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大伾山.docx
《浚县大伾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浚县大伾山.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浚县大伾山
浚县大伾山
篇一:
大伾山一游
大伾山一游
大伾山是我市浚县境内境内的一座大石,听我爸爸说,他浚县在上用浚县一中时经常到山上玩。
我很好奇,很早就想去看看。
今年春节放假,我们要出去浚县老家看奶奶,于是我和妈妈爸爸商量好,一起游览大伾山。
大年初四那天,我们早早起来,收拾好行李,准时坐上了鹤壁至浚县的汽车。
在车上,我看到田野角落里麦苗还没有香简草返青,在寒风的吹拂下,调皮麦苗向我们频频挥手,像是给我们说:
“祝你们一路平安!
”这天的太阳很好,尽管室内外温度很低,但坐在车里,在阳光的照射下,我感到暖融融的,耳畔好像听到太阳嫂嫂说:
“孩子,外面很冷,让我给你们驱走严寒吧!
”大约走了50分钟,我看到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大伾山,腰间好像胸口切了一条白色丝带,显得格外壮观。
到了浚县汽车站,我们又换乘出租车,驱车直奔大伾山。
到了山门,我看到那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玩杂耍的,有扭秧歌的,有
吃饭的?
?
真是热闹非凡啊!
我们从山门进去,顺着一条石板路拾级而上,这条石板路的两边十二条石栏杆上为,沿路雕刻有许多小猴,小猴的坐姿各不一样,活灵活现。
妈妈说,摸摸小猴的头,会带来好运。
我一边踏一边摸着小猴的头,好玩极了。
不知不觉我们坐到了半山腰平台上,哇!
这里更热闹,只见有两个花轿来回游走,还有唢呐在演奏,轿子里的人眉开眼笑的,还真像娶新娘呢!
再看东边的竹林上,不知是哪位古人写的“旧地重游”四个大字,古朴厚重,苍劲有力。
我们越过平台旁边小湖上的小桥,向东走
去,只见路旁一字排开的小商品,像一个走廊一样,商品琳琅满目,真让人目不暇接。
妈妈最喜欢这些商品和服务,走上前去,一个个地观看,细细的询问,而我和爸爸下海却想尽快上山观景,我们疾步向前,妈妈也不得不紧紧跟上,我们很快来到天齐庙。
这是一个大寺庙,里面神像林立,烧香拜佛的人能很多,到处透出呛人的
烟尘味道,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我们在神像面前虔诚的祈祷,随后就顺着门前的小道向东走去,走大约50米,前面有一座寺庙,名叫天宁寺,爸爸说,天宁寺内有坐像新溪洲北方最大的大佛,是南朝梁时期建造的,气势雄伟。
被称为“八丈佛爷七丈楼。
”我们进入寺庙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小庙,穿过小庙进入谷仓,一眼就见到了一尊大佛,很高很高,需仰视才见。
这尊大佛慈眉善目,仪态坦然,左手放在膝上,右手平举而掌心向前。
我心中暗想,这个大佛为什么这样的神态呀,正要请教爸爸,爸爸好像看出我的心思,他说:
“相传,过去这座山的东边是黄河,每到夏季就泛滥成灾,为镇住黄河,而使人民免遭洪水之灾,人们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大佛,大佛右手举起,示意挡住黄河决口。
人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始终也没法淮河挡住黄河泛滥。
只有才现在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
”我微微点点头。
在大佛的旁边,我听到看到许多古今名家书写的“佛”字,是啊,我真想让寺塔永远能保我们平安啊!
出了天宁寺,我们沿着山石路向西到了龙
洞,我们摸了摸洞内的龙后,迅速来到了观音阁,观音殿是人们求子保子的地方,我们到保子庙拜了拜,就到院子船运球处,听说转一下转运球会转出一年的呢。
从观音殿出来,我们直奔吕祖洞,这是供
奉吕洞宾的地方,地方不大,但院子内小亭四周的碑刻却有悠久的历史,看着碑上斑驳的字迹,我好像听到近代史的回音听见在耳畔想起。
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
从吕祖洞院中,仰头向东观看,只见一座
鼓楼耸立在山顶,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大伾山顶峰的八卦楼。
我们沿吕祖洞南边东边陡壁上的路,向山顶走去,走的很艰难,但脚步却不怠慢,因为我们就要到麒麟山了。
穿过一个小圆门,我们终于飞到了山顶,
爸爸长呼一口气,我的心情也格外高兴,站在山顶,我看到山下的人群,像小蚂蚁一样慢慢移动,整个县城尽收眼底,抬头看看八卦楼,它有十几米高,从外面看来,它有四层,里面
能有几层呢,带着这样疑问,我和爸爸随着人流,进入楼内,沿着陡峭攀登而拥挤的楼梯向上攀登,我们到了第二层,就到达了楼内共最顶端。
我从的窗户昂起头向远方眺望,整个县城和留著远处村子清晰可见。
顿时,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不经一番苦中苦,哪能获得甜中甜呀,“无限风光在顶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何尝绝非这样呢。
我从山上下来,看到山上的白云都是
那么的亲切,那么鲜活,好像它们也为我骄傲和自豪,而我好像看到前面的路越来越宽,我走的越来越快。
篇二:
河南浚县滑县民间艺术考察情况
湖南大学
寒假社会实践经验报告
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工程学院班级:
汉语言文学一班姓名:
白玉学号:
202130010101
一、实践地点:
河南省浚县城
二、实践时间:
2021年2月5日——2021年2月20日三、实践活动:
民俗调查
四.实践目的:
参加组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家乡,了解家乡民俗风情,从社会实践中寻找历史,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情怀,燃起建设家乡的斗志。
民俗文化的盛典
——浚县正月古庙会
浚县庙会即“浚县正月古庙会”,是浚县的大型民间传统佛教文化活动,活动贯穿于每年的整个正月,一直持续到清明节二月初二,有“华北第一大的古庙会”之称,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历史悠久成就深厚文化根基
浚县正月古庙会可追溯到十六国大佛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后赵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当时民众汇集进香,朝山拜佛,庙会开始形成。
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浚县两山(大伾山、浮丘山)相继兴建了许多寺庙、道观,庙会的业务规模逐渐扩大。
明代,大伾山、浮丘山和浚县县城先后增加了文庙、文治阁、南台书院梅山等多处寺庙宫观楼阁。
这一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碧霞宫,碧霞宫的落成,也是浚县庙会由零星、分散向正月汇总九月的文化史转折点。
据碑刻的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七月《重修泰山碧霞元君行宫记》碑载:
在五岳独尊的泰山之巅,有玉女池一处,池南有显灵应济碧霞宫,神龛碧霞元君之神。
碧霞元君,宋元以后,声名显赫,明朝建立后,又大肆敬神,皇帝将其封为“天仙玉女广灵慈喜恭顺普济护国庇民碧霞元君”,并每季派官员前往朝拜进香。
宗教上的佛道合一,佛、儒、路之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
为分散的庙会的聚拢合流奠定了基础,消除了不同信仰者祭祀朝拜时的隔膜和障碍,人们不约而同地下山接纳了正月上山朝顶这一时间。
正月庙会形成了,庙会的比重前所未有,庙会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碧霞宫前戏楼两侧的一副古联,不仅歌颂了浚县的秀丽山水,又感叹了百花岁月,也道出了浚县正月庙会濮阳市的空前盛景:
山水簇仙居,仰碧榭舟台,一阕清音天半绕;
香花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
1989年成立的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先后对吕祖祠、禹王庙、天齐庙、天宁寺、大石佛、碧霞宫等文物古迹或进行了修缮。
近年来,庙会期间连续举办社火酬神表演大赛,使正月古庙会达到了空前规模,高峰期每日游客达30余万人。
打造豫北低地第一胜迹
远在6000年前,原始也已先民现已在浚县繁衍生息,在浚县源起或形成长垣县望族的姓氏就达20多个;已发现、发掘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古文化遗址近30处;南北朝至明清各代建筑、石窟造像、摩崖题记、碑刻等400余处。
商都迁殷后,浚地称黎,为京畿要地。
2021年浚县跻身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浚县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辰:
中华儒商始祖子贡,北魏尚书令李崇,唐代文坛的谢偃、王梵志,明代的王越、卢楠都是浚县人。
地以人而贵,人才辈出的浚县引得群贤毕至:
孔子周游列国,曾
在浚地淇门瞻拜讲学;曹丕、骆宾王、王维、岑参、高适、贾岛、范成大、王阳明、王铎等在舞阳留有佳作。
浚县古庙会所在的大伾、浮丘两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摩崖题记遍布,有“登浮丘即朝东岳,攀大伾如游三壶”之称,被誉为“豫北低地第一胜迹”,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古庙会,县城与两山紧依相连,“十里城池半入山”,具有大都市山林特色。
观景主要包括是古庙会的一项主要文本。
有大伾山是禹贡名山、国家4A景区,文物荟萃,风景秀丽,尤以天宁寺的大石佛最为壮观,为佛教胜迹。
古朴自然民间艺术百花齐放
现在,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各种各样的当代人社交活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
“八丈佛爷七丈楼”北侧石岩上的“子孙窑”旁,聚集着好奇欢乐的人群。
传统的民间社火,扭秧歌、踩高跷、耍狮子、舞龙、竹马、武术、旱船等,热火朝天。
尤为热闹的是正月十六,文艺团体纷纷登场,马戏团、驯兽团、杂技团、武术气功表演团,把小高潮庙会声势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地方小吃,香气扑鼻,铺牛肉、黄米糕、胡辣汤、酥火烧、石子馍、酸辣香麻丸子汤,不一而足,风味各异,煞是诱人。
社火各地有,唯有浚县盛。
最多的一年,正月古庙会上竟有150多家社火班子参加排练。
说它村村有社火真是一点儿也直白不夸张!
为了这一场庙会在庙会上的跳舞,所有的社火班子都会在头天晚上开进县城,到土地庙烧香、火神庙上供,长跪高吟,然后便是丰盛的晚宴和一夜的兴奋。
次日7时,社火队高擎如林的彩旗,擂动惊魂的战鼓,燃起炸不完的长鞭炮,吹响在古代战争戏中才能见到的长长尖子号,滔滔
地拥向山脚下的会场,齐聚于圣洁的庙前。
百多场社火表演,常常到太阳西斜时还进行不完。
浚县的泥咕咕却典雅许多。
它力求美观、朴素。
所画多用原色,少有兼色。
黑、棕做底,上绘红、黄、蓝、绿、白,颜色因是鸡蛋清调成,涂上后明光发亮,十分抢眼。
泥咕咕也能吹响,尖尖的声音像孩子哭。
一个会期下来,每个孩子都会得到几个,于是便高高腮帮子,捏把两眼吹花。
当地风俗,年轻的媳妇和年长的老妪赶会必买泥咕咕,回去分送给见到的碰见每一个孩童。
“给个泥猴子,明年生儿子;给个咕咕鸡儿,生子又生孙儿”。
孩子们拿在手里,便会扯腔扯调地喊起这地老天荒的民谣。
民间崇尚童贞,相信童言的灵验。
乡情乡韵树中原民俗文化奇葩
浚县庙会上,还有很多奇怪的庙会习俗。
在大的伾山和浮丘山,人们随时全都能看到,路边桥头寺庙内的树枝上为,系着无数红头绳,还有小孩跟着游人卖红头绳。
上山的游人,都会买几尺红头绳,扯断鞋底一截拴在自己上衣的纽扣上,另一截系在路边丛中或庙内栅栏上,意为结缘免灾,福跟人行。
系得多了,便成了庙会的一道风景。
浚县庙会上所的拴娃娃,比起淮阳太昊陵庙会,仪式简单干脆了很多。
这儿的娃娃通常为陶瓷的药葫芦,一寸多高,上系一深红条约厘米长的红丝线。
来求子的妇女要捐一些一分钱,多为5元左右。
求子主持者多为年轻男子,神情格外严肃,他们一手接钱,一手将娃娃给求子者,并高
篇三:
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文化的盛典
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文化的盛典
浚县庙会即“浚县正月古庙会”,是浚县的大型民间传统文化社区活动,活动贯穿于每年的整
个正月,一直持续到旧历二月初二,有“华北第一非常大古庙会”之称,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老百
姓的狂欢节”。
历史悠久成就深厚文化根基
浚县正月古庙会可追溯到十六国后赵皇帝大汗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
年历史,在此之前民众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开始形成。
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浚县两山
(大伾山、浮丘山)相继修建了许多该寺、道观,庙会的规模逐渐扩大。
明代,大伾山、浮丘山和浚县县城先后增加了文庙、文治阁、士林书院等多处寺庙宫
观楼阁。
这一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碧霞宫,碧霞宫的落成,也是浚县庙会由零星、分散
向十一月汇总的历史转折点。
据现存的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七月《重修泰山碧霞
元君行宫记》碑载:
在五岳独尊的泰山之巅,有玉女池一处,池南有显灵应济碧霞宫,供奉
碧霞元君之神。
碧霞元君,宋元以后,声名显赫,明朝建立后,又大肆敬神,皇帝将其封为
“天仙玉女广灵慈喜恭顺普济护国庇民碧霞元君”,并每年先派官员前往朝拜进香。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贵州普安进士蒋虹泉任浚州知县,大捐俸资,将碧
霞宫迁至立石山顶,历时20年,建成了富丽堂皇的正殿和两侧长长的廊房,以及高大的院
墙和山门。
碧霞元君从此先师更是名震一方,加之相传碧霞元君专司人间生育之事,“求子有应”
被传得神乎其神,因此,祭拜的人则日益增多,一些是远道慕名而来。
这时,两山已有多个分散的庙会,如玉皇庙的正月初九会,茂汶的二月十九会,天
齐庙的三月二十八会,天宁寺的四月初八会,观音岩的六月初六会等。
远路的香客,要都赶
这些庙会自然不解。
如果将这些分散的祭典,相对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以内,就方便了卢吉夫香客。
由于玉皇是道教中所天界最高凡间的主宰之神,玉皇庙会在春节大庙刚过的正月初九,正处于农闲时节,
于是朝山拜顶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逐渐集中在了正月。
加之浚县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和经济
利益上的考虑,也积极迎合并主动疏导三教九流的不同信仰者、游览观光者向正月聚集。
这
种融合聚集的信仰基础,从碧霞宫建筑的特色上便能找到很好的、有趣的注脚:
碧霞元君是
道教尊崇的神灵,碧霞宫本是道教建筑,但在别院浮丘山上的碧霞宫的垂拢上,却绘有儒教的二
十四孝图。
中国是以孝道为主流东方文化意识主流的国家,忠孝节义历来被奉为至上,汉代有“举孝
廉”,那么,将儒教故事画在正面显眼的位置,说明这里就不纯粹是道家不能的内容了。
更有意
思的是,在御道正中的栏板上,刻着一个佛在心中的心底吉祥符号。
再看柱头上才的石刻,就会发
现其中的人物有道士,还有罗汉。
这就是说,佛教在这里也有左侧。
并且,在上世纪40年
代之前,碧霞宫是由道士、和尚轮流管理的。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宗教在浚县大伾山、浮丘
山进行了大融合,达到了佛、儒、道三教合一。
宗教上为的三教合一,佛、儒、道之间的左和右,我中有你,这为分散的庙会的聚拢
合流奠定了基础,消除了不同信仰者祭祀朝拜时的隔膜和根除障碍,人们破天荒地接纳人们了正月
上山朝顶这一时间。
正月庙会形成了,庙会的资产规模前所未有,庙会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碧霞宫前戏楼两
侧的一副古联,不仅歌颂景物了长垣县的秀丽山水,又感叹了梨园岁月,也道出了浚县正月庙会的
空前盛况:
山水簇仙居,仰碧榭舟台,一阕清音天半绕;
香花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
新中国成立后文博机构的设置,使浚县正月古庙濮阳市会以期发展。
“文革”期间,庙会被强行
取缔。
上世纪80年代初,正月古庙会得到恢复。
1984年,约10平方公尺的大伾山风景区
成立,对古庙会封建迷信的内容进行了清除,引导身心健康正月庙会向健康方向发展。
1989年成立的浚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先后对行政管理胡祖祠、禹王庙、天齐庙、天宁寺、
大石佛、碧霞宫等文物古迹展开了修缮。
近年来,庙会期间接连举办社火表演大赛,使正月
古庙会大幅提高了空前规模,六月份每日游客达30余万人。
一城两山打造豫北平原第一胜迹
远在6000年前,原始先民业已在浚县繁衍生息,在浚县源起或形成望族的姓氏就达20
多个;已发现、发掘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古文化遗址近30处;南北朝至明清
各代建筑、石窟造像、摩崖题记、碑刻等400余处。
商都迁殷后,浚地称黎,为京畿要地。
东汉初年置黎阳县,唐初设黎阳总管府,宋金
元代为浚州,明初降州为县,始称浚县。
2021年浚县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浚县历史文
化名人灿若星辰:
中华韦尔泰宗始祖子贡,北魏尚书令李崇,唐代文坛的谢偃、王梵志,明代的
王越、卢楠都是浚县人。
地以人而贵,人才辈出的浚县引得群贤毕至:
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浚地淇门设坛讲学;
曹丕、骆宾王、王维、岑参、高适、贾岛、范成大、王阳明、王铎等在浚县留有佳作。
中国
最早的方志《越绝书》记载了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卓越的外交成文学巨匠罗贯中所写《三国演义》的原创手写本是在浚县发现的,时任浚县主簿的卡代纳愚子(蒋
大器)为该书作序,此序是中国上第一篇通俗小说专论。
九大神话故事之一的《白蛇
传》的发源地,被权威专家研究认定在浚县。
2021年,坐落于大保康伾山东侧的摩崖造像大石佛陀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登大伾山》摩
崖题记等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2021年,浚县古庙会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
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浚县古庙会所在的上大伾、浮丘两山平地别致,景色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摩崖题记遍
布,有“登浮丘即朝东岳,攀大伾如游三壶”之称,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二胜迹”,是国家4A
级风景名胜区。
古庙历史文化名城铸就了古庙会,城北与两山紧依相连,“十里城池半入山”,具
有城市山林特色。
观景主要包括是古庙要的一项主要内容。
有大伾山是禹贡名山、国家4A景区,文物
荟萃,风景秀丽,尤以鼓楼的大石佛最为壮观,为佛教胜迹。
古朴自然民间艺术百花齐放
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为两三百分界点,从明清直到这一时期,浚县正月古庙会以城隍庙下石
狮子十字路口为中心,向北到南城门外,向南到南关外街中间,向东到现在的黄河路,向西
沿盘山路到浮丘山碧霞宫。
各地商贩和全国许多民间庙会一样,浚县长垣县正月古庙会反之亦然起源于
古代的祭祀活动,《礼记·杂记下第二十一》记载:
春秋时,子贡看到飨宴的祭祀场面,激
动地说“一国之人皆狂”。
现在,一年一度的关帝庙会,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形形色色着四方八面的人们。
“八丈佛爷七丈楼”
北侧石岩上的“子孙窑”旁,聚集着好奇欢乐的成年人。
传统的民间社火,扭秧歌、踩高跷、耍
狮子、舞龙、竹马、武术、旱船等,热火朝天。
尤为热闹的是正月十六,文艺团体纷纷登场,
马戏团、驯兽团、杂技团、武术气功表演团,把庙会声势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迭起。
地方小吃,
香气扑鼻,铺牛肉、黄米糕、胡辣汤、酥火烧、石子馍、酸辣香麻丸子汤,不一而足,风味
各异,煞是诱人。
古庙会期间,玩具销售异常火暴。
浚县的玩具,远近闻名。
浚县泥玩源于隋末,品种繁多,细腻精致,构思巧妙,形象逼真,造型独特,栩栩如生。
中空玩具如红缨枪、刀剑等,备受儿童喜爱;古风陶艺更是凝聚绘画雕刻特色,造型古朴典雅,蕴含极高的观赏价值极高和收藏价值。
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舞蹈,始于元代的保康山古乐,俗称人头戏、影子戏的皮影戏,起源于浚县的大的平调“西路平”及杂技、昆剧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活动,传承着原生态的艺术。
社火各地有,唯有浚县盛。
最多的一年,十一月古庙会上竟有150多家花会班子参加演出。
说它村村有社火真是一点儿也说不会夸张!
为了这一场在庙会上的表演,所有的社火班子都会在头天晚上开进县城,到土地庙烧香、火神庙上供,长跪高吟,然后便是丰盛的晚宴和一夜无眠的兴奋。
次日7时,社火队高擎如林的彩旗,擂动惊魂的战鼓,燃起炸不完的长鞭炮,吹响在古代战争戏中才能见到的长长尖子号,滔滔地拥向山脚下的会场,齐聚于神圣的宫前。
百多场社火表演,常常到太阳西斜时还成功进行不完。
《辞源》对社火的解释是:
“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着扮演的杂戏、杂耍。
”浚县的社火有杂戏,有杂耍:
踩高跷、扭秧歌、舞狮子、跑旱船、骑竹马、玩龙灯、抬老四、打花棍、二鬼打架、走阁背阁、张公背张婆……还有相当表演者规模既非杂戏也非杂耍的武术表演,这是其庙会的特色。
浚县的泥咕咕典雅许多。
它力求美观、朴素。
所画多用原色,少有兼色。
黑、棕做底,上绘红、黄、蓝、绿、白,颜色因是鸡蛋清调成,涂上后明光发亮,十分抢眼。
泥咕咕也能吹响,尖尖的声音像孩子哭。
一个会期下来,每个孩子都会得到几个,于是便鼓起腮帮子,似地把两眼吹花。
当地风俗,年轻的媳妇和咯吱年长的老妪赶会必买泥咕咕,回去分送给见到的每一个孩子。
“给个泥猴子,明年生儿子;给个咕咕鸡儿,生子又生孙儿”。
孩子们拿在手里,便会扯腔扯调地喊起这地老天荒的民谣。
民间崇尚童贞,相信童言的灵验。
庙会多卖玩具,这是花市的共有特点。
但濮阳古庙会的玩具也与别处不同:
兵器特多。
木片刀、彩杆枪、白蜡棍、多棱锏、金粉铜锤,再就是军鼓、腰鼓、尖子号……一街两行都在卖,男女老少都在买,一个庙会下来,哪个摊位都会不菲有不菲的工资收入。
有一首几首曲调专说此地的匠作特点,八项内容中竟有半数和武风有关:
前后毛村的刀枪剑戟(木制玩具),杨玘屯的咕咕叽叽(泥咕咕),东张庄的笸箩簸箕(柳编),寺院下头的高高低低(秤),二郎庙的惊天动地(鞭炮),东张庄的面南登基(织布袋),南胡村的风声如雷(风箱),李新寨的哐哐叽叽(铜器)。
乡情乡韵树中原民俗文化奇葩
浚县庙会上,还有很多奇特的花市习俗。
在大伾山和浮丘山,人们预先都能看到,路边桥头寺庙内所的树枝上,系着无数红头绳,还有小孩跟着游人买丢下红头绳。
上山的游人,都会买几尺红头绳,扯断一截拴在自己上衣的纽扣上,另一截系在路边树上或庙内栅栏上,意为结缘免灾,福跟人行。
系得多了,便成了庙会的一道自然风景。
浚县庙会上的拴公仔,比起淮阳太昊陵庙会,仪式简单随便了许多。
这儿的娃娃通常为陶瓷的药葫芦,一寸多高,上系一条约一米长的红丝线。
来求子的妇女要捐一些钱,多为5元左右。
求子主持者多为年轻男子,神情格外严肃,他们一手接钱,一手将娃娃给求子者,并高喊着随口给娃娃起的名,如山保山根铁锁之类,叫他们跟人回家,还念叨着要听话。
得到不慌不忙娃娃的妇女则小心翼翼,将红丝线缠在前襟扣子上,一直往前走,不回头。
传说民间故事要是回头娃娃就会记住路溜回来。
浚县庙会结束时一般会有几台大戏对唱,唱的多为浚县人熟悉的“瓦岗戏”。
与此相呼应的是夜晚由老太太组织的唱神歌,被称为“给老奶奶暖会”,这是一种民营娱神和自娱的活动。
细听起来,会发现两个奇怪现象:
第一,奶奶们声称是给“老奶奶”(碧霞元君,道教神)祝寿,可有些神歌是唱佛;第二,有些神歌还夹杂着上世纪浚县一带流传的革命歌曲。
濮阳沿续庙会多年来一直沿袭着这种习俗。
此外,浚县庙会的音乐庙会表演也是五大特色,表演中的佛教音乐曲牌有《风入松》、《往生佛》、《锁南枝尾》、《六句赞》、《小开门》等。
1957年,组合而成浚县僧侣组成安阳地区音乐代表团,参加省第二届民间音乐会演,演出了《六句赞》、《风入松》等曲调,受到各界赞扬。
浚县庙会音乐中的道教音乐始于元、盛于明、清有兴衰,常演曲目主要有:
《月满天》、《小驻云飞》、《五佛声》等。
浚县道教音乐的另一特质是具有地方性。
天津大学教授高天星称“浚县道教音乐乃民族音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摇滚音乐兼收并蓄,自成一家”。
《步虚声》是浚县道教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经典作品的作品。
(鹤壁日报记者解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