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18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

《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2.docx

完整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2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摘录

(顺序号并非根据目录而来。

有的一条建议中可能有2、3句名言)

1。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2.只要课堂上充满着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了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

3。

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4.人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5.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

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

6。

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

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7。

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8。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9.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0。

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1.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

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

12.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3。

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14。

我们一般地不在上课开始时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用来检查知识,而把检查知识跟加深、扩充和运用知识密切结合起来。

15.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

16.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17。

”知识的转化现象"指的是思维逐步地深入到知识中去的情况,即当学生每一次回头来看已经学过的东西时,都能在各种事实.现象.规律性中看到某种新的东西,研究和分析这些事实。

现象.规律性的某些新的方面和新的属性及特点。

应当把知识的转化作为复习的基础.

18。

复习是学习之母。

教给学生能从次要的东西中抽象出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东西上.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的根源就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

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19.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是要求在劳动中产生思想和能力.

20.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学生不仅在劳动,而且在思考,在推断各种因果关系,在规划未来的工作。

21.没有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人的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

22。

实践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23.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24.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阅读这些书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

25。

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

26。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需要多阅读。

“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27.搜集和加工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有了这种技能,就能使知识经常地处于发展之中,而这种发展又是具有深刻的特性的:

学生不仅在分析他周围发生的事物,而且也在分析自己的思维。

通过搜集和加工事实,学生就走上了进行自我智育的道路。

28.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

29.课上得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30。

“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是兴趣的重要源泉。

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31。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32。

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唤醒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

那么,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3.要使学生为自己的好好学习而感到自豪,关键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

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

教师要这样来教育学生:

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3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35.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教师不尊重“思想”,那么,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

3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

37.早晨进行两个到两个半小时的脑力劳动,其效果大大超过放学后一连坐在那里花4。

5个小时抠教科书和做练习。

38.在学校生活中,师生间的冲突主要是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我们要尽量避免许多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冲突,就要尽量理解学生,又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要求。

39.要让学校成为快乐的王国,不仅需要大量的书籍,还需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来安排使学生入迷的事,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情趣.

40。

学生怎样利用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努力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使阅读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41.控制学生注意力的途径,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学生的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否则,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不是新奇的教具和花哨的形式,而是情感的触动和智慧的启迪。

42。

在课堂上引进直观手段,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

43.不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教育应当配合把儿童的疾病治好,使他摆脱往往在幼年时期就有的疾患。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44.孩子的智慧,取决于家长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样的地位。

45.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逻辑思维,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

46.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47.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是青年的思想的主宰者。

48.发展思维和智力,就是指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影响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克服思维的缓慢性.

49.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

50.对于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的重要原理,不要让学生通过专门的背诵和识记去掌握,而应当让他们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去掌握。

51.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像力的手段之一。

52。

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自觉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的条件.

53.那些与思维相联系的,在手指尖上体现出思维的最“聪明”的劳动操作,都是由右手来完成的,但是我们要教会学生会用左右手工作,因为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54。

激发人们的智力才能的一个强大刺激物就是他们都有一双很巧的手在工作,人的手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

55。

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

56.智育包括:

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

57。

智育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

58。

智慧应当给人以享受文化财富和审美财富的幸福。

真正的智育指引人去认识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丰富性.

59。

科学的世界观不仅是对世界的正确观点的体系,而且是表现在情感、意志和活动中的个性的主观状态。

智力训练性的意思就是,人对世界的观点不仅表现为能够解释世界,而且表现为他具有一种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证明、确立和捍卫某种东西的志向.

60.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

61.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62。

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

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63.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恼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

64。

创造“家庭教学论"的要点就是:

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把游戏和有目的的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不断地保持儿童跟家长的精神交往.

65.“60分"是完全令人满意的知识的鉴定,不要让学生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目标是“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66.你能讲述的事情越多,你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的宝库就越丰富。

67.教师要制订的计划中,首先要有学科教学的远景计划(课程标准。

学期教学计划),其次应当写课题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68。

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的教育随笔和反思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69.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不要把这件事拖到明天。

70.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规则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

71。

要思考,不要死记!

--学生应当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的抽象真理越难,越是需要像使用钥匙一样用它来解释各种事实和现象,这条真理概括的事实的范围越广,那么,要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这条真理,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究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过多少事实。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即学生在思考事实的过程中揭示和理解了抽象真理的实质,在他思考事实的时候在内心使用这条抽象真理去理解这些事实,但并没有提出要记住这条真理本身的目的时,这条抽象真理才能被很好地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

72。

学生必须掌握的5种技能:

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达(自己所见.所做。

所想和所观察而得到的思想)。

73.不能让智慧的全部力量都消耗在阅读过程的本身上去,而要在阅读过程中让智慧去思考。

74。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