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护士分层培训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方案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
《妇科护士分层培训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方案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护士分层培训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方案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熟悉专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疾病知识、疾病护理要点、专科仪器使用、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不良反应等)。
(3)熟练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规章制度及相关医疗法律法规。
(4)具备独立指导实习护生的能力。
(5)熟悉护理各种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6)熟悉本科抢救的知识及技能。
能配合高年资护士及医师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7)能初步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8)通过培训、临床实践,提高护士技能水平。
(9)具备基本的科室护理管理能力。
在N0护士指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另加《急救护理学》《危重病学》《健康教育》等,培训方式为自学。
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应急预案、专科健康指导,医院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知识等,采用全院统一授课方式或自学形式进行。
常见护理操作技术。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结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现场指导进行培训。
每年度由根据培训内容及指定教材出题组织统一考核。
每季度由按照培训计划抽取一项进行考核,记入个人档案。
(三)成熟期(N2)
(1)在熟练掌握基础和常用护理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疾病知识、疾病护理要点、专科仪器使用、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不良反应等)。
(2)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3)熟练掌握护理各种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4)熟练掌握本科抢救的知识及技能。
能独立配合医师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5)成为病房的业务骨干并有意识的提高教育、管理、科研能力,能指导护生、N0护士N1护士进行相关临床护理工作;
每年撰写护理论文1-2篇,
(6)通过培训、临床实践,逐步提高护士全科技能水平,经过考核达到N2护士水平。
在N1护士指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另加《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及《护患沟通学》等,培训方式为自学。
护理相关专科知识、前沿动态,护理管理理论、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等,采用全院统一授课方式或自学形式进行。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3)护理业务查房与病例讨论:
每月参加护理查房或病例讨论不少于1次。
每年主持护理查房或病例讨论不少于1次。
每年度根据培训内容及指定教材出题组织统一考核。
每半年按照培训计划抽取一项进行考核,记入个人档案。
(四)骨干期(N3)
(1)在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2)熟练掌握临床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
掌握抢救知识及技能。
能独自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工作。
(3)能运用护理理论、技术和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成为病区的业务骨干并有意识的提高教育、管理、科研能力,每年撰写护理论文1-2篇,并进行科研课题设计、研究。
(4)能解决本病区的疑难问题,参与危重症、疑难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5)协助护士长完成本病区的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6)能指导护生、N0、N1护士及N2护士进行相关临床护理工作。
(7)通过培训、临床实践,经过考核达到N3护士水平。
2.培训内容及方法:
《护理管理学》《护理科研》《统计学》及专科书籍等,培训方式为自学。
护理相关专业知识、前沿动态、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理论与方法、医院法律法规知识等,采用全院统一授课方式或自学形式进行。
专科护理操作。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结合培训中心的现场指导进行培训。
(3)选择性院外进修学习或专科护士培训。
每年度由根据培训计划抽取一项进行考核,记入个人档案。
(五)护理专家(N4)
(1)能负责病区专科护理培训及临床教学工作,组织本病区护理查房及病例讨论;
解决疑难危重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护理会诊。
(2)能够协助病区护士长进行病区管理工作。
(3)能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护理知识与技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每年撰写护理论文1-2篇。
(4)能负责专科护理质量的评价与督导。
(5)专科护士能跨病区专科对患者提供直接护理和健康教育,并能协调各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6)专科护士能根据患者需要开设专科护理门诊,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和专科护理。
《护理管理学》《护理科研》《统计学》及专科期刊、书籍等。
培训方式为自学。
积极参加专科学术小组讲座,或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相应专业理论授课。
专科技术操作。
(3)专科护士院外进修学习或专科护士培训。
3.考核方法:
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每年度由护理部抽取考核人员名单,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专科护士每两年由护理部进行理论、操作及科研水平考核,对其专科能力进行复核.
2016年妇科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计划
月份
岗位
理论培训
1
N1
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
2
N1、N2、N3
临床常见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及药液渗漏的防护
3
护理文件书写最新相关规定
4
盆底治疗电子生物反馈的新进展
5
N1、N2
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前术后的护理
6
针对患者不同需求进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
7
妇科护理工作常见安全隐患
8
N2、N3、N4
论文的选题及撰写技巧探讨
9
PICC置管后的观察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10
疤痕妊娠介入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11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疗效影响
12
专科危重患者紧急抢救的流程
一月(N1级):
课题:
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护理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生开出医嘱后护士应及时、准确的输入医嘱系统或转抄在执行单上。
2、每天查对医嘱2次,由1人口诵医嘱内容,1-2人核对,并有记录。
3、执行医嘱应严格“三查七对”。
(三查是:
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查;
七对是:
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时间、方法、浓度),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4、下一班护士负责查对上一班新入院、转入、转床、术后病人医嘱的处理情况。
5、转抄或重整医嘱时,须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护士执行临时医嘱时,应认真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7、护士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如遇特殊抢救情况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口诵医嘱2次,并保留安剖至抢救结束,做好记录。
抢救结束6小时内督促医生据实补齐医嘱并签字。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领取和使用药品前,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名称、有效期及批号,有无变质、过期。
3、多种药液同时使用时,注意配伍禁忌。
4、易过敏的药物,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按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
5、毒、麻限制类药品使用时,必须2人核对,用后保留安剖24小时,以备查对,并做好记录。
6、口服摆药后必须2人核对无误,方可发放。
7、严格按医嘱时间给药。
8、执行服药、注射、输液时,如有疑问应立即查询,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签名。
三、输血查对制度
1、采集血交叉标本时必须仔细查对医嘱、输血申请单、标本标签。
2、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对”(查血袋标签是否完整清晰、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等异常;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及有效期)。
3、输注前,必须再次查对输血医嘱及执行单,严格经过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病人床边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并核对血液后,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反应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并应保留血袋余血及输血器。
5、输血完毕后,再次执行“十对”,并将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
6、血袋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核查送检。
分级护理制度
为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护理分级及护理服务内涵,保障患
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护理
分级》为依据,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由医生与责任护士
共同评定而确定护理级别,责任护士及时做好护理级别标识并实施不
同级别的护理。
同时,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
分级。
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
护理四个级别。
特级护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
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三级护理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使用说明
一、填写流程
1、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反面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填写流程
填写评估日期在相应分值内打“√”在Barthel指数总分栏
填写总分在评分护士签名栏签全名。
2、单独使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填写流程
填写楣栏填写评估日期在相应分值内打“√”在Barthel指数总分栏填写总分在评分护士签名栏签全名。
二、评分要求
评估分值≤40分,至少每3天评分1次;
分值≥41~99分,每周评分1次;
分值100分,可以不再评估。
如果病情发生变化,须及时评估。
三、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登记
等级划分标准
需要照顾程度
重度依赖
总分≤40分
全部需要他人照顾
中度依赖
总分40~60分
大部分需他人照顾
轻度依赖
总分61~99分
少部分需他人照顾
无需依赖
总分100分
无需他人照顾
四、《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反面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用完,如果患者需要继续评估,请使用单独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续评。
评估内容包括:
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包括:
给药差错、压疮、烫伤、患者跌倒、坠床、走失、管道滑脱、意外事件等。
发生以上事件应立即报告,其报告制度及流程如下:
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2、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及慎独精神,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补救和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填写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5、发生严重的护理事件应立即上报,发生一般的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
6、发生不良事件的责任科室应在3天内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讨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报上级部门,上级部门根据其讨论结果提出指导性意见。
7、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未按规定上报,将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质控,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护理人员在给药、输血或标本采集等各项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
2、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血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红色“腕带”作为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并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
4、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绿色“腕带”标识,并与手术室护士进行双人核对。
手术完毕后,由巡回护士将病人送入ICU或病房,再次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患者手腕带上的信息。
5、急诊抢救室使用红色“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如需收治住院,由急诊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双人核对患者手腕带信息及住院证。
危急值(口头)报告制度
1、护士接到检验科或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电话后核对患者相关信息,无误后登记在危急值记录本上。
2、护士要及时向医生准确、无误反馈检查结果。
3、临床医生接到电话后首先考虑两点:
一是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
二是如果临床症状不符,样本的留取是否有问题需查找原因,如需要,马上重留标本,进行复查。
4、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作出相应处理。
5、检验科必须加强与病区的沟通,病区每周到检验科了解上一周标本留取的质量问题,同时,临床实验室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和培训护士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二月(N1、N2、N3级):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二、术语和定义
静脉治疗infusion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常用工具包括: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导管末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包括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药物渗出infiltration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3.9药物外溢spill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三、基本要求
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2从事静脉治疗的护士应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3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
4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四、操作程序
1基本原则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操作前后应执行规定,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
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
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
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二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
置管部位不应使用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
2操作前评估
a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b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c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d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e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f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g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五、应用
1静脉注射应根据药物及病情选择适当推注速度。
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
推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
2静脉输液应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
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
六、静脉导管的维护
1冲管及封管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
2给药前后或使用两种不同药物之间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3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肝素盐水的浓度,输液港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
4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7天更换一次。
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
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
5敷料的更换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
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七、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1静脉炎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
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
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2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
应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