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354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

3、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计划内容包括:

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

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没有设备课组的学校,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4、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5、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

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一)教案

1、教案要注明授课时间,内容通常包括:

(1)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重点、难点;

(3)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

(4)教学准备:

如课前活动安排;

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5)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

(6)板书设计;

(7)作业布置;

(8)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

2、新课教案分为常规教案和课件:

(1)常规教案。

新授课必须每课都有常规教案,按上述要求书写。

简单的教案(教学程序150字以内)不算教案,不许用旧教案,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

(2)课件。

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不切实际滥用,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

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3、教案检查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查后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结果,并盖教务部门专用章。

教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

教学设计是否恰当;

重点、难点是否突出;

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依人按科通过课堂教学检查的实际情况给予评定。

(二)备课程序

备课的程序为:

个人钻研——集体备课——修改教案。

1、个人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

(3)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

(4)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

(5)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

(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4)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

(5)结合试讲听课等活动,进行评课;

(6)通过规定时间、地点,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等形成集体备课常规;

(7)没有备课组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3、修改教案。

教师应把集体备课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分课时教案,力争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的统一,要求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形成性练习、布置作业等。

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具有分课时教案,没有教案不能上课。

2、上课前应认真准备好教具或实验仪器,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课前预先做好调试,确保上课能正常进行。

教师一进课堂不许中途退出,不允许在开始上课后令学生出课堂替教师提取所缺用品。

3、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拖堂。

4、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及时报告学校教务部门。

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5、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或进度作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

6、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坚持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自主练习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利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又要防止老师包办,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要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学生自己能弄懂的东西少讲或不讲。

7、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注意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

重点、难点的突破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讲练互动达成,通常教师讲几分钟,让学生练几分种,然后再讲,讲了又练,循环往复,务求学生当堂消化吸收,以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造成学习上的分化。

8、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9、教师要注意语言、行为的文明,上课时关闭手机,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不准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准在教室里抽烟。

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10、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由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经年级主任同意,并上报教务科。

1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积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12、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13、大力提倡教师写教学后记,强化校本研究,以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素养。

14、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学校必须有每学期的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的重点,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检查途径有:

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检查;

教务科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

各班《班级日志》详细登记,教务科每周查阅核实《班级日志》;

教研组有目的的集中听课等等。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教师选择作业习题,应广泛参阅各种资料,精选那些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提升能力的习题。

2、作业布置要重视对学生预、复习的指导和检查,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

3、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二)作业量

学校统筹各学科教师作业布置,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时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

初中课外作业时量每天不超过2小时。

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语文: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观察和积累,并适当布置相关的练习;

小学三年级起语文的大作文每期不少于八篇,小作文不少于四篇;

初中语文的大作文,每期不少于八篇,小作文两周一次。

数学原则上每课一次作业,初中学生每周不少于四次。

外语初中学生每周不得少于三次,小学不得少于一次。

物理、化学每周不得少于两次。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每周不得少于一次。

其它学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三)作业批改

1、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订正,日期明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心,全面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

2、批改作业采取等级制。

教师批改时要给予评价等级,不得出现只给评价等级而不批改,或既不给评价等级又不批改,只写一个“查、阅”等不负责任的现象。

3、批改要具有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标点要规范。

作文的眉批、总批评语要得体,指示要具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

4、作业批改一定要由教师本人进行,如发现让学生代改作业或应付检查让学生突击补做作业,教师突击批改的现象,学校应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5、作业提倡全批全改,作业种类及批改方式需年级备课组统一。

6、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措施,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7、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实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改革方案报学校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效果报告。

8、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于众。

并且学校每年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五、指导实验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拓视野,树立科学研究观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基本要求是:

1、严格按课程标准规定指导学生动手做好学生实验,不能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代替,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批阅。

2、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提倡并鼓励教师因地制宜自制实验教具,合理改进、增加演示实验,或者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或把某些思考性强的习题改编为实验(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实验课实效。

3、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

5、在进行实验教学检查中如出现未完成应做实验情况者,学校应追究有关教师的责任。

六、辅导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课外集体辅导要有学校计划,教师要根据学校计划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学生,按不同特点,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研究,统一好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教师个人辅导计划。

3、辅导对象要有重点,主要是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帮助请假、旷课的学生。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

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并在学习习惯、为人处世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责任感。

4、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有信心,避免疲劳战,放学后不要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

七、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包括:

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竞赛培训、课外科技活动、文体代表队活动等。

2、教师要负责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每个活动组由备课组或者教研组确定辅导教师,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载,有总结。

3、活动内容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学校教务部门根据各科活动小组计划统一安排活动地点和时间,并定期检查。

八、学业考核与评价

1、严格规范考试次数和科目。

学校每学期统一组织的考试不得超过两次(期中和期末);

严禁年级组织统一考试;

科任教师可根据学科单元(模块)学习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单元测试。

考试题目不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

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严禁单纯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评价或奖罚学生、教师和学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和安排座位。

2、考试方法以闭卷为主,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外语听力、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考查。

3、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百分制。

对于学年终结性考试,要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给予他们再次测评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登记成绩。

要让学生看到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价值,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学期期评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注重对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应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应按5:

3:

2进行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及平时表现等)占20%。

4、教学质量分析是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试题分析:

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

学校教务部门应对各学科命题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对明显失效的考试,例如:

对于学校自己组织命题的考试,凡学科及格率低于50%的,应认定为命题重大失误,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

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定量分析“二率”(即优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在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后,结合所教班级的情况做出定性的描述,期末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全期教学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教务部门。

九、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教研活动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

不允许拒绝参加教研活动或拒绝接受教研任务(如拒绝撰写、上交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拒绝安排上公开课,拒绝接受教研组安排的竞赛活动、课题研究等)的行为,各备课组要精心组织参加省、市、校级的各项教学、教研的竞赛评比活动。

2、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期一堂研讨课,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市级骨干教师每年一堂示范课或观摩课。

3、教研组活动至少每两周一次,每次活动必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每学期组织一至三个研究主题,确保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

校长、书记、教学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后勤校长、其他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三年内教龄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一般教师听课总数不少于20节,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

5、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

每一年度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篇教研论文或教学心得体会。

6、所有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原有的基础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要为教师推荐专业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7、学校领导不定期参加各组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科室应定期检查教研活动和公开课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