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317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

《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虚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

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同“已”止)也。

(3)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

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登泰山记》(姚鼐)

果予以(在)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袁枚)

注:

以还可以作连词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且硕茂,蚤实以(表并列而且、并且)蕃。

亦不敢服垢弊以(表目的来、用来)矫俗干名。

思试之斗以(来)觇之。

而木之性日以(表修饰着、地或不译)离矣。

2.于(乎)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时间,可译为“在(某处或某时)、到(某处或某时)”等。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到)兰台之宫。

指(通“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在)东西,隳突(冲撞毁坏)乎南北。

受任于(在)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于)”等。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介对于)款。

余将告于(向)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更(更换)若役(差役),复(恢复)若赋,则何如?

吾尝疑乎(对)是。

(3)在形容词后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苛政猛于虎也。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4)引进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与“见、受”连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吾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

注:

“乎”作助词

1、用于句未表疑问,译为“吗”。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用在句未表反问,译为“吗、呢”。

是亦不可以已乎?

3、表感叹、赞美、惊讶等证据,译为“啊、呀”。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危乎高哉!

3.为

介词“为”也是由动词转化而来的。

作动词时读wé

i,基本义是“做”。

转化为

介词后多读wè

i。

(1)读wè

i,引进动作或行为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等。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君事之。

公为我献之。

(2)读wè

i,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因为、由于、为了”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慎勿为(介为了)妇死,贵贱情何薄!

(3)读wé

i,引进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主动者),可译为“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为(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既自以心为形役。

若属皆且为所虏。

4.因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或出现时所凭借、依靠、经由的事物、条件或人等,可译为“凭借、依靠、依赖、通过”等。

因(凭借)河为池。

因(凭借)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通过)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能因(依据)敌变化而(表承接然后)取胜者,谓之神。

(2)引进动作行为所借助的时机,可译为“乘、趁、趁着”等。

因(趁着)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二)连词

也中“连接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虚词,用来连接词、词组和分句等。

1.而

(1)连接并列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又、而且、也或不译”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骊山北构而西折。

(2)连接有转折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但、却、不过”等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3)连接有承接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然后、就”等,或不译。

逐而得之。

恍惊起而长嗟。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着、……地”,或不译。

喜而收之。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掩口胡卢而笑。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5)用于表假设的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可译为“如果、假如”等。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6)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更或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7)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从而、来”等。

外连衡而斗诸候。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至。

2.则

(1)连接有承接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就、便”。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2)连接有假设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那么”。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连接有转折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却”。

他植者则不然。

茍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4)用在对比句中,可以不译出。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有时与“然”结合使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样,那么”。

然则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以

(1)连接有承接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意义与用法近于“而”。

径进以啄。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2)连接有目的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译为“用来、以便”。

思试之斗以觇之。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连接有承接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因此、因而”等。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试使斗而,因责常供。

5.且

(1)连接有并列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又、而且、并且”等。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

(2)连接有递进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况且”。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且……且……”,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又……、一边……一边……”。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6.与

(1)连接有并列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和、跟”。

夫六国与秦皆诸候。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2)连接有选择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与其”。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7.然

连接有转折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可是、但是、然而”。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8.虽

(1)连接有转折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虽然”。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2)连接有条件或假设关系的两个词或词组,可译为“即使、即便”。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三)、助词

助词是一类特殊的虚词,它附着在词或词组上来表示某些附加意义或具有某些改变那些词或词组的句法功能的作用。

助词主要有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类。

甲、结构助词

指在句子中用来表示或改变某些词或词组的意义或功能的助词。

1.之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偏正关系,相当于“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古之学者纪必有师。

用在中心语和它的后置定语之间,译时应将定语提前,“之”不必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放在原来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一般可译为“的”,也可以不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儿之成,则可待乎!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用于宾语提前的句子中帮助提前宾语。

宋何罪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用于动词、形容词或时间词后凑足音节,无实际意义。

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2.所

(1)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之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人或事物。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用在介词之前,再与动词或动词词组结合,表示动作或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手段、产生的原因、涉及的对象等。

是吾剑之所从坠也。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3)跟介词“为”配合,组成“为……所……”的结构,表示被动。

为仲卿妻所遗。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3.者

(1)用在词或词组后,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用来指称人或事物等,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或状语。

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2)用在被判断的词语后,常与语气词“也”配合,构成“……者……也”的结构,表示判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3)用在句尾,常与某些词或词组等配合,表示某种情状,可译为“……的样子”等。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乙、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多黏附于句尾,也有个别用于句首或句中,一般分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种语气,也有黏附在词、词组或句后表提顿的。

以下介绍七个常用的语气助词。

1.也

(1)用于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于句中,表示提示或短暂停顿的语气。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穷予生之(的)光阴以疗梅也哉!

师道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传也久矣。

2.矣

用于句未,表示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语气,一般可译为“了”。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

3.耳

用于句未,表示限制或肯定的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呵”,有时也可不译。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4.乎

用于句未表感叹、疑问或反问语气。

善哉!

技盖至此乎!

(感叹)

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疑问)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反问)

5.哉

用于句未,表疑问、反问或感叹语气。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吾又何能为哉?

6.夫(fú

(1)用于句未,表示感叹语气。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今若是焉,悲夫!

《黔之驴》

(2)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以引起注意,无实际意义。

夫战,勇气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其

用于句首,表示揣测、反诘、命令或希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难道、一定”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呜呼!

其真元马邪?

(难道)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定)

(四)兼词

1.诸

(1)用于名中,兼有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相当于“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访诸骞叔。

(2)用于句未,兼有代词“之”和语气助词“乎”的作用,相当于“之乎”。

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2.焉

(1)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是”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是”,可译为“在这里、在那里”。

青麻头伏焉。

(2)兼有介词“于”和疑问代词“何”的作用,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

且焉置土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