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30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6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

《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docx

2018年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

一、民用建筑分类

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

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

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按建筑物所用材料分类:

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某住宅建筑,地上层数为八层,建筑高度为24.300m,该住宅属()

A.低层住宅B.多层住宅C.中高层住宅D.高层住宅【答案】C

【解析】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

7~9层为中高层。

二、建筑的组成

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设备体系组成。

1.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安全地传至地基。

2.围护体系

围护体系能够遮蔽外界恶劣气候的侵袭,同时也起到隔声的作用,从而保证使用人群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3.设备体系

设备体系通常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和供热通风系统。

三、民用建筑的构造

l.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1)荷载因索的影响

作用在建筑物上的荷戴有结构自重、使用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

2)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

风吹、日晒、雨淋、积雪、冰冻、地下水、地震等;人为因素包括:

火灾、噪声,化学腐蚀、机械摩擦与振动等。

3)技术因索的影响

技术因素: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对建筑建造设计的影响。

4)建筑标准的影响

建筑标准一般包括造价标准、装修标准、设备标准。

2.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

1)坚固实用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整体性,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2)技术先进

3)经济合理

4)美观大方

3.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

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局部突出屋面的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不计入建筑高度。

某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房屋,室外地面标高为-0.300m,屋面面层标高为

18.000m,女儿墙顶点标高为19.100m,突出屋面的水箱间顶面为该建筑的最高点,其标高为21.300m。

该房屋的建筑高度是()m。

A.18.300 B.19.100 C.19.400D.21.600【答案】D

【解析】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3)不允许突出道路和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地下建筑及附属设施、地上建筑及附属设施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人行道路面上空:

2.5以上允许突出的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空调机位、窗罩,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4)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

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粱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净高不应小于2m。

5)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话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6)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7)建筑卫生设备间距规定(略)

8)台阶与坡道设置应符合: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

9)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栏杆必须采用垂直杆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10)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11)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

【典型题型】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最小宽度()。

(并不得小于1.2m)

A.不应小于梯段的净宽B.等于梯段的净宽C.不应大于梯段的净宽D.是梯段的净宽的两倍【答案】A

【解析】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净宽,并不得小于1.2m。

2A311012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一、室内光环境

(一)自然采光

住宅朝西外窗应采取外遮阳措施,朝东外窗宜采取外遮阳措施。

(二)自然通风

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三)人工照明

1.光源的主要类别

热辐射光源有白炽灯和卤钨灯,用于开关频繁、不允许有频闪现象的场所;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等。

2.光源的选择

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

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典型题型】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

A.气体放电光源B.热辐射光源C.混合光源D.短波辐射光源【答案】B

【解析】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二、室内声环境

(一)建筑材料的吸声种类

1.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吸中高频声。

2.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3.薄膜吸声结构;

4.薄板吸声结构;

5.帘幕:

具有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

(二)噪声

室内允许噪声级:

住宅不应大于45dB,夜间卧室不应大于37dB。

三、室内热工环境

(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体形系数:

严寒,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40。

建筑物的高度相同,其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

体形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也越大。

建筑物高度相同、面积相等时,耗热量比值最小的平面形式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D.L型【答案】C

【解析】建筑物高度相同、面积相等时,耗热量比值最小的平面形式是关于建筑物体形系数和耗热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体形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越大B.体形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越小C.体形系数越小,耗热量比值越大D.

耗热量比值与体形系数无关围护结构的热阻R与其厚度d成正比,与围护结构材料的导热系数λ成反比。

(二)围护结构保温层的设置

1.围护结构外保温相对其他类型保温做法的特点

外保温可降低墙或屋顶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可减少防水层的破坏,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

内保温在内外墙连接以及外墙与楼板连接等处产生热桥。

间歇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内保温;连续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外保温。

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最好。

2.围护结构和地面的保温设计

公共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不大于0.70;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采用塑料构件或断桥处理:

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或双层玻璃窗。

3.防结露与隔热

冬季外墙产生表面冷凝的原因是由于室内空气湿度过高或墙面的温度过低。

防止夏季结露的方法:

将地板架空、通风。

四、室内空气质量

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限值为:

游离甲醛不大于0.08(mg/m),氨不大于0.2(mg/m)。

2A311013建筑抗震构造要求一、结构抗震相关知识

1.抗震设防的基本目标

抗震设防目标的“三个水准”: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二、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粱的抗震构造要求

1.梁的截面尺寸

要求: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小于4。

2.梁内钢筋配置规定

沿粱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极限不应少于2Φ12。

(二)柱的抗震构造要求

1.柱截面尺寸构造要求

(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极限不宜小于300mm。

(2)剪跨比宜大于2。

(3)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2.柱纵向钢筋配置规定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3.柱箍筋配置要求(略)

(二)抗震墙的抗震构造要求

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

三、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一)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构造要求

1.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粱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2.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人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的基础圈粱相连。

(二)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粱的构造要求

1.圈梁应闭合。

2.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最小纵筋不应少于4Φl0,箍筋最大间距

250mm。

【2018真题20】关于砌体结构构造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砖墙的构造措施主要有:

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

B.伸缩缝两侧结构的基础可不分开

C.沉降缝两侧结构的基础可不分开

D.圈梁可以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内产生的拉应力

E.圈梁可以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性

【答案】ABDE

【解析】砌体结构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伸缝、沉降缝和圈梁;其中,伸缩缝两侧

宜设承重墙体,其基础可不分开,而设有沉降缝的基础必须分开。

圈梁可以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

墙体内产生的拉应力,同时可以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因振动(包括地震)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楼梯间构造要求(略)

(四)多层小砌块房屋的芯柱构造要求

1.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

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

3.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2A311020建筑结构技术要求

2A311021房屋结构平衡技术要求一、荷载的分类

(一)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1.永久作用(永久荷载或恒载):

在设计基准期内,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加应力、混凝土收缩、基础沉降、焊接变形等。

2.可变作用(可变荷载或活荷载):

在设计基准期内,其值随时间变化。

如安装荷载、屋面与楼面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吊车荷载、积灰荷载等。

3.偶然作用(偶然荷载、特殊荷载):

在设计基准期内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较短。

例如爆炸力、撞击力、雪崩、严重腐蚀、地震、台风等。

(二)按结构的反应分类

1.静荷载:

不使结构或结构构件产生加速度或所产生的加速度可以忽略不计,如结构自重、住宅与办公楼的楼面活荷载、雪荷载等。

2.动荷载:

使结构或结构构件产生不可忽略的加速度,例如地震作用、吊车设备振动、高空坠物冲击作用等。

(三)按荷载作用面大小分类

1.均布面荷载Q

建筑物楼面或墙面上分布的荷载,如铺设的木地板、地砖、花岗石、大理石面层等重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