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858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

《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考前指导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精品文档格式.docx

例如:

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气温较高———各气压带分风带位置北移———东亚、南亚盛行夏季风;

再如把平时练习当中有关季节的描述加以整理,像地球公转速度比较慢、尼罗河水位大涨代表北半球的夏季等等,以此类推,专门总结,集中记忆。

(3)高初中联系。

高、初中知识侧重不同,把高初中知识联系起来,就能在最后阶段变零散为系统,对问题的分析也会更透彻。

比如高初中教材当中的大气降水可以归纳为:

①水汽的来源,从哪个海洋,什么风?

②上升运动促进降水的形成,自然界中有哪些气流上升的方式?

③降水的表示方法———空间上用等降水量线,时间上用降水柱状图,怎么运用这些图?

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可联系气候类型,例热带雨林气候代表赤道地区多雨;

⑤夏季风的进退与我国雨带的推移;

⑥暴雨和酸雨是气象灾害和大气污染事件。

4.抓住主干原理

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经纬线的利用、地图上方向、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值线判读、大气环流、天气与气候、洋流、地域分异规律、板块构造学说、区位选择和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原理是一大块内容,必须拿出相对较多的时间,结合高考题和模拟考试的失误,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如果做不到灵活运用,那至少也要牢记于心。

5.记忆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中国国土整治,需要记忆。

但这些知识比较庞杂,必须加以归纳,避免类似知识的多次重复。

比较典型例子就是中国地理,初中讲了四大区域,高中选修第二册又详细谈了各区的国土整治,将其结合在一起,内容就精练多了。

以北方地区为例,主要回答四个问题:

①东北土地资源优势及其开发与保护②森林宝库与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③华北平原的春旱、夏涝、盐碱、风沙与农业低产区的治理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对于这部分内容,不要过多纠缠,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利用复习材料,利用纲要,突击记忆。

6.明确地理位置

认清位置、抓住区域轮廓是最后复习中的重要一环。

“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世界的十三个地区、八个国家和我国的四个区域的位置、形状以及区域内的重要地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特征和国土整治方向。

就这个问题,推荐两个方法:

第一,用典型经纬线、赤道、回归线等,去找重要的地点,训练自己的方位感。

第二,把位置与气候类型分布、六大板块分布、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主要工业区域和农业区域联系起来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7.从五个例题看有效复习

  一、以“简单问题”为原型,解剖认知结构

  建构模式是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巧妙设计一些“简单问题”,如熟知的常识问题、承前启后的基础知识等,通过解决这些“简单问题”,解剖认知结构,促成自主“建模”。

  例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原型: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纬1°

正午太阳高度是89°

  推论依据:

因为两地纬度相差1°

  解剖思维过程:

提取信息(信息1——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或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

,信息2——北纬1°

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分析问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已有知识,得知北纬1°

正午太阳高度比赤道低,而赤道与北纬1°

相差1°

)→结论(北纬1°

正午太阳高度为90°

-1°

,为89°

)。

  推论: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

-某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计算公式为:

H=90°

-|α±

β|。

  二、以相关学科原理为原型,促成理性思考

  利用已储备的相关学科知识,启发理性思考,利于把握地理规律的本质,提升对地理原理运用的迁移能力。

  例2.地球表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判断

立体几何知识——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以大圆劣弧最短。

  判断:

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球面距离。

  解决问题:

分别判断同一经线上、赤道上、南北半球同一纬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走向应如何选择?

依据“示意图”可以分别得出。

  三、以生活常识为原型,寻求内在规律

  当地理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最能激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激活思考与创造的灵感。

在复习中可借助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教材联系起来去启发思考地理规律和成因。

  例3.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推断一天中的白昼长度

一天中正午地方时为12点,上午与下午时间长短一样。

一天的白昼长短=(12-日出地方时)×

2或(日落地方时-12)×

2。

  四、以比较问题为原型,探究问题实质

  地理知识中有很多表面形式相似的内容,同学们往往容易混淆,要消除这类错误可通过比较问题为原型进行对比,探究问题实质。

  例4.果汁加工工业与普通饮料工业布局指向分析

原料保鲜要求很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工业布局需要指向原料产地;

原料使用量小(或部分原料分布广泛,容易获取),产品运输成本高的工业布局需要指向市场。

  比较:

果汁加工工业与普通饮料工业主要生产原料的分布(集中分布还是普遍分布)和原料特征(是否有比较高的保鲜要求,运输是否方便)有何差异?

  果汁加工工业——原料分布集中,保鲜要求很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

普通饮料工业——原料主要是水(普遍分布);

各类饮料添加剂使用量小,适合长距离运输。

果汁加工工业适宜布局在原料产地附近,为原料指向型工业;

普通饮料工业适宜靠近市场布局,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五、以普遍规律为原型,把握解题方向

  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其发生、发展有着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具有宏观视野,把握普遍规律(有的规律尽管目前可能无法完全认知和理解,但需要记住),尤其是人文地理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更是如此。

  例5.东京城市化过程目前处于高级阶段还是衰落阶段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处于成熟阶段),城市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对协调。

东京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与环境关系较为协调,故处于高级阶段。

  说明:

此题目属于浙江省2009年文综高考选择题第8题,属于典型的简单题,但部分同学却判断为“衰落阶段”。

究其原因有:

(1)湘教版教材中介绍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早、中期阶段和成熟阶段(没有明确提出过“高级阶段”);

(2)部分学生被“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衰落’”、“城市病”等局部问题所干扰。

故而在“高级”与“衰落”两者间犹豫不定,出现错选的情况。

这是典型的“死记硬背”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高考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形成宏观思维,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

  8.不同知识点的复习策略

  对于不同部分知识内容,复习策略应有所不同。

(1)自然地理:

①理解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

②运用整体性观念,把握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③强化知识应用,学会方法总结。

(2)人文地理:

①全面梳理和整合考点,把握主干知识内容;

②设置系统全面的复习专题,训练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③构建地理问题知识模型,把握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④构建地理问题论述框架,学习地理信息的提取、判断和反思能力,训练地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3)区域地理:

①正确判断区域空间位置;

②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区域特征;

③用联系、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评价区域问题;

④构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形成重点区域的素材库。

9.注意纠错能力

易错点1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

易错分析: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

(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

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俯视)。

在宇宙空间中(仰视),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仰视星空或星图为"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或"

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

1.比例尺的缩放

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

“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

“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

“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

“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图幅的缩放

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可根据纸张长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求出长度比例尺为1∶5200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求出宽度比例尺为1∶5500000。

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张纸上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1∶5500000。

4.比例尺的大小与坡度大小、风力大小的关系

(1)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

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

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的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其内容就越简略;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样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其内容就越详细。

易错点2等值线弯曲状况判断不准

学生易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分析问题而出错。

在复习中药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

如果记忆不牢或者怕记忆不准确,可采用下面两个方法来确定:

(1)“画十字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画十字),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

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

(2)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

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二、等值线的特征

1.同线等值:

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在同一条线上,其地理特征的数值相等。

如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同一条等震线上,烈度相等。

2.等值线应为闭合曲线:

任何一种等值线,都应是闭合的曲线,虽然在图中可能看到不闭合,这是因为受图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图幅非常大的话,它一定是闭合的。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由于一条等值线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个点只可能在某一条等值线上,但等高线在陡岸处可能重合。

4.等值线密集的地方,表示该地理要素在单位距离内的变化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

如果是等高线,则坡度较大;

如果是等压线,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如果是等降水量线,则降水的变化幅度较大。

易错点3经纬网的特点不能灵活运用

容易出错的地方:

(1)对经纬线的长度变化特点判断不清,容易受视觉的误导,误以为相邻两条经线在不同纬度间隔的距离相等。

(2)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3)方向判断错误。

图中经纬线均为曲线,极易使同学们形成视觉误差。

(4)对有关地球运动部分的时间计算和太阳高度等内容判断错误。

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经纬网地图上的长度

1.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度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2.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辅上是110千米,做题过程中同学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简单的进行计算,下同)。

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1°

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

cosθ(θ为该纬线的度数)。

3.根据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相邻纬线之间的长度间隔相等;

相邻经线之间的长度间隔不相等,在赤道处最大,在极点处为0(这点在圆柱投影图中尤为重要)。

二、根据经纬网或者经纬度判断方向

1.在有经纬网或者经纬度的情况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据纬度判断,较为简单。

难点是东西方向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断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

也可按照经纬度来判断,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把两地经度相加,如果两地经度和小于180°

,则东经的地点在东边,西经的地点在西边;

如果两地经度和大于180°

,则东经的地点在西边,西经的地点在东边;

如果两地经度和等于180°

,则两地互为东西方向,即说两地任意一地点在东边,另一地点在西边均可。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

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

三、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我们常见的大圆主要有三类:

经线圈、晨昏圈和0°

纬线圈即赤道。

如果所讨论的点位于这三个圈上,则其最短航线可以确定,按照两点间的劣弧判断即可。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

,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

,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

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

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易错4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不准

一是不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二是不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相对高度;

三是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四是习惯性地认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低的地方。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规律及综合运用

1.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

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

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

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注:

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

M≤H<

(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

(m-d)

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h≤m,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

(x-1)d≤ΔH<

(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2.综合应用

(1)与气候结合

①地势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

④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②水库坝址宜选在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3)与运输线路结合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

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择应尽量让水自流。

③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4)与“点”的区位结合

①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

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工厂宜选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

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

②港口的建设应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④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5)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

二、可视问题

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是否可视的问题,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

凸坡则下陡上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

而凸坡则外密里疏。

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

凸坡:

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看不见山脚。

凹坡:

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能看见山脚。

易错5时间计算能力差

学生易出错的地方:

(1)在图中找不到地方时或者区时的有关信息;

(2)运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时出错。

学生在复习时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地方时计算

1.掌握常见的有关地方时的信息。

某地白天的正中间时刻、某地一日内太阳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阳位于最南或最北(极夜区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极夜区除外)、位于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等信息均表明该地所在地方时为12:

00;

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时为6:

00,日落地的地方时为18:

00。

2.有关地方时的知识点。

(1)地方时的概念:

同纬度地区,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2)求地方时的依据:

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

两地的经度差×

4分钟/1°

【注】①加、减原则:

“东加西减”,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边的用加,在已知地点西边的用减(注意这里的东西方向是人为规定的,以180°

经线为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180°

经线的地方越在东边)。

②两地经度差计算: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在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

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3.很多同学在进行地方时计算时出错的原因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