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355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提高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于此种认识,中共中央认为应当()

A.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B.继续大力开展工农运动

C.争取国民革命领导权D.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

8.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政党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9.“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

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0.“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

朱执信有云:

“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

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

“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

该现象的出现()

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

B.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C.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D.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11.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

A.由闭关到开放B.由专制到共和C.由落后到富强D.由愚昧到科学

12.右图为某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角,之所以能出现这个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是()

A.学生的示威游行 B.工人的广泛参与C.商界的积极响应D.北洋政府主动配合

13.某历史学家曾说,——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种族”和“国君”的对象,反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所填的内容应该是()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土地革命

14.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15.《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

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

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

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思想的多元化和世俗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标志着国家和社会从教权桎梏下得到解脱,标志着以世俗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正在兴起。

现代社会生活的理论和规范,不再出自圣经启示或教会权威,而凭借自然理性和社会经验独立得出。

启蒙运动以及18世纪以来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西方文明和教会权威和神学教条日益分道扬镳。

——詹姆斯·

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

材料二信仰自由为文明国家所保障,宗教问题应由个人自决,不容旁人强迫……教会学校也不过是私立学校的一种,文明国家大半允许私立学校存在,作种种试验,以谋改良进步……宗教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试验,宗教的本质不过是劝人为善,学道爱人,并无政治侵略的意义在内,似无绝对不准存留的必要。

——1925年(朱经农)《为国家主义的教育问题答复陈启天君》

材料三教会学校是亡国奴的铸造厂,基督学校是侵略中国的杀人地。

勿为人奴隶,而置亡国于不顾!

——1925年潮州学联会出版《收回教育权运动特刊》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此后儒学在历史上遭到哪些冲击?

【列举两个即可】

(2)材料一所述现象反映了什么趋势?

这种趋势形成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3)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了“收回教育权运动”。

即主张“教育与宗教分离”、“反对丧失民族性的教会教育”和“取缔外人在华办教育”等。

材料二、三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有何差异?

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收回教育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17.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

材料二

材料三

(1)近代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古老的北京城,请给材料一中的明信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2)近代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

上述材料都是发生在北京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请说明相关的历史事件并阐述其历史意义。

(3)北京也见证中国外交舞台的纵横捭阖,风起云涌。

材料三就是发生在北京的重要外交事件,图5引发了中国的全面抗战,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图5至图6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日关系的变迁,依据材料说明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特的价值,不可重复,不可替代。

希腊人的个体生命意志突出地表现在行为处事上具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

——《古希腊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早在先秦即已形成……(它)把人看成群体的分子,不是个体,而是角色,得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的结论,并把仁爱、正义、宽容、和谐、义务、贡献之类纳入这种认识中,认为每个人都是他所属关系的派生物,他的命运同群体息息相关。

——《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传统思想在“人”的认识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上有何表现?

材料二李贽肯定合理的“欲”、“情”,提倡人格的自主和独立,反对礼教和理学教条对人的禁锢,启发人们从正统文化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其历史贡献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家相近似。

人们看到,晚明的社会风尚、文人心态和文学艺术,已经发生了悖离传统的变化。

然而,晚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明代封建专制政权的极端腐败,导致“天崩地解”的大战乱。

清军入关,又进行了长时期的血腥战争。

社会经济、文化遭到严重摧残,资本主义萌芽和人文主义思潮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历史的进程被打断。

——李广柏《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的进步观念及其历史贡献,并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

材料三2006年有人在纪念五四青年节的论坛中指出:

“从20世纪初到今天,现代中国产生了三代新人。

”其划分方式如下:

第一代

新青年,大体出生于1911年到1949年之间

第二代

社会主义新人,他们大体出生于1949年到1979年之间

第三代

新人类,出生、成长于1979年左右到现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其划分“三代新人”的主要依据。

请在“三代新人”中任选一个年龄段,判断他们在青春期的价值取向,并结合史实说明你的依据。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渡江战役;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讲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属于抗日战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描绘红军长征;

依据时间排序,可知B项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关史实

5.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令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教育部特令京中各校放假,尽管已近严冬”“知识分子尤其亢奋”可以判断出这一事件应是一战结束后中国的举行的庆典。

所以答案选B。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背景

6.C

试题解析:

材料所说苏联为讨论中国革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对中国革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结合所学在中共二大上,中共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受共产国际的领导,此后中国的革命深受苏联的影响,所以选C

国民大革命

7.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最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表明当时的中共担心工农运动过于激进,因此排除B项。

根据“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惧而日渐向右”,“尽可能的和国民党合作”表明当时的中共对国民党右派的行为有所警觉,但未体现出要与其彻底决裂,排除D项。

材料强调并未提及中共对国民革命领导权的争取,因此排除C项。

材料之意是在右派进行分裂革命阵营时,中共应继续加强与国民党内拥护国共合作的左派之间的合作,也就是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A项符合题意。

8.D

【解析】1921年代时候,毛泽东思想还没有形成,不可能在当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选A。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不选B。

“反帝反封建”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不符,不选C。

材料把资产阶级作为斗争对象,说明当时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故选D。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纲领》

9.C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全中国都在动““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国共合作抗战,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征相符,因此C项正确。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10.D

材料提到,“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故D项正确。

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11.B

本题实质考查“第一次历史巨变”。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的功绩,具体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选B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12.B

图片上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五四运动取得的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运动成就的原因。

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是学生,后期主力是工人阶级,他们罢工引起了当时反动政府的重视,从而取得了图片中反映出来的成就。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的成就

13.A

【解析】试题分析:

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它的效忠对象是“民族国家”;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辛亥革命奉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中鞑虏指的是满清统治着,所以这里的民族比较狭隘;

而土地革命改变的是土地所有制的关系。

所以选择A。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14.D

据材料“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故D正确。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没有突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的发展变化,故A排除。

材料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无关,故B排除。

五四运动改变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故C排除。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

【名师点睛】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5.C

根据所学知识,①说法发生在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②说法发生在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时期,③发生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④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④,C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C。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16.

(1)标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冲击:

三教并立;

太平天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

西学东渐;

文化大革命。

(2)趋势:

世俗化(或理性化)趋势。

背景:

①政治上: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对教会权威;

民族国家形成推动文化民族化;

②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权阻碍社会进步;

③文化上: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思想世俗化和多元化。

(3)差异:

材料二认为可以保留宗教教育,宗教与政治无关。

材料三认为教会教育加剧民族危机,应废除教会教育。

原因:

①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②救亡图存思潮的推动;

③民族危机加剧;

④五四运动的影响;

⑤民族主义(或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⑥教会教育是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手段;

⑦西方自由思想的传播(或西学东渐);

⑧教会教育与中国传统相冲突。

(1)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这就确立起儒家的正统地位。

但是在不同时期儒家的正统地位收到了冲击。

如隋唐时期的三教并立;

(2)由材料可得出发展的趋势世俗化(或理性化)。

(3)由材料可直接得出两则材料观念的不同,即材料二认为可以保留宗教教育,宗教与政治无关。

这是由于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救亡图存思潮的推动;

民族危机加剧;

五四运动的影响;

民族主义(或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教会教育是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手段;

西方自由思想的传播(或西学东渐);

教会教育与中国传统相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发展的影响;

教育

17.

(1)只要学生的标题能反映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并且能够自圆其说,皆可得分

(2)事件:

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意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开国大典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

(3)原因:

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

变化:

从敌对到友好。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图片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片1可以可看出众多的列强手拿各种武器鞭打、刺杀一个铺在地上的人,明信片中有“derkriecinchina”等外文,即为:

“向中国开战”的意思;

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图片反映的史八国联军侵华,即可以拟定标题为《向中国开战》或者《列强瓜分中国》等。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解读图片资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知识地点在北京,图3反映的信息中又北京大学,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五四运动;

图四根据所学知识为开国大典;

据所学知识:

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基本胜利。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全国军民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全民族抗战的结果,同时还包括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如美国,苏联,国外华侨等。

中日关系从图5到图6可以看出从敌对的战争状态到关系正常化的状态,即为日本侵华,中国反抗到双方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18.

(1)差异:

关注人的自然性(个体),强调个人的价值与理性。

关注人的社会性(群体),注重道德自觉与社会和谐。

主张:

“仁、礼”;

“中庸之道”;

“中道”理论;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2)观念:

倡导个性解放(提倡人格的自主和独立);

贡献:

启发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促进社会风尚和文学艺术的变化。

王朝更替,社会经济文化遭到破坏;

专制统治的腐败黑暗(封建思想的禁锢);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3)依据: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实现了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特的价值”“个体生命意志突出地表现在行为处事上具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反映了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材料“人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的结论”“每个人都是他所属关系的派生物,他的命运同群体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两者比较就可以得出两者之间差异。

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这种差异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上的表现。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李贽肯定合理的“欲”、“情”,提倡人格的自主和独立”中可以得出李贽的进步观念,从材料“晚明的社会风尚、文人心态和文学艺术,已经发生了悖离传统的变化。

”可以看出李贽进步观念的贡献;

根据材料“由于明代封建专制政权的极端腐败,导致“天崩地解”的大战乱。

清军入关,又进行了长时期的血腥战争”“资本主义萌芽和人文主义思潮遭到毁灭性打击”可以得出“晚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表格信息中可以得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里士多德;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