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759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

《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哈尔Word下载.docx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

波尔丁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

循环经济的提出促进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八十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九十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循环型社会的内容。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世界各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1.1.1国际背景

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

从企业层次污染排放最小化实践,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有许多成功的实例。

比较成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和日本。

德国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明确规定了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全部达到80%。

日本自1993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绿色消费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和《食品循环利用法》。

颁布的《环境基本法》中特别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此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明确提出了循环型社会基本规划是国家一切规划的基础;

循环型社会建立的基本原则是发动全社会力量,通过抑制自然资源的消费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1.2国内背景

近年来,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能源紧张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如果再不寻求精细的经济增长模式,就会失去资源和环境的依托,经济增长就会缺少后劲,大起大落的风险就会加大。

我国着手在多个层面上逐渐展开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建设试点工作。

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辽宁省、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在广西贵港、山东鲁北、内蒙包头等地针对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行业开展了六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生态工业理念引入工业门类齐全、经济综合性强的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在华东、华北、西南和东北等十多个城市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批准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五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使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5年国家确定了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和轻工等七个重点行业为第一批试点行业。

开展理论研究。

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高校、科研院所和一些省市相继开展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论研究,召开各类学术研讨会,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交流和研讨。

2005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设立了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业技术研究课题,专门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方法、战略,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建立规章制度。

在研究国外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循环经济战略框架、立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组织制订了开展循环经济省、市和生态工业园区试点与建设规划技术指南,并于2003年发布了循环经济示范区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

取得的成果。

天津市将动脉产业(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产业)和静脉产业(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相结合,在资源利用和发展环保产业中推进循环经济,把推动循环经济作为解决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每年产生的240多万吨粉煤灰全部生产建材;

已累计处理利用钢渣300多万吨;

240万立方米的碱渣得到处理。

辽宁省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确定了小循环抓企业清洁生产,中循环抓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大循环抓建设循环型城市和建立资源再生产业模式,各市先后完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方案或实施计划。

江苏省确定了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三产和循环型社会四大重点领域,并筛选了108家单位作为循环经济试点。

山东省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省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从点(企业层面)、线(行业层面)、面(社会层面)多层次、全方位推动循环经济的开展。

组织实施循环经济“613工程”,煤炭、建材、发电、轻工、化工和冶金等6个重点行业,10个循环型企业,300个循环经济骨干企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结合自治区产业特点,把贵港的模式加以深化提高,制定《创建糖业生态示范产业规划》,提出用2-3年时间初步建成完整的制糖工业生态链系统,形成蔗渣造纸、糖蜜利用等废物综合利用体系。

贵阳市出台了《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城市条例》,并提出建设磷产业、铝产业、中草药产业、煤产业、生态农业、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旅游和循环经济服务产业以及循环型消费等八大循环体系。

1.1.3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哈尔滨市和国内其它大中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大力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必然课题。

1997年,哈尔滨市被批准为全国地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试点城市;

1998年,《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并付诸实施;

2000年,通过了《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方案》;

2002年,编制并实施《哈尔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2003年,在生态市建设中哈尔滨市就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设想,并以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作为试点,南岗区政府组织编制了《红旗满族自治乡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两年来成效显著。

依兰县、阿城区相继编制了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政府重要工作日程。

为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意识,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开展了循环经济专项建议征集活动,收到了许多高质量的建议。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突出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并设立了循环经济专篇,2005年市政府启动了《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1)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

自然环境条件。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度42分——130度10分,北纬44度04分——46度40分之间,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市域东部和北部呈低山丘陵,西部为平原,总体为东高西低,其中,山地占34%,丘陵占21%,平原占45%。

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

哈尔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中高纬度,气候类型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春季气候多变,干燥多风;

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季;

秋季降温迅速,初霜早;

冬季干寒漫长。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86条,均属松花江水系。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1.46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1363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市域土壤类型共有9种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

黑土是主要土壤,分布较广。

黑钙土是主要耕作土壤。

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分布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辖区内森林覆盖率为43%,比全国平均水平(16.6%)高26.4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

全市现有湿地12.5万公顷,草原8.1万公顷。

由于农业开发和城市开发造成湿地面积锐减,市区由于经济开发和污染,致使松花江沿岸大面积湿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

社会经济状况。

2005年全市人口总数达到974.84万人,生产总值183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16.4%;

第二产业占35.3%,第三产业占48.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776元。

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445.1亿元,主要产品有粮食、肉类、蔬菜、禽蛋及乳制品等。

  2005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6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1亿元,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20.1亿美元。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3.11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5,旅游业和会展业发展加快,实现旅游总收入122.6亿元,增长19.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06.4元。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3.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84.3%,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率88%,医疗保险单位参保率65.5%。

哈尔滨城市住宅人均使用面积16.69平方米,全市区公用水厂11座,自来水普及率为83.5%,燃气气化率达76.5%。

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为7.05平方米。

(2)有利条件分析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地区老工业集中区之一,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建设的起点。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哈尔滨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内各地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新的发展模式带动全省和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区位优势。

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地区中心位置,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我国东北部沿边开放格局的轴心和沟通南北的连接点,也是和俄罗斯及东欧经贸旅游的窗口城市。

产业优势。

哈尔滨市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自“八五”以来的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将进入建设国家的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医药工业基地的重要发展阶段。

机械制造业将是全市的基本支撑和重要驱动力量,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深层次开发和循环经济生产的基础产业条件。

政策优势。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若干政策,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推进哈尔滨都市圈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法规、政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科技人才优势。

哈尔滨市连续四次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拥有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兽研、哈焊接所为代表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拥有国家级、省级学科172个,重点实验室111个,两院院士31人。

创新人才队伍实力雄厚,共有科技活动人员3万余人,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随着科研成果的转化,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资源优势。

哈尔滨市属于中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为松嫩平原东部温暖半湿润区,具有雨热同季特点。

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4.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倍,有90%以上的农田具有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良好条件和发展潜力。

是黑龙江省重要林特产业基地,具有较丰富的林木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已探明矿产资源矿床224处,在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可以综合利用的伴生共生尾矿物质。

如:

依兰达连河煤矿每年产生煤矸石92万吨,积存量已超过1000万吨;

宾县松江铜矿的尾矿中,含有金、银、钨、钼等,每年产生尾矿38万吨。

已探明供工业利用的矿产资源中有8种居全省第一位,形成了煤炭、矿泉水、有色金属、水泥用大理石、建筑用石、沙为主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矿业优势。

(3)制约因素分析

水环境压力。

松花江由于上游石油、化工等企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造成的污染长期困扰哈尔滨江段,对哈尔滨市水源地水质已经造成污染危害,再加上本地的污水排放,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松花江朱顺屯地表水水源地高锰酸钾指数、氨氮、铁、锰超标。

菅草岭地下水水源地铁、锰、氨氮偏高。

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城区内河的水污染严重,加重了松花江水系污染负荷。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共11个监测断面,有10个断面为Ⅳ类水质,占断面总数的91%。

松花江14条一级支流中,有6条Ⅳ类水质,2条Ⅴ类水质,3条为劣Ⅴ类水质。

运粮河、阿什河、呼兰河、蜚克图河、五岳河、白杨木河、牡丹江、倭肯河和巴兰河共9条支流的水质不能满足功能水质要求。

面源环境污染压力。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依然存在,2005年全市平均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折纯量183公斤。

水土流失面积的比重依然很大。

大量废弃排放物对环境的压力。

全市固体废弃物排放重点源企业150多家,每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972.39万吨,排放废水5355.6万吨,排放废气965.4亿标立米,产生城市生活垃圾135万吨。

哈尔滨市是我国冬季采暖期最长的大城市,每年燃掉1300多万吨煤,取暖锅炉燃煤造成的空气污染天数占全年的19.4%,上述排放物对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和负面影响。

能源资源的压力。

哈尔滨市万元GDP能耗高,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2倍。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属严重缺水城市,江南城区地下水超采,形成漏斗区。

城市缺水问题愈加突出。

人口增长与消费量增加的压力。

全市总人口2005年974.84万人,到2010年总人口将达到1031万人,比2005年增加56.16万人。

未来15年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也将再度上升,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制约。

全市国有及控股企业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非国有经济发展较慢。

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

技术结构总体较为陈旧,工艺装备落后,核心竞争力不强。

目前,哈尔滨市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GDP年均增长虽然达到两位数,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靠“三高”即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和“两低”即低质量、低效益换来的。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推动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1.2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强化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有利于缓解资源约束,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以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代价之间的尖锐矛盾,获得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有效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走质量效益型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振兴哈尔滨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将会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优化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为哈尔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发展循环经济是积极应对新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和“绿色壁垒”,扩大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建设生态市,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1.3规划对象的范围

规划对象为哈尔滨市辖行政区域,即8区10县(市),范围为5.3万平方公里。

1.4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5.7.2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10.11

(5)《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11.18

(6)《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1.10

(7)《哈尔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2.11

(8)《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4-2020)》2004.12

(9)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5年市政府重点课题的通知2005.4.12

(10)《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

(11)《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03.8

(12)《哈尔滨市资源综合利用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5.5

(13)《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哈尔滨段规划建设实施意见》2005.9

(14)《关于构建哈尔滨都市经济圈的研究》2005

(15)《哈尔滨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规划》2005.10

(16)《“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2005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xx-2002、2003、2004

(18)《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12.3

(19)国家商业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环境保护总局、旅游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通知》商改发[2005]655号2005.12.30

1.5规划技术路线

规划技术路线见下图

图.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技术路线图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2.1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把哈尔滨市建设成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

2.2基本原则

坚持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坚持突出地方特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

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坚持发展新兴产业,以利于节水、节能、节材、节地,降耗增效,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原则。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试验示范的原则,把循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分期实施,稳步发展。

2.3总体目标

规划时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2010年,为试点示范期):

用5年时间,初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营造公众参与的社会氛围,初步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建成5-6个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10个循环农业示范园,建成30-40个资源循环型项目。

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

中远期(2011-2020年,为发展提高期):

再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较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框架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使重点行业企业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一级(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实现国家有关生态市建设的目标,把哈尔滨市建成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心城市,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创新城市。

2.4阶段目标

近期到2010年:

单位GDP能耗<

1.46吨标煤/万元;

单位GDP水耗<

200立方米/万元;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75%;

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1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85%;

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

秸杆综合利用率>

85%;

农用薄膜回收率>

9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9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65%;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比2005年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

中远期到2020年:

1.3吨标煤/万元;

180立方米/万元;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8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80%;

城市中水回用率>

2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

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

10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100%;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70%;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20个百分点。

3.总体框架和主要任务

3.1总体框架

确定工业、农业、城市与社会、绿色消费和新能源的开发等五个重点领域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实现企业、园区、城市和区域四个层面的循环。

3.2主要任务

3.2.1建设工业领域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示范园区

在8个重点行业中,选择8个典型企业作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建设5个专业示范园区。

3.2.2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示范园区

在农业领域建立3大类、17种循环经济模式和10个示范园区。

3.2.3城市与社会领域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选、湿解制肥、焚烧供热发电等多方式资源利用系统,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2座。

建立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对新建的5万平方米以上和已建的住宅小区制定相应的中水回用政策和比率,新建居民小区中水回用试点38个。

建立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系统,拓宽废旧物品资源化利用途径,新建特种废旧物资再生产业基地4处。

3.2.4绿色消费领域

构建和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绿色消费网络,建立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绿色交通、绿色商品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服务体系。

广泛宣传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和节约消费。

3.2.5新能源开发领域

建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的研发和利用体系。

在利用太阳能方面,重点发展太阳能热水器、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制冷等低温太阳能利用系统;

在利用风能方面,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基础设施,加大对风力发电设备的研发投资,提高研发能力;

在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方面,重点开发农业、林业的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等现代工艺技术,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转变为高品位的易贮存、易运输、能量密集、燃烧值高的固态、液态、气态燃料。

如利用秸秆生产燃气,利用稻壳生产炭棒,动物粪便生产沼气等。

新建太阳能利用开发区4处、风力发电场4座和风力发电村2个,实施生物质能开发示范工程。

3.2.6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

加强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充分发挥湿地在维持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详见《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4.工业领域循环经济规划

4.1工业体系循环经济规划

4.1.1总体框架

循环工业体系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适于哈尔滨市实际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完善清洁生产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完成主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

在老企业、新企业及工业园区三个层面上卓有成效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以达到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目标。

对于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落后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

结合城市规划合理调整工业体系布局,进行企业优化整合,节约土地资源,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提高工业园区化比率。

在工业体系中实现企业内部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园区内或园区间实现企业间废弃物的再利用,最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4.1.2规划目标

近期(2006-2010年):

达到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标准的企业占整体企业的10%;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标准的企业占30%;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标准的企业占60%以上。

中远期(2011-2020年):

达到一级标准的企业占整体企业的20-30%;

二级标准的企业占50-70%;

三级标准的企业占80-100%。

4.2示范企业规划

4.2.1医药类

以哈尔滨制药总厂为示范,通过对发酵废菌丝体渣、废活性炭、中水回用、蛋白粉回收、玉米浆回收、生化污泥、燃煤灰渣的综合利用,初步形成循环经济链条。

循环经济指标

近期指标(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