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762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阶段性测试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4.如图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

A.DNA的结构不同  B.信使RNA不同

C.遗传物质不同D.线粒体结构不同

答案 B

解析 人体内不同细胞遗传物质相同,DNA的结构也相同,由于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转录形成了不同的信使RNA,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因而形成了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5.下列几类细胞分裂中,观察不到纺锤丝的是(  )

A.细菌细胞和蛙的红细胞

B.骨髓细胞和肾细胞

C.根尖分生区细胞

D.精原细胞

答案 A

解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而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既不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进行无丝分裂,分裂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的出现,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6.图示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分子,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B.甲、丙

C.乙、丙D.甲、乙、丙

解析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包含两个DNA分子,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之比为122。

染色体复制之前以及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后,染色体数、DNA分子数之比为11,比时不含染色单体。

7.细胞的无丝分裂之所以叫无丝分裂,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分裂中细胞核先延长再缢裂

D.分裂中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解析 无丝分裂是相对于有丝分裂而命名的,有丝分裂是由于分裂过程中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所以叫有丝分裂。

而无丝分裂是由于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所以叫无丝分裂。

8.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析 癌细胞是指不能完成正常分化,而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其细胞周期明显变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形态变为球形。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的

B.老年人体内也有幼嫩的细胞

C.年轻人体内无衰老细胞

D.克隆“多利”羊用的乳腺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和受精卵正常发育时,细胞分裂次数是相等的

解析 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回事,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产生、生长、成熟,也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

因此,无论是老年人体内还是年轻人体内都有幼嫩细胞也有衰老细胞。

然而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的普遍衰老的过程。

10.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C.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解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而细胞坏死则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并不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11.2009年4月12日~17日是第1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规范癌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致癌因子使与癌变有关的基因缺失,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B.癌细胞易侵袭机体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C.癌痛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肿瘤直接压迫并刺激神经

D.癌细胞因膜上的蛋白质改变,易被效应T细胞识别而裂解

解析 因致癌因子的作用,可使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不是缺失,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癌细胞因膜上的蛋白质改变而发生转移,易侵袭机体周围正常组织,同时也易被效应T细胞识别,发生细胞免疫。

肿瘤可直接压迫并刺激神经,这是导致癌痛的直接原因之一。

12.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B.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解离后要用清水漂洗再染色

C.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的目的是防止盖玻片滑动

D.显微观察时首先应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

解析 题图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操作图,其中解离后就染色是错误的;

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的目的是利用拇指按压使细胞分散,避免压破盖玻片。

13.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复杂的变化,其中复制的结果是(  )

A.DNA数目增加一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B.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都增加一倍

C.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DNA数目增加一倍,染色单体数目不变

解析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分子进行复制,结果是DNA数增加了一倍,由于着丝点未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不变。

14.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纺锤体形成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含量为m;

则当该细胞中当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分别是(  )

A.2N和mB.N/2和m/2

C.2N和m/2D.N和m

解析 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

染色单体消失说明细胞已进入后期,此时细胞染色体数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为2N,但核DNA含量仍为m。

15.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未离体的植物体细胞给以适当的条件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解析 离体的植物体细胞给以适当的条件才会表现出全能性。

16.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比,保持不变的是(  )

A.蛋白质的含量B.染色体的数量

C.细胞器的数量D.RNA的含量

解析 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和数量与母细胞相同。

17.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  )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解析 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表现出活性,细胞出现癌变。

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是细胞癌变的外因。

食物中的致癌物质是引发细胞癌变的化学因素,而不是内在因素。

18.“程序性细胞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地走向死亡。

下列不属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  )

①癌细胞的扩散 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了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复制、释放而消亡 ④花冠在传粉后凋谢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在个体发育中的正常死亡,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等具有积极的意义,而题中①③过程不属于细胞正常死亡。

19.癌症是由癌细胞在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通过癌变而形成的

B.由于肿瘤周围的淋巴组织中存在癌细胞,所以手术摘除肿瘤的患者有复发的可能性

C.肿瘤手术后进行的放疗和化疗等措施,是为了杀死残留的癌细胞

D.从目前报纸上看,有些治疗癌症的药的药效在百分之九十几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

解析 考查癌症的有关知识,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完成正常细胞分化,而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肿瘤细胞,癌细胞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因此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

癌症治疗上常用放疗和化疗的方法,目的是杀死癌细胞。

目前,人类还没有征服癌症。

2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体内癌细胞一般能不断合成蛋白质和产生中心粒

B.生物的卵细胞虽然分化程度很高,但仍然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C.硝化细菌既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D.人体骨骼肌细胞能合成多糖,也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CO2

解析 癌细胞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代谢旺盛,可以不断产生蛋白质和中心粒;

卵细胞的全能性仅次于受精卵,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很容易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

硝化细菌将氨氧化成硝酸根或亚硝酸根,这个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将放出的能量用于合成有机物,同时它的异化类型是需氧型;

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1.在人一生的生命活动中,下列哪项叙述是不合理的(  )

A.整个生命进程中都发生着细胞分化现象

B.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C.癌细胞的产生是遗传信息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细胞的衰老与死亡都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解析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内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仅仅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癌细胞的产生是遗传物质的改变,使正常细胞发生畸形分化的结果。

22.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呈细丝状,但不同区段的染色质丝螺旋程度有很大差异。

有些区段的染色质丝螺旋较松弛;

有些区段的染色质丝高度螺旋。

对这一现象的合理判断是

①前者的基因经常表达

②前者的基因很少表达或不表达

③前者在复制时解螺旋较早,DNA复制较快

④前者在复制时解螺旋较晚,DNA复制较慢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间期细胞核中细丝状的染色质的不同区段螺旋程度不同,取决于其组成的DNA中基因表达及自身的DNA复制,因为DNA复制、转录等DNA分子都要解开螺旋,基因表达频繁、DNA复制刚完成的区段,染色质丝螺旋较为松弛,基因表达不经常、DNA复制已完成的区段,染色质丝又高度螺旋化。

23.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

如图①表示一个正在分裂的雌性动物细胞,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处于图②中的BC段

B.此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的几率是0

C.图①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D.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解析 图①为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分裂完成后产生的是体细胞,不可能产生卵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两个变为一个,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24.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T和U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ce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在显微镜下,处于ac段的细胞数目最多

解析 T和U分别是DNA和RNA合成时的原料,细胞对它们利用的多,说明细胞内DNA和RNA合成速率快。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d点时刻细胞对T的利用速率最大,以后减少,DNA的量达到最大值应为e点。

在DNA复制(合成)时基因突变最容易发生。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25.一个男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DNA数目和染色体种类依次是

A.46,24B.92,24

C.>

92,23D.>

92,24

解析 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上有DNA92个,但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也含有DNA;

男子体细胞中染色体共有24种形态,常染色体有22种形态,性染色体为X、Y两种形态。

26.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在含有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

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

A组中加入物质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细胞分化

C.促进细胞衰老

D.促进细胞癌变

27.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解析 ①可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已复制完成;

②表示后期,③表示末期。

末期核膜、核仁重建,但动物细胞中部不会出现细胞板;

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②→③表示细胞分裂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为两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但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的现象。

28.依据细胞的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DNA的自我复制

B.自身的蛋白质合成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是否出出星射线

解析 在一些低等植物细胞里,也存在着中心体,会出现星射线。

最可靠的是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是否形成细胞板使细胞质分割为二作为鉴别依据。

29.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细胞体积(x)与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之比y)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 根据细胞体积与细胞相对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知,细胞体积愈大,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之比就愈小,但不会为零。

30.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解析 有丝分裂的间期不存在染色体;

染色体增加的时期染色单体则为0;

在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不会始终保持一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31.(9分)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

目前主要通过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而造血干细胞配型是骨髓移植能成功的关键。

(1)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能够________、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以及细胞膜上________等物质减少导致在体内易________的特征。

(2)据调查男性致癌的死亡率逐年提高,从人类生活习惯分析可能是由于________导致________发生突变,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3)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能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各种组织器官,表明胚胎干细胞具有________性。

(4)人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你认为人的表皮细胞中具有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吗?

为什么?

________。

答案 

(1)无限增殖 糖蛋白 转移

(2)吸烟 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全能

(4)有,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的基因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由一个共同的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癌变、程序性死亡等基础知识。

(1)恶性肿瘤细胞即为癌细胞,其可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

(2)从人类生活习惯分析,导致肺瘤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吸烟所致,其中的致癌物质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3)胚胎干细胞能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这也表明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4)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的基因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由一个共同的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32.(9分)下图一所示为某种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几个时期,图二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曲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生物是动物还是植物?

________,写出一条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图一按照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排列:

图中没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

(3)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二的________阶段(填图中字母)。

(4)如果将此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一中A所示时期时,细胞中含放射性的DNA占总DNA的________%(不考虑细胞质中的DNA)。

(5)图二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动物 没有细胞壁(细胞分裂时未形成细胞板,而是缢裂)

(2)BADC DC

(3)b

(4)100

(5)a、c 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并转录形成mRNA,且原来的mRNA不断被分解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

(1)由于图一细胞无细胞壁,且细胞分裂时未形成细胞板,而是通过缢裂产生细胞,所以为动物细胞。

(2)图一中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间期,C为末期,D为后期,所以细胞分裂的顺序为BADC。

(3)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往往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图二中表示DNA复制的时期是b阶段。

(4)图一中A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每个核DNA分子都有一条链上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5)图二中在细胞分裂间期a、c时期mRNA都大量增加,说明这两个时段核糖体功能最活跃。

图二中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有二:

一是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并转录形成mRNA;

二是原来的mRNA不断被分解。

33.(9分)细胞凋亡又叫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如健康的成人体内,在骨髓和肠中,每小时约有10亿个细胞凋亡。

人的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请分析表中有关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分布于内脏器官)

心肌细胞

神经细胞

白细胞

寿命

1~2d

很长

5~7d

能否分裂

不能

多数不能

(1)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有对应关系吗?

______________。

(2)寿命短的细胞是否一定能分裂?

____________。

(3)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它们承担的功能有关系吗?

(4)根据上述分析,推测皮肤表皮细胞的寿命________(长或短),分裂能力________(有或无)。

(5)细胞的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有害吗?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的寿命与细胞分裂无关

(2)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能分裂,如白细胞

(3)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它们承担的功能有一定关系

(4)短 有

(5)无害,因为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到关键作用

解析 

(1)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即细胞的寿命与细胞分裂无关。

(2)表中的白细胞寿命短,但细胞是不能分裂的。

(3)本题可根据表中信息,联系不同组织处的细胞功能进行分析。

(4)可联系小肠上皮细胞功能,推测皮肤表皮细胞的寿命是较短的,但皮肤中的生发层的细胞分裂能力强,以补充衰老、凋亡的细胞。

(5)细胞的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有积极意义。

34.(9分)下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6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

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种生物的标志结构,请回答:

(1)Ⅰ、Ⅱ、Ⅲ与Ⅳ比较,共同具有的膜结构和无膜的细胞器分别是________。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