知道,不学也知道。

性是同一个性,相是千差万别,性是一个。

所以学佛,像这部经的经题好,把明心见性的因果全写出来了。

因是什么?

清净平等觉。

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修什么?

修清净、修平等、修觉。

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修清净平等觉的方法,门是门道、门径,修行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真的一点不假。

给诸位说,佛在《般若经》上说过,“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门。

都是自性现的,心生、心现,都是识变的,所以它平等的;

换句话说,任何一门,你只找到它能生、能现、能变,你不就成佛了吗?

我们在一切法相里面看到是所生、所现、所变的,你得去找它的源头,它从哪来的,把那个能生、能现、能变的找到了,能变的阿赖耶,能生、能现的就是自性,不就见性了吗?

这叫内学。

往外找永远找不到,往外找在佛称之为外道,他方向搞错,往内找就找到,往外找是永远找不到。

所以人一回头,根性就利了,这是我们中国人讲上上智慧,波罗密多种性。

第二,“得无学果位”。

无学果是阿罗汉,这个地方经里面讲大阿罗汉,这个无学果不是小乘阿罗汉,大阿罗汉。

大阿罗汉是谁?

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在大乘里面称之为无学,小乘阿罗汉是无学。

十地菩萨,这殊胜!

第三种,“得小果已,趋大菩提”,也行。

这个小果是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证得这个果位,回小向大,那就变成大比丘。

《佛地论》上说这三个意思。

“以上三义,故名曰大。

  “又嘉祥师谓大有三义”,嘉祥师是注解本经的,《无量寿经义疏》,它里面解释大的时候用这三个意思,“一生大解,二破大恶,三证大果”。

生大解,智慧。

破大恶就是大恶放下了,大恶是什么?

贪瞋痴慢,彻底放下。

证大果,这个大果是通途的说法,法身大士,超越十法界;

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着他统统放下、统统断了。

“由上可见大比丘者乃德高望重、回小向大之比丘,乃比丘众中之尊宿”,我们中国人称为长老。

这是说明,参加这个法会一万二千人,“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今天来参加无量寿经法会的这些人不是普通人,佛经上所谓的大权示现。

那个大,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来协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做种种示现,正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是说多,也不止一千。

这些诸佛、法身大士,有的示现做佛的学生,出家、在家的,有些示现做佛的护法,还有一些示现反派的,来障碍佛法的、来找释迦牟尼佛麻烦的,不是平常人,提婆达多也是古佛再来的,他来示现的,六群比丘。

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读善财五十三参就有味道了,你就晓得,那都是诸佛如来做种种示现,成就一个修行人。

修行人如果真会,成佛要多久?

一生;

这是普通人,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成佛是一念之间。

一般人成佛,在一生当中肯定可以做得到,你真正能够理解、真正能够下定决心放下。

先从自私自利开始,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从这下手,不断向上提升。

烦恼习气很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外缘诱惑的力量太大,这都是事实真相,如果我们没有耐心,不能吃苦、不能忍辱,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怎样帮助我们?

读经、听教,这是最好的方法。

  我这一生,学佛五十九年,讲经五十二年,没有被世俗所感染,得力在哪里?

得力在天天讲经、天天读经,每天没有离开经教,没离开经教,没有离开佛菩萨。

每天讲经有这么多听众,听众都是佛菩萨,都是我的善知识,他来督促我,他天天要听,我天天就得要学,我不学拿什么讲给他听?

他们在督导我。

我心目当中他不是听众,他是我的监学,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做出种种的示现。

学生是谁?

我自己是学生。

像善财童子一样,自己是学生,除自己之外,全是诸佛菩萨,做种种示现,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来成就我、来帮助我,所以善财一生成佛了。

如果我自以为是,我是老师、我是法师,你们都是我的学生、都是我的徒众,给诸位说,我不但不能够成就,恐怕还要往下面堕落。

有这些念头肯定生贪瞋痴慢,傲慢,你肯定造罪业。

这一万二千人的示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不就白搞了吗?

总得有几个人体会到、看出来,看出这个门道,真正如理如法的依教修行。

  下面讲“万二千人俱”,参加这次法会的一万二千人,“标比丘之人数”。

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为什么?

参加法会,比丘之外还有很多人,可见这个法会殊胜。

“《会疏》曰,诸经多标千二百五十人,今经与《法华》标万二千人,盖是出世本怀,一代胜会,故十方大德皆云集乎。

”这个乎是个问号,是个疑问,说明什么?

这一会不是普通法会,是无比殊胜的法会。

佛讲《法华经》,比丘一万二千人,讲这部经也是一万二千人,这个意思就是这部经的教义跟《法华经》是等同的、平等的,《法华》是一乘圆教。

古来祖师判教,判大乘、小乘,大小乘之外还有个一乘,大乘是菩萨,小乘是声闻,一乘是佛。

这个法会讲什么?

讲成佛的法门,这叫一乘。

如果这个法门它最高的标准是讲到成菩萨,这大乘;

只讲到成阿罗汉、成辟支佛,那是小乘。

《法华经》,祖师大德都常讲,成佛的《法华》,开智慧的《楞严》,《楞严经》开智慧,《法华经》成佛。

这部经呢?

这部经成佛的。

《华严》也是成佛的,《华严》怎么成佛?

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法华经》也不例外,凡是成佛的一乘经都跟《无量寿经》挂钩,梅光羲老居士在会集本的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所以这一句记这桩事情,表法的意思很深,我们一看就晓得这部经重要。

早年,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庐山建一个念佛堂,那个时候所依靠的经就是《无量寿经》。

慧远大师依靠哪个翻译本我们不知道,我们曾经在目录里面看到安世高翻译的本子,我们有理由相信,慧远大师用的应该是安世高的本子,可惜这个本子失传了。

历代翻译大师,安世高跟鸠摩罗什这两位大师翻的中国人最喜欢读,他们属于意译,他不是直译。

我们今天在《大藏经》里面看到这两位大德译的都非常欢喜。

所以我们有理由,东晋距离安世高的时代还很近,我们相信这个译本在那个时候,远公大师应该会得到的。

“上说甚是”,就是《会疏》里面讲得很有道理,“会众之盛,正表世尊说法之胜也”,《无量寿经》所讲的法无比的殊胜。

“又俱者共集之义”,“俱”是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提倡、一起弘扬,共同普度一切大众,有这个意思在。

  底下两句,“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上二句,赞诸大比丘之德”。

这是赞叹,这两句是总赞,我们到后面看到别赞,赞得太多了,赞叹的。

赞叹大比丘之德,这里头含很深的意思,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

你看到这些德能我们自性里面统统都有,只是现在迷失了。

看了之后就要有一个意念,咱们要把性德找回来,太好了!

如何找回来?

把烦恼习气放下,它就又回来了。

我们能放下一分它就显一分,能放下两分它就显两分,不一定要圆满放下,圆满放下你就成佛了,就圆满的现前。

只要真干,你会充满信心、会充满法喜,那就是佛门里常说的烦恼轻、智慧长。

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

烦恼年年轻,智慧年年长;

烦恼月月轻,智慧月月长。

到每个月烦恼轻、智慧长,你就法喜充满;

到天天都长,差不多你快成佛了,你距离无上菩提就不远了。

  “一切,乃该罗事物之称”,就是把所有一切统统包括了,“又一切,普也。

一切大圣,赞叹之辞”,这意思好懂。

《嘉祥疏》里面有解释说,“游心空理,隐显难测,故称圣人”。

看圣人的用心,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心跟他相反,我们心不空,里面拉杂东西太多了。

我们的心与理(理是自性)相违背,自性确实它什么都没有,它是空的,它是万事万法之依据的理体。

宇宙之间万事万法从哪里来?

这些道理,能生、能现、能变,理体是自性,要把十法界都包含在里面,识变,十法界是识变的。

自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能现物质,也能现精神。

现的时候,底下这个字叫显,显是现,不现的时候叫隐。

惠能大师开悟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隐,那个没有现,本自具足,它虽然什么都不是,但是它什么都能现。

末后一句“能生万法”是显。

他说了五句,第三句是隐,末后一句是显,都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这句话意思非常非常之深,你不必去想、你不必去讨论,为什么?

你想的全错了,你讨论的也错了。

你不想、不去讨论,真相就现前,你全见到了;

你去思惟它,你妄想分别执着全现前了。

  怎么迷的?

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迷了。

迷不能觉悟,迷只有迷上再加迷,愈迷愈深。

佛教我们,放下就是,别去理它,你只把它放下。

放下执着你就成阿罗汉,执着是见思烦恼;

放下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

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了,华严会上所讲的法身大士。

佛法修行,千言万语就是一句,劝你放下,要保持身心清净。

最重要是心,心清净身就清净,为什么?

身是我们最贴近的一个物质现象,境界,是个境界相,境随心转。

心是意念,意念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

不分别、不执着了,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这转了,这两个一转,阿赖耶跟前五识就跟着转。

八识转有先后,六、七先转,因上转,五、八果上转,你看境随心转。

能转境界,这个修行才有功夫,才真的会修,境界转不过来,你白修了,没修,说白修还恭维你,根本你就没修。

像这些理事、因缘,一定要多读大乘经论。

  读经也有妙诀,会的,有受用,而且很快速,不会的,那就难了。

会的是什么?

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长时薰修他得个中三昧,三昧是定,清净心现前。

因为你天天想它,你没有工夫去想其他的,你就把世间拉拉杂杂的东西全放下了,你心里装的就一样,《大乘无量寿经》,你就这一样。

装久了,烦恼习气自然就断掉,烦恼断了,三昧现前,再时间久了,你会大彻大悟,你在《无量寿经》上开悟了。

一悟一切悟,不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讲无量大法,你全通了。

不离自性。

你把能生能现能变都找到了,所生所现所变的你没有一样不通达,全明白了。

这个信息好,这个信息很难遇到,我们遇到了要相信,相信你就有福了。

相信你真就想学,如法修行,那你真得利益。

你要不相信,你学习的意愿发不出来,在佛家讲,菩提心发不出来。

所以信解行证,对于佛菩萨的教诲不能够透彻理解、正确的理解,你怎么修法?

你修学都是错误的,再用功、再努力收不到效果,最后对佛法丧失信心。

如果丧失信心,生起怀疑,再毁谤佛法,那造的业就更重,那不如不学。

这是学佛同修,无论出家在家,不能不知道的。

  真正想学,扎根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你没有根,再努力也是枉然。

像种树一样,没根,你怎么种它也活不了,根重要。

在中国古时候,学佛的人四个根,所以世世代代都有证果的、有开悟的,得定的就太多了,得定是得清净心。

开悟、证果,平等心、正觉心都现前,正觉就证果了。

这四个根,要知道中国佛教从唐朝中叶以后,不再用小乘扎根,之前是小乘,有成实宗、俱舍宗。

唐朝中叶以后,我们的祖师大德提倡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所以儒释道变成一家。

我们今天要扎根,用我们老祖宗教诲行,因为这一千七百多年来成就的人太多了。

我们用儒家的《弟子规》、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用佛法的《十善业道》,这是三个根,出家人还要加一个,《沙弥律仪》,四个根,你的成就才殊胜。

《嘉祥疏》这句话“游心空理”,我们今天这句话做不到,这句话确实法身菩萨才做到。

我们今天能够“游心弥陀”就不得了,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

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完全遵守三个根的教诲、四个根的教诲,这是现代的圣人,佛法当然就兴旺起来。

佛教的兴旺要靠弟子们认真努力学习,社会一般大众不至于误会,自然尊重你、拥护你、向你学习。

  “《会疏》曰,初果已上,悉名圣者。

以究大阿罗汉,故名大圣。

”《会疏》讲是一般所说的,初果须陀洹这是圣人,小小圣,为什么?

他能够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证小乘须陀洹果。

如果是大乘,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十信位的菩萨他证得初信,这就入门。

所以入门,我讲的标准不行,我告诉诸位,我讲的标准是到门口,非常接近;

也就是说你真正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你在门口。

要进门,必定要把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断掉,这个五种错误的见解断掉,你就证得小乘初果。

如果是学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圣人,真的是圣人。

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你在六道里决定不堕三恶道,而且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这都在修学,顶多就七次,你决定证阿罗汉果。

在大乘里面,七次往返,在十信里面你证到第七信位,第七信位就超越六道。

七、八、九、十这在四圣法界,第七声闻法界,第八缘觉,第九菩萨,最上面佛,再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那叫大圣。

这都不能算大圣,算圣人。

超越十法界,圆教初住以上,这是法身大士,住在哪里?

住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

实际上,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就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到那时候你才真正明白,“自性如来,唯心净土”。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自心现的、自性变的,不是外面的,那是你的老家,你本来是那个地方的人。

所以回归到阿弥陀佛实报土,这是回家,那有什么困难!

  真学佛,你不能不认识释迦牟尼佛、你不能不了解释迦牟尼佛,你像他那个样学习,哪有一生不成佛的道理!

佛教我们放下,他真放下了,他什么都没有。

他过的是最简单的生活,三衣一钵,这是他财产,全部的家当三衣一钵,都在身上。

真的,要我们俗人来讲,在你身上的是你自己的,不在你身上的,不是你自己的,至少有这个观念。

你身上有钱,身上荷包里多少钱,那是自己的,在银行存的不是你的。

这个房子,你在这个房子,在家里住着,在家里,是你自己的,你出了门之后,这房子不是你的。

诸位在日常生活当中能作如是观,你就接近佛法了,你那个贪瞋痴慢慢慢就化解掉,这是事实真相,不能不明了。

你看刘素云讲丈夫,讲得很妙,什么叫丈夫?

一丈之内是你的先生,一丈之外不是的了。

我跟大家讲最贴切的,你这一身有的是你的,不在你身上都不是,心开意解,一丝毫牵挂都没有。

  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做出的榜样,所以我们要学他,要学得跟他一样。

他一生从事什么事业?

教学,从三十岁开悟那天起就开始教学,到七十九岁圆寂,四十九年没中断,没有一天缺课,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

他的身分是职业老师,给诸位说,他跟宗教风马牛不相干。

今天提到佛教,大家都认为这是宗教,我们不肖,把释迦牟尼佛贬到宗教里面去了。

所以我说我们四众弟子都有罪过,老师一生教学,怎么会跑到宗教里面去,哪有这种道理?

佛法传到中国来,我们从历史上去看,到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都还是教学。

佛教变成宗教的历史不超过三百年,这是近代的事情。

从前寺院、庵堂是学校,历史上多少成名的人,读书在哪里读书?

在寺院里面读书,寺院是学校,读书的人可以住在寺院,寺院很慈悲,能接待他。

寺院里面的出家人个个都是好老师,有能力教导你。

以前考举人、考进士,到哪里念书?

都到寺院,寺院有经书,不仅仅是佛经,藏经楼是图书馆,里面什么都有。

不缺老师,学生有任何问题,找出家人,出家人都能教你。

所以有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