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404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大纲Word下载.docx

(2)外部性。

P22)

10、准公共产品的分类:

一是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如教育。

二是具有非竞争性但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如道路。

三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如文化、艺术、医疗、体育等。

11、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

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12、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

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

13、公共事业管理:

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14、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1、具有公共性2、具有强制性3、具有非营利性

4、具有服务性

15、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公众为本原则2、服务原则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4、法治原则P41

16、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

(1)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管理目的相同,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持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B.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两者在特定公共事务管理上是重合的,具体来说,在诸如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内的纯公共事务和准公共事务,都是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涉及的对象。

C.在管理主体上有联系P44

区别:

、从管理对象和范围来看,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均广于公共事业管理

、从管理主体来看,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是公共组织乃至特定企业

、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2)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

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

、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

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A、管理目的不同,公管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公共利益,其目的是公益性;

企管的目的是营利。

B.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公管主要是社会权力和一定的经济权力的综合,在权力主体上主要表现为行政权、社团权;

而企管所依托和运行的权力则主要是私有权的财产所有权。

C.管理的性质的不同,公管总体上是一种社会管理,是一种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管理过程;

企管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

D、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公管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税收;

企管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投资回报,来自于所获取的利润。

E.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F.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G.绩效评估标准不同,公管首先看社会效益,而企管则强调经济效益。

P46-48

17、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法

 

第二章

1、公共事业管理的内部环境:

主要是公管机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和要素组合等。

公共事业管理的外部管理:

主要是指公管机构之外的影响因素,如政治、经济、地理、人口、文化、民族、宗教等。

2、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

1、广泛性2、复杂性3、差异性

3、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

1、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而公共事业管理在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同时,又能动地利用和改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环境。

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2、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之间,通过特定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公共事业管理满足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求。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围绕着需要提出和需要满足以及二者的循环往复而展开的。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要是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基本任务的客观依据。

4、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

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1、地理位置2、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家庭状况)3、公众日常生活的技术化4、社会发展程度P63-66

5、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

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6、公共管理文化,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自身具有的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思想、价值和相关的实践经验等。

7、公共管理文化主要内容: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价值观。

所谓公共管理价值观,就是公共管理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公共管理哲学、公共事务观、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定型化制度等的总和。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经验。

8、公众政治文化:

是指:

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所具有的政治价值倾向和政治心理倾向的总和。

9、政治文化主要内容:

一是政治意识形态,即一定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观念体系,它由一整套价值倾向、行为准则和政治信仰所构成。

反映了某一个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政治愿望或政治理想。

二是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即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流行的较为普遍的政治见解和主张。

三是社会政治心理,即社会成员对政治生活具有的不系统、不定型和自发的反映形式,表现为社会成员对政治现象的自然感情、习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或信念等。

10、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

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

11、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包含哪些因素?

如何对公共事业管理影响?

经济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分和经济体制因素,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着特定的影响和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

1、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公众必须享有而且也能够享有的利益也越来越多,所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

2、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总体上是靠公共财政开支来维持的,而一定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公共财政的能力,也就决定了公共组织如政府能把多少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所确定的公共项目中,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生产力发展水平既给公共事业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赋予了公共事业管理与生产力水平同步的科学化和技术化的内涵,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经济成分方面。

一个国家或社会所具有的经济成分的数量,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直接构成了社会政治体系的社会基础,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利益结构,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向和决策。

同时,一定的经济成分构成,也就必然决定着政府要有相应的经济职能、经济管理方式和经济政策。

(3)经济体制方面。

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体系、经济利益关系、经济调节体系和经济组织体系。

首先,它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形态特征和制度特征。

其次,它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行为特征。

最后,它影响这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

12、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环境:

是以国别区域作为标准来对影响和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的因素进行分类的,它是指影响和制约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的全球性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13、国际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1)对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政策的影响。

(2)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手段等产生影响。

(3)本国国际地位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

1、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2、试述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演变发展的基本趋势。

(1)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又称公共事业管理的保守模式,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出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其职能是极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业产品基本上由社会自行提供,市场也不介入这一领域。

(2)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又称官僚模式、科层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市场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是间接而非直接的,社会的力量的参与是极为有限的。

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60年代前后达到高峰,至80年代后开始成为改革的对象,逐步被新的管理模式取代。

(3)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分权,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和社会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这一模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对公共事业管理干预模式改革的产物。

(新公共管理理论)

3、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实质:

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简答)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演变发展,而从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演变和发展的进程看,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1)公共需求,

(2)主体意识,(3)政府能力,(4)社会发育程度。

5、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必要:

是因为在当代,政府全面干预和垄断这一领域已不可能。

详见p97

6、关于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性详见P98-99

7、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条件:

一是公共产品领域私人一般不让进。

二是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即戈尔丁提出的“选择性进入”方式。

三是必须有产品的产品制度安排。

四是可以将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作为两个环节分开。

8、公共产品的提供:

即公共产品的交换和消费,是公共产品通过交换进入社会消费的过程。

9、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

(一)公共提供,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二)市场提供,指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单位的经费。

(三)混合提供,是指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

第四章

1、政府:

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2、政府的基本属性:

1、政府的阶级性(政府实施国家阶级压迫功能,即指政府通过暴力机器消灭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镇压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巩固和保卫国家政权)2、政府的社会性(政府对非阶级性的即社会经济文化事务进行的管理)

3、政府的基本职能和特性:

基本职能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

特性:

整体性、适应性、差异性、统一性

4、论述:

为什么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

(1)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因为:

①第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②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2)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是因为:

其一,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能否认识以及对公共事业产品可能有的生产和提供方式的认识和把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历史还是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现实,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政府的组织程度都是基础的和决定性的。

其二,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也就是哪些事务可以以公共事业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管理、管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即通过制定的基本政策而确立的管理目标,是为政府所代表的利益服务,或说涉及并满足到多大范围群体的共同利益,则是由公共组织中的政府决定的。

其三,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

政府在社会中的特定地位,决定了整个管理体制的构成的法律法规等,以及整个管理运行的规则,都必须由政府制定.

其四,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政府还负有对其他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公共事业管理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行为进行管理之责。

这种管理既可以是直接的行政监督,也可以是通过司法机关运用法律手段的制约。

5、非政府组织:

依靠社会权力,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官方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

6、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一是组织性,也称正规性。

二是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

三是非营利性。

四是自治性。

五是自愿性。

六是非政治性。

七是非宗教性。

7、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见P135作用:

第一,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木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

第二,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能提高公共事业常品的供给效率。

第三,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第四,是当代社会包括公共事业在内的整个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需求。

此外,还具有扩大就业渠道,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力,以及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增强这回公民化程度等作用。

第五章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管理脱节”,如何消除?

所谓“管理脱节”,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中出现的有悖于整体目标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正式的管理制度、规章中或有规定,或无明确规定但也可以存在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工作程序的相互背离。

对于消除这一“管理脱节”现象,根本上必须从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其次要充分发挥组织内正式沟通的作用;

再次是管理人员要增强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等。

第六章

1、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

第一,使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的变化。

第二,能促进政府公关事业管理改革的深入。

第三,使政府更好地维护和代表公关利益。

2、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特点:

第一,在开始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取得一致意见。

第二,考虑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权限,或是关于公共组织立法的具体规定。

第三,努力追求组织任务的明确性。

第四,注意战略绩效评估中的社会指标。

3、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1)环境分析,基本任务是运用系统思考和特定的分析模式或工具,分析影响组织的外部系统以及组织在这一特定外部系统背景下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奠定战略规划的基础。

(2)战略规划,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战略的过程,也是讲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

(3)战略实施,是通过建立和发展行动的能力和机制,讲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

(4)战略评估,就是对战略实施进行监控,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的评估的过程。

详见P207-209

4、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

A、以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为出发点B、是战略管理过程尽可能简单化和非程式化。

5、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弱势(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T是指威胁(thrends)。

SWOT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

优势——机会战略

优势——机会(SO)战略。

SO战略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面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

弱点——机会战略

弱点——机会(WO)战略。

WO战略的含义,是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弱点。

优势——威胁战略

优势——威胁(ST)战略。

ST战略是利用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影响的战略。

弱点——威胁战略

弱点——威胁(WT)战略。

WT战略是在减少内部弱点的同时规避外部环境威胁的战略。

6、SWOT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给出一个有关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有效的信息,清晰地展示出现有情况下组织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第七章

1、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界定:

见P221

2、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

第一,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即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它必须是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所察觉的、认知的。

第三,它必须具有公共性。

第四,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加以解决的公共性问题。

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特点:

1公共性。

2可变性。

3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4、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形成因素:

自然灾害、经济的较显著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交往和关系的变化发展.

5、公共项目的基本内涵:

见P228

6、目标管理:

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其基本内涵是将一件项目的总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与总目标相连的具体目标,即一种树状式的目标体系,并以目标即具体的管理结果为依据,明确每个具体目标的负责人、完成时间和资源配置等

7、目标管理的做法:

见P232

第八章

1、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有哪些?

各自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可能有的组合方式为:

(公共提供为纯公共产品,混合提供为准公共产品,市场提供为私人产品或近似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

第一、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即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产品生产,然后无偿地向社会提供。

第二、公共生产、混合提供。

即由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并通过收费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

这种收费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即以对成本进行补偿。

如目前我国的国有事业单位以及行政机关为公众提供的某些产品和服务。

第三、公共产生、市场提供。

即由公共企业生产,按盈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人收费的提供方式。

通常,具有政府垄断性质的私人产品,或者接近于私人产品性质的准公共产品,如煤气、水、电、电讯、公共交通等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生产和提供。

第四、私人生产、公共提供。

即由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部门生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政府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并无偿地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如某些国防产品、某些公共工程建设等。

第五、私人生产、混合提供。

即在政府相关的法规、行业政策和规划的指导和监督下,由非政府组织或私人部门投资和组织生产,并由其自行向社会提供。

一般来说,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产品生产的非政府组织的事业产品就是以这种方式提供的。

第六、私人生产、市场提供。

这主要是指对那些可以比较好的进行“选择性进入”的产品,甚至为俱乐部产品的产品,如上述的私人与社区通过契约而进行的社区内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如付费后可以进入的音乐厅、高尔夫球场等。

2、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的公共支出主要有三个原则:

1、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即同等对待同一层次的居民;

纵向公平,即差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居民)2、效益原则3、稳定原则

3、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的非公共支出的内涵:

溢余、社会捐赠、政府拨款

第九章

1、公共事业管理责任:

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2、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是指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或通过一定的行政层级,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履行责任进行的监督和控制。

这一机制主要包括以下:

1、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2、行政监督检查3、行政监察4、审计5、行政复议

3、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基本内涵:

(1)回应,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快速了解公众对公共事业产品的需求。

(2)弹性。

(3)胜任能力。

(4)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

(5)廉洁

4、要保证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参与,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

A、要有必需的制度设计;

B、要有相应的公共管理文化;

C、公众必须具备的参与能力和信息

5、公民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

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咨询委员会、利益群体

6、公共事业管理伦理:

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7、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附加)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是一项重要但也是困难的任务。

就公共事业管理者个体而言,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