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561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而水果中又以宝珠梨最负盛名,传说呈贡之名就是因宝珠梨而得来的。

  相传在宋代大理国时期,大理宾川鸡足山高僧宝珠和尚到都阐城(今昆明)讲经,随身带来几株大理雪梨树苗,并将苗与呈贡的优质梨种嫁接,不想结出的果实个大、味甘、肉嫩、水多。

  由于梨树苗是由宝珠和尚带来的,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宝珠梨。

  据说在元代此梨是专供梁王食用的,还曾经作为贡品上贡朝廷。

  皇上吃后赞不绝口,要求年年进贡,并下令把原千户所改名为呈贡。

  元朝皇上是否真吃上宝珠梨史籍中无据可查,但我要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品尝一下我们的宝珠梨。

  俗话不是说吗: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呈贡的名字真是因梨而来的吗?

其实呈贡一词源于彝语柴谷,意为:

盛产稻谷的海湾坝子。

  有朋友问海湾?

哪来的海?

别急,各位请往您的正前方极远处眺望,一线水光若隐若现,那就是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

  有人说那应该是湖湾,怎么会是海湾呢P这个问题等一会我们见到另一个湖的时候我再给大家解答。

  各位是否注意到车窗外果树下土壤的颜色。

  对,红色。

  我们的旅游车正行驶在红土高原上。

  这土为何呈红色?

云南地处低纬度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茂盛的植被及特殊的地貌条件给云南高原上的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由于云南大部分地区地处亚热带、热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丰沛的降水不断冲洗着富含铝、铁等金属离子的成土母质,使其中易溶矿物大量分解、流失,湿热的气候加速了土壤中铁的氧化,活动性较差的铁铝氧化物残留了下来,把土壤染成红色。

  我国南方特别是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大部分土壤皆为红色。

  那么我国北、中、西、东的土壤主要呈什么颜色呢?

我告诉大家:

我国东部呈青色;

西北呈白色;

东北呈黑色;

中部的黄土高原,为黄色。

  这与中国道教中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的颜色相符。

  中为黄色,黄土高原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五种颜色又与中国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相对应,因此就有五色土之说。

  好了,关于土壤我们就说到这。

  若各位感兴我们还可以再讨论。

  各位请看您的左前方,这里是昆明乡村高尔夫球场。

  昆明优越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全天候体育运动,这个乡村高尔夫球场总面积1000余亩,设施齐全,球场内湖f白环绕、水塘密布、河流湍急,大片的鲜花四季盛开,是高尔夫运动的天堂。

  各位朋友,凡到云南都会听人说起云南十八怪,它讲述一些云南独特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

  其中有两怪是这样说的:

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

  其实这两怪现在早已成为历史。

  但引发人们编出这两怪的实物却还在。

  您看前方有两条铁路,一宽一窄,现在我要说到的就是窄的那条铁路。

  它就是著名的滇越铁路。

  它是中国的第一条国际铁路。

  说它窄,是因为它的轨距仅1米,而国际标准轨是1.435米,因此我们也称它米轨。

  这条铁路全长855千米,从昆明至越南的海防。

  其中云南境内长465.2千米,北端昆明与南端河口两地海拔高程相差25倍,史称滇越铁路滇段。

  这条铁路是法国占领越南后,为了控制云南、掠夺我们的资源,强迫清政府同意他们修筑的。

  铁路于1904年动工,1910年通车。

  沿途山大堑深,峰峦叠嶂,桥隧相衔,坡陡弯急。

  据说当年为修筑这条铁路,每年使用民工3至6万人,累计达30万人,是从云南、四川、湖北、两广等地招募来的。

  由于沿线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极差,筑路华工死亡人数高达六七万人。

  真是一根枕木一条人命。

  而法帝国主义者每年从这条铁路掠夺暴利1000万法郎以上。

  『2』『3』『4』『5』『6』『7』『8』

  云南地处西南边睡,交通十分不便,在贵昆铁路通车前,米轨铁路是云南惟一的而且是不通国内通国外的铁路;

加之是窄轨,坡陡弯急,行速很慢,因此才出现了十八怪中的两怪。

  各位看到的另一条铁路是南昆铁路,是我国八五、九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是中国在艰险山区修建的又一条铁路。

  它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干线全长899.7千米,为国家一级干线,并一次建成电汽化。

  南昆铁路途经滇黔桂三省区的29个县,辐射12.4万平方千米,沿线2000多万人民直接受益,对于开发大西南,振兴三省区经济意义重大。

  铁路所经地区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地形非常险峻,被称为地质博物馆、地下迷宫。

  全线共修隧道263座、桥梁461座,许多重点工程创下了中国铁路施工史上的新纪录。

  南昆铁路的长度约为京九线的三分之一,但隧道长度却是京九线的3倍。

  只顾讲铁路了,现在各位请看窗外,又有一个湖,它是著名的滇中五大湖之一的阳宗海。

  阳宗海位于宜良、呈贡、澄江三县之间,古称明湖。

  它形如草鞋,两头宽中部略窄,南北长约12千米,东西宽3千米,面积3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最深处30米,是我省第三深水湖,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断陷湖,湖东北面的汤池河为出水口,湖水汇入南盘江最后归入南海。

  阳宗海1992年9月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它碧波粼粼景色秀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也吸引了投资者。

  各位请看对岸就是由新加坡投资者投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现己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意红火。

  有朋友问了,这仅仅是个湖,你怎么把它称为海?

是不是云南地处内陆高原,没见过大海,向往大海的缘故呢?

其实这个问题许多人都问过我,有人还把它编入云南十八怪:

湖泊叫尾带黑音的便是这个意思。

  如滇池彝语谓之洛朵黑,文山的普者黑,其它如洱海、通海……按云南方言音直译,海字自当写作黑字,但因汉字是表意文字,若将彝语直音完全译作黑,则音存而义非,实不相宜。

  所以,古人以海代之,不仅音近义似,而且两全齐美,二者可以得而兼之。

  过了阳宗海,我们现已进入了昆明市的另一个郊县——宜良。

  由于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良的粮食产量很高,故有滇中粮仓之美誉。

  现在驶过的是南盘江大桥。

  南盘江是珠江正源,其源头在云南曲靖的马雄山。

  云南不仅山·

多,而且江河众多。

  云南境内河网纵横,大小河:

流共有600多条,分别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六大水系。

  六大水系在分布上构成帚形分布的奇特自然现象。

  特别是在北纬27。

  37’附近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形成三江并流的奇观。

  过了大桥,各位看到道路两旁都是餐馆。

  每家餐馆门口都有烤炉,并有一只只白胖的鸭子挂满杆头。

  这就是著名的宜良烤鸭。

  宜良烤鸭有70多年历史,烤制工艺独特:

首先选用肥壮的鸭仔,去毛去掌,洗净后从右翼下切口取出内脏,再以蜂蜜水均匀地抹遍鸭身,之后用6厘米长的苇杆作堵塞,插入鸭子的肛门内,防止灌汤后汤从肛门漏出。

  然后用小铁钩钩住鸭颈,挂在通风处晾干,再灌入调好味的上汤。

  用编成辫的干松针(云南十八怪称松树叶子辫起来卖)置于特制的炉内点燃,待烟火去尽,把鸭子挂于炉壁,盖上盖子,适时翻转,焖烧三四十分钟,待鸭身色泽深红油亮时取出,拔去堵塞,撤去上汤,斩为小块,理摆于盘中,佐以花椒盐或特制面酱,配上葱白、酸萝卜,即可食用。

  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到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了。

  石林县,地图上及资料上明明写的是路南县啊?

这位朋友问得好。

  路南由来已久,早在元朝就有路南州的设置。

  路南二字源于彝语,其一,路南彝语为鲁乃,鲁即石,乃即黑色,鲁乃就是长满黑石头的地方;

其二,路南彝语也作路甸,路为城,甸为平坝或宽敞之地。

  路南这一称呼一直沿用到1998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石林风景区的知度在海内外越来越高,旅游业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划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12月14日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由于有些书籍是此前出版的,因此各位看到的仍是路南这一地名。

  石林县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并充满生机的地方。

  如今它是全国50个文化先进地区之一,有一个彝县五乡美誉之称,即岩溶之乡、歌舞之乡、摔跤之乡、绘画之乡、烟草之乡。

  国家、省、市在这片土地上确立了六大基地:

全国41个烤烟生产基地县之一(是优良品种红花大金元的故乡,红河牌所用烟叶产地),全国奶山羊基地县之一,国家八五万亩苹果商品基地县,省商品猪生产基地,省绿肥种子基地,市煤炭生产基地。

  说到石林彝族自治县,我们还要介绍世居于此的撒尼人。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

  撒尼人自称尼,意为快乐的人。

  在新中国成立前,彝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

  1950年彝族代表到北京,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他们,大家谈到彝族名称过去不统一,有的还带有侮辱和歧视性,应该改掉。

  毛主席听后很赞同,提出将夷字改为彝字。

  他认为鼎彝之彝这个字好,像宫殿里面放东西,有米又有丝,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

鼎彝又是古代祭把用的器具,有庄重美好之意。

  大家听了,都很高兴,一致表示赞成。

  从此,彝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个支系的统一称呼。

  『1』『3』『4』『5』『6』『7』『8』

  彝族历史悠久,彝族祖先祟尚老虎,把黑虎作为图腾。

  而石林撒尼人不仅把老虎作为图腾,而且还有蜘蛛图腾。

  撒尼人自古就有保护蜘蛛的习惯。

  为什么呢?

相传,撒尼人很早以前居住在阿着底,后来迁居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并以族命城,称果饶,即彝家之子的意思。

  撒尼人自称尼,尼王憨厚能干,他有一把神刀,带着部族,抵制了多次外族的侵犯,果饶城牢不可破。

  他挥动神刀,念咒语,入侵者的头便纷纷落地。

  他还有一个神术,被人杀了头,会重新长出新头来。

  后来,尼王娶了一个外族美丽的姑娘。

  姑娘对他说:

我嫁了你这样一个永远不会死的丈夫,感到非常荣幸,就是死了,也将在九泉之下爱着你。

  尼王信以为真,把自己杀不死的秘密告诉了她:

我也会死的。

  杀了我的头,只要用尖刀草在脖子上刷三下,我就不能复生了。

  尼王的妻子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娘家部族首领,里应外合杀死了尼王,并使他不能再长出头来。

  入侵者还把撒尼部落撵出了果饶。

  不知跑了多少路,撒尼人躲进山洞,洞口很快结上了蜘蛛网。

  追兵赶到洞口,找不到撒尼人。

  有的说可能躲到洞里了,可一看洞口结着蜘蛛网,他们肯定撒尼人不可能躲在洞中。

  找不到撒尼人,入侵者就走了。

  撒尼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从此,他们就把蜘蛛当作保护神来崇拜。

  现在各位请往车窗外看,我们的车子正从撒尼人居住的寨边经过。

  说到寨子,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住房。

  在石林县,各地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撒尼人的房屋也有不同的形式。

  彝族民间有这样4句话:

海邑土库房,糯黑石板房,和合篱笆房,月湖茅草房。

  4句话概括了彝族4个地方及其有代表性的住房。

  土库房,又称土掌房,以土、木为原料,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

  石板房,多为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各3间,梁、柱、椽、楼均为木质,山墙、背墙用石板垒砌而成,与一般土基房和砖房不同。

  篱笆房,以石为墙基,以竹条、树条编织成篱笆,再糊上泥土,涂刷平坦,成为墙壁。

  茅草房,以石块垫基,夯土为墙,用结实的圆木或方木为柱,茅草盖顶,双面斜坡。

  苫草顶时,先打尽绒草,泼上水让风吹,然后用火燎茅草,浸透水的部分因风吹不干而不会燃烧,形成坚实的草顶。

  茅草房虽比砖瓦房简陋,但节省费用,冬暖夏凉。

  现在,我来谈一谈撒尼人绚丽多彩的服饰。

  撒尼妇女的花包头是引人注目的精美艺术品。

  包头以红、绿、蓝、紫、黄、青、橙7种颜色的丝绸配制;

边沿钉有银泡,两侧缀一对彩蝶(彩色绣花图案三角);

后垂一对串珠,末端系银铃缨穗,走起路来,银铃撞击作响。

  传说这种花包头是摹仿天上的彩虹制作的,为的是纪念’一对投火殉情的恋人。

  因为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七,彩长虹,后人摹仿彩虹制作包头,把它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姑娘们的上装袖子用彩色丝绸布镶二道宽花边,左襟边沿用紫红或黑色绒布镶牛鼻子形纹宽边。

  背部披一块以黑绒布做外壳的小羊羔皮,肩挎绣花包。

  腰系花围腰,腰带系于身后,好像男士们的领带一样,所以说撒尼姑娘服饰怪,西装领带当腰带。

  下装过去为自制布裤,现多为西裤。

  鞋子也由原来的绣花布鞋变为白色运动鞋或半高跟皮鞋。

  平时,青年妇女多与汉族相同穿时装,节日或赶街(集)的日子,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本民族服装,使彝乡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结婚以后,妇女的服饰变化明显。

  包头不再似七彩长虹,而改用桃红或大红布与青布相配缝制;

装饰大为简化,无银泡、彩蝶和串珠。

  一般妇女只穿青布作壳的羊皮袄,下穿绣有红、白两色线的宽档裤。

  跳大三弦舞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每当月夜,小伙子们带着大三弦、月琴、笛子、二胡,约着姑娘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村旁树林间跳大三弦舞。

  小伙子们吹着清脆的短笛、弹拨着浑厚的大三弦;

姑娘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的舞步左旋右转。

  用她们的话来说是人不跳乐,白来世上活;

听见三弦响,心喜脚板痒。

  大三弦舞气氛热烈欢乐,又叫跳乐;

它舞姿粗犷而又优美舒展,极富传情色彩。

  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订终身。

  竹笛和树叶是撒尼人交流感情的乐器。

  竹笛用粗细适宜、皮薄节长的竹子制作,长约一尺,七个眼,不贴竹膜。

  特别是小竹笛发音激昂活泼,似百灵鸟在欢唱,如叫天子飞入云端。

  有的撒尼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不跳舞、不唱歌、不讲话,就是借助竹笛和树叶来倾吐彼此的爱慕之情。

  约会时,小伙子吹竹笛;

小姑娘则用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竹笛和树叶帮助他们成为恩爱的侣伴。

  彝族舞蹈中最富特色的是大三弦舞。

  舞曲热烈,动作鲜明,加之大三弦节奏有力,音色浑厚的伴奏,形成粗犷、乐观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彝族昂扬向上、热情奔放阶性格。

  大三弦舞基本舞步是走三步蹬两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变化队形,所以又称三步乐或跳乐。

  因速度不同,三步乐有快慢之分。

  慢三步乐速度缓慢,适合老年人跳;

快三步乐速度较快,为年轻人所喜爱。

  跳时两者均可配上相应的歌声,载歌载舞,使气氛更浓烈。

  每逢节日庆典,或宾客到来,热情奔放的彝族儿女要献上大三弦舞。

  届时,刚健豪迈的舞步震动着大地,厚重朴实的大三弦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舞者清脆有力的吃喝声响遏行云。

  那热烈的场面使舞者和观众都热血沸腾,给人欢乐,催人向上。

  说到民族风情,各位可能要问到我们撒尼人的婚俗了。

  撒尼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订下终身大事后,小伙子征得父母同意,即请一个媒人携一瓶酒前往姑娘家说亲。

  若姑娘的父母接下酒,说明同意这门婚事。

  三天后媒人第二次说亲,与女方商定婚礼事宜。

  婚礼分为喝小酒、喝中酒、喝大酒。

  喝小酒时,男方请媒人送一手(小罐)酒和一串腊肉给女家,由女家操办酒席。

  女方的长辈提出下步操办婚礼的具体意见,媒人把女方意见传给男方,二天后再把男方的意见回告女家,如期筹办喝中酒。

  喝中酒一般订在属牛、羊的日子。

  到时候,男方请五六人带着比喝小酒时多数倍的酒、肉、饭菜到女方设席,女方请十多桌客人喝酒。

  喝过中酒就算结婚了,家境贫寒的人家就此结束婚礼。

  但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家,一般还要喝大酒。

  喝大酒在女方家举行,仪式隆重,场面热闹。

  届时,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来到女家,女家故意闭门不纳,要男方迎亲者与女方的唱歌能手对歌。

  双方畅开歌喉,你问我答,竭尽才思,直到女方满意为止才罢休。

  第二日,女方置酒菜招待迎亲者。

  姑娘们十分调皮,要有意捉弄迎亲者。

  或者拾些石头放在迎亲者的箩筐里,逼他们挑出门外;

或者抹黑迎亲者的脸,让他们难堪。

  迎亲者也不示弱,反手抹黑姑娘的脸。

  此时众人大笑,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如果我们到撒尼人家做客,那还得注意撒尼人的禁忌:

撒尼人忌妇女在起房盖屋时跨过搭架的木料;

忌踩锅灶,以免伤害灶神,把嘴扯歪;

忌儿媳妇在公公面前梳头;

忌在人前放屁;

忌在神山和密枝林砍树、割草;

忌死在寨外者抬入寨内;

忌在立春日种农作物,以免打伤庄稼;

忌称彝家为保保,认为这是对彝家人的侮辱;

忌舀饭舀中间翻甑底,而不顺甑子的四周围舀;

忌在妇女生孩子时外人入室;

忌在门坎上坐,以免挡住财神进家的路;

忌说卖自养的牲畜。

  各位朋友,车窗外青灰色的石头已零星出现,石林快到了。

  在石林县,62%的地表为石灰岩覆盖。

  其中景观最典型、最突出的350平方千米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二林、二洞、二湖和一瀑一山8个景区。

  若要把所有景区走马观花式地看一遍,至少花三天三夜的时间,而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二林中的李子管石林。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怎么发现石林及石林怎样出名的。

  清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路南州志》载:

石林,岩高数十仍,攀援始可人,其中怪石林立,如千队万骑,危桅逐窟,若九陌三条,色俱青,嵌结玲珑,寻之莫尽,后有伏流清冷如雪。

  相传昔人于隆冬遥见石上有李二株,结实鲜红,临不及取,次日寻之不见,俗呼李子箐。

  光绪十三年(1887年),法国人保罗·

维亚尔(PaulVial),中文名字叫邓明德,到原路南一带传教。

  他写出了一本关于彝族社会文化调查的书《彝人的历史和宗教》,这是石林彝族文化向西方的第一次传布。

  1931年,云南省主席龙云提出了建设新云南的设想,开始从各方面实行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

  3月间,呈贡至罗平的六区公路路基大部分修成,龙云亲自来视察。

  而后,他观看了大叠水瀑布,并和幕僚们计划在那里修建一座发电站。

  晚上,龙云宿乐尔村,从当地彝族群众口中得知了不远处的石林。

  于是第二天,龙云先游芝云洞,后观赏了群峰耸立,莽莽若林的李子箐石林。

  接着,龙云命令在六区公路上修一条两千米长的支线,让它经过李子管一带。

  而后又亲自率领建设厅厅长张维翰及一批设计专家重来石林,搞现场设计规划。

  龙云在石林大屏石上要题上石林二字,于是请云南通志馆馆长、白族著名学者周钟岳代书。

  张维翰题写了天下第一奇观六字,一批随行人员同时也有题刻。

  此后,一个纯自然的地貌景观带上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和色彩。

  张维翰回到省城之后,秉承龙云之指示开始作石林的开发规划,而后在石峰之上,即今天我们将登上的望峰亭处修建了六角亭一个,取名‘‘望峰。

  其它设施也有修建。

  石林从此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

  一会进入石林到达石林胜景,我们将一睹当年石刻之风采。

  在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组建于昆明。

  由于地近石林,许多学者纷纷游览,并有感而发写出许多抒情名言诗句:

滇南淹蹇百千载,天荒地老无人记。

  (朱自清)巨剑指天呈利锷,卧中横地有清音。

  (王力)我来已历沧桑劫,夕阳西下觅古碑。

  (吴晗)……在联大教授与石林的关系上,渗透着一股悲壮的英雄之气。

  石林的峻拔雄劲,应该是抗战时期国人心境的极佳寄托。

  诸君子的慷慨悲歌,也正是石林剑矛刺天的最好注解。

  石林神奇迷人的自然风光与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的完美结合,象磁石一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宾客,旅游者纷至沓来,或观赏它的壮美、领略它的风情;

或吟诗作赋、歌咏它的史迹;

或研究考察、探索它的奥秘。

  石林就像一座巨大优美的艺术迷宫,激发着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公刘、季羡林、冯牧、流沙河、方纪、刘白羽、晓雪、贾平凹……一个个借景抒怀,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诗篇;

石林,确是名副其实的人间奇境,到过这里的国家领袖、世界名人,无不叹为观止,豪情满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基辛格、希思、特鲁多、李光耀……一个个留连忘返。

  1999年5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兴至勃勃地游览了石林,发出了,b衷的赞叹:

真是太神奇了,果然名不虚传!

  石林还是学者、科学家门进行研究考察的理想之地。

  本世纪40年代以来,到这里进行科学考察的著名学者就达上千人,涉及到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地质学、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旅游学等门类,如闻一多、李公朴、吴晗、朱自清、方国瑜、李广田、杨钟健……他们在这里发微探幽,汲取精华,丰富了我国的科学宝库。

  这里每棵草木都有着它曲折的经历,每一块石头都有着它神奇的传说。

  现在石林已成为云南旅游的一个品牌。

  石林的英文翻林译5hilin或5toneForest己成为专有名词为世界所公认。

  各位朋友,说话间我们己来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石林的精华景区之一——大石林景区。

  各位带好随身携带行李,准备下车随我去一览石林的风采。

  各位请看,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著名的石林湖。

  它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

  1955年4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到石林游览,周总理看到这里的洼地里只有很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

听了总理建议,人们就把原溶蚀洼地进行了人工改造,使原来一小小溶蚀水池变成了今天的石林湖。

  各位请看,这平静的湖水中石簇擎天,恰似天然的大盆景。

  在这丛丛石峰中有一石酷似传说中的观音,各位请仔细找一找。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