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290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docx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

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

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例如:

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

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13课《演电视》

在学习了《演电视》之后,让学生们在家里与家长合作或在学校里与同学配合,进行一次“我给大家演一演”的实践活动。

并将自己的作品能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2、19课《过春节》

   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关于自己的家乡过春节的介绍和图片,并且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成一幅精美的展示牌,在小组中展览或课堂展示。

创造性的培养: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

我和昆虫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

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昆虫的特点和种类)和渗透对称的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使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贴的更近。

通过观察,记忆昆虫的特征,学习昆虫的表现方法,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大胆现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

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

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

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

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

抓特点表现昆虫。

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昆虫标本、昆虫生活资料影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1、揭开谜底。

   2、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和学生一起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了解昆虫。

   3、讨论昆虫的特征。

      特征:

触角、翅膀。

    4、看昆虫标本,比较昆虫翅膀上的图案。

    5、揭示左右两边相同的图案叫对称图案。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选定自己喜爱的昆虫,并确定它的形状。

  2、拿作业纸并将它对折,然后画出你喜爱昆虫身体一边的图案。

  3、用剪刀沿外轮廓线剪下对称形。

  4、进行涂色,保持左右两边相同,使其成为对称图案。

四、评价建议:

   请我们的“昆虫朋友”一起在花丛中飞舞,互相看一看谁的翅膀上的图案最漂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1、作业表演。

  2、观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

  3、说说昆虫的生活环境。

二、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根据已制作过的昆虫图案,为它们添加环境。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立体的环境或画出来都可以。

  3、可以小组合作,将不同的昆虫朋友放置在一个环境中。

  4、让学生模仿昆虫飞行,并想象他它们交流的语言,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评价建议:

选画面完整或有立体环境的作业进行展示表演。

课后记

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

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

“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

”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

我拽着蜻蜓的尾巴飞上天,我和螳螂比拳法等等,同时简单的添加花草等背景。

学生们在笑声中明白了:

“原来‘我’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

”我又顺势启发学生观察画面的主次、前后、遮挡等关系。

经过这样的师生共同作画,学生在独立作画时画面充实完整,有情境。

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

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2)难点:

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

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

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

谁画头饰、谁画背景?

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课后记:

示范时我着重强调了小动物爬行时憨态可掬的动作,并添加上了相应的情境,使画面富有故事性。

这样使得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加注意自己画面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为今后的绘画创作打下基础。

   

漂亮的小钟表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

通过这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

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

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2)难点:

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

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

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

圆、方、三角、多角等。

 (3)表符的种类:

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

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表的装饰:

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

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

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

  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

  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

  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

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

课后记

我一共制作了三个范作:

白色纸盒盖上用绘画法制作的伽菲猫钟表、废旧光盘上粘贴的小熊钟表、将旧纸杯剪切改造的小兔子钟表,三个范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表针的固定方法也不一样:

有的用铅丝固定,有的用图钉穿过,背后用橡皮泥堵住。

通过对三种范作的分析,学生在自行制作时也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小闹钟也各具特色,有的甚至可以说十分精美。

                 

会变的小手套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应会:

能大胆地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