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495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品流通与贸易经济前沿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出口信用风险的涵义..............................................................................1

(2)出口信用风险性质特征...........................................................................1

(三)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2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3

(一)加入WTO后我国发展现状....................................................................3

(二)我国企业发展条件..................................................................................4

三、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7

(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7

(二)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四、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14

(一)信用风险预防策略...............................................................................14

(二)信用风险控制策略..................................................................................14

(三)信用风险保障策略..................................................................................16

参考文献..................................................................................................................17 

一、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

(一)出口信用风险的涵义

出口信用风险是企业在从事外贸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提供商业或货币信用但债务人未能按期按量地偿还对该企业负债的可能性。

(二)出口信用风险性质与特征

  国际信用风险主要分为商业风险与政治风险。

具体分析商业信用风险的性质与特征,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的出口信用风险都可以纳入以下几种情况进行研究。

  从交易对象角度来看:

根据国际调查公司的数据可以看出,海外的华人公司是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拖欠出口货款最多的公司。

刚开始,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业务中通过香港公司进行贸易的占比达50%以上。

除此以外,纯货物争议占20%;

不良外国公司占20%;

其他占10%。

近来几年和香港公司进行贸易的业务金额不断减少,但是在美国和欧洲等地注册的华人公司数量不断增多,国内公司和这类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度相应的大幅上升。

因为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沟通起来非常方便,所以外贸企业非常愿意与这些华人公司打交道。

这些人对中国的国情比较了解,有语言和文化上的优势,对国内外贸公司的业务操作过程可以很快掌握,有一套专业应付方法。

  从产生诱因角度来看:

出于恶意诈骗而开始的交易占60%;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的交易占25%;

可以避免却因国内出口公司人员操作、管理失误的交易占10%;

其他问题占5%。

  从交易公司特征角度来看:

因“老客户”造成的货款拖欠比率占到了50%以上。

(三)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1.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缺乏,是产生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

当前,国内的出口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大多数企业未能建立起适合自己的一套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并且缺少对国外客户信用风险系统的科学研究。

邓白氏中国公司2002年对中国企业信用与应收账款情况的调查显示,没有信用管理部门的公司占67%,没有详细的信用审核的公司占31%,没有使用第三方信用信息调查机构调查信息的公司占56%,而仅有6%的企业进行全面的信用管理。

信用制度的缺失,一方面出口企业频繁发生因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或授信企业授信不当而导致合约不能履行的现象,使得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

另外一方面企业因不能正常开展信用交易,发挥信用功能,无法扩大商品出口规模,得到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2.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买方市场的形成,是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国际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供求结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国际市场上很多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如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最终形成买方市场。

在以买方为主的竞争环境中,国际贸易中的主要交易方式和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就是采用信用交易的方式。

我国出口企业面对着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争取客源、开拓国际市场,只能接受非信用证支付方式,也因此而埋下了产生信用风险的隐患。

外贸企业大量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出口的结果必定是在推动出口额大幅度上升的同时,造成了巨额的国外应收账款。

3.出口企业控制信用风险的意识淡薄,是产生信用风险的催化剂。

主要体现在:

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外销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比如,有些企业的领导轻视信用管理,通常都是对客户的一些较重要的信息还未了解清楚就匆忙交易;

有些企业一味地追求合同签订数量,而忽视后期账款回收的艰难等。

出口企业不重视对老客户的风险管理。

大多数国内的出口企业认为老客户规模庞大、信誉度高,付款有保障,常常放松对其进行风险管理。

而事实证明,很多国内出口企业往往在老客户身上发生出现坏账的情况。

最近国内某大型外贸公司透露,公司30多万美元的坏账损失中有一半的金额恰恰源于一家与该公司合作了十几年的老客户。

有一句话叫“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所以,买家的信用从根本上讲是建立于商业利益的基础上的,而并非是交易历史的长短上,交易历史的长短也只能是作为一个参考而已。

过分强调利用信用证支付款项的方式。

有些企业在经历了许多坏账之后,变得尤其谨慎,唯恐承担信用风险,在出口贸易中只做利用信用证支付的交易,换来的却是营业额快速下降,坏账仍然存在的结果。

4.国有外贸企业的特殊性质是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体制性原因。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曾长期受外汇短缺所困扰,为消除外汇缺口的影响,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扩大出口创汇,是外经贸实践中实施多年的指导方针。

国有外贸企业一度将创汇额、贸易量作为追求目标,出口创汇额、贸易量是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外贸企业在业绩考核上,存在着大量重贸易数额轻到账利润的情况。

结果导致出口企业一味追求出口创汇指标完成和出口额的增加,却忽视了国际贸易中的收汇风险。

5.国外客户恶意拖欠支付货款,增加了出口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

恶意拖欠是指客户有还款的能力,却拒绝付款的行为。

这也是出口企业产生海外坏账的其中一个原因。

根据专门负责追讨国际债务的美国ABC(中国)公司透露,中国企业海外呆坏账的主要原因是国外客户恶意欠款,此类欠款案占所有欠款案的比率约为66%。

许多小企业独自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基本的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拒收、受骗上当和对方恶意拖欠货款而形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常发生。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入世以后我国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事业保持着快速、健康的发展。

随着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的同时,我国的外贸政策也进一步放宽,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1年中国的外贸总额为509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6位。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排名都为第3位。

贸易额分别为1.1万亿美元;

1.4万亿美元;

1.76万亿美元。

2006年中国的1.76万亿美元的贸易额中,进口额为7920亿美元、出口额为9690亿美元,分别在全球进口和出口贸易额中排名第3位。

WTO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近年出口额对比表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出口额(亿元)

26947.9

36287.9

49103.3

62648.1

77597.2

93563.6

100394.9

出口增长率(%)

22.4

34.7

35.3

27.6

23.9

20.6

7.3

(二)我国企业发展条件

1、有利条件

我国于2008年,在以往相关政策的基础之上,又颁布了27项使中小企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相关政策,当中,有11项是使中小出口企业明显受惠的政策。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急剧、大幅萎缩,中小出口企业出现了“有订单无力接”和“有订单不敢接”的现象,国家对该现象相当重视。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迅速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务院因此更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全面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积;

同年5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六项能够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而其中第一项正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

同时中国信保也承诺于7月正式推出中小企业综合保险保单和银行保单两种新产品。

2009年8月19日,温家宝总理又专门主持召开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如何迅速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进一步采取新的六大扶持政策措施。

2、不利因素

(1)贸易合作伙伴相对集中。

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其中销往欧盟的产品比重达46%,居于第一位;

往美国的比重占45.69%,居于第二位。

而200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欧盟和美国的不利影响直接作用于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身上。

再2009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破产倒闭的中小出口企业的数量判断,也可获知外需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之大。

(2)中小企业较低的管理水平导致较少的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

从时间方面考察,中小企业出口业务大多处于初期阶段,对国际市场和游戏规则甚少了解,企业对开辟国际市场过程中将产生的各种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抵抗国际风险的能力和经验十分不足。

从管理水平来看,中小企业的管理方法十分老旧,采用现代化先进管理手段预防出口信用风险的能力缺乏,有的甚至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水平上。

因此中小企业经常会发生上当因受骗、对方恶意拖欠货款、拒收或破产等而发生经济损失的情况。

(3)出口行业和产品的特性。

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上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中低档服装、纺织品、陶瓷制品、五金等。

此类产品很少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大多数是一般性制成品;

从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市场供给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存在严重过剩的情况,因此为争取到定单,一些企业经常竞相降低售价并且选择较为宽松的付款方式。

而且中小企业由于其出口的产品自身竞争力不强,通常只能与代理商或小买家进行交易,这样一来,既加大了国外客户的信用风险,又降低了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

(4)普遍偏小的中小企业规模使得其抗风险能力较弱。

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在100人以内,资产也较少。

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仅为大型企业的25%~50%,分别为5.11万元和2.48万元。

在员工素质方面,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有10.46人,而小企业仅又2.96人,仅占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

,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因偏小的企业规模而降低,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同时中小企业对出口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差,且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很难采取全面的客户关系管理维护,使得他们在国际贸易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5)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是加工贸易。

目前,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制造了4000多万个就业岗位,人数占城乡工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约为25%。

从事的加工贸易的我国中小企业只能获得十分微薄的利润,加工的商品涉及上百种类别,如服装到、电器、打火机等,可是这些出口的商品大多是代加工等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业务,大多数出口产品的利润率不到10%,有的甚至低于5%。

国际市场有一丝变化,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节节降低。

(6)中小企业获得及时的国际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弱,经营盲目性较大。

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必须能够充分掌握交易对象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方面信息, 

作为为了进军目标市场而筹划市场营销战略的依据。

该类信息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且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大型企业通过其散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随时搜集变化的市场信息,使企业经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

但一般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去搜集处理需要相当庞大资源的市场信息,当获得庞大的信息资源时,往往难以辨别真伪,无所适从。

已有的相关信息少之又少,而同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成本又很高,无疑这些都会更增加中小企业在进军新市场时的风险。

(7)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因中小企业资金紧缺而直接导致的就业率降低,已成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救助实体经济的一大难题。

尽管国家也为中小企业在银行和非银行融资渠道方面放宽了政策,以一则政策为例,2009年8月24日,我国财政部门印发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出口企业融资担保的业务,缓解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然而,从2009年8月和2008年11月的数字对比来看,虽然中小出口企业贷款在所有新增贷款中的比例有所提高,但其贷款融资量与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吻合的。

三、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1.中小企业主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企业未来风险的预警 

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多数出口企业即便是具有风险意识的,但他们的风险观还停滞在传统而保守的风险管理理念上。

出口企业的高层片面地觉得风险越多损失越大,并过份地强调这种损失所导致的后果或不确定性。

近几年来,我国出口企业的应收外汇账款逾期未能收回的数额不断增加,已日渐成为外贸企业经营发展的拦路虎。

中小企业主很容易成为“短视眼”,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就算建立也呈现悬置状态,侧重于事后的检查,没有充分发挥对风险的预测作用。

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以利益至上为企业目标,企业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这容易使得公司不计成本和代价的追逐销量、市场占有量利润等短期利益,企业局限于粗放经营的生产经营管理格局中,较容易忽视风险和风险管理,因而对潜在的风险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出现很难化解的风险时,企业就极易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破产风险,后果严重。

2.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落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企业规章制度不能穷尽,但是这是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

由于组织结构单一,一般很少有专门的人员进行风险管理事务的,就算内部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小范围的由部门或者个人承担独立应对风险的任务;

大范围的也多为原则性的条框式的概述,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或者权责不明、风险点不清晰、制度更新不灵敏等缺乏可操作性。

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求相关的制度有可调度性,留有更改和调整的空间余地,而现行的制度往往过于死板,滞后外部形势的变化。

制度的不完善和制度之间的冲突与不明确更加使得风险管理悬置,应对外在风险的复杂性显得力不从心。

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由个人发家创业,与家族有连带关系,企业管理的水平一般不高,基础管理相对薄弱,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相对匮乏,财务管理不规范,这些使得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落后。

3.我国出口企业严重缺少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方式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将近80%的出口商采用信用证方式交易,后果则是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并且丧失了大量的商机,给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带来了严重影响。

4.企业风险管理监督失效,缺乏奖惩制度 

由于缺乏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一般配套的监督体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事前缺乏灵敏的预警,事中缺乏及时的检查监督,事后缺乏必要的问责制度,及时有力度也是不够不规范。

监督失效,导致风险管理事倍功半;

奖惩缺乏,导致员工缺乏责任心、事业心、积极性,一些内控问题屡查屡犯;

权责不明导致互相推诿,经办人员权威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长虹公司为例,四川长虹是1988年6月由国营长虹机器厂独家发起并控股成立的股份制试点企业,“长虹”品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曾为“中国彩电大王”,长虹的净资产从3950万元迅猛扩张到133亿元。

然而在利润高速增长的背后,应收账款也迅速增加。

巨额应收账款的存在,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现金周转的困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川长虹成立之初的好景并没有维持太就,自1998年开始,彩电生产量越来越多,使得利润很快被稀释掉,而且市场上早已出现供大于求,此时四川长虹的经营业绩开始直线下降,1998年、1999年、200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5.3亿元和2.7亿元。

净利润(亿元)

1998

20

1999

5.3

2000

2.7

为遏制经营业绩的下滑,长虹公司选择了走海外扩张之路,力求成为“全球彩电霸主”,为其寻找一个新的利润来源。

数次赴美考察后,四川长虹与美国Apex公司进行了商谈。

四川长虹自2001年7月开始将彩电发向海外,由Apex公司在美国直接提货。

然而彩电发出去了,货款却未收回。

按照出口合同,接货后90天内Apex公司就应该付款,否则长虹方面就有权拒绝发货。

然而,四川长虹一方面提出对账的要求,一方面继续发货,直到2004年初,四川长虹又发出了3000多万美元的货给Apex。

而且,在四川长虹的海外销售额中,Apex公司作为四川长虹对美出口最大的经销商,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

期间(年)

主营业务收入

海外销售额

Apex销售金额

Apex回款金额

Apex应收账款余额

Apex销售额占海外销售额比例

应收Apex销售余款占当年海外销售额比例

2001

95.15

3.47

125.85

55.41

50.65

15.75

38.29

91.41%

69.10%

141.33

50.38

35.18

29

44.51

69.83%

88.34%

115.38

28.71

2.95

9.04

38.37

10.28%

133.65%

从表中可看出,Apex的长期拖欠款致使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年年攀高。

应收账款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也与年俱增。

截至2003年底,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高达50.84亿元,而在这笔巨额应收账款中,仅来Apex公司一家的欠款就高达44.51亿元。

大量的应收账款集中于一家经销商,其风险不言而喻。

而在2002年年报时,Apex公司拖欠四川长虹的货款金额为38.29亿元,当时就已经受到市场很大的质疑,而公司2003年年报应收Apex公司的欠款不仅比年初时增加了6.22亿元,同时还出现了9.34亿元账龄在一年以上的欠款。

四川长虹虽已经为此计提了9338万元的坏账准备,但应收账款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已经开始显现。

终于,在2004年12月28日,四川长虹发布了年度预亏提示性公告。

在公告中首次承认,受应收账款计提和短期投资损失的影响,预计2004年度将出现大的亏损。

2005年4月,四川长虹披露的年报报出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2004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38亿元,同比下降18.36%。

全年亏损36.81亿。

截至2004年底,公司对Apex公司所欠货款按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约25.97亿元,该项会计估计变更对2004年利润总额的影响数约22.36亿元。

同时,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逾期未收回的理财本金和收益累计为1.83亿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薄弱的风险意识与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认识不足使得企业在海外的应收账款连年增长的一大原因。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宏观层面上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

出口信用保险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实行几十年,受到大规模重视,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现在有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多家承保机构。

我国2001年经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出口额仅占当年总出口额的约1%,投保水平远远小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投保企业的数量占总出口企业数量不超过8%。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为: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只能提供比较单一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将非信用证方式作为支付方式的出口中,短期的出口信用保险必须要投统保保险,统保保险对出口商来说,成本较高,不划算;

投保保费过高、申请周期过长;

无相关法律保障。

目前,大陆还没有专门的有关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即使在《保险法》或《对外贸易法》等一系列法律中也没有明确提到。

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开办出口信用保险基本是按立法、建机构、办业务的流程来进行的。

(2)国家征信管理体系落后。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可以为我国出口企业信用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而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效果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由于当前我国依然是“非征信国家”,信用信息的未能达到完全市场化,搜集、整理和利用信用信息尤其是涉外经济活动信息的操作非常不规范,因此出口企业在获取信用管理服务客和户资信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