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461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

《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Word下载.docx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

“研制课程标准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既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相衔接,又充分体现特殊教育特点和独立性;

三是坚持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多重需要,突出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着力促进残疾学生更好融入社会。

三、“在一般性方面,课程标准充分吸收了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在思想性、政治性和重大原则方面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严格保持一致,在框架结构、编写体例、用语风格等方面和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基本保持一致,以保证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四、在特殊性方面,该负责人举例说,盲校研制了“定向行走”“综合康复”“社会适应”;

聋校研制了“沟通交往”“律动”等5门特色课程标准,突出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特色;

而培智学校的课程标准以生活为核心,研制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重点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

小学2015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2014年督导为契机,继续贯彻“新童谣教育”理念,强化“新童谣教育”深入研究,深刻把握学校实际,把学校教育工作重心落实到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上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确保校园安宁,师生平安。

2、进一步强化学校规范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章办事。

3、践行学校“新童谣教育”理念,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注重学生的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4、深化特色学校建设,不断营造师生读书氛围,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加强学科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以高效课堂为抓手,以教科研为引领,发挥学校团队优势,全面提升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

  6、修改、完善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和班级考核评比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7、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丰富“童谣教材”内容。

形成完整体系。

  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师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践行“新童谣教育”,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细化“童乐教师”评价标准,形成金茂教师崭新整体风貌。

  9、积极拓展学校对外交流的渠道,加大学校宣传力度,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沟通校际交流,开阔眼界,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

  10、管好、用好教育设施设备,提高教师使用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1、加强音体美教学工作,拓展学生社团活动项目,提高活动质量,逐步形成学校传统经典项目。

三、主要工作:

(一)德育工作: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1、加强学生德育队伍建设。

首先,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专业能力大赛、主题班队会互观互检等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其次,重视每年度班主任选拔聘用工作,将年轻有为、热心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选聘到班主任工作岗位上来,补充队伍新鲜血液。

2、继续抓好德育常规工作,强化养成教育。

利用童谣载体,引导学生把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重点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强化“国学经典教育”。

在“新童谣教育”中,有机拓展国学经典教育,《读书溢趣、经典养正》学生读书活动,以举办演讲、征文等主题活动,浓厚校园的读书氛围。

4、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完善校内外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局面。

一是要加强学校管理,健全德育工作管理网络,进一步优化校内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长培训讲座,增强德育实效,三是发挥好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合力。

5、加强班主任的工作管理。

完善“文明班级”各项常规的检查评比,强化“文明班级”的名优效应,将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的评比贯彻到底。

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卫生、仪表仪容、爱护公物等情况的检查工作,实行每天领导、教师和学生同时值日,对各班进行日常规管理,以班级为单位,以值日情况为依据每月实施一次文明班队、文明班主任、文明学生考评。

6、重视体艺工作:

(1)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2)认真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高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认真开展体育竞赛。

组织了学校田径运动会、跳踢比赛等工作。

  

(4)与少先大队一起组织开展好六一艺术节活动,把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作为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的平台。

7、加强卫生工作。

(1)规范卫生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并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

(2)加强宣传、积极预防,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围绕学校常见病、多发病和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等主题,利用健康课、周晨会、板报等渠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

(二)教学工作:

注重过程,加强引领,

  新学期,我们要进一步坚持课题研究引领,抓实“童心课堂”研究,加强教育常规管理,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1、常规管理过程化

  

(1)严格教学常规。

对教师的教学“五认真”要常抓不懈,一是改革备课,注重学校电子备课的管理与模板的开发;

二是重视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作业管理上,课堂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做到堂堂清、日日清。

批改作业做到“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并要保证批改的正确率。

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强化课前侯课制度,认真、高效的完成35分钟课堂教学任务。

  

(2)重视过程性质量检测。

新学期将重点做好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检测工作,将优胜班级、优胜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宣传对象,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将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列入学校重点帮扶对象,定期调查教师教学五认真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3)(4)重视校本教研制度开展

继续发挥各个年级学科备课组的作用,规范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通过“童心课堂”教学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时调整和改进课改实施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童心课堂”完整体系。

2、质量管理机制化

(1)抓质量分析与评估,认真作好质量分析。

树立“轻负高质”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进行经验推广,将过程性质量调查、检测形成常态化机制化,带领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两头生”,在培优补差记录中建立后进生质量跟踪档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并化解问题。

(3)立足课堂,落实随堂听课工作,做到“推门课”与“预约课”相结合;

“随班听课”与“随人听课”相结合。

听课时注重“四看”:

看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看课堂组织教学是否有效、看是否关注两头(优生和后20%学生)、看教学是否扎实有效。

(三)教科研工作:

持续深入,扩大成效

1、本学期将围绕“童心课堂”认真开展研究活动,将研究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每月有主题,每学期有成果,通过读书沙龙、专题讨论、优秀读书感想评比、读书先进个人评比,不断丰富“童心课堂”研究体系。

2、采取骨干教师引路策略、大力宣传、制度约束等刚性措施,积极探索“童心课堂”的策略、途径与方法,不断丰富研究内容,扩大研究成效。

(四)、校本研修:

扎实有效、不断创新

 1、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立足全校教师结构现状,围绕学校科研主课题,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组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

2、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训。

学校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致力于多搭台子,采取派出轮流学习、轮流支教、专题培训、师徒结对、课题研究等等办法,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继续依托“伙伴合作、共同成长”平台以及“跨区合作、同课异构”项目,为校本研修插上腾飞的翅膀。

(五)后勤工作:

服务为本,优质高效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做好收费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帐目齐全,收入手续完善。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继续实行校务公开。

  3.搞好校园规划和建设,继续抓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作。

  4.高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做到开支精打细算,做到花小钱办大事,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最大限度地开发现有图书、计算机和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功能。

  5.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思想上高度重视,责任上明确落实,宣传上加强力度,防范上全力以赴。

加强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抓好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争创“平安校园”。

 

(六)群团工作:

团结稳定,民主和谐

  1、切实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工作热情,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效应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2、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教师的民主管理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调动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深入教师,了解教师的疾苦,尽学校的能力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畅通学校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将矛盾消化在萌芽阶段,将问题解决在最基层

  3、规范教师代表大会的议事,关乎学校发展的重大投入、重要工作、重点规章制度要充分发挥教师代表的积极作用。

培养目标

编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课程设置的原则

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

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

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

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6.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方案(简称“方案”下同)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

方案充分考虑了智力残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

一般性课程体现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约占课程比例的70%~80%;

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身心康复),强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体现学生发展差异的弹性要求,约占课程比例的30%~20%。

两类课程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一般性课程为必修课,设置以下七类科目:

1)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3)生活适应——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4)劳动技能——以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

5)唱游与律动——课程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相结合。

通过音乐教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绘画与手工——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7)运动与保健——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刺激大脑肌能的发展。

提高安全意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基础的卫生保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选择性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的区域环境、学校特点、学生的潜能开发需要而设计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五类科目,课时可弹性安排。

1)信息技术——以学习简单的通讯工具运用、计算机操作、互联网络运用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主。

帮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在高年级设置。

2)康复训练——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觉、认知、言语、思维、心灵和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结合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治疗、咨询和辅导。

课程力求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3)第二语言——在学生已有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学习第二语言,如:

地方语言、民族语言、普通话以及简单的外语等;

对不能使用语言的学生也可以采用其它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或沟通辅具。

4)艺术休闲——通过程度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尝试学会感受美和表现美,丰富、愉悦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质量。

5)校本课程——学校可根据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设置和开发的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

课程的开设应当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与地方的课程资源。

4.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社会实践时间活动为2周,机动安排时间为2周(用于远足、参观、运动会、艺术节等)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为13周。

1~6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0节,7~9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2节。

5.每节课上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残疾程度和课程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

6.每天安排15分钟晨会,进行专题教育活动;

每天安排30~40分钟眼保健操、广播操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

每周安排2课时班队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建议低年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高年级安排班队活动),高年级可安排2课时课外兴趣活动。

7.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8.课程评价

⑴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⑵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内容要有助于智力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根据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设计社会性与情感、认知、语言、自理和运动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轨迹。

⑶评价应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

评价应促进学校高质量实施课程。

学校课程计划及其可行性,课程安排的适切性,课程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性,以及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针对性等都应成为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

⑷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学校应积极收集各方面对课程实施的意见与建议,提高教师、家长参与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

要积极宣传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挖掘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有用之才。

回顾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生源的变化,学校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入学时间提前,六岁入校的逐年增多,还有更小的孩子要求康复;

2.智障类学生障碍类型多样化:

智力低下、语言发展迟缓、自闭症和多重障碍;

3.障碍程度加重,多为中重度智障孩子,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残疾儿童的康复时间长,康复训练任务开始向特殊学校延伸,特殊学校实质为康复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教育。

2008年,教育部出台了《我国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其中课程设置原则的第四条(教育与康复相结合)为: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即: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

“医教结合”是一种简称,它应当包括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多重干预、潜能开发等内容。

如果把特殊教育学校只当作单纯的教学单位,对残疾孩子仅仅施以单纯的教育,而没有医学和康复等方面的介入,残疾学生的发展便难以达到最佳的程度、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因此,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的关系以及实际意义。

现在,“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实施的一项基本原则,“构建综合康复体系”是体现“医教结合”理念、实施“医教结合”的具体措施。

“医教结合”的“医”主要是康复医学,指从满足特殊学生“缺陷补偿、自理与自立,最终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的特殊需要出发,对障碍儿童进行康复干预。

“医教结合”的“教”主要指特殊教育,是对有各种特殊教育需要的人的培养,使他们成长成材。

“综合康复”是指根据智障儿童(包括多重障碍者)身体发育规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干预活动。

通过医学康复、心理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以及职业康复等多重手段和方法对智障儿童言语、运动、认知、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多重干预,促进潜能发挥,帮助智障儿童发展到比较好的程度。

一、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内在的相互关系

以智障儿童为例,使智障儿童尽快有效地康复是“医教结合”的最终目标。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因此,在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作中,应该摆正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的位置,充分认识两者的依存关系。

二、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实施的比例关系

康复期大体可分为康复初期、康复中期和康复后期三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康复的目标与手段各有重点与特点,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所占的时间比重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康复初期(一般为0-6或18个月,又称康复“关键期”),医学康复所占的比重达70%-80%,教育康复所占的比重为20%-30%o随着康复进程的发展,教育康复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医学康复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

由此可见,“医教结合”理念在实施上具有动态化的特点。

例:

学校康复中,低年级(一、二年级)为康复初期,主要以医学康复为主,教育康复为辅。

中年级(三、四年级)经过低年级的医学康复后,孩子会说,能说了。

我们再进行教育康复,这时,教育康复和医学康复各占一半。

而到了高年级,我们主要以教育康复为主,医学康复为辅。

以“动物”主题《猫》为例,在集体教学中,要求认识“猫”这种动物,并能说“猫”“喵”这些带/m/的词作为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有的孩子说不准“猫”这个音,甚至有的根本就不会说。

那怎么办呢?

我就把/m/作为该孩子言语矫治的个别化康复目标,通过口部运动的治疗帮助孩子解决发音障碍的问题。

家庭康复的内容也紧紧围绕着我们的康复目标。

如:

用杯子进食法,夹压舌板等方法和父母一起玩。

从而达到我们的康复目的。

一段时间后,孩子不仅能说单个的/m/音,还能说双音节,甚至三音节词。

总之,中国特殊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了,并一步一步的正走向现实的春天。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正扬帆启航,它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更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是办学模式的革命。

它解决了许多我们在平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许多束手无策的问题,是我们今后努力学习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