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215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全球水稻种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一、概览:

东南亚水稻种子消费量空间巨大5

二、中国水稻种子出口量有望增长9

2.1、中国具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优势9

2.2、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趋势10

2.3、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未来出口模式分析13

三、印度:

最大的市场,研发制种本土化是未来方向14

3.1、印度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增长空间巨大14

3.2、印度政府支持本国种植杂交水稻16

3.3、印度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16

四、印尼:

存在产量提升需求17

4.1、印尼粮食自给存在问题17

4.2、印尼官方政策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18

4.3、印尼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19

五、菲律宾:

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潜力有望被开发20

5.1、菲律宾水稻种子进口政策相对宽松20

5.2、菲律宾政府积极推动杂交水稻种植20

5.3、菲律宾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21

六、越南:

杂交水稻种子市场高度依赖中国22

6.1、越南杂交水稻种子主要从中国进口22

6.2、越南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25

七、泰国:

政策逐步松动,后续发展可期25

7.1、泰国杂交水稻市场发展缓慢25

7.2、泰国政府逐步放松水稻种子进口限制,未来可期27

7.3、泰国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28

八、总结28

九、风险提示30

图目录

图1:

2016年各国大米产量及国内消费总量(百万吨)5

图2:

2016年各国大米播种面积(百万公顷)5

图3:

各国人口年增长(%)6

图4:

各国年人均大米消费量(千克/人)7

图5:

各国大米年出口量(百万吨)8

图6:

2016年各国大米年出口量及全球占比8

图7:

各国水稻单产(吨/公顷)9

图8:

中国水稻种子出口总量10

图9:

中国水稻种子分国家出口量(吨)11

图10: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占总产量比例(%)11

图11:

印度水稻单产(吨/公顷)14

图12:

印度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及比例15

图13:

印度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份额16

图14:

2016年印尼杂交水稻种植比例(%)17

图15:

印尼大米产量及国内消费量对比(百万吨)18

图16:

菲律宾大米自足率(%)21

图17:

2016年菲律宾杂交水稻种植比例(%)21

图18:

越南水稻单产(吨/公顷)22

图19:

越南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及比例23

图20:

2014年越南杂交水稻种植比例(%)23

图21:

2012年越南杂交水稻种子进口比例(%)24

图22:

泰国水稻单产(吨/公顷)26

图23:

2016年泰国杂交水稻种植比例(%)26

图24:

泰国大米出口量(百万吨)27

图25:

东南亚各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开拓潜力29

表目录

表1: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政策12

表2:

2014年各国水稻种子价格对比13

表3:

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对比13

表4:

粮食种植劳动力日工价对比14

表5:

印尼市场杂交水稻公司简介19

表6:

菲律宾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22

表7:

隆平高科海外战略布局29

一、概览:

东南亚水稻种子消费量空间巨大

东南亚是全球大米主要产区和销区,也是水稻种子主要消费市场。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亚洲地区大米产量及水稻播种面积分别占世界总量的90%及88%。

饮食、种植习惯使然,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米产区、消费区,也是水稻种子的主要消费市场。

截至2016年底,大米产量及播种面积位居全球前列的均为亚洲国家,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

图1:

2016年各国大米产量及国内消费总量(百万吨)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2:

2016年各国大米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人口基数及大米人均消费增长,为水稻种子市场带来上升空间。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的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年人均大米消费量也呈上升趋势。

人口总量及人均大米消费量的上升趋势将继续带动未来大米消费量的增长,是水稻生产、消费持续增长的一大动力。

图3:

各国人口年增长(%)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4:

各国年人均大米消费量(千克/人)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持续增长的大米出口,拉动水稻种子消费上升。

世界大米出口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中,有三国均来自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泰国及越南。

这三个主要大米出口国的大米出口量自2002年来呈稳步上升态势,至2016年,这三个国家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比例分别为30%、21%及7.5%。

不断上升的出口量也将提升各国对水稻种子的需求。

图5:

各国大米年出口量(百万吨)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6:

2016年各国大米年出口量及全球占比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二、中国水稻种子出口量有望增长

2.1、中国具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优势

中国水稻单产显著高于东南亚各国。

中国水稻育种技术发展较早、投入较大、走在亚洲各国前列。

尽管在水稻育种技术较为成熟的中国,许多优秀的常规水稻品种也能实现较高的单产,但在育种技术起步阶段,杂交水稻由于其杂种优势,从单产、抗性等方面,总体优于常规稻。

目前看,亚洲各国杂交水稻种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种植比例高达54%,印度及泰国比例则均不及10%。

育种水平的差异(一定程度归因为杂交水稻种植比例的差异)造成各国水稻单产出现明显差距。

在东南亚各国中,中国单产常居首位,16年达到906斤/亩,相比之下,印度及泰国仅达480斤/亩及370斤/亩。

图7:

各国水稻单产(吨/公顷)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中国掌握全球领先杂交水稻技术,奠定出口基础。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全球领先。

1995年实现“三系法”到“两系法”的重要突破,1996年起研究超级杂交稻,目前在云南、河北已实现超过2000斤/亩的产量记录。

中国早在1976年起就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截至2014年,杂交水稻种子商品化率已达100%,播种面积超过2亿亩,居全球首位。

全球领先的杂交水稻研发及推广技术使世界主要水稻种植国纷纷引种中国杂交水稻。

2.2、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趋势

中国大量出口杂交水稻种子至东南亚各国。

中国于1980年与美国签订杂交水稻技术转让协议,首次将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推向世界。

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中国杂交水稻种子。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的出口目的地主要为亚洲各国,包括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尼等。

图8:

中国水稻种子出口总量

资料来源:

中国种子年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9:

中国水稻种子分国家出口量(吨)

资料来源:

中国种子年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10: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占总产量比例(%)

资料来源:

Wind,中国种子年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杂交水稻种子出口2013年受创,近年逐步恢复。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在数量和金额上均以2013年为拐点,前升后降,近两年重拾上升趋势。

2013年出口大幅下滑主要由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造成,这使得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缺乏成本竞争优势。

为保护国内领先品种,防止国外企业从中国种子中培育出父本和母本,政府对种质资源采取严格的限制性保护政策,这也对出口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在中国种企逐渐走出国门发展海外本土制种的趋势下,中国水稻种子出口预期将稳步上升。

鼓励杂交水稻种子“走出去”,出口政策逐步宽松。

政策层面,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杂交水稻种子“走出去”战略,鼓励杂交水稻种企的出口业务。

例如由原先只允许出口审定5年的三系杂交稻种,到目前允许出口审定3年的三系和5年的两系,政策逐步走向宽松,也降低种企出口壁垒。

表1: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政策

资料来源: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3、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未来出口模式分析

中国种企主要出口模式。

中国种企出口业务主要采取对外贸易及对外投资三种模式,具体包括:

国内研发制种,国外销售;国内研发,国外制种销售;国外研发,制种,销售。

目前中国种企出口仍以种子贸易为主。

隆平高科为海外投资模式的领军企业,从2007年起,已在印尼、菲律宾设立子公司,巴西、印尼、东帝汶等国成功开展杂交水稻种植示范。

未来出口模式将朝技术输出,当地制种发展。

出于进口国政策层面及制种成本两方面考虑,未来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将倾向于朝海外研发制种模式发展:

1)直接出口种子产品缺乏成本优势。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从2011年起下跌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中国杂交水稻种子价格较高。

由于出口国土地及劳动力成本更低,在引种后初步掌握杂交水稻技术,便开始进行本地化生产,以更低价格销售杂交水稻种子,从而降低对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的进口需求。

而海外设厂制种则可使用当地劳动力及土地,将大大缩减制种成本,消除出口杂交水稻种子价格劣势。

表2:

2014年各国水稻种子价格对比

资料来源:

Seedbuzz,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表3:

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对比

资料来源:

全球政务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表4:

粮食种植劳动力日工价对比

资料来源:

全球政务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出口目标国家进口政策限制。

印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具有巨大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潜力的国家,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杂交水稻种子进口政策,这为中国种企直接通过对外贸易出口销售杂交水稻种子带来较大限制。

例如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印度尼西亚就要求在本国境内生产种子。

中国种企在目标国当地投资设厂,研发制种并销售,能更好地满足出口目标国的政策要求,绕开政策壁垒。

三、印度:

最大的市场,研发制种本土化是未来方向

3.1、印度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印度水稻单产低,杂交水稻种植比例有待提高。

作为世界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水稻单产始终停滞不前。

至2016年,其单产仅达3.6吨/公顷,远远落后于单产已达6.8吨/公顷的中国。

究其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印度种植杂交水稻比例低。

图11:

印度水稻单产(吨/公顷)

资料来源:

IRRI,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12:

印度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及比例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印度开始杂交水稻技术发展早,但进度缓慢。

印度为中国之后第一个自主研发和应用杂交水稻种子的国家。

早于1995年,印度杂交水稻面积已达1万公顷,但直至2014年,其杂交水稻种植比例仍仅有5.6%。

印度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进程缓慢,主要由本国研究杂交水稻技术障碍及农民不喜种植杂交水稻造成。

具体而言,由于杂交水稻种子销售价格高,农民种植成本高,但农民通常缺少高质量杂交水稻种子,造成杂交水稻口感及米质欠佳,在印度市场中不受欢迎,售价普遍低于常规稻。

3.2、印度政府支持本国种植杂交水稻

印度政府欲通过提高杂交水稻种植比例提高水稻单产。

为提高本国大米产量以满足本国巨大的大米消费量,印度政府曾制定目标,预计令2015年杂交水稻比例达到25%。

根据Janaiah的预测,到2020年,印度35-40%的水稻市场将为杂交水稻占据。

按照当前印度水稻播种面积及杂交水稻目标种植比例保守估计,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