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815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Word下载.docx

四逆汤加人参10g【煎服】

水浸30分,煎40分,约600ml,分3次服,或频频饮服。

【功效主治】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畏寒,下利清谷,四末不温者;

或大汗出,或呕吐、腹泻剧烈,出现手足厥冷、脉沉微细等亡阳症状者。

上症至四肢厥冷,躁扰不宁,脉不起者,四逆加人参汤证也。

【加减】

1.兼脉微欲绝,面赤,干呕,咽痛等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者,倍附子、干姜量。

(通脉四逆汤)

2.寒极格热,药难入口者,加童便、猪胆汁。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3.阴阳俱虚,阴阳将脱者,加人参、熟地、当归(景岳六味回阳饮)。

【禁忌】

1.无汗、脉浮紧之手足厥冷者,忌之。

2.热深厥深之手足厥冷者,忌之。

【类方】

1.四逆加人参汤:

同可治四肢厥冷。

然四逆加人参汤证阳气虚弱程度较为严重。

2.茯苓四逆汤:

不同者,茯苓四逆汤证为阳气虚弱,水饮内停,故水肿、小便不利为其主症。

3.通脉四逆汤:

为四逆汤证,并见脉微欲绝,面赤咽痛等阴盛格阳证之治方,较四逆汤证尤为严重。

4.当归四逆汤:

同可治手足厥冷。

不同者,当归四逆汤证,为血虚寒凝所致,以手足厥冷、脉微细为主,绝无阳虚见症。

5.四逆散:

同为治手足逆冷之方,然四逆散证为肝气不舒,阳气被郁。

必有胸胁胀满,叹息,脉弦等肝郁症状。

6.理中汤:

同可治下利。

所异者,理中汤证为太阴虚寒,无手足逆冷、脉象微细等少阴症状。

7.桂枝加附子汤:

同可治汗出不止。

不同者,桂枝加附子汤证为桂枝汤证加表阳虚弱。

其阳虚程度较轻,远不能与四逆汤证相比。

【临床运用】

1.治伤寒阴证,唇青面黑,身背强痛,四肢厥冷,及诸虚沉寒等证。

(《医林集要》)

2.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或卒然晕闷,手足厥冷者。

(《济生方》)

3.凡阴证,身静而重,语言无声,气少难以喘息,目睛不了了,口鼻气冷,水浆不下,大小便不禁,面上恶寒,有如刀刮者,先用艾灸,次服四逆汤。

(《万病回春》)

4.前列腺炎。

症见恶寒蜷卧,神靡纳呆,睾丸坠胀,牵引少腹凉麻疼痛,尿频阳痿,舌淡白,苔白根淡黄厚腻,脉沉微细。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5.脑冷;

气喘痰鸣;

耳肿皮色如常;

唇焦舌黑,不渴少神;

喉痛畏寒足冷;

喉痛身大热,面赤目瞑,舌冷;

吐血困倦;

齿缝出血;

朝食暮吐,完谷不化;

足心热不渴尿多;

面赤发热,汗出抽掣;

大便下血,气短少神;

头摇面白少神;

背冷目瞑;

舌肿硬而青;

唇肿赤而不渴;

鼻涕如注,面白少神;

尿多;

周身发起包块,皮色如常;

周身忽现红片如云,不热不渴;

发热谵语,无神不渴;

两目白睛青色;

两目赤雾缕缕,微胀不痛;

阴霍乱。

(《伤寒论类方汇编》)

6.四逆汤注射液有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伤寒论方证研究》)

7.急性心肌梗塞。

猝心痛时,面苍白、甚青黑,心悸气短,恶寒冷汗,肢厥,下利清谷或二便失禁,脉微欲绝或结代。

(《岳美中论医集》)

8.休克,特别对心源性休克有特效。

(《三部六病精义》)

9.足跟夜痛昼止四月,神倦,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四剂愈。

(《四川中医》1985;

4:

10)

10.狂证。

伴脉沉迟无力,舌红津枯而不渴,喜热饮。

(《吴佩衡医案》)

11.便秘。

伴面青,舌黑不燥,脉沉伏,身冷嗜睡,腹胀不痛。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

6:

41)四逆加人参汤的临床运用1.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景岳全书》)

2.真寒假热。

症见身热目赤,躁甚,不欲饮水,脉洪大无力。

(《寓意草》)

3.霍乱吐利,弱性子宫出血,大失血后,脱水及心机衰弱者。

(《古方临床之运用》)

4.心动过缓。

(《伤寒解惑论》)

5.遗尿。

从小尿床,经久不愈,别无不适。

三剂止。

(《古方新用》

6.吐血。

伴无神肢冷,舌胖润无苔,消渴喜热饮,脉细微。

(《治验回忆录》)

7.老年痴呆。

症见神时明时昧,畏寒肢冷,舌苔滑,脉沉细无力。

(《刘渡舟验案精选》)

8.夹阴伤寒。

肢冷脉伏,肌肉青紫,面赤烦躁,呃逆频频。

(《杏轩医案》)

【浅议】

此回阳救逆之方。

临床使用以脉沉迟细,或微欲绝,大汗出,畏寒,手足厥冷,下利清谷为目标。

四逆加人参汤以吐、利、亡血过多,脉微细不起,目眶凹陷,四肢厥冷,冷汗淋漓为目标。

少阴病,为阴盛阳虚之证。

刘渡舟先生云:

“若验之于脉,则沉而缓,或微细如丝,按之无神;

若验之于舌,则舌带糙米色,或如猪腰,或如淡墨,或白苔而润,或无苔而燥,或舌短不能伸。

”多见于热病后期,邪盛正衰;

或汗、吐、下、亡血过甚,津液耗竭;

或素体阳虚,寒邪直中者。

历代注家有认为肾阳虚衰,亦有认为心阳虚衰者,余以为临床表现皆为心功能低下之症,故云心阳虚衰为当。

章太炎云:

“少阴,心疾也。

”《素问·

灵兰秘典论篇》云: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可见心为诸脏之主,若阳气素虚,寒邪直中,或过汗、剧吐、大下、大出血等体液严重减少时,首先表现心脏君主功能低下,进而出现诸脏腑功能低下。

由于心功能低下,有效循环量减少,在外之肌肤四末,无足量血液之温煦,出现肤冷畏寒;

在里之胃肠,同样因供血不足,难以腐熟运化水谷,而见下利清谷;

大脑因血少而精神萎靡,但欲寐;

心脏冠状动脉因缺血而心动悸,心绞痛,心肌梗塞;

肺循环亦因之障碍,组织缺氧而喘息短气。

临床观察,背恶寒系心功能低下之先兆;

四末厥冷,为心脏供血不足之明征;

脉微欲绝乃心衰之危象。

病至于此,十分凶险,为刻不容缓之危症、重症。

急需回阳固脱,补气强心。

迟则阴寒益盛,心阳益衰,必致真阳沉沦,亡阳亡阴。

时下个别医生,不重视辨证论治,一见心脏病,便予活血化瘀,或口服血府逐瘀汤,或输丹参注射液,如此之治,或可暂效,久服必然不效,或反益重,何也?

此斤斤于心主血脉而忽视心为阳中之太阳也。

长此以往,必阳气耗损,故补阳应为首务,不可或缺。

危重病症,最终必然出现亡阳、亡阴。

亡阳者,阴盛阳微,症见恶寒肢厥,冷汗如珠,舌淡白润,脉沉微细,宜四逆汤类方救治;

亡阴者,阴虚阳盛,症见手足温热,口渴思饮,舌绛无津,脉细数无力,宜生脉散加味救治。

基于阴阳互根,气血同源之理,亡阳可继之亡阴,亡阴亦可继之亡阳。

若阴阳俱亡者,可合二方救治。

张景岳六味回阳饮,即阴阳将脱之治方。

余师李映淮先生对高热持续不退者,或大汗出者,或严重腹泻者(包括腹泻时间较长、或次数较多者),或大失血者,症见面色苍白,恶寒,肢厥,汗出不渴,小便清白,舌质淡白,脉数无力者,即用本方加小量人参服之,既可温阳益气,又可防亡阳亡阴之变。

此外,山萸肉救脱之功甚著,张锡纯云:

“脉暴出者,提纲中以为不治,以其将脱之脉象已现。

愚临症数十年,于屡次实验中得出一救脱圣药,功效远过于参芪,即山萸肉一味大剂煎服,无论上脱下脱,阴脱阳脱,奄奄一息,危在目前者,急用生净萸肉三两,急火浓煎一大杯,连连温饮之,多可挽回,继用萸肉二两、生山药一两、台参五钱,煎汤一大杯,徐徐温饮之,暴脱之症,皆可救愈。

”由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可知,不论何因,导致阴阳气不能承顺相接,便可出现厥逆。

如痰厥之瓜蒂散证,饮厥之茯苓甘草汤证,气厥之四逆散证,血厥之当归四逆汤证,热厥之白虎汤证,蛔厥之乌梅丸证。

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四逆汤所治之厥,为阳虚阴盛,呈手足厥冷,或冷过肘膝,前额、耳廓、鼻尖均冷,并有面色苍白,或晦暗,眼眶内陷,口唇色淡,畏寒肤冷,体温低落,困倦嗜睡,晨起面肿,目睛少神,口鼻气冷,息如游丝,自汗不止,小便清白,大便稀溏或下利清谷,小腹冷痛,昼轻夜重,口不渴,舌淡白无苔,或苔白滑润,或灰黑苔,不燥多津,或舌冷,舌淡白而颤抖,或舌绛而质嫩多津,舌强不能伸,脉沉微细等症状。

临症须详细辨识,有的放矢,方能直中病所。

若阴寒盛者,姜附可加大其量,以力挽狂澜。

若有假热者,如面赤喉痛、口糜、齿衄等症者,须冷服之,以防格拒不纳。

大论指出厥症死候有七,难治者四:

吐利躁烦者死(296条);

恶寒、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死(298条);

脉微、细沉,自利,烦躁不得卧寐者死(300条);

利不止,无脉,干呕烦,服白通加猪胆汁汤脉暴出者死(315条);

下利至甚者死(345条);

下利,无脉,反微喘者死(362条);

下利后,脉绝不还者死(368条)。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难治一也(294条);

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难治二也(348条);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难治三也(357条);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也(377条)。

此说可作预后参考,许叔微(《伤寒九十论》)有姜附汤治愈下厥上竭之案例,故不可认定死症而消极观望,放弃治疗。

方中附子强心壮阳,若离日中天,少阴之寒得解,则心阳旺盛,搏动有力,有效循环量增多,脏腑供血改善,心悸、短气等症得以减缓,脉管充盈,微细脉自消。

据药理实验表明,附子主要强心成分去甲乌头碱,可直接兴奋心脏,增强收缩,并有增加心率,恢复窦性心律、ST及T波之作用。

此外,复有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

其强心作用不因煎煮时间延长而减弱,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因久煮而减弱或消失,故需煎煮40分钟以上。

论其用量,有用500克之案例报道,与药典规定量相距甚远。

用大量者,必有其独到过人之处。

先师李映淮讲述,其父李翰卿治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心衰,症见高度水肿,心悸,喘不得卧,脉数而结,地高辛等药不效,拟:

附子1g白芍1.5g茯苓1.5g白术1.5g人参1g杏仁1g,一剂症减,门人求胜心切,以十倍量与之,症俱加,复原量与之,效。

蒲辅周治阴津损伤、阳虚欲脱案,处方西洋参二钱、川附子一钱、石菖蒲七分,当晚阳回肢温。

可见量之大小与疗效不完全成正比,四两能拨千斤,星火可以燎原,关键在于善用。

然临床辨证,有时阴阳难分,寒热易误,主次颠倒。

余对阴盛阳虚,泾渭分明者,附子30g或大于30g。

予阳虚兼阴虚、气虚、血虚者,从小量用起,之后观其脉症,予以增加。

因量变,质亦变,知常知变,难也。

多徘徊在10?

30g,偶有用100g者。

用前应亲自尝验,以微黄透明、味不咸之江油黄顺片为佳,黑附子亦可,唯咸(据云卤水浸过)者不可用。

甘草、干姜温中健脾,恢复运化吸收功能,以补充营养气血。

人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液输出量,改善血流动力作用。

但对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可明显减慢心率,故宜于心动过速而慎于心动缓慢,必用时应伍以附子。

【四逆汤医案】1.大汗亡阳挚友贾君,因病不育,抱养一子,视如己出,不啻明珠耳。

子近三岁,其身不高,齿不齐,行立迟,言语缓,先天不足也。

一日申酉发热,体温39.4℃,请治于西医,点滴消炎液体,并滴入地塞米松一支(剂量不详),输毕归。

子夜,患儿大汗淋漓,拭之不尽,瞑目沉睡,呼之不应,推之不动。

急唤余诊,视其面色苍白,鼻息咻咻,细若属丝,全身冰冷,非仅四肢厥冷也。

撬齿观之,舌淡润滑。

脉细如丝,指纹淡红,已近命关矣。

观其脉症,此大汗亡阳也。

急宜回阳抑阴,以挽阴阳立绝之势,若阳气回复,则阴液固敛,汗自止也。

拟四逆汤:

附子3g干姜3g炙甘草3g,捣碎,开水煎煮,频频撬喂。

及晓,一剂已尽,汗渐止,面微转红,肌肤四末亦温,阳气虽回,犹仍不足。

改用桂枝汤以温阳益阴:

桂枝4.5g白芍4.5g甘草3g生姜1片红枣3枚。

翌日,诸症皆失,惟饮食不思耳。

2.但欲寐渔民,傍晚扬帆出海,临晨收网而归,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者相逆,长此以往,阳气焉能不伤?

有林某者,男,59岁,海南万宁人。

鱼盐之地,滨海傍水,轻舟漂泊,若一浮萍,昼伏夜作,颇为辛苦。

年轻气壮时不累不疲,近年渐感力不从心。

去岁冬,每畏寒喜温,春节后,时欲寐。

然不以为病,出海如故。

其女事亲至孝,且知医术,于2006年3月12日偕父来诊。

望其面色黯淡,容颜憔悴,身略佝偻,步显蹒跚。

询知饮食尚可,口不干渴,二便调畅。

诊其脉,沉弦细也。

脉证分析,此阳气虚弱之少阴病也。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盖劳倦过度,阴阳乖戾,阳伤于渐,气耗于累。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云: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如是,则宜温补阳气以固其本、益其真。

拟:

附子10g干姜10g甘草10g三剂二诊:

恶寒、嗜睡已,神疲乏力如旧,脉舌同前,四逆汤为温阳而设,兼气虚者,莫若四逆加人参汤也。

附子10g干姜10g炙甘草10g党参15g三剂后,其女云精神大好,复下海如初,询问需否服药?

余谓药可不服,惟少劳作耳。

3.阴茎冷痛刘某,男,36岁,工人。

去年病腰痛,经余补肾活血治愈。

近两月余,阴茎阴囊常有冰冷、收缩内引之感。

小便时,尿道疼痛殊甚,溲液清白,不频不急,化验室镜检:

(-)。

胃纳尚可,大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象沉细而迟。

脉证分析:

迟为寒盛,细乃血虚,《素问·

至真要大论》云: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二阴为肾之外窍、肝脉之外络也。

肝肾虚弱,寒邪外袭,气血凝泣,经脉拘急,故而收缩冷痛。

治当温经逐寒,补肾益肝。

四逆汤本为阳虚寒盛所设,非仅限于四逆证也。

拟四逆汤加味:

附子10g干姜10g炙甘草6g茯苓10g当归10g吴茱萸10g枸杞15g三剂二诊:

二阴已趋温暖,尿痛亦明显减轻。

温阳气,补肝肾,仍需续进。

原方三剂。

三诊:

阴冷如失,收缩不再,尿痛亦止。

脉仍细弱,嘱令再服三剂。

4.腿痛张老师,女,36岁,余子班主任也。

形瘦体弱,常腰痛失眠,纳谷不香,而工作依然。

因学校条件差,办公室屋小人众,其座位靠边,右腿贴墙,历时一冬,右腿冷痛不已。

针灸服药,杂治不愈。

视其舌,淡红而润。

诊其脉,弦细而缓。

初以为风寒侵袭,经络痹塞,拟桂枝汤二剂,无效应。

后思桂枝汤所治之身疼痛,系风寒外袭,应有发热、汗出、恶风等营卫不和症状。

今足膝发冷,畏寒喜温,厚衣、向火则疼痛减轻,且脉细缓,乃阳气虚弱也。

即《素问·

痹论》寒气胜之痛痹也。

遂拟四逆汤以治:

附子10g干姜6g炙甘草6g三剂二诊:

畏寒疼痛明显减轻,嘱守方续服五剂。

两月后,该校老师集体来院体检,云腿痛再未发生。

5.失血亡阳余在市二院供职时,某日傍晚,同乡阎某,匆匆而至,言妻病甚,希急与治。

遂戴月飞(自行)车,十里路程,过刻即至。

病妇面色晄白,唇舌淡白,汗出如洗,头发尽湿。

头晕目黑,语声低微,四肢逆冷,脉沉微细数,一派亡阳证象显露无遗。

问素体甚健,何以一病如此?

其母答曰:

“怀孕三月,不欲人流,而自行挤压。

今早见红,初喜甚,以为堕胎成功。

不料血大下,一刻凶似一刻,已盈盆矣,犹仍不止。

”余已明了,此不全流产也。

然胚胎不下,血永无宁时。

用中药清宫,已非适应。

遂一面请医院妇科出诊处治,一面从乡卫生所购取附子10g(捣碎)人参10g干姜6g炙甘草6g山萸30g,用开水急煎。

服后约十分钟,血渐减少,四肢逆冷亦不似先前。

又约十分,妇科赵大夫至,立即施行刮宫手术,术毕,其血即止,四肢转温。

拟归脾汤,嘱服一月。

吁,无知愚行,可不畏乎!

6.腹痛

李某,女,52岁,高城村人。

褐衣疏食,家境不裕,体弱劳多,故常病焉。

近又腹痛、呕吐五日,经用西药治疗不效,当日午后邀余出诊。

患者裸卧于炕,被半遮,言热甚,五日未曾更衣。

初疑阳明病、胃家实,欲拟承气汤下之。

细察之,非也。

今将四诊所见,以明其非。

患者面色萎黄无华,形容憔悴少神,舌淡润滑无苔,而非面赤唇焦,舌燥苔黄;

闻其声音低微,气息细弱,而非声高息粗;

询知满腹疼痛,走窜不定,而非固定于脐周;

痛剧时头汗淋漓,手足冷至肘膝,而非手足濈然汗出,热深厥深;

脉象沉迟而弱,而非沉迟而滑;

呕吐狼藉,口不苦、亦不渴。

按迹循踪,皆非阳明之状。

《灵枢.五邪篇》云:

“阳气不出,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患者本非松柏坚固之姿,显无抗寒傲霜之力,寒邪直中,故而呕吐腹痛;

阴乘阳位,格阳于外,故见假热之象。

急宜温中回阳,降逆散寒,使春回阳谷,冰消冻解。

若从阳治,投以寒凉,势必雪上加霜,形成变证、坏证。

拟四逆加人参汤加味:

附子10g干姜10g炙甘草6g党参15g半夏10g一剂进毕,便痛止厥回。

改用理中丸以善后。

7.五更泻连某某,男,75岁,退休教师。

黎明即起,非洒扫庭院,乃入厕解急。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辗转已五载矣。

春夏尚不甚苦,至冬,冰冻三尺,西北风呼啸,出被窝而入茅厕,其罪其苦可想而喻。

五年中问医未歇,四神丸服之逾箱,然病终不愈。

近连服补脾益肠丸七盒,泻益急、益早(由临晨五点左右提前至四点前后)。

2006年5月31日由师院董校长介绍来诊,除五更泻一次外,白昼仍便一二次,便前肠鸣,里急甚,缓则粪漏裤中。

腹不痛,天冷或饭菜稍凉即便次有增,完谷不化。

胃纳尚可,口干思饮,嗳逆,泛酸。

神疲乏力,四末不温。

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弦细,腹软无压痛。

探析脉症:

古稀老人,阴阳气血俱虚。

肾阳衰微、闭藏失职者每便于五更。

今神疲畏寒,四末不温,为肾阳虚衰之候,何以四神丸久服不效?

补脾益肠丸用之益甚?

观其嗳逆,泛酸,里急,脉弦,知肾阳虚衰之外,复有肝木横逆,犯胃克土,非药之过也。

其为治首宜疏肝缓急,温益肾阳,应待来日。

拟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甘草10g吴茱萸6g黄连3g二剂二诊:

服药期间,大便一日二次,呈水样便,停药后一日一行,仍在五更,嗳逆减,泛酸止。

肝将军不再跋扈肆虐,接下之治则须培土健脾,巩固仓廪,因瘠薄之土难以植栽也。

拟甘草干姜汤加味:

炙甘草20g干姜10g柴胡4.5g三剂三诊:

大便日一行,可推迟至七点左右,停药三日,复便于黎明。

神疲嗜睡,四末不温,夜间口干,脉象沉细。

脉证观之,此脾肾阳虚也。

以其抱病日久,恢复阳气亦非朝夕可能,须积铢累寸,循序以进。

四神丸虽作补益肾阳之用,然较四逆汤则其望尘莫及也。

附子15g干姜15g炙甘草10g党参15g五剂四诊:

便成形,日一行,偶有五更鸭溏者。

神疲乏力,夜间口干,四末不温皆较前为轻。

有道是王道无近功,嘱其如方续服之。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